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化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契机及其启示-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化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契机及其启示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化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契机及其启示

发布:真实世界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化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契机及其启示国家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一)利用经济危机突破外部经济封锁然而﹐在充满竞争﹑冲突的现实世界里﹐苏维埃政权领导集团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利用发达国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化外部危机为本国经济建设契机及其启示
国家商务部研究院 研究员 梅新育
(一)利用经济危机突破外部经济封锁
然而﹐在充满竞争﹑冲突的现实世界里﹐苏维埃政权领导集团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利用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良好意愿必然遭到无情政治现实的阻挠。苏维埃俄罗斯自诞生之日起就饱受西方封锁和武装干涉之苦﹐难以在平等互利基础上与西方开展经济合作﹔即使开展合作﹐对方索价也极为高昂。1918年10月﹐英国带头决定禁止向苏俄出口商品﹔翌年10月﹐协约国和美国正式宣布封锁苏俄﹐并要求中立国配合﹐导致苏俄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沦为孤岛﹐无法发展正式对外经济关系﹐只能通过民间关系进口极少量商品。特别是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和大银行对苏俄实施的黄金封锁﹐等于剥夺了苏俄当时唯一的国际支付手段﹐导致苏俄进出口交易额微乎其微﹐1919年进出口总额仅1100万卢布(按1950年汇率计算)﹐仅相当于1913年的0.1%﹔1920年也仅有一亿多卢布﹐[28] 根本谈不上是真正的对外贸易。战后经济社会危机使西方市场问题尖锐化﹐为苏维埃政权打破封锁﹑取得西方资金和压低对方要价创造了有利时机。
1918年11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停战协议之后﹐胜利者未及庆祝﹐便面临全面的经济与政治震荡﹐生产下降﹐物价高涨﹐贸易极度萎缩﹐罢工席卷各国。即使在英国这个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中心﹐工人罢工也一路增长﹐1917~1919年分别为730次﹑1165次和1352次﹐1919年参加罢工者2591万人次﹐比1917年增加两倍。在战争中丧失了数百万壮劳力的法国﹐1919年罢工2026次﹐罢工参加者超过115万人﹐均比前几年增多数倍。从1920年7月起﹐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爆发危机﹐其中英国整个工业生产从最高点到最低点下降46%以上﹐超过英国此前历史上任何一次危机。[29]
严峻的经济形势迫使西方国家有识之士转向开发对俄贸易之利。正是在一战之后欧洲的萧条年代﹐凯恩斯在《和约的经济后果》一书中指出﹐西欧和中欧对俄国粮食的需求在战前已经很大﹐1920年以后会更大﹐因此﹐协约国封锁苏俄极为愚蠢和短视﹐与其说是他们封锁俄国﹐莫如说是他们封锁自己﹔他倡言﹐英国人要想救自己的命﹐挽救英国的经济﹐就应当设法恢复同德俄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关系。[30] 也正是在危机的冲击下﹐对俄封锁之墙一段一段倒塌﹕
1920年﹐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当年1月﹐面对国内严重饥荒和商品滞销﹐协约国最高会议被迫决定撤销封锁。
同年7月﹐美国解除对苏俄的贸易禁令﹐苏联趁机从瑞典获得一笔4100万卢布的18个月期商业贷款﹐一举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从此开始了与西方经济技术合作的历程。
1921年3月﹐《俄英临时贸易协议》签署﹐英国在事实上承认苏俄﹐并允许苏俄在伦敦出售黄金﹐从而打破了西方对苏俄的黄金封锁﹐对苏俄发展对外经贸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借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之机打破外部封锁之后﹐苏联再接再厉﹐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1970年代西方经济危机期间﹐再次演出了大规模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本国经济建设的精彩戏剧﹐其内容主要表现在引进技术设备﹑利用外资和引进外部智力三个方面。
(二)利用经济危机大举引进技术设备
无论是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在经济发展(此处所说是“发展”而不仅仅是“增长”)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正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括源于斯大林的论述﹕“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生产不断发展的方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这一表述本身就体现了斯大林对科技进步的高度重视。苏维埃俄罗斯立国之初﹐开国领袖们就盯上了电气化这个当时科技革命的前沿领域﹐列宁不仅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而且直接领导编制了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远景计划﹐确定了发展大机器工业以及在电气化基础上实现生产技术革新的目标。在工业化全面启动之前﹐斯大林已经将科学技术置于很高地位﹕“一般地发展国营工业现在已经不够了。……现在的任务是﹕在新的技术基础上重新装备我们的国营工业并使它进一步扩展。”[31] 1925年﹐斯大林领导苏联启动社会主义工业化时特别强调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要与科技发展和应用结合起来。他指出﹕“使我国工业化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把我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这就是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建立并发展我国的工业。”[32] 到1930年代初期﹐斯大林又提出了“在改造时期﹐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
一国在长期内可持续的技术进步无疑只能立足于自主研发﹐但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初期必然主要依靠引进才能尽快实现技术飞跃﹐然后才能转入消化﹑吸收﹐进而上升到自主研发为主阶段。技术引进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引进物化的先进技术装备(包括相关图纸﹑专利等)﹐一种是引进智力(包括聘请外国专业技术人员和派遣技术人员出国进修两个方面)。在外部经济危机时期﹐苏联在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作为发展中国家﹐苏联对引进先进技术装备的客观需求不言而喻﹐苏联领导层对此也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在1921年8月28日《真理报》发表的〈党在取得政权以前和以后〉一文中﹐斯大林提出的国家工业化任务第二项就是“发展对外贸易以输入机器和装备”﹔[33] 到得西方经济危机期间﹐苏联便大量进口先进设备和技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正逢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年)﹐苏式赶超战略又以高积累﹑高投资着称﹐积累率从1925/1926年的16%提高到1928~1937年间的26~27%﹐有的年份高达三分之一﹐仅1928年一年﹐苏联取自德﹑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机器设备净进口量就相当于全国产量的43.4%﹐占消费量的30.4%。[34] 一时间﹐苏联跃居世界市场上西方技术和机器设备的头号买主﹐经济危机最深重的美﹑德两国是对苏出口机器设备最多的国家。1929年﹐仅美国就有一千多家商号向苏联出售机器设备﹔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50%输往苏联﹐其中农业机械﹑机床﹑翻砂设备占67%﹑63%和74%﹐[35] 而此时美国尚未与苏联建交。1929~1930年﹐苏联购买的英国机器设备约占英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70%﹔到1932年占90%。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30%﹐[36] 1932年购买了50%。与此同时﹐机器设备在苏联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1929年占30.1%﹐比1925年提高近1.2倍﹔1932年占55.7%﹐比1929年又提高了85%。[37] 也正是在这场危机中的1933年﹐政治和经济现实迫使美国放弃了此前顽固的反苏立场﹐步其它主要资本主义大国之后尘承认苏联。
引进外国技术设备对苏联经济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苏联奠定工业化基础的一大批骨干企业﹐诸如三大钢铁厂﹑三大汽车厂﹑三大拖拉机厂﹑乌拉尔重型机器厂﹑第聂伯水电站等﹐几乎全部采用了西方技术和设备。1920年代末﹐苏联所需金属切削机床的67.1%﹑涡轮机的52.6%﹑拖拉机的69%﹑发电机的89%﹑蒸汽动力设备的87%都是从国外进口的。[38] 也正是依靠大规模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到了1939年3月的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在关于联共(布)中央工作的总结报告中提及苏联为巩固自己国际地位而提出的对外政策七大支柱中﹐将苏联本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力放在第一位﹐其中就满怀自豪地讲到﹐苏联在现代技术装备的基础上完成了工农业改造﹐工业所采用的新技术装备的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二战之后﹐尽管冷战时时困扰着苏联和西方的经济交往﹐但到1970年代﹐西方世界危机层出不穷﹐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国际金融体系进入“无体系”时代﹐从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岁月”滑入“滞胀”泥潭……此时此刻﹐西方不得不将眼光投向苏联东欧那片广阔无垠的平原﹐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在发展对苏经贸上更是一马当先。1973~1975年﹐西方陷入经济危机﹔1975年8月﹐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在赫尔辛基召开﹐除阿尔巴尼亚外的欧洲33国和美国﹑加拿大**首脑与会﹐会议通过的《最终文件》强调发展东西方经济联系﹐“努力寻求在贸易﹑工业﹑科学技术﹑环境以及经济活动的其它方面发展合作”﹐森严的巴统禁运壁垒正式松动。在此次会议前后﹐苏联掀起了本国历史上第二个大量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设备的高潮﹐据苏联《对外贸易》月刊1978年第11期统计﹐70年代前半期西方经济危机期间﹐苏联引进约两千个重要工业项目的成套设备﹐约三分之一来自西方国家。[39]
(三)利用经济危机引进国外智力
(四)利用经济危机大量引进条件优惠的外资
附上全文TXT文档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995492-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