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深度留学感悟与各阶层分析,兼谈西方认识误区(上) -----罗毅游世界系列-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留学>>

出国留学

>>

英国深度留学感悟与各阶层分析,兼谈西方认识误区(上) -----罗毅游世界系列

英国深度留学感悟与各阶层分析,兼谈西方认识误区(上) -----罗毅游世界系列

发布:罗毅金融 | 分类:出国留学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英国深度留学感悟与各阶层分析,兼谈西方认识误区(上)-----罗毅游世界系列前言:海外不是天堂,深入基层,才能明白海外的阶层架构我喜欢和年轻人待在一起,年轻人身上特有的朝气是很能感染人的,我喜欢和他们一起探 ...
扫码加入留学交流群


英国深度留学感悟与各阶层分析,兼谈西方认识误区(上)-----罗毅游世界系列


前言:海外不是天堂,深入基层,才能明白海外的阶层架构

我喜欢和年轻人待在一起,年轻人身上特有的朝气是很能感染人的,我喜欢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虽然观点很多时略有稚嫩,但是敢想敢干的精神让人很受鼓舞。但从2010年开始,发现很多年轻人的心态开始转变,对社会的仇恨值迅速被拉升,尤其是对高房价和上升通道堵塞的问题,他们充满激愤,而且更莫名其妙的是对海外的世界充满着乌托邦式的幻想,很多年轻人都莫名其妙的认为只要去了海外,人生一定会更加美好,仿佛那里人人生活美好,普通人上升通道更多,仿佛在海外只要勤奋工作,就能很快的进入上流社会,再差也能在中产阶层拥有一席之地,因为海外人士都友好,善良,仿佛都在笑眯眯的等待着接纳他们。


但是幻想就是幻想,我的很多年轻朋友去了海外之后,真正见识了海外真实之后,预期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很容易就击垮他们本身就不坚定的内心,家庭环境差的往往会变得更加愤世嫉俗,家庭好点的,往往会消极遁世,躲在角落中不思进取。所以自己感觉有一份义务真实的写写海外的留学经历与思考,让年轻人能真实的了解海外,在留学前心里有个准备。留学我觉得没问题,去接触不同文化,去学习先进的知识,但是别忘了自己的根在哪,说实话,在经常路演或者面试的过程中,往往在海外真正待超过两年的人,反而最爱国,最像自干五(自带干粮的五毛),而没出过国的人,对海外的描述往往过分完美。这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相信真正去到海外的朋友能分辨出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乌托邦幻想的破灭

自己在留学之前,在学校里通过各种渠道对海外获得的印象,和现在的很多学生并无两样,认为中国的很多制度都有问题,甚至会怀疑这是民族的劣根性?而海外是各种自由,各种高尚,海外人士都很友善,素质都特高,生活舒适写意,工作专业,而且都是创造性的,蓝天白云,王室古堡等等。但是真正的踏上留学之路后,心里的幻想就在逐步的破灭,而在经过观察,思考,研究之后,才慢慢建立起对英国社会的理性认识。


我将感悟分成中低收入人群,中产阶层,高收入阶层这三个群体,因为每个群体的态度会有一些共性,也能反映出一些文化和体制的特点。


中低收入阶层


路上的排外青年(Youth 20多岁)


刚到英国,把东西整理收拾好之后,就去隔壁的小镇Beeston(诺丁汉的小镇)去溜达溜达,在小镇的主路上,迎面走来一群当地青年(5人,20多岁),在距离30米的位置,突然集体对着我大吼:Fuck Off, Go back to China! 然后竖起中指,对着我做鬼脸,再从容的从我身边穿过,之后就是刺耳的大笑声。我当时一下子懵了,脑中一片空白,当这些人远去之后我还呆在原地,紧握拳头,想冲上去把他们揍一顿,但理性还是占据上风,当时还没去当地警局登记,如果打人或被打,留了案底,留学生涯就可能结束了,但这次经历第一次让我感觉很愤怒,很无助,开始思考之前对西方国家的世界观是否正确?


踩自行车打人的青少年(Teenager12-20岁))


后面才知道被人竖中指或者被骂的经历已经算不错,在英国有一批青少年,英文中叫“teenager",那才叫可怕,我有几个女同学都有在路上被人打的经历,他们往往踩单车,从女孩子身边经过时,一巴掌拍过去,趁当事人没反应过来就迅速的加速逃跑了,而且经常发生在白天,在大庭广众之下,此时就算及时报警,警察真到了也没有办法,做做笔录,安慰下当事人,仅此而已。而且这绝不是个案,所以后面看见英国青少年暴动(2011年),造成社会混乱的新闻,我一点都不惊讶,最后还要出动大规模防暴警察才平息骚乱,所以说海外素质都高的说法,明显是过于美化了。


至于说到海外的素质教育,实际上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么成功,由于英国在工党统治时期过度保护女性与小孩子等弱势群体,导致这些青少年无法无天,家长老师不敢管,社会也没有制约能力,所以行为很多时是暴戾和乖张的,相比之下,中国的家长管理上更愿意多花心思,有尊敬长辈老师的文化传统,所以在青少年的阶段,真不见得素质就比海外低,在英国,华人是出名的对子女严要求,而子女的成就也往往比其他有色人种要高得多,例如华人子女在医生中的比例在迅速提升。


简单天真,喜欢幻想与纹身的工友(30多岁)


前面说的有些可怕,但也是个别现象,毕竟西方社会的秩序在很多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尤其随着年龄增加,人会变得更加遵纪守法,这点在中低收入人群中也不例外,所以我发现在30岁以上的英国本地人,往往行为就会比较遵守固定秩序,但是,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多应该是安贫乐道了。例如我在学校餐厅洗盘子的好几位低级工友,他们干活虽说不积极,但是完成工作没问题,也算勤勤恳恳,平时下班后就喜欢在家里看电视,买彩票,玩足彩,总期望着一夜暴富,但是自我奋斗的精神状态并不具备,没听过他们说进修,读书,换工作之类的事情,改变自己际遇的愿望并不强烈。他们对政治金融等话题不甚了解,对国际形势不关心,新闻就看本地发生些什么事。至于数学与逻辑基础真差的不一般,例如数洗过的盘子这种简单的问题,对乘法的应用都感觉不熟练。工友纹身比例很高,说话简单,总体感觉比较天真。


而在中国,如果与30多岁的低收入人士接触,会发现他们发财致富的渴望十分强烈,虽然也不乏买彩票之类的幻想,但是往往也希望寻找生意上的机会,例如我见过很多从农民工转型为包工头的人(后面就不算低收入了),大部分人都热切的希望发财,也认为可以发财,因为身边有很多完成阶层跃升转变的案例,虽然近几年有些固化,但大部分人还是对生活充满着希望的。对比之下,英国的中年低收入人群,则普遍暮气重,生活往往是一成不变的。


中低收入交流总体感觉


中低收入中的年轻人往往比较暴戾,并不像很多媒体说的西方年轻人都很守规矩,至于所谓的素质教育,在我接触的这些中低收入人群并没有看出,数学和逻辑能力明显落后于中国同等年龄的学生,而且中低收入人群的阶层改变,往往更难,和我的工友们交流,他们的下一代由于学区的限制,阶层的固化,也往往得不到更好的教育,厮混于穷人区的概率很高,指望这种环境能独善其身,并不容易。至于到了30多岁以后,由于已经被社会体制化,通过日常的经验,也明白改变自己的人生阶层已经几乎不可能,所以更多是一种自暴自弃的状态,酗酒,赌博,沉迷肥皂剧,这都是一种典型的消极状态,丧失改变的勇气。


很多人问英国的体制对中低收入固化这么严重?其实英国的阶层划分从出生就开始了,从一开始你的出生地就决定了你周围的邻居小伙伴的成分,伦敦切尔西(富人区)地区出生,和苏格兰农村出生的人周围小伙伴能一样吗?小学开始,你如果是没钱人,就只能进公立烂学校,而富人进私立好学校,同学圈能是一批人吗?中学大学就不说了,各种同学会,秘密协会什么的?其中的人能是一批人吗?至于我的大学中,也有各种协会,但是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外来人,也根本不可能进得去。还记得社交网络中的扎克伯格为了挤入哈佛的凤凰社而努力奋斗吗?但这种阶层的跨越难度是巨大的。那中国有什么区别呢?从阶层固化这点来说,中国在08年以后这个问题变得严重,但是不得不说我们的高考制度,还有较高速的经济增长,新兴产业的崛起,还是给了出身不好的人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拿我现在所处的中国投资银行业来说,身边不少成功的人就是草根出身,通过高考考入好学校,再通过自己努力逐步获得眼前的一切。当然现在中国的确也有很多问题,等会儿在本文最后会重点说下中国的未来。(可以阅读我们的热血分析师五卷,里面对中国未来的判断正在逐步兑现,改革在坚定的推进中)


中产阶级


大学中的老师与同学


不得不说,英国的中产阶级素质之高,是让我这个外来人感触很深的。尤其是在学校里面的秩序和礼仪,例如我们在进校之后,学校的学生会组织了一些迎新活动,组织的很完善,从入学之后的种种手续都有明确的指引。礼仪更是中产的典型特征。例如在学校的走廊中遇到人,这些当地同学往往会体现的风度翩翩,身体往边上一靠,自动让出一条道路。而如果在路上不小心碰到人,或者挡住别人的去路,不管哪方的问题,这些老师同学都会主动的说一声Sorry,就算进出洗手间,大家也都互相谦让,有时互相谦让的有些烦。而排队更是一种典型特点,大家谨遵秩序,让人佩服,在学校中,确实很少见随地吐痰,随处丢垃圾,或者大声喧哗等。


这种秩序和礼仪是如何培养的?这也是我在英国一直思考的问题。经过长时的观察,我慢慢有些心得:在英国的中产对这个社会对其自身的看法是很在乎的,学校的看法,社区(Community)的看法,社会的看法。为什么在乎呢?因为这些看法往往对个人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周边环境对你的看法是很负面,那就基本上没有特别好的出路了,而中产的特点就是希望提升自身的级别,继续改善自己的生活,对物质的充裕抱有强烈的期望,在这种背景下,必然要更强的在乎周边环境对自己的看法,培养出自己的公德意识。


申请过海外学校的人都知道,一般需要推荐信,这封信在海外的学校录取,包括找工作中的分量极重,因为这就是你周边的人对你看法的一个综合体现,甚至比GPA(学校的成绩)更加重要。作为知名人士写的推荐信,由于知名人士在乎自身的名望,综合权衡学生的情况,才会下笔写推荐信,如果你之前的公德很差,例如是一个酗酒纵欲的年轻人,自然知名人士不会给你背书,所以维持自己的良好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再说西方的法律制度很严格,如果一个人一旦留有案底,这一辈子可以说就基本很难翻身了,入学受歧视,找工作受歧视,各种会员受歧视。在这种社会体制下,想改过自新几乎不可能,曾有教授被留了案底,这辈子在升职,社交时受到歧视,连子女的就业等都难以幸免,因此最后生活痛苦,结局悲惨。


我认为中产的这种秩序感和道德也是由于社会制度所形成,只不过这种制度是隐性的,大众媒体的宣传,法律制度的建立,背后的社会评判机制,都使得中产们明白,不能违反这套体制,违反的下场是可悲的,遵守是有隐性奖励的,因此中产才会逐步培养出如此强的公德感。


另外说说中产的爱国,其实英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一点不弱,而中产对国家的热爱也十分明显,国家荣誉感很强,根本不像很多人说的没有国家概念。电视电影中里经常性的说我们英国怎么怎么,美国怎么怎么,德国怎么怎么,中国怎么怎么,如果没有国家观念,又怎么会有这种明显的国家偏见。而如果遇到国与国之间的是非问题,如果有人的立场没有站在英国这边,那估计会被周边的人鄙视,如果是公众人物,前途也就基本上结束了,英国的国歌就是God save the Queen,这还不够说明问题?


对于我这个外来人,中产对我是很礼貌的,例如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但是想融入他们的主流群体,这点我尽力去尝试了,但是最后不得不说是失败的,这不是语言和水平的问题。在去英国之前,我是努力的去了解英国文化,对融入主流群体充满期待。例如我本身喜欢足球,知道英超是英国文化一个很重要的支撑,所以在去英国之前好好的恶补了英超的相关知识,里面的球队情况,球员情况基本烂熟于心,可以说专业性应该不比英国本土球迷差。但是真的接触这些朋友之后,就能发现,虽然他们佩服你对足球的理解,但他们还是不愿意和你多交流,称赞两句之后,明显感觉到是一副不愿意深谈的感觉。至于这些当地同学,他们自己的派对是很少会邀请外部人参加的,就算去酒吧看球,你也很难融入到他们自己的圈子中,虽然对你很客气,但这种根深蒂固的隔绝感是没法改变的。当然我也相信能有小部分人由于在海外时间很长,慢慢的融入主流圈子,但是这个难度和代价,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一般情况可能要第二代或者第三代才能真正融入。和当地的华人交流,基本上观点一致:他们圈子的隔绝感很强,不轻易接纳外来人。而英国中产对中国的态度也多处在摇摆之间,有认为经济增速很快,但是负面的信息或许更多,他们总会以各种西方根深蒂固的偏见来看中国。


餐馆的黑人上司


在饭堂打工的时候,我的顶头上司是个黑人大妈。应该也能代表一部分黑人中产的特点:情感丰富,喜怒形于色,做事麻利,音乐感十足,餐厅厨房中经常放着Rap。但你要说她对华人的态度,那就明显是够呛了。经常在工作地大声呼喊You Chinese怎么怎么,反正没有什么好话,每次听到这些略带轻蔑性质的语言,心里感觉很难受,想发作,但毕竟是上司,也就只能认了,在这种时候,多希望中国能切实强大起来。她有次还问我,你们中国女孩子来英国是不是大部分是来卖淫的?当时我被激怒了,狠狠的顶了一句,绝不可能,大部分优秀的中国女孩子来学习或工作是很有自尊的。她看我这么坚决,就不多说了。还有个小事,有段时间我在饭堂负责分餐的任务,这次我也见识了黑人大妈的狠劲,她给我们做示范的时候,见到黑人的同学,就两大夹子意大利粉,堆的跟小山似得,见到华人的同学,就一夹子,还要在盘子里匀一匀,铺的开些,好看点。所谓完全平等的幻想,被打碎一地。当我真的开始分餐后,只是做的平等些,给华人同学分的量比她的标准多了一些,没过一个月,被她检查发现后,直接就把这个相对轻松的工作权利给剥夺了,于是我就被调入工作强度最大的洗盘子组。


这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不平等和歧视,如果不深入当地生活,很容易被表面的礼貌所迷惑,其实英国中产并没有很多媒体报道的那么友好和包容。


中产小结

英国中产的素质很高,公德意识很强,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点不仅仅是收入差距能弥补的,例如现在中国的中产收入可能已经不低,但是素质还没有完全提升上来,如公共场合喧哗,抽烟,霸道,不排队等等现象时有发生,英国的中产这点是没问题,他们骨子里面主人翁意识强,因为觉得如果做了不文明的事情会被主流社会鄙视,所以自身也会很注意。但是如果说英国中产都是圣人,容易接纳外人,那就不正确了。他们表面客气,礼貌,但是内心却是排外的,并不愿意外人过多的进入,这种隔绝感只有待得时间比较长的人能够体会。对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中产阶层,我认为应该加强法制,加强公德的制约,可以学习李光耀在新加坡的办法,新加坡的鞭刑可是世界闻名的,但是新加坡的干净整洁也是世界闻名,我们采取市场化的方式,引导向善,弘扬中华文明,同时以法律来强硬约束,还要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制,那么我们自己中产的觉悟自然会逐步提高,我始终相信以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以我们目前的状态,加大改革力度,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这不是高调,是对比全球历史与现实得出的结论。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3108123-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