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金融危机背景下东亚货币合作成本研究来源:《开放性金融研究》2018年第2期 作者:安辉,王朝翔,赵清 时间:2020-10-27

  

   一、引言
东亚货币合作始于亚洲金融危机。正是该危机的爆发,暴露了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代表的国际组
织危机救助机制存在的弊端,凸显了该地区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2000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三
国(“10+3”)签署的《清迈倡议》将东盟货币互换协议扩展为东亚地区内的双边货币互换网络机制,为
东亚地区整体防范危机冲击提供了机制保障,使得东亚货币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此轮国际金融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逐步传导到其他经济体。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也
增强了东亚各国进一步加强货币合作的意愿。为解决区域内国际收支不平衡和短期流动性问题,2008年5
月,东盟与中日韩三国在亚洲开发银行年度会议上提出了建立东亚外汇储备库的主张,并在2009年5月
的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会议上对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出资份额、监督机制等具体细节安排达成一
致。2010年3月,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会议上,与会各国决定将《清迈倡议》进一步升级为《清
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相比《清迈倡议》,《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涵盖的经济体更加全面,且多边化互换
协议总额在2012年达到了2 400亿美元。《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与东亚地区外汇储备库的设立将原有的
双边合作演化为多边资金救助合作,使东亚货币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
次贷危机的发生降低了美国对进口的需求,新兴经济体尤其东亚地区发展中国家出口受其冲击,出
现下降;同时,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增加了东亚各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此外,东亚地区内部格局在危机
后也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
款权货币篮子,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这些变化对东亚地区进一步开展货币合作都
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目的是抵御外部危机的冲击,而欧元危机的爆发则揭示了
货币合作中存在着潜在风险。因此,东亚地区货币合作在借鉴欧元成功发展经验的同时也要考虑相应的
成本,规避可能的风险。鉴于上述分析,研究东亚地区在金融危机前后货币合作成本的变化情况对东亚
— 55 —
DOI:10.16556/j.cnki.kfxjr.2018.02.007
国际研究DEVELOPMENT FINANCE RESEARCH
地区防范危机与深化货币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相似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区域货币合
作,其中最为成功的则是欧元区的成立。区域货币合作理论研究也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发展,逐步形成
了最优货币区(OCA)理论。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主要从生产要素流动性(Robert Mundell,1961)、
经济开放度(Ronald McKinnon,1963)、产品多样性(Kenen,1969)、金融一体化(Ingram,1969)、
通货膨胀相似性(Fleming,1971)等方面考量某区域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可行性。
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者们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研究则更加注重实证分析,并有大量的围绕东亚货
币合作区域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1)内生性假说。内生性假说最早由Frankel和Rose (1998)提出,
他们认为如果一国与货币区国家间的贸易联系紧密且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一致,那么该国即使事先不满足
OCA标准,加入货币区之后也会逐渐满足标准。对于东亚货币合作的内生性问题,洪林(2007)认为货
币合作有助于促进东亚地区内的贸易一体化,减少区域经济的差异,进而降低货币合作的成本。谢洪燕、
罗宁(2011)通过内生性假说实证检验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能性。他们发现,东亚贸易一体化与经济增
长趋同之间的关系显著。(2)OCA冲击对称性分析(Bayoumi,Eichengreen,1992),即从经济冲击对称
性(需求冲击对称性和供给冲击对称性)角度研究区域内国家是否适合组建最优货币区。Huang和Gou
(2006)、崔晓燕等(2007)、安辉等(2012)等认为东亚现阶段整体冲击对称性程度不高,但可以先在对
称性相对较高的东盟成员国间开展“次区域”合作,在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协同性提高后,再将合作安排
逐步扩展到整个东亚区域。此外,杨帆、滕建州(2013)对中国与东亚国家间的非对称经济收敛性进行
了研究。(3)OCA指数法,即使用最优货币区指标构建OCA指数模型,以测算得到的OCA指数来衡量
货币合作的成本。OCA指数法最早由Bayoumi与Eichengreen (1997)提出,认为OCA指数越小则说明
开展区域货币合作的成本越小,相关区域具备组建最优货币区的潜力。许多学者基于OCA指数法对亚洲
金融危机背景下东亚货币合作的基础进行了研究。其中,万志宏(2005)认为东亚整体经济差异较大,
难以成为单一货币区,但是小型经济体间具有开展合作的潜在可能;蔡洪波(2010)研究发现亚洲金融
危机后,东亚经济一体化水平有所提高,开展货币合作的成本降低了;崔蕊、刘力臻(2012)基于国际
金融危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区域层次安排进行了研究;而欧阳天治等(2013)则基于1990~2008年的数
据,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OCA指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对东亚货币合作中锚货币的选择和货币联盟的组建
进行了探索。
OCA指数法可以识别出影响双边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而有助于对货币合作的综合成本进行测算,
并据此构建比较分析的框架;同时,现有文献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实证研究主要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参照事
件,或者基于区域层次安排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东亚货币合作成本的影响,缺乏对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整
体的考察。因此,本文基于OCA 指数法,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考察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成本的动态变
化,对东亚地区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加以研究,同时对中日两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对
比分析,考察东亚货币合作中是否存在类似于欧元区中充当主导国角色的德国的经济体,为东亚地区进
一步深化货币合作提出相关建议。
三、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OCA指数法,分析东亚货币合作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成本的变动情况。若OCA指数的
— 56 —
2018年第2期
(总第18期) DEVELOPMENT FINANCE RESEARCH 国际研究 
数值较小,则说明国家间彼此进行货币合作的综合成本较低,有助于货币合作的深化;反之,则说明开
展货币合作的成本较高。本文还试图通过对最优货币区指标进行回归分析,识别出东亚地区经济体间双
边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东亚地区各经济体开展货币合作的综合成本进行分析
研究。
(一)OCA指数模型构建
借鉴已有文献(万志宏,2005;蔡洪波,2010等)的研究经验,本文选取产出波动性、双边贸易联
系、贸易结构差异、国家规模、通货膨胀差异水平与利率差异水平六个最优货币区(OCA)指标作为解
释变量。东亚地区OCA指数回归方程如下:
SD (eij)=α+β1SDYij+β2DISSIMij+β3TRADEij+β4SIZEij+β5INFLij+β6INij (1)
其中SD (eij)表示i、j两国双边汇率波动,SDYij,DISSIMij,TRADEij,SIZEij,INFLij与INij分
别表示产出波动性、贸易结构差异、双边贸易联系、国家规模、通货膨胀差异水平与利率差异水平,各
项指标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OCA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理论方向
产出波动性双边实际GDP增长率差值(阶段标准差) +
双边贸易联系双边出口额GDP占比之和的对数值(阶段均值) -
贸易结构差异两国农产品、矿产品和制成品占出口的比重的差异的绝对值之和(阶段均值) +
国家规模两国GDP对数值之和(阶段均值) +
通货膨胀差异水平两国通货膨胀率的差值(阶段均值) +
利率差异水平两国利率的差值(阶段均值) +
(二)数据说明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东亚八个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菲律宾),数据选取各国2001~2013年期间的相关年度数据,具体样本数据来源如下:汇率、通货膨胀率
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S数据库;实际GDP、实际GDP增长率、实际利率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
世界展望指标(WDI)数据库;各国贸易出口总额、两国间的双边贸易出口额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货物贸
易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各国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的出口额数据来源于WTO统计数据库
(WTO statistics database),且所选取的数据均以美元计价。
(三)回归结果
根据方程(1)所构建的回归模型,应用Eviews软件得到如表2所示的回归结果。
 表2 OCA指数模型回归结果(1)
解释变量系数标准差t值p 值
常数项-0.636 1 0.147 5 -4.311 3 0.000 3
SDY -0.503 7 0.650 0 -0.775 0 0.447 0
TRADE -0.009 1 0.006 0 -1.513 3 0.145 1
DISSIM 0.011 9 0.015 1 0.788 8 0.439 1
SIZE 0.025 8 0.005 2 4.994 9 0.000 1
— 57 —
国际研究DEVELOPMENT FINANCE RESEARCH
2018年第2期
(总第18期)
续前表
解释变量系数标准差t值p 值
INFL -0.000 6 0.001 0 -0.552 9 0.586 2
IN 0.007 4 0.003 6 2.022 7 0.056 0
R2 0.635 5 Prob (F-statistic) 0.000 8
在总体指标体系的回归检验中,只有国家规模和利率差异水平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
其中,与Bayoumi和Eichengreen (1997)得到的欧元区的OCA指数模型不同,产出波动性的系数不符
合理论方向,李晓(2010)认为产出增长差异波动不显著说明了东亚地区缺少主导货币,对外贸易联系
过度依赖美元。① 此外,通货膨胀率差异水平的系数也不符合理论方向,显著性较差,剔除显著性较差的
产出波动性、贸易结构差异和通货膨胀率水平差异三个变量后,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OCA指数模型回归结果(2)
解释变量系数标准差t值p 值
常数项-0.691 5 0.133 9 -5.165 6 0.000 0
TRADE -0.012 6 0.004 8 -2.650 0 0.014 0
SIZE 0.027 2 0.004 9 5.516 7 0.000 0
IN 0.007 2 0.003 5 2.099 0 0.046 5
R2 0.596 6 Prob (F-statistic) 0.000 1
回归结果表明,国家规模、双边贸易联系和利率差异水平对解释双边汇率波动具有显著效果,从而
可以得到东亚地区OCA指数回归方程:
SD (eij)=-0.6915-0.0126TRADEij+0.0272SIZEij+0.0072INij (2)
这三个解释变量的符号与最优货币区理论吻合,具有经济意义。其中,双边贸易联系衡量两国间贸
易往来的紧密程度,系数为负,即两国贸易往来越为紧密,越能减缓汇率的波动,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
乃至流通单一货币的成本越低;国家规模的系数为正,表明国家规模越大,为维护汇率稳定而放弃本国
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所付出的代价越高,双边汇率波动性越高;利率差异水平的系数为正,即利率差异水
平越大,双边汇率波动性越高。与以往研究相比,利率差异水平在汇率波动影响因素中较为显著,说明
东亚地区的金融一体化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各国为亚洲债券市场建设付
出的努力产生了一定成效。
四、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东亚货币合作成本分析
为考察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成本的变动情况,本文根据前文确定的东亚地区OCA
指数回归方程(2)分别就危机前(2005年)、危机期间(2008年)和危机后(2011年)三个阶段②的
OCA指数进行测算分析。
— 58 —


李晓,丁一兵等.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75
本文以2011年为危机后参考年份,是考虑2010年东亚地区基本走出了危机,实现了经济复苏,其产出、出口和就业已经基本恢
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资料来源于世界银行的《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2010)》。
2018年第2期
(总第18期) DEVELOPMENT FINANCE RESEARCH 国际研究 
(一)危机前的OCA指数
1.东亚地区合作成本
如表4所示,金融危机前,东亚地区OCA指数均值为0.075 5,该指标反映了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
成本水平,即整体OCA指数均值越小,开展货币合作的成本越低;标准差为0.037 8,该指标则反映了
东亚国家两两间货币合作成本的不均衡程度,即标准差越大,说明开展区域内货币合作的国家间成本差
异越大,区域内汇率协调的难度也越大。比照Bayoumi和Eichengreen (1997)的研究,东亚地区的OCA
指数普遍高于欧元区成立之前,说明东亚地区整体上还不具备推动单一货币流通的条件。
 表4 危机前OCA指数(2005年)
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日本0.118 9
韩国0.080 0 0.109 7
印度尼西亚0.114 0 0.122 3 0.120 7
新加坡0.055 9 0.081 0 0.074 5 0.011 8
马来西亚0.109 3 0.124 5 0.124 9 0.076 7 0.058 1
泰国0.087 7 0.100 7 0.111 2 0.054 0 0.049 0 0.013 8
菲律宾0.062 3 0.074 7 0.081 9 0.039 8 0.028 6 -0.004 8 0.033 4
  注:均值为0.075 5,标准差为0.037 8。
2.小国间的成本
东亚地区小型经济体尤其东盟成员间OCA 指数水平较低,即有利于开展货币合作。除了中日两国
外,规模较小的东亚地区国家间OCA指数均值为0.058 2,小于东亚地区整体OCA指数均值,而且小国
间的指数差异也明显比区域整体水平低。而其他五个东南亚国家间的OCA 指数明显低于中日韩三国的
OCA指数,且接近于欧元区成立之前欧洲国家间的OCA指数(Bayoumi,Eichengreen,1997),其中马
来西亚与菲律宾间的OCA指数为负值,表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前这些国家已基本具备了开展次区域货币合
作的基础。
3.大国与小国间的成本
为探究东亚地区在货币合作过程中是否存在类似于欧元区中充当主导国角色的德国的经济体,本文
对中日两个东亚大国与其他规模较小经济体间的OCA指数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危机出现前,中日两国与
规模较小国家的OCA指数整体相对偏高,原因可能是在指数测算过程中,中日两国的国家规模明显超过
其他国家,从而中日两国开展货币合作时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成本较高。与中国相比,日本与
规模较小的国家的OCA指数相对较高,但相差不大。中日两国和规模较小的国家的OCA指数如图1所
示,其中横轴表示区域内规模较小的国家与中国合作的成本,而纵轴则表示其与日本合作的成本,图中
对角线左上方区域表示与日本的合作成本高于与中国的合作成本,靠近原点的位置说明两国开展合作的
成本较低。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国与其他经济体的OCA指数均低于日本,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两国与中日的OCA指数较高。
(二)危机期间的OCA指数
1.东亚地区合作成本
由表5可以看出,与危机前相比,东亚地区OCA指数整体水平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略有上升,但
变动并不大;而标准差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即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东亚各国彼此间开展货币
— 59 —
国际研究DEVELOPMENT FINANCE RESEARCH
2018年第2期
(总第18期)
图1 中日和其他国家的OCA指数(2005年)
合作的成本的差异有所上升。东亚地区OCA 指数整体水平未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说明亚洲金融危机
后,以“危机预防”为目的东亚货币合作机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OCA指数差异的
增大则说明现有的合作机制仍然不完善。
 表5 危机期间OCA指数(2008年)
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日本0.094 9
韩国0.058 6 0.115 6
印度尼西亚0.119 3 0.154 5 0.149 8
新加坡0.006 2 0.058 5 0.045 8 -0.038 4
马来西亚0.094 3 0.137 9 0.134 1 0.062 7 0.102 3
泰国0.052 0 0.093 7 0.097 2 0.019 4 0.070 5 -0.002 5
菲律宾0.065 6 0.106 1 0.102 6 0.043 1 0.084 9 0.018 1 0.072 2
  注:均值为0.075 7,标准差为0.047 3。
2.小国间的成本
危机的出现使规模较小的国家间的OCA指数均出现上升,而且相较东亚地区OCA指数整体的变动,
呈现了较大升幅;此外,小国间OCA指数分布不均衡水平(标准差为0.051 2)也出现上升。以上新特
征说明了中日两国在维持东亚货币合作成本、降低区域内汇率波动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尽管东亚五国
在经贸交往等方面已经开展了紧密的合作,初步具备了次区域合作的潜力,但在抵御金融危机等外界冲
击方面仍然较为脆弱。
3.大国与小国间的成本
在危机期间,中国除与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的OCA指数有小幅上升外,与其他国家的OCA指数反
而出现下降:中国与规模较小的国家的OCA指数平均值由危机前的0.084 9下降到0.066 0;而日本却由
0.102 2上升到0.111 1。从图2中可以发现,与危机前相同,规模较小的国家均分布在对角线左上方,即
— 60 —
2018年第2期
(总第18期) DEVELOPMENT FINANCE RESEARCH 国际研究 
规模较小的国家与中国货币合作的成本都低于与日本货币合作的成本。以上特征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在此
轮国际金融危机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规模较小的国家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个国家与中
日之间的货币合作成本依然排在前两位。值得注意的是,与2005年相比,规模较小的六个国家与中日两
国的OCA指数分布更加分散,反映了东亚国家为应对危机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如韩国在遭受危机冲击
时,未在CMI框架内通过货币互换协议筹集资金,而是通过与美联储签署3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来
缓解外汇流动性短缺。
图2 中日和其他国家的OCA指数(2008年)
(三)危机后的OCA指数
1.东亚地区合作成本
如表6所示,危机后,东亚地区OCA 指数整体均值上升到0.080 1,而标准差从0.047 3下降到
0.025 1,即东亚货币合作平均成本上升,同时货币合作成本分布不均衡程度下降,表明尽管受金融危机
冲击的影响,合作成本上升,但是东亚各国在此次危机后做出的努力使得各国间汇率波动的联动性增
强了。
 表6 危机后OCA指数(2011年)
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日本0.106 0
韩国0.070 1 0.117 0
印度尼西亚0.074 5 0.104 6 0.094 5
新加坡0.039 0 0.083 3 0.068 8 0.042 9
马来西亚0.081 3 0.117 0 0.115 6 0.100 2 0.067 3
泰国0.064 1 0.099 4 0.102 0 0.079 8 0.062 1 0.026 7
菲律宾0.070 6 0.100 3 0.098 2 0.093 9 0.063 6 0.038 7 0.061 2
  注:均值为0.080 1,标准差为0.025 1。
— 61 —
国际研究DEVELOPMENT FINANCE RESEARCH
2018年第2期
(总第18期)
2.小国间的成本
相比前两个阶段,危机后,规模较小的六个国家间的OCA指数水平继续上升,均值为0.074 4,标
准差由2008年的0.051 2下降至0.026 1。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四个国家两两之间的
OCA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后,这四个国家间的OCA 指数率先下降,说明东亚货币合作
的汇率协调机制可以考虑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间的次区域合作逐步向其他经济体拓展。
3.大国与小国间的成本
危机后,与规模较小的国家间的OCA指数的均值,中国为0.066 6,低于日本的0.103 6,说明中国
在区域内开展货币合作的成本依然相对较低。从图3中也可以看到,规模较小的国家均分布在对角线左上
方,即危机后日本与东亚规模较小的国家的合作成本依然都高于中国;同时,还可以看出危机后其他国
家与中日的OCA指数较2008年相比更加集中,说明危机后东亚其他国家的货币与人民币及日元间汇率
的波动呈现较为一致的态势,联动性增强,也进一步说明了中日两国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图3 中日和其他国家的OCA指数(2011年)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最优货币区理论为依据,采用OCA指数法模型得出影响东亚地区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为双边
贸易联系、国家规模与利率差异水平,进而使用东亚地区OCA指数模型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综合成本进行
了分析。本文通过测算东亚地区在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后三个阶段的OCA指数,考察了东亚经济体间
开展货币合作的成本的变动情况,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从东亚整体层面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东亚地区货币合作成本逐步上升,并且在金
融危机期间各国间的合作成本差异扩大,而在危机后这种差异逐渐缩小。以上特征说明尽管东亚各国为
应对危机的爆发做了很多努力,但现有的货币合作体系不足以抵御危机的冲击。
第二,从小国合作成本的角度看,危机前后规模较小的国家间的货币合作成本明显低于东亚整体平
均水平。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与菲律宾间的OCA指数保持了较低的水平,表明东亚区域目前
— 62 —
2018年第2期
(总第18期) DEVELOPMENT FINANCE RESEARCH 国际研究 
已经存在由一些经济联系紧密且经济基础情况相近的小型开放经济体形成的潜在合作区域,即存在次区
域货币合作的潜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危机期间小国间的货币合作成本升幅远大于东亚整体水平,
且合作成本分布不均衡程度也超过东亚整体水平。
第三,从大国与小国间合作成本的角度看,危机爆发前后,中国与规模较小的国家的货币合作成本
均低于日本。同时,在危机期间,日本与规模较小的国家的OCA指数上升,而中国则相反。此外,危机
后东亚其他国家与中日两国间的汇率波动呈现联动态势,可见,中日两国在危机后在东亚地区的作用在
增强。
(二)政策建议
首先,增强东亚区域内贸易联系,推进区域金融一体化建设。对东亚地区贸易联系的分析表明,东
亚地区的双边贸易联系在2001~2013年期间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两国之间的贸易联
系一直呈下降趋势,其他国家间的贸易联系在2007年后也出现了小幅下降。同时,与以往研究相比,利
率差异在汇率波动影响因素中表现显著。根据OCA理论,双边贸易联系与金融一体化是影响货币合作成
本的重要因素,因此,东亚货币合作要进一步推进,则需要从经济与贸易、金融市场等方面开展多层次、
多领域的合作,增强区域整体抵抗危机冲击的能力。
其次,加强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区域内汇率协调机制建设。随着东亚国家之间合作的加强,一国的
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通过双边贸易或金融市场等渠道对区域内的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因此,区域
内的国家实施各自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应当与区域内的其他国家进行充分的沟通,以防止对区域
内的其他国家经济产生冲击,避免造成双边汇率波动。这就要求加强现有机构如“10+3”宏观经济研究
办公室(AMRO)的职能作用,协调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确保地区宏观经济的稳定,在经
济政策协调机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推动区域内汇率协调机制建设。
最后,抓住东亚货币合作机遇,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东亚货币合作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一个关键
因素是东亚地区缺少欧元区建立之初类似德国马克的主导货币,而人民币具备成为东亚地区“锚货币”
的潜力。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帮助东亚区域整体抵御金融危机冲击及维护区域经济稳定方
面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另一方面,与日本相比,无论金融危机前后,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货币合
作成本均处于较低水平,并且危机后东亚其他国家货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联动性在不断增强。因此,
中国应该抓住区域货币合作的机遇,提高人民币在东亚地区的影响力,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J.Frankel,K.Rose.The Endogeneity of the Optimum Currency Area Criteria[J].Economic Journal,1998,108 (449):
1009-1025.
[2]J.Ingram.The Currency Area Problem [M].Monetary Problem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9.
[3]M.Fleming.On Exchange Rate Unification [J].The Economic Journal,1971 (81):470-472.
[4]P.Kenen.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An Eclectic View [M].Monetary Problem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9:41-60.
[5]R.I.McKinnon.Optimum Currency Areas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3 (53):717-725.
[6]R.Mundell.A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 (4):657-664.
[7]T.Bayoumi,B.Eichengreen.Ever Closer to Heaven?An Optimum-Currency-Area Index for European Countries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7.41 (3):761-770.
[8]T.Bayoumi,B.Eichengreen.Shocking Aspects of European Monetary Unification[J].NBER working paper,1992.
[9]Y.Huang,and F.Guo.Is Currency Union a Feasible Option in East Asia?:A Multivariate Structural VAR Approach
— 63 —
国际研究DEVELOPMENT FINANCE RESEARCH
2018年第2期
(总第18期)
[J].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Finance,2006,20(1):77-94.
[10]安辉,赵清.基于经济冲击对称性的东亚货币合作研究[J].预测,2012 (3):1-7.
[11]蔡宏波,宋小宁,熊爱宗.东亚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基于OCA指数的一体化水平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 (7):22-26.
[12]崔蕊,刘力臻.国际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合作的区域层次安排———基于OCA指数模型的估算[J].南方金融,2012
(11):53-57.
[13]崔晓燕,王少平.东亚最适度通货区的经济可行性研究———个经济冲击对称性的视角[J].金融研究,2007 (1):
122-137.
[14]洪林.东亚货币合作———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 (4):40-45.
[15]欧阳天治,张玲,张琳.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最优货币区指数分析[J].学术探索,2013 (5):60-64.
[16]万志宏,戴金平.东亚货币合作的现实基础———从最优货币区指数进行的解读[J] .广东社会科学,2005 (3):
26-31.
[17]谢洪燕,罗宁.从贸易金融一体化与经济趋同性看东亚货币合作的最优动态决策[J].软科学,2011 (6):118-122.
[18]杨帆,滕建州.中国与东亚十国非对称经济收敛研究[J].财贸研究,2013 (3):61-70.
The Research on the Cost of East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Crisis
AN Hui WANG Chaoxiang ZHAO Qing
Abstract:Monetary cooperation leads to maintain regional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resist external shocks.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spawned the regional rescue mechanism
represented by Chiang Mai Initiative(CMI).However,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brought challenges
to the East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process.Based on OCA Index method,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monetary cooperation cost of East Asian economies in different phase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to examine the new features and trends of monetary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post-crisis period,the overall cost of East Asia monetary cooperation illustrates
an upward trend;Compared with Japan,the cooperation cost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is lower,
thus China has a basis for sub-regional monetary cooperation with Singapore,Malaysia,Thailand,and the
Philippines.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East Asia;Monetary Cooperation;OCA Index Model

参考文献:
   [1]J.Frankel,K.Rose.The Endogeneity of the Optimum Currency Area Criteria[J].Economic Journal,1998,108 (449): 1009-1025. [2]J.Ingram.The Currency Area Problem [M].Monetary Problems of the Internatio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