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经济新常态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王勇 时间:2020-11-09

  

  

摘要:伴随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传统产业链竞争力无法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劳动力比较优势消失、资源使用率较低、环境承载达到界限值等因素影响下,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已是迫在眉睫。然而,囿于产业链整合成本较高、市场应对灵活度较低、企业激励程度弱化、企业资金灵活性较差,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遭遇困境。由此,针对性提出改善意见,以期为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区域范围;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

伴随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工业化水平不断推进,国家早前依靠人口红利的制造业优势已然逐渐消逝,特别是近年凸显出的资源供给不足及环境污染愈加严重,导致国内传统产业中以劳动力为主、资源消耗为基础的国家产业竞争力难以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在发达国家工业化3.0、4.0挤压作用下,提升国内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已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必由之路。经济新常态下,明确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的原则,继而采取对应的政策措施,对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的必要性

1.1劳动力比较优势消失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以及工业区转移,此时呈现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态势。21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工业呈现纵深发展态势,农村地区劳动力数量持续下降,逐渐凸显出供不应求的形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在《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4》表明,现阶段中国制造业中工人的平均薪资已经超越多半发展中国家,以往的劳动力优势已然不再。加之中国地区产业链多数处于世界价值链低端,利润相对较低,加之劳动力薪资比较优势已经消失,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目前,已经有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越南、印度等地区转移。此外,发达国家为保证自身供给,选择逐步回归制造业。由此背景下,中国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极具必要性。

1.2资源使用率较低

当前国内处于人均矿产资源以及各类能源拥有量远不及发达国家,对于矿产及各类能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除去稀土、煤炭等部分矿产资源以外,其他种类矿产以及能源仍然需要进口。如此,导致产业链上下游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且面临较大程度风险。据国家发改委报道显示,目前除稀土资源能够保持100%供给量以外,铁矿、铜矿、铝土、铅、锌、金等多数矿产供给量不足40%。能源供给方面,目前国内煤炭、天然气尚能保持供需均衡,但石油已经转变为纯进口国,且进口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201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一度达到60.6%。如此,致使对依赖能源矿产的产业链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进行升级。

1.3环境承载达到界限值

伴随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而以往全产业链中以消耗能源为主的产业结构,对环境造成极大程度负面影响。就农业产业链而言,由于工厂建造以及城市垃圾排放污染,农田受到影响产量下降。加之农药喷洒、化肥施用过量,作物残留及残膜等并不能科学处理,导致农业产业链无法高效生产。甚至严重的地区已经影响到区域土地质量和水质。上述原因导致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力日趋下降,诸如大豆一类农作物也开始偏向进口。就工业产业链而言,钢铁、煤炭、化工等高污染及高能耗产业,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严重危害民众的生存安全。受环境承载达到界限值因素影响,提升农业、工业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向绿色生产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2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的基本原则

2.1可持续发展原则

保证可持续发展是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国际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因此,需要通过技术革新及设备升级的方式提升产业生产效率,并在此过程中合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具体而言,则是提升资源初次使用效率,并且尽量能够回收二次利用产品。以此实现循环经济,提升资源再利用率。此外,在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过程中尽量发展消耗量较低的新能源高端产业链,降低或者杜绝资源消耗量过大的低端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第十九次人大会议中表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在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时,鼓励产业链各主体采用绿色生产方式,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对于环境的损伤。

2.2符合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原则

产业链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制造优良产品,供民众消费使用。因而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需要尽量实现符合市场需求,保证供需互相平衡,让产业链提升竞争力的同时契合国内外市场变化需求。在此过程中,需要逐渐淘汰市场衰退、需求大幅降低的生产技术和具体产品,进一步转向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具有发展潜力、具备技术优势的产品产业链。与此同时,为适应多样化及个性化需求,应当依据市场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减少量化生产,增强针对性。

2.3推动技术进步原则

依据西方供给定理表述,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路径即是技术进步,有效提升劳动生产率。因而在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过程中,首先需要探寻区域内部技术进步容易和边际成本快速降低的产业链环节,并针对产业链环节优先进行资源供给。若已经形成明晰及正确的发展方向,就需要在现具有的产业基础上,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产业链竞争力。而促进技术进步则主要依靠2个方面入手,第一,推动生产智能化、自动化,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劳动生产效率。第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及自主研发,通过持续提升自身技术强度并掌握核心标准,以此在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地位。

2.4提升产业链附加价值原则

具有异质性的企业在产业链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而此种差异则表现在产业链各环节、各主体所存在的附加价值。因此,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时需要优先选择处于产业链关键地位、能够显著带动产业链其他主体的产业,并优先向此类企业倾斜资源分配,以此方式推动产业链整体价值提升。遵循附加价值原则时,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维度。第一,产品价值链提升,将产品生产制造权重适当降低,将研发设计以及品牌创建所占权重适当提升。第二,延伸产业链长度。推动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展开技术关联并升级,纵向及横向产业延伸共同发展,以此方式为产业链提供更高的附加价值。

3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的难点

3.1产业链整合成本较高

目前相关学者研究表明,在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的过程中,实质是在原有企业的业务基础上进行横向扩张,通过并购或合资的方式加入关联企业的运营。但是严格来说,横向扩张的过程中表面是合并企业,但本质上是行业的共同运营。行业有所差异则意味着管理需求差异,对于企业的运用方式、核心能力诉求也极为多样化。特别是不同企业合并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费用问题,以及后期高层管理风格、经营方式、企业文化方面具有的异质性,会极大程度影响母公司高层管理协调的难度,进一步产生管理协调困境。而这需要企业高层投入海量的资金、时间以及其他资源成本。据统计数据显示,70%的并购案例失败是由于企业成本过高,母公司认为成本已经高于预期收入。

3.2市场应对灵活度较低

提升全产业链的竞争力定然会促使企业经营范围扩大,也显著提升企业在核心业务方面的竞争强度,市场占有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然而企业扩大经营范围以后,内部结构势必会进行对应调整,增加人数或扩增部门,此举定然会导致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此时一旦市场产生经济周期变化或者技术革新,企业内部极有可能面临系统性风险。全产业链的经营业绩可能统一产生下滑现象。与此同时,在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过程中会投入海量资源,如此导致企业未来退出行业的壁垒也会变高,进而扩大市场风险对于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

3.3企业激励程度弱化

全产业链竞争力得到提升以后,位于产业链上的各主体企业将逐渐固化自身交易行为。短期显著提升经济效益之后,则可能形成固定的购买销售、业务对象。部分通过并购形式的企业也会将关联企业纳入组织内部进行管理,如此虽然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但长期如此,亦会导致产业链部分主体以往的激励效果弱化,企业发展进入瓶颈。主要原因是交易形成固化以后,行业内部缺乏竞争动力,不会像之前一样与上下游企业展开竞争合作,致使企业经营效率降低。

3.4企业资金灵活性较差

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方式本质是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企业整合,或者通过内部扩张的方式提升技术强度进行经营范围扩张,以多元化经营方式提升竞争力。然而无论何种方式,均需要企业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进行运营。然而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并非一蹴而就,在长建设周期当中产业链主体企业需要承担相当程度的资金流动风险。受企业资金灵活性相对较差因素影响,产业链竞争水平提升难度较大。

4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的具体策略

4.1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竞争力

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的首要方式则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具体而言:一是强化产业技术创新,研发高技术含量产品。一方面,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研究中心,并吸纳相关专业人才,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平台。另一方面,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此时需要依据区域特色,在引进来的基础上实现因地制宜的技术创新,推动新工艺及新产品的开发。二是促进产业链生产部分使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伴随国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使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设备是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方式。目前,国内制造业产业链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转移过程,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显著差距。为此,必须加快研发数控机床以及工业机器人,并广泛应用于产品生产中,切实提升产业生产设备效率,进而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的竞争力。

4.2革新组织结构,利用链条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若想提升全产业链的竞争力,需要通过革新组织结构的方式,打造有利于产业链竞争力发展的整体环境。因此,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革新。第一,推动国内产业链各企业兼并联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通过国内各企业联合的方式,增强产业链企业对国外市场的了解度,利用链条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第二,形成龙头企业带头、中小企业分工协作的方式,促进中小企业现代化发展。此方面可充分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进一步建立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机制。大型企业负责对关联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必要时候予以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此外,需要对中小企业提供生产过程指导,避免中小企业走错路径。第三,推动国内企业、研究组织以及高校等机构共同构成产学研联盟,以此充分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此外,也可通过跨国并购或国际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实现组织架构革新。

4.3强化人才培养力度,为提升产业链竟争力奠定人才基础

提升产业链竞争力必不可少的方式,即是强化打造专业高水平人才。首先,需要加大企业自身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依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及产业发展要求,与区域高校建立人才输送通道。企业可适当向高校表明人才需求,促使高校按照培养计划进行教学,促使人才培养符合技术创新需求。与此同时,也要通过企业内部培养机制培养再制造人才。其次,引进高技术水平的留学人才和国外企业开发设计人员。通过区域政府在居留、生活条件方面给予便利性,增强对海外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度。

4.4构建政策优惠体系,强化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政策保障

对于区域产业链而言,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仅依靠自身努力无法快速实现,需要区域政府提供对应的政策优惠,为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打造政策保障体系。首先需要完善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的具体政策规划,为区域产业链发展加持顶层设计。同时,对产业链发展前景进行全方位评估,继而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产业发展升级,包括依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区域发展目标、产业链目标进行配套金融财政措施。与此同时,制定促进产能调整的相关政策。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提供产业调整、行业转型政策支持。此外,设置税收减免政策,提升产业链研究深度。进一步明确政策优惠:即是用于高新技术投资的企业可执行全部税收减免;对于产业链企业用于技术革新、设备更换减征10%以下的相关税务。

4.5推动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推动形成产业集群也是提升区域产业链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进一步利用产业集群效应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首先,需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搭配产业链发展的基建和关联产业以及区域优势企业向某一地方集中,构成产业集群。其次,需要利用政策优势推动已经处于产业集群的地区进行集群创新。再次,则是通过提供研发资金补助、技术指导、风险投资等多元化方式促进产业集群实现技术创新。最后,则是通过产业集群链接国外市场,吸引国外高端技术进入集群,以此方式实现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的最终目的。

5结语

文章通过对经济新常态下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得知囿于劳动力比较优势消失、资源使用率较低、环境承载达到界限值等因素影响,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进一步确立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的基本原则,分析当前提升区域全产业链竞争力的难点,针对性提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革新组织结构、强化人才培养力度、构建政策优惠体系等改进策略,期望通过上述方式为区域全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提供些许理论参考,为推进国家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参考文献:
   [1]唐卫红.新常态下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25):36-37. [2]孟东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评估研究—兼论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路径[J].探索,2015,31(4):160-163. [3]巩天雷,柏庆国,吕文蓉.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环境战略分析[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8,34(8):58-63. [4]李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