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纪念张培刚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会议通知

    经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与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协商决定,将于2013年11月22日-24日(原定10月18日-20日,因故推迟)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纪念张培刚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本次活动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院和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的主题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欢迎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的学术委员、理事以及中国发展经济学界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围绕以上专题撰写论文,论文字数不限。论文入选者将被邀请作为正式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组织方将对论文进行评选,部分优秀论文将结集公开出版,选题及格式见附件。征文截止时间为2013年9月30日。会议组织方将于10月15日前向论文入选者发出会议邀请(也可参见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学研究基金会网站http://www.pkcjjh.org公告)。会议日程安排:2013年11月22-24日(报到22日全天,23-24日研讨会,25日离会)。会议对正式代表不收会务费,提供会议用餐,但参会代表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论文稿请寄: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地址武汉市珞瑜路1037号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大楼506,邮编:430072),联系人:黄莉老师,电话、传真:027-87542253E-mail:hustjy506@163.com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邮编:430072),联系人:李静老师,电话:027-68752310,传真:027-68754916,Email:cedr@whu.edu.cn武汉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研究分会http://www.cenet.org.cn/editor/ewebeditor/ewebeditor/sysimage/icon16/pdf.gif纪念张培刚先生诞辰100周年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通知.pdf

  • 发展经济学是怎么回事

    发展经济学是什么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发展经济学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是怎么回事发展经济学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固有的庸俗性质。首先,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A.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传统庸俗经济学和新古典学派对发展有三个基本观点:①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价格机制是经济调节,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杠杆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用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就足以论证经济发展问题。②认为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在发展过程中,冲突之间会出现秩序,私利角逐中会出现协调。③认为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出现横向的“扩散效应”和纵向的“涓流效应”,从而经济发展所得的利益会普及社会各个阶层。总之,经济发展被认为是一个无冲突、无飞跃、无质变的过程,它所要求的仅止于创造适当的刺激、完善市场的机制和起动会自行运转的增长机器而已。新古典学派这种发展观点,显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事实上,市场机制起不了合理调节的作用,经济增长的利益并不能普及人群,贫困、失业、社会矛盾、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现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增无已。除了前述对发展的基本看法外,发展经济学也承袭了新古典学派的研究方法,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的规定性。有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以缪达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新古典学派观点的束缚,比较注意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特点,从结构上、制度上进行分析,但他们所使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同传统的以及当代的庸俗经济学并无根本的歧异。其次,发展经济学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往日经验来规范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那些主张一般的、统一的发展理论的学者们自然认为各国的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共同的途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并无不同,就是采用经验分析的学者也持有类似的看法。他们使用统计资料,把今日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和发展前期的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发现两者是有差异的,但又找到一些“规范化的事实”,并从它们推演出一个一般性结论。例如,结论之一是,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收入的不均分配以积累资本,促进增长,然后再实现公平分配。这无异说,发展中国家应当而且必然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再次,发展经济学从发达国家的立场看待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从而在贸易条件、商品出口、跨国公司投资各方面都遭遇着困难并蒙受损失。但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却往往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去解释和辩护,从而模糊了是非界限。尽管发展经济学有上述的庸俗观点,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发展经济学所分析研究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其本身是有参考价值的。发展经济理论中对一些局部的、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并非都是谬误。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各个侧面如人口、工业、农业、贸易、财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当细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论点,如两缺口模式指出了一个开放经济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极的概念说明了中心城市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投资项目估价分析使人们认识到,利用资源时应当把眼光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扩大到社会经济效益。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些学说和理论,与新古典学派并不一致,对它们应当区别对待。尽管新古典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正统,但西方经济学界还是有人能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主张。在发展经济学的文献中,还可以看到激进学派的理论。激进学派是作为主流派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在有关经济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上,持有与新古典学派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关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性质和根源,激进学派就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

  • [分享]发展经济学 讲义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石敏俊)

    包含以下独立文件:(都是PPT格式的)1、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文)529KB2、农业产业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食物系统(中文)736KB3、ChallengestoWaterResourceManagementandLandDegradationPreventioninMarginalLand(英文)2.23MB4、发展经济学(中文)42KB5、可持续农业开发与沙漠化防治-内蒙古沙漠化地区的事例-(中文)2.21MB6、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竞争力(中文)1.44MB7、小农经济与农村组织化(中文)122KB8、区域可持续发展与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研究(中文)3.21MB9、不完全市场下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市场(中文)594KB10、发展经济学的潮流(中文)399KB11、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竞争(中文)351KB[此贴子已经被鬼魅魍魉于2009-2-2318:06:01编辑过]鬼魅魍魉金钱+30好文章2009-2-2318:05:33

  • 关于发展经济学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的一组文章

    以下是关于发展经济学学说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展望的一组文章,大家(包括我自己)有时间、有兴趣的话,不妨认真读上几篇。我想,阅读这些文献应该不是一件轻松的,可以在床头灯下完成的工作,因为每篇文章的信息量都很大,包含了大量对其他文献(发展经济学自身的,其他经济学分支)的论述和评价,(想要完全读懂)需要读者具备相当的经济学基础,熟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以至历史背景知识。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学生,尤其是对于发展经济学领域有兴趣的学生,多了解一些自己学科的知识还是很有必要的吧。更何况,看看那些超级大牛们(在学术上,这点很重要)相互抨击,要革他人之命和被他人革命,对于我们这些在一旁观火的无名小辈来说,也不失为一桩乐事啊。做好痛并快乐的准备,开始读吧!欢迎补充其他文献,欢迎写下读后感或者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p.s.xcpan321发的NewDirectionsinDevelopmentEconomics:TheoryorEmpirics,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514903&page=1&fromuid=48741,也很不错。

  • 发展经济学:经济需要我们去发展吗?

     种粮的农民不吃粮食吗?为何要把粮食拿到市场上交易?  农民当然也要吃粮食啦。之所以拿粮食到市场上出售,那一定是余粮——除了满足一家人果腹之外多余的部分。如果一家人自己都吃不饱肚子,面临饥饿,断不会把存粮拿出去卖掉。  这就涉及到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市场制度是建立在盈余之上的,而非建立在教科书里所述的是建立在稀缺之上的。  一件物品,在私有制度下,总有个归属,不在张三那里就在李四手中。如果因为不在某人手中就说这个东西“稀缺”,讲不通。市场就是两个“有”的交易,不是两个“无”的交易,“无”没有办法交易,没有交易的对象,没有交易者资格。有学者把经济学冠以“过剩”二字,是看到了真谛。  作为妥协,可以把“稀缺”二字理解为私有权的“分割”或“明晰”,把一件物品的私有权明晰到某人名下,对于其他人来说,就形成了“稀缺”。所以,稀缺是人为制造的,也是可以继续人为制造的。  如果任何物品都是以公有制的思想人人有份,也就没有交易的必要了,农民张三不会那吃不完的玉米去换农民李四的余粮玉米。  所以,研究经济学的人,首先要从传统的主流的“稀缺经济学”思维模式下跳出来,转到“过剩经济学”的思路上来,否则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正确的结论。  过剩,当然是相对于需求来说的。人的需求,可以简单地区分为“必要需求”和超出其外的“非必要需求”。除了属于安全范畴内的必要需求之外,其余则都可以算是“非必要需求”,可谓之过剩。必要的需求涉及到人命的安危,又谓之“刚性需求”,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又谓之“非选择性需求”;而非必要的需求,当然就有选择要还是不要的余地和弹性了,故而又可称为“选择性需求”或者“弹性需求”。  除了温饱安危之外,现代人类的其它需求都可以算是非必要需求(选择性需求或弹性需求),尽管有些已经形成了依赖性,如手机电脑,但还是选择性的,其依赖刚性是虚假的。    言归正传。  既然经济的前提是“过剩”,则市场交易越是兴旺发达,就说明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的过剩量越大。这就导致了我们对“发展”概念的反思——所谓发展,是不是意味着生产过剩的加剧?我们应该朝着生产过剩的方向去发展吗?  人类对于超出必要需求之外的非必要需求,有着无限的追逐兴趣,是为“欲壑难填”“物欲横流”“贪得无厌”。从全社会层面,对于这种物欲不需要否定,但是更无须鼓动。拜物教是人性自然催生的,只要不加限制,就会自然膨胀,无须人为的发展它。  中国执政党一直一来都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其实是多余的。过剩的需求,自然会通过市场来得到相互满足,而市场的膨胀或萎缩,其原因也是交易双方需求的相对变化,ZF没有必要对民众的非必要需求做太监之急相。这更多的是一个执政噱头,如果ZF以此为目标而且是可行的,则意味着“贪得无厌”“物欲横流”“欲壑难填”之类描述是对人性的污蔑了。  所以,市场是用来处理选择性需求的,是用来处理过剩产品的。而过剩产品源于生产的过剩,尽管可能不是生产者本意(如生产发展之初的过剩)。如果ZF鼓励市场、鼓励过剩产品的交易,则意味着鼓励生产过剩。而超出必要需求的生产,就不可避免地会过度消耗资源,反过来必然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可以满足人们必要需求的环境)为代价的。这也是“价值中性论”的思想。  各国都在谈论自己的发展,各执政党都把发展经济当中中心工作,人类究竟要走向何方?是在经济发展而环境恶化的状态下生存?还是在以必要需求为限生存在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里淡泊延续?这是一个问题。阅读链接:政策导向设计的行为学原则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89016-1-1.html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