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发展经济学:经济需要我们去发展吗?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种粮的农民不吃粮食吗?为何要把粮食拿到市场上交易?

  农民当然也要吃粮食啦。之所以拿粮食到市场上出售,那一定是余粮——除了满足一家人果腹之外多余的部分。如果一家人自己都吃不饱肚子,面临饥饿,断不会把存粮拿出去卖掉。

  这就涉及到经济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市场制度是建立在盈余之上的,而非建立在教科书里所述的是建立在稀缺之上的。

  一件物品,在私有制度下,总有个归属,不在张三那里就在李四手中。如果因为不在某人手中就说这个东西“稀缺”,讲不通。市场就是两个“有”的交易,不是两个“无”的交易,“无”没有办法交易,没有交易的对象,没有交易者资格。有学者把经济学冠以“过剩”二字,是看到了真谛。

  作为妥协,可以把“稀缺”二字理解为私有权的“分割”或“明晰”,把一件物品的私有权明晰到某人名下,对于其他人来说,就形成了“稀缺”。所以,稀缺是人为制造的,也是可以继续人为制造的。

  如果任何物品都是以公有制的思想人人有份,也就没有交易的必要了,农民张三不会那吃不完的玉米去换农民李四的余粮玉米。

  所以,研究经济学的人,首先要从传统的主流的“稀缺经济学”思维模式下跳出来,转到“过剩经济学”的思路上来,否则就会出现方向性错误,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正确的结论。

  过剩,当然是相对于需求来说的。人的需求,可以简单地区分为“必要需求”和超出其外的“非必要需求”。除了属于安全范畴内的必要需求之外,其余则都可以算是“非必要需求”,可谓之过剩。必要的需求涉及到人命的安危,又谓之“刚性需求”,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又谓之“非选择性需求”;而非必要的需求,当然就有选择要还是不要的余地和弹性了,故而又可称为“选择性需求”或者“弹性需求”。

  除了温饱安危之外,现代人类的其它需求都可以算是非必要需求(选择性需求或弹性需求),尽管有些已经形成了依赖性,如手机电脑,但还是选择性的,其依赖刚性是虚假的。

  

  言归正传。

  既然经济的前提是“过剩”,则市场交易越是兴旺发达,就说明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的过剩量越大。这就导致了我们对“发展”概念的反思——所谓发展,是不是意味着生产过剩的加剧?我们应该朝着生产过剩的方向去发展吗?

  人类对于超出必要需求之外的非必要需求,有着无限的追逐兴趣,是为“欲壑难填”“物欲横流”“贪得无厌”。从全社会层面,对于这种物欲不需要否定,但是更无须鼓动。拜物教是人性自然催生的,只要不加限制,就会自然膨胀,无须人为的发展它。

  中国执政党一直一来都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目标,其实是多余的。过剩的需求,自然会通过市场来得到相互满足,而市场的膨胀或萎缩,其原因也是交易双方需求的相对变化,ZF没有必要对民众的非必要需求做太监之急相。这更多的是一个执政噱头,如果ZF以此为目标而且是可行的,则意味着“贪得无厌”“物欲横流”“欲壑难填”之类描述是对人性的污蔑了。


  所以,市场是用来处理选择性需求的,是用来处理过剩产品的。而过剩产品源于生产的过剩,尽管可能不是生产者本意(如生产发展之初的过剩)。如果ZF鼓励市场、鼓励过剩产品的交易,则意味着鼓励生产过剩。而超出必要需求的生产,就不可避免地会过度消耗资源,反过来必然会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可以肯定地说,所谓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可以满足人们必要需求的环境)为代价的。这也是“价值中性论”的思想。

  各国都在谈论自己的发展,各执政党都把发展经济当中中心工作,人类究竟要走向何方?是在经济发展而环境恶化的状态下生存?还是在以必要需求为限生存在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里淡泊延续?这是一个问题。


阅读链接:

政策导向设计的行为学原则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89016-1-1.html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