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转贴]:公共经济学的前沿问题

    公共经济学的前沿问题□杨志勇  由来与特点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大致形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1954年发表了《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掀开了公共经济学核心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研究的新一页。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的著作《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出版,这是现代公共经济学诞生的标志。1964年,法国人科姆写了第一本以公共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作用导论》。随后,以公共经济学命名的著作逐渐增多。公共经济学除了包括作为财政学研究对象的ZF收支活动的全部内容,还包括传统财政学难以囊括的公共产品、俱乐部产品、社会保障、公共选择、ZF规制(例如金融监管、环境保护、公用事业定价)等内容。它所指的公共部门除了传统财政学所关注的ZF,还包括非盈利性组织、公共企业、民间社会团体、国际组织等,公共部门的全部经济活动都是其研究对象。公共经济学以市场失灵为研究起点,在发展的初期,涉及宏观和微观经济问题,并将公共部门的功能概括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后来,涉及经济稳定的ZF经济政策日益增多并逐渐自成体系,公共经济学出现了微观化的趋势,主要关注个体———ZF、企业、个人(家庭)的行为。但近年来对公债负担的关注,又激发了人们对公共部门行为的宏观经济影响(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思考。公共经济学大量运用经济分析方法,改变了传统财政学研究主要靠文字描述而缺少数理分析和计量研究的状况。一般均衡理论、动态经济分析、博弈论、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都在公共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领域与课题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理论发展初期,人们多从“搭便车”问题入手,论证私人缺乏充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供公共产品,因而提供公共产品是公共部门的天然职责。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问题开始较多地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这是与私人部门在公共产品提供中越来越多地发挥作用相适应的。比如,个人从事大量慈善活动,提供多种公共产品;非盈利性组织等第三部门快速发展;等等。最优税收理论与税制设计。最优税收理论形成之前,税制设计问题的讨论多局限于税收原则的罗列和细化,而该理论从课税带来的效率损失入手,用数学语言将这些内容形式化,各税收原则之间也因之形成更为严密的逻辑关系。1927年,英国经济学家拉姆齐从效率的角度提出,理想的商品税制应该保证课税前后人们所消费的商品数量比例保持不变。70年代之后,最优税收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最优所得税,特别是所得税税率的确定问题。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的研究结果,以征税当局与纳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为假设前提,颠覆了将个人所得税的超额累进税率视为理所当然的成见,提出了最优所得税税率应该是“倒U型”的看法,即边际税率随收入先上升而后下降。最优税收理论研究还包括商品课税与所得课税的比较研究。90年代以来,最优税收理论的研究重点主要有:一是考量逃避税和税收征管因素对税制设计的影响;二是对已有的最优税收理论进行计量检验。社会保障。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以及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人们担心以现收现付制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持续,因而最优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中,焦点问题是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孰优孰劣。许多研究表明,基金制能够用更少的社会保障缴款带来更多的社会保障收益,是更有效率的制度。实践中,很多国家已经或正在向基金制过渡,建立各种各样的个人账户制度。如何解决社会保障制度转轨所面临的“老人”(旧制度下没有个人账户的人)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有些经济学家则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例如,2004年美国经济学会主席戴蒙德就认为,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是等价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具体制度的设计,在于制度设计目标是考虑短期还是长期因素。公共规制。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行业因技术进步而改变了自然垄断属性,或垄断程度下降。如何对这些行业进行有效率的规制,推动了对经济性规制问题的研究;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等,推动了对社会性规制问题的研究。规制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行业进出规制、标准规制、价格规制、征税规制等。近年来,公共规制研究的重点是激励和信息约束下规制政策的选择问题。研究者关注规制者在与被规制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励被规制者,以达到激励相容问题。如,公共事业服务的价格过去通常采取成本加成定价方式,较少考虑对企业节约成本的激励,结果往往导致成本不断攀高、价格因而不断上调的侵害整个社会福利状况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公共规制研究者主张区分不同的激励强度,以改进公共定价。  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公共经济学初步形成。目前,由于公共经济问题的凸显,中国公共经济学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例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确定市场与ZF的界限?以ZF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公共部门应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第三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应如何定位?还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与二元经济结构并存带来的收入分配问题、公共规制问题、转型期公共部门的活动范围与经济增长问题等等,这些都是中国公共经济学应当立足国情加以研究并给予科学回答的问题。同时,中国公共经济学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西方公共经济学研究还处于发展当中,人们对是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还是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尚未达成共识。借鉴西方理论,需要中国学者的甄别与创新。其次,中国经济学也处于发展当中,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研究中国公共经济问题,还面临许多知识储备因素的制约。第三,进行实证研究所需要的经济统计数据还比较欠缺,特别是有关家庭和企业的微观经济数据严重缺乏。

  • 公共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公共经济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雅克·拉丰(法国图卢兹大学)(张文春译校)1.导言公共经济学是研究经济领域中政府进行公共干预问题的学科,它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公共财政学逐步发展起来,70年代初成为独立的学科,并在1971年创办了公共经济学期刊。我们将简单地论证,现代公共经济学产生的原因是,政府在实施对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上的职能时,会多少明确地考虑信息的约束。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对慈善政府(benevolentState)的批评,以及目前政治经济的复兴,成为解读公共经济学新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我们将用四部分来说明这些问题。第二章将评述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的一般均衡范例在公共经济学中的含义。第三章全面地评述,当考虑政府信息约束时,在公共经济学中可以得出的一些基本结论。第四章是对慈善国家范例的论述。第五章将简要描述我们对公共经济学未来发展的看法。2.公共经济学和阿罗-德布鲁模型在阿罗-德布鲁模型中,慈善国家掌握全部信息,再分配问题是通过第二福利法则(secondwelfaretheorem)解决的。在产出集合(productionsets)凸性假设(convexityassumptions)下,当竞争性均衡通过一次性总付税(lumpsumtaxes)对初始资源重新分配时,任何帕雷托最优资源分配都可以最终被分散。同样的,对公共物品征收一次性缴纳总额税不会改变资源竞争性分配效应。在1970年以前,公共物品分配的效率标准,外在因素适当的内在化,预算平衡的公共产品的定价都被广为接受。一个实质性问题一直在推动着理论家的研究。第二福利法则中有关产出集合的凸性假设在公共经济学中是有争论的。适当的市场会产生外部因素的内在化(阿罗Arrow,1969),在负外部作用下,产出集合非凸性的范围会延伸到污染权(斯达雷特Starrett,1972)。只有非线性税对信息的要求比较苛刻,因而对帕雷托最优分配的实施产生质疑。同样,对大量的公共服务,产出集合的非凸性(自然垄断假设)似乎成为法则。赫泰灵(Hotelling)1938年援引的例子,要求一般均衡学派理论家采用边际成本定价,并通过一次性缴纳总额税弥补公共基金的不足。采用边际成本定价的竞争均衡导致非凸性,但是,帕雷托最优并不支持这些有价值的概括。盖茨尼尔(Guesnerie,1975)举例说明,即使是以边际成本定价,一些初始资源的分配与帕雷托效应也是相互矛盾的。贝托(Beato)和马斯-考利尔(Mas-Colell,1985)提出,在没有一次性总付税的情况下,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既使生产效率受到影响,在一般均衡下,边际成本定价不允许帕雷托最优的分散。但是,对于信息完全的慈善国家,为什么有人希望分散帕雷托最优呢?怎样管理公共公司的问题,在15年之后通过新经济管制被重新提上日程。3.公共经济学和不对称信息3.1最优所得税我们现在能够确定一些先驱(维克瑞Vickrey,1945,米尔利斯Mirrlees1971)必定是第一个决定性攻克非线性定价和公共经济学激励理论的人。其文章,从基本的方法论观点看,是一篇理论和经验有机结合的著述。米尔利斯模型的核心是有关代理人(agent)内在产出的不对称信息。一次性缴纳的总付税允许重新分配资源,会需要有关这些产出外在化的知识。政府必须用税收满足自身的需要,税收不仅是以可见收入(取决于产出)为基础的,还以生产时间为基础,但税务机关对非显性工作时间的确定是有差异的。通过简化的对替代品边际率在收入和闲暇之间好的假设,形成代理人内在产出的一元方程。通过对有关资源分配产出中分散信息的课税,米尔利斯能够完整地提供约束特性描述。对庞特瑞根(Pontryagin)理论的引用,使其能够得到一些税率表中的参数,这些丰富了本瑟姆特(Benthamite)的社会福利函数,尤其是,事实上,大多数产出代理人的边际税率要为零。经济学家认为这项工作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微不足道。这可能是因为模型的虚化特性,忽略了避税、所得审核等。新近提出的一些问题,例如产出的非凸性和承诺的提高,使研究工作更加困难。然而,文章中提出的激励性再分配和交替(trade-off)阶段的主要经验,使得第二福利法则失去效用。再分配越多,则生产效率越低。3.2一般税收理论戴蒙德(Diamond)和米尔利斯选用一般均衡结构为线性税的一般理论提供支持,这是有较大实际影响的。在这里,信息约束总计了所得税和消费税的线性。除证明了在一般均衡结构中产出效率的结果外,这篇文章还把税收理论提升到一般经济理论的水平。税务机关通过对特定经济事务的观察和其他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明确最优税制问题就是税基和税率的最优设置问题。除了这些成果,从次优税制(盖斯内尔Guesnerie,1995)得出的一般结果仍有缺欠,不得不被调整过的一般均衡模型的模拟方法所取代。按照帕雷托的观点,有那么一点雄心勃勃的有关改革局部利益的计划,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提供了方法论的构架(见艾哈默达Ahmad和斯特恩Stern,1991)。对微观数据的经济学研究,能够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公共政策中公平和效率的替代问题(金King,1983)。3.3免费搭车的问题在70年代,伴随着格罗夫斯roves,1973)和克拉克(Clarke,1971)的论文,公共经济学一度崛起,新的结论是计划解决免费搭车的问题,也就是当不知道代理人为那些公共物品付钱的真实意愿时,政府如何确定公共物品的水平和筹资的问题。即使这些结论的体系在经验上的适用性是有争议的,这些在激励理论(incentivetheory)上实现的成就,为其他经济学领域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20世纪80和90年代,这些领域已经引用了那些工具(格林Green和拉丰Laffont,1979;阿斯普里蒙特(Aspremont)和杰拉德-瓦利特Gerard-Varet,1979)。依照必须支付代理人成本的原则,一个人通过其活动对社会其他成员施加影响所构成的成本,是促使其在一个最佳社会状态中活动的关键要素,纵使缺乏其特征信息。一个政府能够建立统治性的战略机构,使代理人拥有线性(私人物品的线性)的偏好,并真正地显示其偏好,同时仍旧能够实现最优级的公共物品。这些机构通常既没有平衡的预算也没有个人的理性。通过对贝叶斯(Bayesian)激励力量的削弱胜于统治性战略的实施,能够得到预算的平衡。个人理性通过要求无权预付的手段能够部分地被恢复。非对称信息对公共干预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被理解。首先它引出了启示性原则(RevelationPrinciple),这显示了即使存在不利的选择和道德侵害,采取集权方法进行公共决策仍然是有效的。其次,它提供了标准化的分析构架,成为政府在面临信息不对称时,除阿罗-德布鲁模型外的又一选择。激励性调整帕雷托最优的概念是在激励性约束下,帕雷托标准最大化的一种分配,并已成为一个经济意义上可行的新标准,这个标准允许我们以更实际的方式对公共机构做出比较。现在,公共经济学以启示性原则为基础,通过调整暗含的和明确的假设继续其发展进程。(见第五章)。3.4公共服务管制罗布(Leob)和马加特(Magat,1979),拜隆(Baron)和梅尔松(Myerson1982)建立了有关自然垄断的模型,用于处理在信息不对称时的最佳控制问题。但管制者忽视了垄断成本函数精确的特性。这个信息缺口迫使管制者大体上放弃了对垄断的租金。这被称为信息租金,产生于一个高效率公司以较低的成本去模仿一个低效率公司的可能性。管制的优化在于通过资源分配的扭曲使其变得低效率,从而减少这个成本化的信息租金。例如,在拜隆和梅尔松的模型中,通过减少产出总水平去减少租金,或者采用高于边际成本定价的方法。更为普遍的是,一个人如果花费了包括信息租金在内的社会成本,其便恢复经济学家通常所说的最优直觉。拉丰(Laffont)和迪洛雷(Tirole1993)以双信息不对称为基础构建了管制理论,一个未知的成本参数和一个管理者难以察觉的努力水准都会减少成本。效率租金的替代成为成本偿付管制的选择形式。在一个极端情况下,这能成为固定价格形式和减少成本的偏好;或者在另一个极端情况下,能成为成本增加项和提取信息租金的偏好。最优化管制的实施经常是通过一个成本偿还规则和扩展拉姆齐定价方法实现的。这些理论已经形成了严密的构架用于分析传统的管制,例如回报率的管制或者价格缺口(pricegap)的管制。公共服务自由化的实现在于当放开竞争时,只对在公共服务方面涉及到那些网络(network)行业自然垄断部分的调节。这导致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在管制和竞争的部分选择进入价格,以确保一个好的接口。在确保仍然能够融资和发展时,如何选择进入定价规则以优化网络的用途呢?当网络竞争时,例如电讯业,我们是否应当保持进入的公共管制,以避免可能的相互勾结而取得进入收费上的互惠,或者干脆实施竞争政策呢?对于放开竞争的部分,是一定要实施竞争政策的。这种垄断管制是公共经济学中不完全竞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在垄断管制和竞争政策之间必须构筑一个桥梁。但是,竞争政策的理论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3.5政府的改革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古老争论,继而引发了关于公共干预范围和更为普遍的关于政府改革的公开争论。重视政府信息化困难,自然导致正面提出政府结构的问题,特别是政府的等级结构问题。因此,对腐败的理论和经验研究(罗斯-阿克曼,Rose-Ackerman,1978),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基本课题。这种腐败不仅存在于政府传统特权的执行中,在一定条件下还存在于公共干预中,例如管制、经济资助、政府采购等。政府必须委派代理人,但这些代理人都有自己的私人利益,因此,政策的执行和修改都要考虑这些代理人的动机。这经常表现为减少权力的激励方案形式,以减少相互勾结的利益物(Stakes)或者减少这些代理人的组织,取而代之以独立的实体。毫无疑问,重视约束相互勾结的政府干预相对是低效率的,但却是更加现实的。4.公共经济学的政治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已有的大部分理论发展是假设政府是一个慈善的独裁者,并承担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职责。人们用这种方法来描述政府,使其具有这种特征,并解释已经忽视了动机问题的存在,因此把经济政策授权给了政客们。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很早就指出这种错误,它们现在处于政治经济学巨大成就的中心位置,并尝试重新引入用经济学去分析政治约束问题。这种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而这些现在是公共经济学争论的中心(迪克斯特Dixit,1996;拉丰Laffont,2000)。实际上,通过放弃慈善政府的神话,人们可以寄希望于发展有意义的私有化理论。夏皮罗(Shapiro)和威灵(Willing,1990)设想过政府私有化的议程。公共公司的私有化在政治权力和公司之间产生一个信息不对称,这使得那些私有化工作更加困难,但随后能够使公民受益。这象是人们希望能够理论化边际成本定价的论辩(斯密Smith,1776;瓦尔拉斯Walras,1897),同样也希望找回喜爱平均定价法的经典经济学家的直觉(拉丰,2000)。同样,沿着这些线索,人们能够表述分权理论,以更负责任的态度裁决出效率的损失和所得(斯布拉特Seabright,1996)。5.公共经济学和不完善合约即使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通过启发性原则,合约理论在合约中没有约束经济集权组织的优越性,在通过指令优化组织经济活动之前,所有信息通过激励协调机构流向政府,并向下流向经济代理人。从以启发性原则为基础的假设得到这样一个与直觉相反的结果:如经济代理人完美的理性、信息沟通成本的缺乏、实用性理性、慈善的评判、完善的委托权。除了发展完全合约范例用以靠近例如教育经济学和健康经济学领域之外,合约仍然能够产生新的视角,现存和不远将来的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在于一步步地逼进这些假设。不幸地是,我们不知道怎样用一个基本方法去处理其中的大多数问题。我们还没有一个基于经济学意义建立的信息沟通成本模型,我们也没有有关评判者行为模型。所以,理论家有很多缺点,这些缺点尽管在理论上是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的,但毕竟他们提供了一些视野。例如,对合约必要的简化出于有限的理性原因,或者,缺少慈善的评判可能限制合约的许诺权力。作为一个缺点,有人会研究如果许诺只在短时期内是可能的话会发生什么,或者如果有人不能承诺而无法重新谈判(德瓦迪庞特,Dewatripont,1989)。同样的,多原则结构可能有这样的结果,从信息沟通成本和自身愿望的出发点去与腐败战斗。他们这种低效的做法,会被描述成纳什(Nash)行为的主要继承人(马蒂莫特,Martimort,1992;斯杜勒,Stole,1991)。公共经济学的政治经济理论会被视为对宪法制度的必要简化得出的结果。未经证实的范例(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哈特,Hart,1995)也符合合约的特别约束。我们将看到,公共经济理论通过在合约中的这些约束更接近于真实的世界。但是,在这过程中我看到一些限制。从理论的观点来看,在合约中合并各种特别的约束可能没有意义,它们不能以同一现象中得出结果为基础。从实证的观点看,计量经济学家需要将最实际的合约约束合并在一起的结构形式。当他们不是源于被很好界定的制度约束时,这需要精密的选择。像现今大多数实证公共经济学成果那样,虽然简单但结构形式完全错误,或很复杂但更实际,这样一些文章总是交替出现的。翻译自《公共经济学杂志》2002年第12期作者简介国际著名公共经济学家——让-雅克·拉丰(Jean-JacquesLaffont)让-雅克·拉丰教授,1975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79年起在法国图卢兹大学任经济学教授至今。拉丰教授先后在加州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担任访问教授,并于1992年、1998年分别担任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主席和欧洲经济协会主席。1990年他创建了产业经济研究所(IDEI),并担任该研究所的所长至今。目前这个研究所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产业经济最知名的学术机构之一。拉丰教授在微观经济学的许多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中包括规制理论、激励理论、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领域。他不仅是20世纪70年代委托代理理论、80年代信息经济学与财政学理论、90年代产业组织与规制理论的世界级学术带头人,也是新规制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经济学界有着极高的学术地位和声誉。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拉丰教授与泰勒尔教授合作将企业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和博弈论应用于电信竞争的实践中,创建了电信竞争的微观经济学新理论。拉丰教授已经出版了12本学术专著,在各类权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200多篇学术论文。他的《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与泰勒尔合著)一书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最新工具,对新规制经济学进行了最具权威性的系统分析,这本专著是迄今为止规制经济学理论最权威的参考书,被学术界称为规制理论的“圣经”。他最近与泰勒尔合著的《电信竞争》,令人难以置信地将经济学理论完美地运用到实际的政策分析中,这本专著所阐述的观点对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电信改革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最近出版的《激励和政治经济学》,利用合同理论方法研究政治经济问题,开创了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新流派。

  • 2009公共经济与管理国际会议(ICPEM 2009)

    2009公共经济与管理国际会议(ICPEM2009)征文通知在全球金融危机与各国纷纷反思公共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国应抓住应对危机的契机,采取更加积极措施加快完善公共经济和管理政策。面对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各国公共经济和管理政策将迎来何种变化?我国的公共经济和管理将走向何方?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将于2009年11月28至29日在厦门大学举办2009中国公共经济论坛暨2009公共经济与管理国际会议,会议邀请JamesMirrlees(英国剑桥大学教授,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VitoTanzi(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主任,国际公共财政协会名誉会长)等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演讲嘉宾,并邀请国际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参加。本次大会力图为公共经济与管理学界和业界的顶级学者、专家、优秀青年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鼓励学术研究,展示高水平成果,以促进共享最新信息,探讨热点问题,交流融合观点。大会热忱欢迎广大学者踊跃投稿。主办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承办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合办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征文范围:所有涉及大会主题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及研究成果。大会鼓励选题范围如下,但不限于此:分论题一:公共经济问题公共产品,公共选择,财政联邦主义,外溢性,公共规制,最优税收,财政支出,税收与长期经济增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收入分配问题,宏观财政调控,国有企业改革等。分论题二:公共管理问题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社会变迁与公共治理,社会公正与社会政策,公共事业与基础设施项目管理,非营利性组织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公共教育管理,ZF创新与绩效管理,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分论题三:开放经济下的公共政策反金融危机的公共政策,金融、贸易投资合作,区域合作与ZF间关系,两岸交流合作、区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能源气候与环境合作,低碳城市发展的ZF治理与政策等分论题四:应急管理及灾难性危机管理灾难的ZF治理与公共决策,ZF救灾制度,灾难治理网络建构与运行,灾难的社会管理与心理重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和应急管理机制等。分论题五:公共经济与管理的跨学科研究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管理,信息化与信息资源管理,科技政策与管理,风险管理与公司财务管理,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复杂系统理论、博弈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验经济学方法应用等。分论题六: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教学研究信息技术与公共经济管理教学整合,公共经济与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等。论文出版及要求:会议录用的英文论文将单独出版,并送交ISTP/ISSHP检索(ISTP/ISSHP检索一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评定职称时均列入一类核心论文)。1.论文应未在国内外的刊物或会议上公开发表,版权无争议;2.本次会议接受的英文论文,要求按照本会议官方网站的会议论文格式撰写;论文排版篇幅尽可能控制在4页以内(英文排版)。3.每篇论文至少1名论文作者注册;同一第一作者最多报送3篇论文。名誉主席:邓子基,厦门大学资深教授大会主席:张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树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原主编主要演讲嘉宾:1.JamesMirrlees,英国剑桥大学教授,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者2.VitoTanzi,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部主任,国际公共财政协会名誉会长3.KanhaiyaSingh,印度国家应用经济研究委员会高级研究员4.NaoyukiYoshino,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教授,兼任财政制度审议委员会委员、外汇审议委员会会长5.WonhyukLIM,韩国发展研究所发展合作室主任,韩国(驻华盛顿)经济所顾问委员会委员,韩国国家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重要日期论文投交截止:2009.10.30录用通知:2009.11.10作者注册截止:2009.11.20会议日期:2009.11.28—11.29秘书处联络方式电子邮件:icpem2009@xmu.edu.cn电话:+86-592-2183387传真:+86-592-21821362009中国公共经济学论坛2009公共经济与管理国际会议组委会二零零九年八月十日

  • 2002年公共经济学季刊引用率排名前十的文章

    1.JosephE.StiglitzNewperspectivesonpublicfinance:recentachievementsandfuturechallengesJournalofPublicEconomics,86(2002)341-3602.RaymondFismanandRobertaGattiDecentralizationandcorruption:evidenceacrosscountriesJournalofPublicEconomics,83(2002)325-3453.DanielTreismanThecausesofcorruption:across-nationalstudyJournalofPublicEconomics,76(2000)399-4574.ChristianGollierDiscountinganuncertainfutureJournalofPublicEconomics,85(2002)149-1665.Jean-JacquesLaffontPubliceconomicsyesterday,todayandtomorrowJournalofPublicEconomics,86(2002)327-3346.PeterDiamondPublicFinanceTheory-ThenandNowJournalofPublicEconomics,86(2002)311-3177.AlbertoAlesinaandElianaLaFerraraWhotrustsothers?JournalofPublicEconomics,85(2002)207-2348.StijnClaessensandSimeonDjankovPrivatizationbenefitsinEasternEuropeJournalofPublicEconomics,83(2002)307-3249.AndrewF.HaughwoutPublicinfrastructureinvestments,productivityandwelfareinfixedgeographicareasJournalofPublicEconomics,83(2002)405-42810.EricMaurinTheimpactofparentalincomeonearlyschoolingtransitions:Are-examinationusingdataoverthreegenerationsJournalofPublicEconomics,85(2002)301-332

  • [讨论]从公共经济学的角度,教育改革应如何兼顾效率和公平(参与奖励)

    一段时期以来,围绕“教育产业化”展开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讨论,正在逐步深入。为响应公共经济学版的“征集优秀讨论主题”活动,特发此帖,欢迎朋友们积极参与到此次讨论中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寒山将根据各位高手的发言情况,给予高手中的高手活动奖励。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既是生产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活动,又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种社会活动。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教育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有着效率方面的要求;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有着公平方面的要求。就效率而言,有两个方面:一、教育作为一种生产人力资本的经济活动,其本身有追求效率的要求。二、教育是一项需要资本投入的活动,在资本投入为一定的条件下,存在着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就公平而言,也有两个方面:一、公民受教育权的公平问题。二、教育作为实现公平的社会活动,在克服贫富差距方面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育的效率功能和公平功能。二者经常产生冲突。在目前的中国,有限的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分配,就反映了对公平与效率的不同取向。就产生了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如何兼顾和协调效率和公平的问题。本人认为,教育首先是社会最大的公益品,是非营利性产业,教育的自身特性决定了,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必须以实现受教育权上的公平为主要目标。公平性是教育的第一要求、效率性是教育的第二要求。教育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就是说,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应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所以,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应该采取以下方法兼顾效率和公平:一、要将学校作为具有办学自主权的微观主体,使学校充分享有办学自主权,进而对学校发展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二、学校要根据政府的规划、社会及市场的需要以及资源条件的可能,对学校作出准确的发展定位。这一定位要在长远和当前之间找到均衡点,以解决当前存在的种种急功近利。三、要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有效利用好一切办学资源。政府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公平原则是第一位的;学校在具体使用资源时,则更多考虑效率原则,使有限教育资源发挥更大效用。四、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教育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必须继续引入市场机制,加大改革力度,达到提高提高效率,发挥社会功能的目标。五,鼓励多元投入,发展民办教育,增加教育资源,开发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以上观点引用《文汇报》陈宪教授文章)欢迎朋友们积极参加到讨论中来,谢谢![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2811:03:20编辑过]

  • 公共宏观经济学发展思路

      在二十世纪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发展经济学主要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有刘易斯、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罗斯托等人。强调资本积累的理论,从两方面发展。  一方面,切纳里等逐渐认识到,障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只是投资规模的大小,还有必须用来购买进口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外汇储备的多少。他们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填补。  另一方面,舒尔茨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伯根、刘易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切纳里等人,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是:单纯的市场作用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成就给与了人们深刻的印象;先进的计算程序和高速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比较复杂的模式的建立和计算成为可能。  切纳里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价值,主张使用“会计价格”或“影子价格”去校正市场价格对稀缺程度的偏离。他们还从社会边际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体系中去研究计划和资源配置问题,在一些特定的假设上建立起模式,在数学的意义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后这种模式又向动态规划、非线性的方向发展。但正如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家泰勒等人自己承认的那样,模式的实用性是有限的。  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刘易斯等人也非常强调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普雷维希和拉美经济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工业化;哈伯勒和克尔恩克罗斯等人还依据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静态比较利益理论,从动态观点分析了国际知识传播和资本流动问题,得到了国际贸易有益于发展中国家的结论。日本留学:http://www.weilanliuxue.com

  • 公共经济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公共经济学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站在公共经济学的角度认识科学发展观,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第一,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人们的需要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的私人个别需要,另一种是以社会为单位提出的社会公共需要。在前一种情况下,人们作为消费者,通过购买私人物品和服务而使私人个别需要得以实现;在后一种情况下,政府通过征税等方式集聚起财力,向人们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而使社会公共需要得以实现。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应同时致力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  第二,既然人们的需要是私人个别需要与社会公共需要的总和,人们的生活福利水平是一个既包括私人物品和服务又包括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综合指标,那么,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应当同时关注私人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与公共物品及服务的生产和提供。  第三,作为消费者的人和作为纳税人的人,既然要同时为消费私人与公共两类物品和服务而买单,只不过前者以货币形式付给企业并为单个的消费者或家庭分别消费、单独受益,后者以税收形式付给政府并由作为一个整体的社会联合消费、共同受益,那么,他们所应享有的权益,当然不仅仅是私人物品和服务的物有所值,而且也应包括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物有所值。换言之,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质与量,也是人们所应享有权益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不同,私人物品和服务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企业也愿意并能够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买不到,只能由政府运用非市场的力量来提供。现实的经济社会既然同时有市场和政府两个满足人们需要的系统,人们既然需要同时面对私人与公共两类物品和服务的消费,那么,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然应包括市场系统与政府系统发展之间的彼此匹配。而且,相对而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政府系统的作用更为重要,更应给予特别关注。  借用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关系上“四个同样重要”的表述,可以将以上几点认识作如下概括: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满足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的私人个别需要与满足以整个社会为单位提出的社会公共需要同样重要;生产和提供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的私人物品和服务与生产和提供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同样重要;维护作为消费者的人在消费私人物品和服务方面的权益与维护作为纳税人的人在消费公共物品和服务方面的权益同样重要;完善生产和提供私人物品和服务的市场系统与完善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政府系统同样重要。  反思起来,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些发展的不均衡,或多或少与过去相对忽略了这“四个同样重要”有关。比如,相对重视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的私人个别需要,而相对轻视以社会为单位提出的社会公共需要,强化了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的思维,由此导致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均衡;相对重视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的私人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而相对轻视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加剧了私人与公共两类物品和服务之间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由此导致了私人物品和服务的相对过剩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严重短缺;相对重视生产和提供私人物品和服务的市场系统建设,而相对轻视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政府系统建设,加重了市场系统发展迅速与政府职能转变迟缓问题,由此导致了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的相对滞后。[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40:53:21编辑过]

  • 可供选择的公共经济学课程体系

    可供参考的“公共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国外一般的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教材的内容都大大超出了一个学期的容量,对于教材的编写者来,他们通常是有意这样做以求使教师可以灵活设计其课程体系。在一学期课程中,根据不同的对象,既可以快速概览性地覆盖大量的专题,也可以针对较为集中的领域详细深入研究,而相对较少关注其他领域。有些教师可能会侧重于公共支出,有些教师可能会更关注税收问题。即使同一位教师在不同的学期(针对不同的对象)也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尽管作者通常都会声称教材的设计是为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自由设计其课程内容体系,但一般来说,他们也会大致给出可供参考的体系设计。近日发现一本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Holcombe所著的公共经济学教材,书名叫做PublicSectorEconomics:TheRoleofGovernmentintheAmericanEconomy,该书作者主要以公共选择的视角对公共财政(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作者在其教师指南中给出他所建议的课程体系参考,我也斗胆将其列示如下,供各位学习和讲授公共经济学参考吧。请坛中各位大侠也多多指教、多多交流。(因我也没有这本书,只是在网上找到的资料,所以我也并未仔细推敲翻译,只采用的意译的办法,因此列出原文供大家参考吧。)ToEmphasizePublicExpenditures侧重强调公共支出的课程体系Chapter1:ThePublicSecto公共部门介绍rChapter2:PrinciplesforAnalyzingGovernment政府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Chapter3:PropertyRightsandEconomicEfficiency产权与经济效率Chapter4:Externalities外部性Chapter5:PublicGoods公共产品Chapter6:TheEconomicRoleoftheState国家的经济作用Chapter10:PositivePrinciplesofTaxation税收的基本原理(规范性分析)Chapter17:TheGovernmentBudgetingProcess政府预算程序Chapter18:TaxationandRedistribution税收与再分配Chapter19:GovernmentRedistributionPrograms政府再分配计划Chapter20:SocialSecurity社会保障Chapter21:Education教育Chapter22:HealthCare医疗健康Chapter23:NationalDefense国防ToEmphasizeTaxation侧重强调税收Chapter1:ThePublicSecto公共部门介绍rChapter2:PrinciplesforAnalyzingGovernment政府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Chapter6:TheEconomicRoleoftheState国家的经济作用Chapter10:PositivePrinciplesofTaxation税收的基本原理(规范性分析)Chapter11:PrinciplesofTaxPolicy税收政策的基本原理Chapter12:TaxesonEconomicTransactions流转税Chapter13:TheTaxationofIncome所得税Chapter14:PersonalIncomeTaxationintheUnitedStates美国的个人所得税Chapter15:TaxesonBusinessIncomeandWealth企业所得税和财产税Chapter16:TheTaxSystemintheUnitedStates美国的税收体制Chapter17:TheGovernmentBudgetingProcess政府的预算程序Chapter24:TheFederalSystemofGovernment财政联邦制ToEmphasizePublicChoiceandPublicPolicy侧重强调公共选择与公共政策Chapter1:ThePublicSecto公共部门介绍rChapter2:PrinciplesforAnalyzingGovernment政府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Chapter3:PropertyRightsandEconomicEfficiency产权与经济效率Chapter4:Externalities外部性Chapter5:PublicGoods公共产品Chapter6:TheEconomicRoleoftheState国家的经济作用Chapter7:ATheoryofCollectiveAction集体行动理论Chapter8:PublicSectorDemand公共部门的需求Chapter9:SupplyandDemandinPoliticalMarkets政治市场的供给与需求Chapter10:PositivePrinciplesofTaxation税收的基本原理(规范性分析)Chapter11:PrinciplesofTaxPolicy税收政策的基本原理Chapter17:TheGovernmentBudgetingProcess政府的预算程序Chapter24:TheFederalSystemofGovernment财政联邦制ToOverviewPublicFinance公共经济(财政)概论性课程Chapter1:ThePublicSecto公共部门介绍rChapter2:PrinciplesforAnalyzingGovernment政府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Chapter3:PropertyRightsandEconomicEfficiency产权与经济效率Chapter4:Externalities外部性Chapter5:PublicGoods公共产品Chapter9:SupplyandDemandinPoliticalMarkets政治市场的供给与需求Chapter10:PositivePrinciplesofTaxation税收的基本原理(规范性分析)Chapter11:PrinciplesofTaxPolicy税收政策的基本原理Chapter14:PersonalIncomeTaxationintheUnitedStates美国的个人所得税Chapter16:TheTaxSystemintheUnitedStates美国的税收体制Chapter18:TaxationandRedistribution税收与再分配Chapter19:GovernmentRedistributionPrograms政府再分配计划Chapter20:SocialSecurity社会保障Chapter24:TheFederalSystemofGovernment财政联邦制

  • 经济学与公共目标 (美)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着.pdf

    内容简介本书分大森林、市场体制、计划体制、两种体制及改革通论五部分,主要内容涵盖经济体系和经济学的用途;新古典主义模式;消费和家庭概念;更高阶段的发展等。显示全部>>隐藏全部>>此书可以试读,请点击这里>>作者简介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历史上拥有读者最多的经济学家之一,被誉为“美国的经济医生”。历任普林斯顿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投、美国物价管理局副局长、美国国务院经济安全政策室主任、美国驻印度大使、美国经济学学会会长等职。加尔布雷思被公认乃是制度主义新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大崩溃:1929年》、《丰裕社会》、《新工业国》、《经济发展论》、《货币》、《没有把握的年代》、《价格管制理论》等。目录前言第一部分大森林第1章经济体系和经济学的用途第2章新古典主义模式Ⅰ第3章新古典主义模式Ⅱ:政府第4章消费和家庭概念第5章更高阶段的发展第二部分市场体制第6章服务和市场体制第7章市场体制和艺术第8章自我剥削和剥削第三部分计划体制第9章集体智慧的本质第10章权力是如何使用的:保护性目标第11章建设性目标第12章怎样定价格第13章成本、契约、协调和帝国主义倾向第14章说服和权力第15章关于技术革新的改进经济学第16章公共政策的根源第17章跨国经营体制第四部分两种体制第18章经济不稳定性和两种体制第19章通货膨胀和两种体制第20章经济思想的检验标准第五部分改革通论第21章经济改革的消极策略第22章信念的解放第23章平等的家庭及其他第24章政府的解放第25章有关市场体制的政策第26章计划体制内的平衡第27章社会主义的必要性第28章环境第29章公众的政府第30章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控制措施第31章协作、规划和前景译后记[hide][/hide]

  • 对公共经济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公共经济学是从研究公共产品如何提供的问题作为发端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基本形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起源的标志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1954年《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一文的发表。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的著作《公共财政学理论:公共经济研究》出版,标志着公共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诞生。1964年,法国人科姆写了第一本以公共经济学命名的著作《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作用导论》。随后,公共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以公共经济学命名的著作也逐渐增多。虽然公共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已近50年,但真正被中国人所认识和了解则不过仅仅十几年的时间,因此对于产生于西方的公共经济学在中国还有许多被人误解的地方,以及如何在中国的经济实践中生根发展,一些基本问题在中国如何理解和看待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将对公共经济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一、公共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问题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似乎很简单,在许多教科书和教材中都有过清楚地界定和探讨,一般而言有两种界定方式,一种是认为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经济行为的一门经济学学科;另一种是认为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如何组织公共产品的生产与提供以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的一门学科。可以说这两种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对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作出了界定,都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从公共经济学活动之所以存在来看,是由于市场失灵和公共需求的存在,要求政府或民间的公共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以满足人们的公共需求。因此第一种方式可以说是从公共经济活动手段的角度加以界定,而第二种方式则是从公共经济活动的目的的角度加以界定。即公共经济活动的本质就是通过公共经济部门的经济行为来提供公共产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共需求。但笔者认为这两种界定中都存在着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在第一种界定中,何谓公共部门是我们在中国特殊经济转轨时期所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公共部门通过指那些有政府力量或非市场力量存在并发挥作用的领域,包括完全由政府力量或非市场力量作用的领域,也包括由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领域,即上图中的A和C的部分。理论上我们可以画出ABC之间清楚地边界,但在实践中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却很难清楚地界定,尤其是中国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非常模糊。按照市场经济条件的要求,政府在经济中存在着许多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因此中国公共经济活动与私人活动之间的关系也就变得更为微妙和难以把握了。比如许多大型国有企业,按其产业属性来看本应属于私人部门,但在中国却变成了公共部门或准公共部门。因此在中国竞争性领域的准公共部门是否应该算作公共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成了中国公共经济学研究中一项首先必须明确的理论问题。在第二种界定中,涉及到了公共产品的生产、提供,以及满足公共需求三个环节,而公共经济学所研究的应该是侧重于那个环节呢?笔者认为公共经济学所研究的公共部门行为活动的重点应是在有限的公共资源约束下如何最有效率的提供公共产品,而既不是公共产品的生产,也不是去满足无限的公共需求。首先,公共经济学最初的起源就是对公共产品如何有效提供的探讨,如早期的林达尔的局部均衡模型和萨缪尔森的一般均衡模型都是如此,因此可见公共产品的提供是公共经济学最初的研究目的。其次公共产品的生产不一定是属于公共部门的事,如公共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可以向私人部门进行采购,即私人部门生产而公共部门提供一样一种模式。因此公共部门并不一定去生产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这样既可以发挥生产阶段的市场效率(私人部门的生产效率),又可以发挥公共产品提供阶段的政府配置效率。第三,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不是如何去试图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求,因为公共需求是无限的,而公共资源却是有限的,公共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可以满足的公共需求仅仅是公共需求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公共部门活动的目的是在于如何在有限资源的约束下,最有效率的提供公共产品,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公共需求。至此我们可以认为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应该是政府或非市场力量在其本应作用的领域内如何在有限的公共资源的约束下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二、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的内在区别公共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就其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尤其是西方公共财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区别不大,内容相近,从而在本质上将其归为一类。但笔者认为虽然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有着很大的渊源,但归其根本二者之间还是有着内在区别的。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二者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区别。首先,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在研究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公共经济学是研究公共活动的一门经济学,其出发点是社会居民的公共需要,公共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公共经济活动,尤其是公共产品如何提供的经济规律,以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而公共财政学是研究为实现政府职能而实施的政府收支活动,其出发点是政府职能的实现需要,尽管在此其强调了政府的公共职能是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但其立足点还是政府。可以说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二者研究出发点分别是社会公众的视角与政府的视角。其次,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在研究内容上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公共经济学在原有公共财政学的基础上,有了更为广泛的研究内容,还包容了除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如各种非盈利性组织、公共企业、民间社会团体、国际组织等。此外除了财政的收支行为以外,也还将其它的公共经济行为作为了其研究对象,如公共规制、社会保障、公共选择等内容。可见公共经济学研究领域要比公共财政宽泛许多。第三,在研究方法上两门学科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中包含了大量的经济分析方法,重视数理分析和计量研究,并且吸收了众多新兴理论和研究方法,一般均衡理论、动态经济分析、博弈论、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都在公共经济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而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则主要靠文字描述为主,而缺少相应的数理分析和计量研究的状况。在研究方法上,与公共财政学相比较而言,公共经济学更为接近于现阶段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第四,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在学科的性质和定位上也有内在的区别。公共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一般而言属于应用经济学,研究了许多现实问题,但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因此严格讲是一门介于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之间的一门学科。而公共财政学是一门部门经济学,其研究方法与主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自成体系,是一门典型的应用部门经济学科。最后,在研究的视角上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公共财政学一般是用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其研究内容也多属于宏观领域。而公共经济学在发展的趋势上看更侧重于微观的视角,注重从个体行为来观察公共产品的提供问题,从研究方法上看是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分支,福利经济学是其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从以上五个方面可以看出,公共经济学与公共财政学在本质上存在的许多的不同之处,也只有重视和正确的对其进行区分,才能更好的、更深入的研究公共经济问题。三、承载公共经济活动的经济体制问题公共经济活动必然是在特定经济体制得承载之下发生和运行,因此研究和考察某一具体的公共经济活动就必须要考虑承载其运行的经济体制背景。现有的公共经济学是在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体制下发展而来的,因此其研究公共经济问题所隐含假设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民主的政治体制背景,而基本假设的推翻,有可能导致西方公共经济理论在中国的失效。因此我们在运用西方公共经济理论来研究和考察中国的公共经济问题时,就必须对其隐含的体制背景这一假设做出调整,而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来解决中国问题。笔者认为西方著名学者的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学教材和著作多是以西方政治社会经济体制为背景来研究公共经济问题,其对公共经济问题研究的框架体系主要是涉及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经济问题,而较少的涉及不同体制、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水平情况下的公共经济问题。因此,西方学者对于公共经济问题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可以借鉴,但在具体的内容和所应关注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更加以中国经济转轨的宏观背景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而当前大多中国学者所编著的关于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方面的著作多是直接以西方学者研究分析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简单的以案例或小结的形式涉及一些中国的类似问题,但没有真正立足中国经济转轨实践,从中国背景去研究考察中国的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问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对产生于西方的公共经济理论进行甄选和调整,另一方面也要尽可能的建立起以中国特殊转轨背景为基本假设的中国公共经济理论。对以上三个基本问题的讨论,是笔者近期在公共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所得出的一些感悟,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315:27:52编辑过]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