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全力冲击“全国百优博士论文”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全力冲击“全国百优博士论文”[2010年10月12日]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自2006年成立以来,以培养能源经济学创新人才为首要目标,培育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为实现手段,始终重视提高博士生科研学术的整体水平。在中心主任、导师林伯强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中心自筹经费对博士生中具有较强科研能力者进行培养和资助,激励在学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中心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紧紧围绕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每年均有数篇论文发表于经济类权威期刊,以高水平的论文发表提高博士论文质量。林伯强教授也对博士的论文写作投入了巨大精力,博士生们经常半夜还收到林老师的对文章的修改意见。  依托中心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心第一级博士何晓萍即入选厦门大学“优博培育工程”,目前已经获评2010年厦门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准备参加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评选。第二级博士入围人数增加到两名,蒋竺均更获评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经过4年时间,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优博”培育计划已初见成效,研究成果丰硕。按照目前经济学获奖人员的文章发表情况,中心多名博士已经具备了参评条件,初步形成了冲击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研究梯队。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2006-2008级部分博士生研究成果有:何晓萍,毕业年份2009。研究成果:  1、《中国油气资源耗减成本及政策选择的宏观经济影响》,《经济研究》2008年第5期(第二作者)  2、《“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需求预测》,《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第一作者)。姚昕,毕业年份2010,研究成果:  1、《电力布局优化与能源综合运输体系》,《经济研究》2009第6期(第二作者)  2、《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中国社会科学》2010第1期(第二作者)  3、《中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及其宏观影响》,《金融研究》2010第4期(第一作者)  4、《基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碳税研究》,《经济研究》2010第11期(第一作者)(即将发表)  5、《改革化石能源补贴可以支持清洁能源发展》,《金融研究》(第一作者)(已接收)。王锋,毕业年份2010,研究成果:  1、《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经济研究》2009第12期(第二作者)  2、《能源强度收敛: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检验》,《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第1期(第二作者)  3、《中国经济发展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经济研究》2010第2期(第一作者)  4、《金融危机下美国关税壁垒的抬升:基于中美双边贸易的实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10第6期(第二作者)蒋竺均,毕业年份预计2011,研究成果:  1、《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4期(第二作者)  2、《有目标的电价补贴有助于能源公平和效率》,《金融研究》,2009年第11期(第二作者)  3、“EstimatesofEnergySubsidiesinChinaandImpactofEnergySubsidyReform”,EnergyEconomics(SSCI),forthcoming(第二作者)  4、《改革化石能源补贴可以支持清洁能源发展》,《金融研究》(第二作者)(已接收)刘希颖,毕业年份预计2012,研究成果:  1、《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电力需求预测》,《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第二作者)  2、《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第三作者)  3、《碳强度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第二作者)  4、《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经济研究》2010年第8期(第二作者)  5、《基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碳税研究》,《经济研究》2010年第11期(即将发表)(第二作者)孙传旺,毕业年份预计2012年,研究成果:  1、“EvaluatingcarbondioxideemissionsininternationaltradeofChina”,EnergyPolicy(SSCI),2010年1月(第二作者)  2、《碳强度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金融研究》2010年第6期(第一作者)  3、《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中国社会科学》(第二作者)(二审结束)  除上述同学之外,中心还有多名博士在经济类权威刊物及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在能源经济研究领域获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也标志着能源中心博士整体培养水平的不断提升。  (能源中心)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编辑http://www.xmu.edu.cn/news/AnnDetail.asp?aID=9992http://cceer.xmu.edu.cn/Article/ShowInfo.asp?ID=8468

  • 陈皓勇教授(能源经济)在线访谈问答汇总

    陈皓勇(ChenHao-yong),汉族,湖南岳阳人。1990年9月进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学习,于1995、2000年先后获得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6年12月作为“百人计划”杰出青年教师引进至华南理工大学任教。2008年晋升为教授,2010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指导和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19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协助指导西安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方向博士研究生1名。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职。问答汇总:1,坛友wjwcfok:陈教授,您好!人均电力消费增大可以认为是居民生活改善的一个指标么?如果是能够采用电力消费来作为自变量验证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呢?我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目前对于能源经济局限于林伯强老师的《现代能源经济学》,我想问下您在今后的研究方向或者说选择上有没有什么建议,谢谢。(我现在和老师做的都是比较宏观的能源消费整体状况,我个人觉得如果不将能源分开,一种一种弄清楚,整体上不会有好的想法)A:电力消费分居民、工业和商业3类,准确地说,应该是人均居民用电消费增大可以认为是居民生活改善的一个指标。由于人均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有EKC(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而电力消费与人均收入之间又有个比例关系,所以采用人均电力消费作为自变量也应该能验证EKC曲线。林伯强老师是国内能源经济方面的权威,《现代能源经济学》作为一本导论性教材,介绍得很全面。能源经济领域很广,我想说的是,对于研究生学习,一定要focus到一个具体领域和具体问题,才能作出有深度的研究,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比如,我个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微观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电力市场分析和机制设计,这个领域和电力金融就有很大的区别。对于其他能源(如煤炭、天然气等)市场,也是一样的。2,坛友liboshuism:请问陈教授,我在做一个关于分布式能源示范区的研究,对于我国能源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一些疑问想向您请教。一是我国能源服务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二是针对这些问题,您有什么好的建议?三是国外能源服务公司的发展很好,您认为哪些国家的模式或者哪些公司的经验比较适合中国,值得借鉴?谢谢您!A:当前我国的能源服务体系的问题是市场机制和相应政策不完善,比如分布式电源上网电价如何计算?而在电力市场尚未开放之前,分布式电源是很难大规模发展的。建议还是继续深化能源体制和电力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市场机制。在国外能源行业,有很多大的著名的公用事业公司(电力公司/天然气公司),这里就不用说了。值得一提的是ESCO(EnergyServiceCompany,中文名为节能服务公司,又称能源管理公司),在中国又称为EMC(EnergyManagementCompany),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SCO是在70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在北美和欧洲,ESCO已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著名的有:美国的XENERGY、DukeSolutionsSM,加拿大的ECONOLERINTERNATIONAL、RoseTechnology,西班牙的IDAE等。这些公司的经验都值得借鉴。近年来我国也建立了一些能源服务公司,如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控股,并由广东省粤电集团、南网五省电网公司和广东省广业公司参股共同组成。3,陈老师,您好。我马上就要读经济专业的研究生了。看您的履历,感觉您的主要研究都和将数学算法应用于一些经济问题的研究。我本科是读统计的,也接触过一些算法,但是对算法的研究没太大兴趣。是不是现在有意义的经济学理论应用研究都需要这些算法,亦或者说我应该在算法学习方面下些功夫。A:我的研究履历与个人背景有关,我的研究跨电力系统工程和电力(能源)经济两个领域,所以算法方面就多一点,因为算法既可用于工程,也可用于经济。国外的经济研究,对于数学理论和计算机算法研究都很多,如博弈论(产业组织),牵涉到高深的数学理论,人工智能算法等也用得很多。国外很多经济学家都是数学家出身。但我认为对于经济研究,最重要的还是问题本身,数学理论和算法都只是工具。4,网友linxiaozhijia问:陈教授分析电力市场用什么计量工具,主要方法是什么?A:由于我着重研究市场机制问题,所以主要工具是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经济学方法。对于一些实际问题,也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方法。5,网友ranhu问:陈教授,您好!我刚刚进入电力行业研究生阶段,目前对于这一块了解甚少,我想问下您在我今后的研究方向或者说选择上有没有什么建议A:看你的研究兴趣,是偏工程技术还是经济管理,这两个领域我都做。工程技术方向有:电力系统规划、分析、控制、保护等;经济管理方向有:电力市场、电力企业管理等;当然两个领域会有交叉。

  •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民大学新增能源经济本科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民大学新增能源经济本科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2010-07-2909:21:35)作者:经济学院7月27日,教育部下发通知,同意并公布了全国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的名单,140个新设置本科专业获批。其中,北京高校新增专业16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申请的能源经济专业获批,这也是人民大学唯一获批的专业,也是北京高校唯一新增的经济学类本科专业。该专业修读年限为4年,学位授予门类为经济学,主干学科为应用经济学。此次获批的140个新设置本科专业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着重培养物联网、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材料与技术、数字电影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从2011年开始招生。能源经济专业主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较强应用技能和科研能力的能源经济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与分析能力,了解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专业知识和主要技术,掌握能源产业和能源企业管理知识与方法,熟悉世界各国能源市场和能源政策,具备一定的能源经济分析、预测和管理的实际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科人才,能源经济人才具有综合性和复合型的素质特点。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级政府能源管理部门、各级银行和金融机构、大中型能源企业、教学及科研单位等相应的工作。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能源经济学、能源市场与价格、能源安全、低碳经济与能源政策、能源经济数量模型、能源产业管理、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能源企业管理、能源金融等。相关链接:搜狐新闻:2011年起国内高校招生将新增140个本科新专业(编辑:王宝奎;核稿:丁凯)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CCEER)在全国率先拥有“能源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并于2007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目前,能源经济学本科学科建设完成,处于待批阶段。CCEER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45人。中心为国家输送了能源经济学人才,毕业于中心的一些能源经济学硕士生和博士生就业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国家电网等各大重要能源企业的北京总部和西安交大等高校。教育部:高校招生新增140个本科新专业名单2010年07月28日15:20教育部网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各有关部门(学校)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0〕13号)精神,申请增设相关专业的请示收悉。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教指委专家评审会议和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特别会议的评议意见,经研究,现公布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  本次公布的高校新设置的140个本科专业(见附件),自2011年开始招生,其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修业年限、学位授予门类等均以公布的内容为准。2010年需按新设置专业开展培养工作的高校,可通过从本校2010年招收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或本科二年级的在校生中通过转专业的方式转入所批准的专业学习。  望各有关部门(学校)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加强新增专业建设,切实保证教育质量,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一○年七月十二日  附件: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序号主管部门、学校名称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学位授予门类工业和信息化部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080216S纳米材料与技术四年工学2北京理工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3北京理工大学081106S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4哈尔滨工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5哈尔滨工业大学080643S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6哈尔滨工业大学081106S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7哈尔滨工程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8哈尔滨工程大学080643S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9哈尔滨工程大学080644S水声工程四年工学10南京航空航天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11南京理工大学080216S纳米材料与技术四年工学12南京理工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13西北工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14西北工业大学080644S水声工程四年工学交通运输部15大连海事大学080641S传感网技术四年工学教育部16中国人民大学020121S能源经济四年经济学17北京科技大学080216S纳米材料与技术四年工学18北京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19北京化工大学081106S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20北京邮电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21中国传媒大学050307S新媒体与信息网络四年文学22华北电力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23华北电力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24华北电力大学080645S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年工学25华北电力大学081106S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26中国石油大学(北京)081106S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27南开大学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28天津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29天津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30天津大学080642S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31大连理工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32大连理工大学080216S纳米材料与技术四年工学注:专业代码加有“S”者为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33大连理工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34大连理工大学080641S传感网技术四年工学35大连理工大学081106S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36大连理工大学081303S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四年工学37东北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38东北大学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39东北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40东北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41吉林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42华东理工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43华东理工大学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44东华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45东南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46东南大学080641S传感网技术四年工学47中国矿业大学081106S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48河海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49河海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50江南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51中国药科大学081107S生物制药四年工学52中国药科大学100812S药物分析四年理学53中国药科大学100813S药物化学四年理学54浙江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55浙江大学081302S海洋工程与技术四年工学56合肥工业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57合肥工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58山东大学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59山东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60中国海洋大学081303S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四年工学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081009S环保设备工程四年工学62武汉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63武汉大学081107S生物制药四年理学64华中科技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65华中科技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66华中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67华中科技大学080643S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68华中科技大学081107S生物制药四年工学69武汉理工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70武汉理工大学080716S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四年工学71湖南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72湖南大学080716S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四年工学73中南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74中南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75中南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76重庆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77重庆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78西南交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79电子科技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80电子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81电子科技大学080641S传感网技术四年工学82四川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83四川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84四川大学080642S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85西安交通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86西安交通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87兰州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国务院侨务办公室88华侨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北京市89北京工业大学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90北京电影学院050432S数字电影技术四年文学天津市91天津理工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92天津中医药大学100814S中药制药四年理学河北省93河北工业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94石家庄铁道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山西省95太原理工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96山西医科大学081107S生物制药四年理学辽宁省97沈阳工业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98沈阳建筑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99沈阳建筑大学080716S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四年工学吉林省100长春理工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101长春理工大学080643S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102长春工业大学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黑龙江省103东北石油大学080111S海洋油气工程四年工学104东北石油大学081106S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105哈尔滨理工大学080641S传感网技术四年工学上海市106上海理工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江苏省107苏州大学080216S纳米材料与技术四年工学108苏州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109苏州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110南京工业大学080643S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111南京工业大学080716S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四年工学112南京邮电大学080645S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四年工学113江苏大学080512S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114江苏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115南京中医药大学081107S生物制药四年理学116南京师范大学081303S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四年理学安徽省117安徽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福建省118福建师范大学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江西省119江西中医学院100814S中药制药四年理学120南昌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121南昌大学080716S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四年工学山东省122山东科技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123山东理工大学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湖南省124湘潭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125湘潭大学081009S环保设备工程四年工学126湖南师范大学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127南华大学081008S核安全工程四年工学广东省128广州中医药大学100814S中药制药四年理学129华南师范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四川省130西南石油大学080111S海洋油气工程四年工学131西南石油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132成都理工大学080217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四年工学云南省133昆明理工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陕西省134西北大学080640S物联网工程四年工学135西北大学081106S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13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13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080218S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四年工学138西安石油大学080111S海洋油气工程四年工学甘肃省139兰州理工大学080215S功能材料四年工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40新疆大学081106S能源化学工程四年工学

  • 能源经济学的探索之路

    能源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之一。在自然科学范畴内,“能源”仅表示一种作功“能力”,如抬高或加热物体;在经济学范畴内,“能源”涵盖了所有因内含物质能量而能够提供作业能力的能源资源和能源商品。能源资源,如原油、天然气、煤炭、生物质、水力、铀、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资源,均可以被采集和产生;能源商品,如汽油、柴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等等,可直接为人类活动提供能源服务。当能源作为投入生产过程的一种必需商品时,与能源商品相关的所有方面构成了能源经济。能源经济是指那些产生能量的物质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是能源各类产业经济的总和,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源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与人类多项活动有密切联系。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的无止境是一对基本矛盾,而这一矛盾正是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基础,由此而引起的种种选择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英国经济学家哈维在《现代经济学》中给经济学下了直接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分配其有限资源来满足人们的需要的科学。”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合著的《经济学》(第12版)中对经济学的表述是:“经济学的精髓在于承认稀缺的现实存在,并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以便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这一点是经济学独特的贡献。”    从上述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可见,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及人们如何进行权衡取舍的学问,是为了解决资源稀缺问题而产生的,中心问题是由稀缺性引起的资源配置问题。能源资源相对于人类需要在数量上的不足,是人类社会与资源关系的核心问题。能源经济学正是以主流经济学为主线,结合运用其它学科,来探索人类如何面对有限的能源资源并作出权衡取舍的选择的科学。人类对能源资源的稀缺性的认识有一个历史过程,而能源经济学也是随着这一认识的逐步加深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历史上对能源经济研究的认识、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8世纪中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经济迅速增长,是以大量利用和消耗自然资源(尤其是化石能源)为前提。此间,西方经济学开始蓬勃发展,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的发展,由此孕育了能源经济学的萌发和基本思想。古典主义着重经济总量研究,相关经济学著作中最受关注的两个问题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长期增长的前景,而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其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分析法和均衡分析法,均衡价格理论,资源优化配置和外部性理论是新古典主义对能源经济学的贡献。可以说,在能源经济学的孕育和认识阶段,经济学大师的诸多论著构成了能源(资源)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内容,为能源经济学的产生作好了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分析工具的准备。这一阶段,能源经济学的初步研究侧重于煤炭的开发利用。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杰文斯1865年出版的《煤的问题》一书,是文献中最早从经济学角度全面分析能源问题的专著。杰文斯在详细论述了煤的情况和各种替代能源非对称性的特点之后,认为英国的煤储量有限,靠煤炭而繁荣起来的英国经济总有一天不得不停止发展

  • 安全低碳的能源经济路线图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

    发展安全低碳的能源经济路线图——平衡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作者:SarahLadislaw、KathrynZyla、JonathanPershing、FrankVerrastro、JennaGoodward、DavidPumphrey和BrittStaley2009年2月中旬发布目录执行摘要.............................................................................................................................................1致谢.....................................................................................................................................................5前言.....................................................................................................................................................6介绍.....................................................................................................................................................8现有能源体系中的挑战....................................................................................................................10能源的重要性与改变的必要性....................................................................................................10新的能源趋势...............................................................................................................................11思考能源政策的新框架....................................................................................................................17第一部分:树立未来愿景............................................................................................................19第二部分:使国家能源体系步入正确的轨道............................................................................21第三部分:管理过渡....................................................................................................................33结论...................................................................................................................................................42PDF可复制

  • 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

    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2011-1-28国家能源局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实现回升向好后的平稳较快发展。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一、2010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  2010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  2010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2010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2010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迎峰度夏期间,水电满发,重点发电企业库存充裕,煤炭消费 “旺季不旺”,价格回落至720元/吨左右。10月下旬以来,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我国冬储煤在即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11月底达到807元/吨,恢复至年初水平。  2、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煤价。入冬以后,冬储煤需求增加,全国大范围强低温天气推升取暖用煤需求,12月下旬,全国日均火电发电量达到107亿千瓦时,创年内新高,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煤炭价格在高位运行,电力企业存煤积极性下降。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能源局召开座谈会要求煤炭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迎峰度冬期间的煤炭供应;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价格管理部门联手打击囤煤惜售、恶意炒作行为,不得干预煤炭外运,保持良好的市场流通秩序;督促电力、煤炭企业做好2011年度电煤衔接,订立长期供货协议。在有关各方积极配合下,煤价趋于稳定,电煤价格适当下降。12月底,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为775元/吨,比11月底下降30元/吨。  (二)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需求增速逐步回落  1、电力供应持续增长。2010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风电1399万千瓦。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9.6亿千瓦,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0万千瓦,风电3107万千瓦。全年累计发电量4.1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3%。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达到4660小时,比上年增加114小时,是2005年以来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后的首次回升。其中,水电3429小时,比上年提高101小时;火电5031小时,提高166小时;核电7924小时,提高208小时;风电2097小时,提高20小时。  2、电力需求增速前高后低。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1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受上年基数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影响,增速前高后低,逐季回落。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用电量延续了2009年四季度以来快速增长势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仍然是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二季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用电量增速开始回稳。三季度,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钢铁、化工、建材、有色四大行业用电量开始回落,拉动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下降。迎峰度夏期间,全国降温负荷迅速攀升,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较快,成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进入四季度,各地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重工业用电增速快速回落。11月份四大主要用电行业累计用电量10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一年来增速首次转负,比全社会用电增速低5.7个百分点,处于多年较低水平。  3、迎峰度冬期间,华中、西南部分省市电力供应偏紧。进入12月份,各地“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前期受到抑制的煤炭和电力需求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强低温天气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电煤库存持续下降;与此同时,煤炭价格相对高企,中、西部地区的火电企业亏损加剧,电厂存煤积极性下降。12月31日,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可用天数降至15天,远低于10月底21天的水平。由于电厂存煤下降较快,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和陕西等省先后采取有序用电或拉闸限电措施。  (三)成品油消费增长较快,四季度柴油出现时段性短缺  2010年原油产量稳步增长,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6.9%,为近年来最高增速。原油进口2.39亿吨,增长17.5%。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增长13.4%,创十年来最高增速。全年汽油产量7675万吨,增长5.1%;煤油1715万吨,增长15.3%;柴油1.59亿吨,增长12%。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49亿吨,增长12.3%。  2010年国际油价震荡上扬,前三个季度基本在70-85美元/桶间波动,11月以来,在发达国家 “二次政策刺激”,特别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国际油价强势上扬,年末达到92美元/桶,创26个月以来新高。国内成品油价格三次调升、一次调降,成品油消费持续回暖,从三季度开始,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受宏观经济拉动,柴油消费大幅增长。全年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辆,比上年增长32.4%,是汽油消费平稳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世博会、亚运会带动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加之商务出行活跃,航空煤油消费保持旺盛需求。  进入四季度,三秋农忙用油增多,部分地方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用电量一定程度受到抑制,一些地方启用柴油发电,放大了社会正常用油需求,10—11月,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柴油供应偏紧。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积极协调下,石油企业采取了增加进口、调整加工量、加强运输调度等措施,有效增加了国内市场供应。进入12月份,柴油市场供求秩序恢复平稳,库存逐渐回升。  (四)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冬季用气高峰平稳度过  201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944.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1%。进口LNG934万吨,增长75%;首次进口管道气44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煤层气利用量36亿立方米,增长42.3%。天然气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主要消费地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将达11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4%。  为防止2009年冬季的“气荒”重演,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前制定应对预案。从三季度开始主动协调油气企业,一方面加大天然气增储上产,鼓励开展天然气储备;另一方面加大LNG现货采购,补充国内缺口;同时,调整检修计划,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的投运进度,市场资源供应量得到有效保障。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冬季全国没有出现“气荒”现象。  二、2010年能源行业的新进展  2010年,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目标的指引下,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注重保障民生,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一)能源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一是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鼓励开发、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严格限制新建小煤矿。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有12个产量超过亿吨,总产量28亿吨。二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成效。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46号),明确要求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限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煤矿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进行兼并重组。山西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内蒙古和宁夏联手打造宁东—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河南、贵州、山东等省推进煤矿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了神华、中煤、同煤、山西焦煤和陕西煤化5家亿吨级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淮南矿业等9家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超过50家,产量达到17.3亿吨。三是加大力度关闭小煤矿。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淘汰煤矿落后产能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通知》,2010年,全国关闭小煤矿1693处,淘汰落后产能1.55亿吨。目前全国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已减少到1万处以内。四是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2010年关停小火电11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7210万千瓦。全国在役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提高到70%以上,其中60万千瓦及以上清洁机组占33%,年底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达到33台,在建11台。2010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35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克/千瓦时。  (二)清洁能源加快发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其中,水电791亿元,火电1311亿元,核电629亿元,风电891亿元。非化石能源建设投资占电源建设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3.5%,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云南小湾、四川瀑布沟、青海拉西瓦、贵州构皮滩等一批水电项目陆续投产。截至2010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超过2.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22%,水电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更加突出。2010年秦山二期三号机组和岭澳核电站三号机组投产,结束了核电3年没有新增装机的局面,总装机达到1080万千瓦,核电在建机组28台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2010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399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3107万千瓦,装机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全年发电量5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4%。2010年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4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70万千瓦。至2010年底,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占26.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发电量7862亿千瓦时,按发电煤耗折算约合2.63亿吨标准煤。  (三)扎实开展保障民生工程,城乡用能结构加快升级  一是改善城镇居民用能条件。至2010年底,全国除西藏外,其余30个省区市全部用上了天然气。初步实现长三角、京津唐等重点用气地区多气源灵活调度,弥补了华北和华东地区大中型城市用气缺口。在北方高寒地区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建设热电联产机组,解决城市人口供暖问题。二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2010年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共安排中央投资计划651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20亿元;安排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中央投资计划29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2亿元。计划用3年时间对未改造农网进行全面改造,对已改造过的进行升级改造,基本解决农业生产用电突出问题;逐步理顺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价目标。三是积极支持边疆地区能源建设。加快项目核准,扩大中央资金政策惠及范围,解决新疆偏远农牧区基本用电问题。实现了新疆电网与西北750千伏主网互联,打通了新疆电力外送通道。北疆三条天然气管线陆续建成,启动了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南疆三地州25个市县人口集中地区居民生活用气问题两三年内将得到解决。组织建设西藏拉萨和阿里应急燃油机组,缓解西藏电力供应紧张;开工建设青藏联网工程,西藏电网不再孤网运行;西藏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解决了西藏主电网覆盖的全部32个县、17万户、76万人的用电问题。  (四)能源储备和输送通道建设加快,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国家石油储备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收储,二期项目启动实施,一批商业石油储备基地陆续建成投运,2010年底库容达到2650万立方米。建成大港等3个储气库群,总工作气量 13.9亿立方米;启动华北油田、辽河油田等10个储气库建设,总库容244亿立方米。江苏等5个LNG接收站加快建设,一期规模1550万吨/年。涩宁兰复线、川气东送、陕京三线、榆济线、西气东输二线东段工程中卫——黄陂段等一批天然气骨干管道工程相继投运,有效弥补了冬季用气缺口。区域电网互连互通进程加快,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明显增强。至2010年底,西电东送北、中、南三个通道的输送能力超过6900万千瓦。投产了一大批跨区跨省的输变电工程,如西北宝鸡—四川德阳直流联网工程、山西晋东南—湖北荆门1000千伏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云南—广东、向家坝—上海、呼伦贝尔—辽宁直流输电工程等。  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能源战线靠前指挥,加强供需衔接和调度,积极投身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工作。青海玉树地震后第4天即全面实现了应急供电保障;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发生后第13天,舟曲县城用电恢复正常。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加大跨区电网送电力度,全面实施供电保障方案,能源应急保障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三、2011年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存在一些有利条件,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平稳发展对于我国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2011年能源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目前世界经济已步入本轮危机后的缓慢上升通道,2011年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由于尚未进入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世界经济复苏之路艰难曲折,我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国际方面。一是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2010年。2010年底,OECD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救助和刺激计划相继结束,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仍显乏力,新兴经济体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各国**有意识地拉动内需,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力量。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普遍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低于2010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将陷入低速增长或“停滞”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4.2%,比2010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2.2%,回落0.5个百分点;新兴经济体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为6.4%,回落0.7个百分点。二是新兴经济体“高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通胀”的风险。为尽快走出低速增长,发达国家已着手采用“二次政策刺激”,美国启动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央行推出5万亿日元的金融资产购买计划。欧美等发达国家向金融市场注入大量资金,通过硬通货的优势地位转移并释放了自身的通胀压力,却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三是国际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受复苏不均衡、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对出口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增强。新兴经济体内需扩张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疲弱,但经济增长仍靠内外需双轮驱动,对来自发达市场的需求依赖仍较大,国际市场的争夺将更加激烈,贸易摩擦、汇率争端和政策冲突将明显升温,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加剧波动。  国内方面。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全面启动,将催生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近两年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将带动各地区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新“非公36条”政策全面落实,将引导和激发民间投资的热情。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国民收入分配改革不断推进,劳动者收入持续提高,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繁荣活跃。另一方面,美元贬值刺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我输入型通胀压力增大,2010年四季度至今央行已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上调利率。2011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更加审慎、灵活,国家将合理调控信贷投放量和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侯变化,盲目上项目的冲动将得到有效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比2010年有所回落。  总体上,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的政治优势,市场潜力,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力以及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组合的综合优势不断提升,有利于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2011年能源经济走势  受宏观经济拉动,2011年我国能源需求将稳中有升,但增速趋降。  1、煤炭  2011年山西、内蒙古等主要产煤省区将进入产能集中释放期,包西、太中银等多条铁路运输通道的投运和改造,将加快陕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煤炭产能的释放。国际市场上,澳大利亚、印尼、南非、哥伦比亚、俄罗斯等产煤国家产量增加,将继续增加对我出口份额。全年煤炭消费仍将保持适度增长,但受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和“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分工影响,需求增速将有所放缓。全年煤炭供需总体平衡趋于宽松。一季度受持续大范围低温天气影响,全社会取暖用煤将保持旺盛需求,煤炭价格大体维持2010年底水平。  2、电力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各地发展的积极性普遍较高,与2010年下半年电力消费受到抑制相比,2011年主要用能行业电力需求将出现一定反弹。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及农村家电产品普及率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用电也将较快增长。但在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节能减排的背景下,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冲动将得到有效抑制。2011年电力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预计全社会用电量将达4.5万亿千瓦时左右,比2010年增长9%左右;新增电力装机8000万千瓦,年底累计装机达到10.4亿千瓦,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全口径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将达4700小时左右。全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但部分地区高峰时段仍有可能出现一定的电力缺口。  3、成品油  经过前两年销售量井喷式增长后,2011年汽车产销增速将逐渐回落。考虑到单车油耗下降和城市治堵措施等因素,全年汽油消费增幅将有所减缓。“十二五”时期,民用航空建设步伐将加快,2011年航空煤油消费仍将较快增长。受工农业生产、基建和物流运输业的拉动,柴油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当前受煤、电价格机制影响,电企存煤积极性下降,1月份以来已有部分省市拉闸限电,如大范围强低温天气持续时间较长,下游用户以油代煤发电可能性增加,将拉升一季度的柴油需求。  4、天然气  随着地区性输气管网加快建设,城乡居民用能结构不断改善,天然气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1年消费量有望达到13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约20%。天然气消费区域将进一步扩大,产地及周边、环渤海、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将成为最主要的消费区域,消费结构继续向多元化发展。预计全年天然气产量将接近1100亿立方米,增长16%。  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1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七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全面启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水电重点流域开发力度继续加大,预计开工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亿千瓦。核电机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岭澳核电站二期二号机组实现投产,核电总装机将达1174万千瓦。新疆哈密、内蒙古开鲁、吉林通榆、甘肃酒泉、江苏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新增风电装机超过1400万千瓦。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继续开展,预计2011年将新增装机50万千瓦。生物质能产业将更趋多元化,产业创新模式和产业链加快培育,利用规模继续扩大,综合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来源:国家能源局2011年01月28日

  • 2000-2009年国民经济和能源经济主要指标

    指标Item单位unit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              1.年底人口总数1.Year-endPopulation万人104persons126743127627128453129227129988130756131448132129132802133450134091城镇Urban万人104persons4590648064502125237654283562125828860633624036451266978乡村Rural万人104persons80837795637824176851757057454473160714967039968938671132.国内生产总值2.GrossDomesticProducts亿元108yuan99215109655120333135823159878184937216314265810314045340903401202第一产业PrimaryIndustry亿元108yuan1494515781165371738221413224202404028627337023522640534第二产业SecondaryIndustry亿元108yuan455564951253897624367390487598103720125831149003157639187581工业Industry亿元108yuan40034435814743154946652107723191311110535130260135240160867建筑业Construction亿元108yuan55225932646574918694103671240915296187432239926714第三产业TertiaryIndustry亿元108yuan3871444362498995600564561749198855511135213134014803817308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InvestmentinFixedAssets亿元108yuan329183721443500555677047788774109998137324172828224599278122能源工业(国有)EnergyIndustry(State-owned)亿元108yuan2840262226262876364347665687671579401000311219煤炭采选业CoalMiningandProcessing亿元108yuan19919923331042062475983610141241147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PetroleumandNaturalGasExtraction亿元108yuan36537515823630127938758674012711798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Electricity,SteamProductionandSupply亿元108yuan21301861208221582640345140424611533666867054石油加工及炼焦业PetroleumProcessingandCoking亿元108yuan951279390188299369549698561556煤气生产和供应业GasProductionandSupply亿元108yuan60586082951131291331532443364.进出口总额4.TotalValueofExportsandImports亿元108yuan3927342184513787048495539116922140974166864179921150648201722出口总额Exports亿元108yuan206342202426948362884910362648775979356410039582030107023进口总额Imports亿元108yuan18639201592443034196464365427463377733007952768618946995.煤炭保有储量5.CoalEnsuredReserves亿吨108tn10084102026.水利资源蕴藏量6.HydropowerResource亿千瓦108kW6.766.766.766.766.76可开发量DevelopableResources亿千瓦108kW3.793.793.793.793.797.海洋能源理论蕴藏量7.TheoreticalSea-energyReserves亿千瓦108kW6.306.306.306.306.308.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发电煤耗计算法)(*)8.PrimaryEnergyProduction万吨标准煤104tce135048143875150656171906196648216219232167247279260552274619296916 (coalequivalentcalculation)(*)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电热当量计算法)(**)PrimaryEnergyProduction万吨标准煤104tce128743136223142829164011187268205860220895234856247010259767279694 (calorificvaluecalculation)(**) 9.能源消费总量(发电煤耗计算法)9.TotalEnergyConsumption(*)万吨标准煤104tce145531150406159431183792213456235997258676280508291448306647324939 (coalequivalentcalculation)(*) 能源消费总量(电热当量计算法)TotalEnergyConsumption(**)万吨标准煤104tce139445142972151789176074204219225781247562268413277515292028307987 (calorificvaluecalculation)(**)               注:(*)发电煤耗计算法是指电力按当年平均火力发电煤耗换算成标准煤(下表同)。(**)电热当量计算法是指电力按自身的热功当量换算成标准煤。采用的折标系数为1万千瓦时=1.229吨标准煤(下表同)。(*)ElectricityisconvertedtoTCEbyaveragequantityoffuelusedforpowergeneration.(thesameasinthefollowingtables)(**)ElectricityisconvertedtoTCEby104kwh=1.229TCE.(Thesameasinthefollowingtables)

  • [好书推荐]参数和非参数模型与估计及在能源经济学中的应用

    鉴于目前用模型讨论能源经济学方面的参考书匮乏,现上传两本能源方面的参考书:本人采用了高分辨率打印,第一本清晰度较高,第二本因原书质量较差,所以清晰度不高,欢迎网友上传较高版本为控制流量,象征性设置论坛币1个。1、参数和非参数模型与估计及在能源经济学中的应用(英文版)作者:高炜宇著出版日期:2009主题词:线性模型-应用-能源经济学-研究分类:能源经济学图书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Introduction、semiparametricefficientestimationofpartiallylinearmodel、optimaldynamicproductionpolicy:thecaseoflargeoilfieldinsaudiarabia、theeffectsofoilpricevolatilityontechnicalchange等。2、能源经济学作者:(英)M·G·韦布M·J·里基茨页数:368出版日期:1987主题词:能源经济学[hide]1、参数和非参数模型与估计及在能源经济学中的应用作者:高炜宇著出版日期:2009主题词:线性模型-应用-能源经济学-研究分类:能源经济学图书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Introduction、semiparametricefficientestimationofpartiallylinearmodel、optimaldynamicproductionpolicy:thecaseoflargeoilfieldinsaudiarabia、theeffectsofoilpricevolatilityontechnicalchange等。2、能源经济学作者:(英)M·G·韦布M·J·里基茨页数:368出版日期:1987主题词:能源经济学[/hide]

  • 13亿人的能源经济学分析

    去年,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曾多次谈到一个关于13亿人口的简单“乘除法”。13亿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很小。温总理提出的这个寓意深刻的“乘除法”,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即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相当于美国的1/9。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30。由此可以看出,要实现人均GDP的增加,控制人口数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是实现我国人口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  10年前的中国,曾经出现过一次“轿车大论战”:樊纲博士称颂轿车文明,郑也夫教授批判轿车文明。无论双方对轿车文明如何理解,无论这10年来轿车如何迅速发展,一个铁的事实是:中国有13亿人口,并且每年还有0.5至1.0个百分点的增长,这一最大的国情决定中国绝不可能每2人拥有一辆小汽车(这是美国水平),每3人拥有一辆小汽车也绝不可能(这是日本水平),即使是每5人拥有一辆小汽车也极难可能(这是荷兰水平,发达国家中最低的)。这里暂不讨论环境与噪音污染、空间拥挤、温室效应等,仅从能源经济学角度作点分析。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量(2003年)为16.78亿吨标准煤,其中原油2.52亿吨,原油中进口0.9亿吨以上(至少占总量的3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全国石油总消耗量的40%左右估计为2000多万辆汽车所消耗(其中1/4多是私人小车,近600万辆)。现在假设全国13亿人口每2人一辆小汽车(像美国那样),全国则有7亿辆。再假设每辆小车每年消耗0.5吨汽油(这一个标准肯定是偏低的),此时,全国仅私人小车耗油就达到了3.5亿吨,这相当于美国今日从世界进口的总量。如果假设3人一辆小汽车(像日本那样),则全国至少拥有4亿辆,这一数量比美国、日本现有小汽车数量总和还要高一倍,此时需消耗汽油2亿吨。如果假设5人一辆小汽车(像自行车王国荷兰),全国也至少拥有2.5亿辆,这一数量也相当于美国与日本目前所拥有小汽车的总和,此时需消耗汽油1.3亿吨。如果假设每12人一辆小汽车(像空间狭小的香港地区那样),全国也至少拥有1亿辆小汽车,是现有水平的5倍,此时需消耗汽油0.5亿吨。因此,可以说,即使燃油效率提高一倍(这是20至30年后的目标)甚至两倍,即使我们汽车人均拥有量达到每10人一辆的世界平均水平,全世界的石油出口可供量也根本不可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以上是从汽车能耗角度的分析,下面我们再从总耗能角度分析。2003年我国人均耗能1.3吨标准煤,如果按全世界人均耗能2吨计算,则我国将耗能30亿吨,相当于美国今天的耗能总量;如果按美国人均耗能水平的一半(相当于日本的人均耗能水平)计算,则中国总耗能将达到70亿至80亿吨,这一数量相当于全世界目前耗能的一半!显然,这是绝不可能的!可见,无论我们设定人均耗能水平多么的低,只要用13亿人口数一乘,就将是一个巨量!  因此,在13亿人口这个国情条件下,我国能源战略的唯一出路就是节能。13亿人口,每人每年节省0.1吨标准煤,全国就将节省1.3亿吨标准煤!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说“全国人民每天节省1度电,一年就可以节省2亿多吨标准煤”。因为每人每天节省1度电必须要假定每人都用上电,每人每天用电至少1度,而实际上,我国至少还有一部分人没有用上或几乎没有电可用,我国居民的生活用电人均每天不足0.5度。因此,所谓每人每天节省1度电是不能成立的。  那么,中国节能是否有潜力呢?笔者以为潜力巨大。一个是利用经济手段,一个是利用行政手段。  所谓利用经济手段就是利用价格调节供求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由市场确定的,但由于价格中的一部分是由税率、税额决定的,因此,**完全可以利用补贴(负税)与税收手段影响价格,对使用节能设施者给予补贴,对多耗能者实行累进税收。比如,对最低温度设计为26℃的空调生产厂家给予减税优惠等(据了解,北京、上海等城市空调负荷占电力总负荷的1/2左右)。利用税收手段,除了目前的增值税率(17%)、消费税(无铅汽油每升0.2元,含铅汽油每升0.28元,柴油每升0.1元)外,关键是尽早开征1999年就已在《公路法》中明确开征的燃油税。燃油税除了要纳入养路费,关键是要纳入各种非市场的外部社会成本。这一外部社会成本是由开车人之外的无车人、少用车人及社会承担的。它包括:能源使用中的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每辆行驶的小车均是一个火炉),城市空间拥挤,国家经济安全。在我国能源市场仍是由国有垄断性企业控制的条件下,国家也可对国有企业能源价格进行**干预,调整峰谷差价,实行阶梯式能源价格,多用能者多花钱。  至于利用行政手段,首先是彻底进行公车改革,除省级以上**保留极少量小车外(如每个省部级机构只能保留10辆礼宾车,副部以下取消专车),其他各级**与各部门均以租赁方式解决用车问题,后勤必须社会化。其次是发挥非**组织在节能中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环境必修课。再次就是扩大目前已经采取的一些强制节能措施,如所有公务机关(特殊除外),房间空调温度不得低于某一温度,所有用电设施必须采取节能处理,限制华而不实的城市亮化工程。笔者所居住的没有看到什么科技的某科技园区,在原本路灯很亮的公路两侧,连续3年亮化,每年一次,第一次是把刚刚铺好的草地挖开安装了外观不美又不亮的一排杆灯,第二次是把人行道挖开安装了一排宣传加广告的灯箱,最近一次挖开人行道与草地安装了一排所谓的景观灯。又比如京城的64公里长的四环路,笔者以为也是过亮,不必每50米就安装4至6个大灯,其实2至4个灯足矣。据电话咨询北京市供电客户服务中心,四环路路灯为250至400瓦,大多是400瓦,按平均300瓦每50米4个灯最低值计算,整个四环用电总功率至少达到1536千瓦,每晚10个小时总耗电至少达到15360度,每年至少560万度。如果加上三环、二环所用电力,每年至少1000万度!如果减少一半路灯,则可节省500万度,减少财政支出几百万元!当然在解决部分地区过亮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部分地区如城中村、非中心区的黑暗问题。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节能不是消极地减少能源使用,而是在达到同样目前条件下耗能要少。不能把这种节能理解为限制了私人购车、用车,它实际上是使个人与社会的利益更协调,片面强调个人自由而否认个人责任是不公正的。同时,也不能把这种节能理解为“凭什么富国很少的人口就可以消耗世界上很多的能源,而我们中国人就不能像富国那样追求享受”。这是机械地攀比,片面地把拥有小车等价于拥有享受。人类追求幸福的方式是很多的,满足交通的需要可以有多种方式,国外最近兴起的骑马、骑驴旅游是很值得玩味的!此外,也不能把这种节能理解为会限制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因为我国人口这么多,只要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拥有率,就将是千万之多。核心的问题是适量、实效。作为现在是13亿人口、今后会达到16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面临国际经济竞争、政治矛盾压力的情况下,节能是唯一的战略选择

  • 【11月14日】【能源经济学研讨会第17期】

    能源经济学研讨会(第17期)【演讲者】张跃军,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题目】SpeculativetradingandWTIcrudeoilfuturespricemovement:anempiricalanalysis【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734【时间】2012年11月14日(星期三)11:30-13:30【演讲者简介】张跃军,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兼任国际能源经济学会(IAEE)会员,国际能源经济学会中国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双法”研究会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等。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ESI)访问学者。东亚东盟经济研究中心(ERIA)项目组成员。研究领域包括能源经济复杂系统建模、石油金融、碳金融等。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面上和青年)、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项等多项科研任务;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承担国家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和重点项目等重要科研项目。目前已在国内外发表重要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SCI/SSCI检索国际期刊论文13篇;参与完成专著9部(其中主编2部);参与撰写多份政策咨询报告,部分报告得到国家领导人重视。【内容简介】BasedonthehistoricaldataofCFTC’sCommitmentsofTradersreportsfrom2007to2010,thispaperempiricallyinvestigatestheinfluenceofspeculators’positionsonWTIcrudeoilfuturesreturns.Theresultsindicatethat,first,theinstantaneousfeedbackofspeculators’positionchangeoncrudeoilpricereturnprove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anddominatesthelinearfeedbackrelationshipbetweenthemduringthesampleperiodalthoughspeculationdoesnotappearasignificantdriverofcrudeoilpricemovementinthelead-and-lagsense.Second,thecontemporaneousinfluenceofspeculators’positionsonoilpricetakesevidentlinearitybutweaknonlinearity.However,bothintheupanddownoilmarket,non-commercials’positionchangehassignificantlinearandnonlinearcontemporaneousshockonoilpricereturnsrespectively.Third,whenoilpricehashigh(low)volatility,non-commercials’positionchangemayexertasignificant(insignificant)linearshockonoilpricereturns.Andwhethercrudeoilpricestaysinhighorlowvolatility,thenonlinearinfluencedoesnotappearsignificant.Finally,thelinearinfluenceappearssymmetricwhencrudeoilpricegoesupanddown,butthenonlinearinfluencetakesasymmetricfeature;andneitheroflinearandnonlinearinfluenceissymmetricwhencrudeoilpriceexperienceshighandlowvolatility.能源经济研讨会(EnergyEconomicsSeminar)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定期推出,旨在为研究中国能源经济问题的学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以促进我国能源经济的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更多学术演讲信息,请关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网站se.ruc.edu.cn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