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1] 卢孔标,李亚培. 我国对外贸易对国内物价影响的实证分析[J].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5期 [2] 刘华,王仁祥. 人民币汇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问题思考[J]. 特区经济. 2007年04期 [3]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4]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5] 曹伟. 中国经济增长、汇率变动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05年09期   [1] 林娟娟,王勋铭.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消费导刊. 2007年08期 [2] 张庆君. 辽宁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 [3] 吴锦峰. 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长实证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年03期 [4] 戴德锋. 甘肃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01期 [5] 陈淑芸,尉浩,马江波,王青志.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价格月刊. 2007年02期 [6] 张冰,金戈. 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综述[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7年02期 [7] 王正儒. 宁夏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04期 [8] 张洪峰. 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 统计与咨询. 2006年05期 [9] 张玉明,聂艳华. 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牵动作用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03期 [10] 杨海水,赵大平,范方志. 进、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 2006年12期   [1] 唐海燕. 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作用机制与风险度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06期 [2] 周帅,于淼,杨宜勇. 我国价格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 中国物价. 2008年09期 [3] 沈学桢,黄帅. 美国经济下行变动对我国港口(对美)净出口的影响[J]. 港口科技. 2008年07期 [4] 陈丹丹,任保平. 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 当代财经. 2008年06期 [5] 林剑平. 中国历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与启示基于货币因素和体制因素的双向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 2008年06期 [6]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7] 周望军,葛建营,王小宁,侯守礼. 价格传导问题综述及量化分析[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02期 [8] 薛迎春. 中国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储备波动联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实证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年10期 [9] 程国平,方苏立. 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 商业时代. 2007年26期 [10] 魏杰. 探求流动性过剩的化解之道[J]. 中国金融. 2007年17期 [11] 熊仁宇. 成本推动型通胀考验央行调控智慧[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 (013)   [1] 唐海燕著.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2] 吴莹等著. 中国进出口贸易预测与分析[M]. 科学出版社, 2005 [3] (美)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D.Sachs),(美)费利普·拉雷恩(FarrainB.Larrain)著,费方域等译. 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4 [4] 范从来等著. 通货紧缩国际传导机制研究[M]. 人民出版社, 2003 [5] 李杰等编著.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M].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3 [6] 程祖伟,韩玉军编著. 国际贸易结算与信贷[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7] 唐海燕编著. 国际贸易学[M].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1 [8] 李晓西著. 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   [1] 乐平. 2008年中国汇率大观[J]. 中国自行车. 2008年04期 [2] 党明灿. 人民币币值高估或低估的标准分析[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05期 [3] 叶莉,郭继鸣. 利率平价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年02期 [4] 宋磊. 浅析我国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因素[J]. 硅谷. 2008年16期 [5] 周义,李梦玄. 我国汇市和股市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 科技与管理. 2009年01期 [6] 任兆璋,宁忠忠. 人民币汇率预期的ARCH效应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12期 [7] 王颖. 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05年03期 [8] 焦桂梅. 通货膨胀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J]. 硅谷. 2009年08期 [9] 张根能,张栓兴,扈文秀. 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向美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09年04期 [10] 叶雪梅. 通货膨胀与我国的银行信贷管理[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 1995年Z1期   [1] 毛海棠.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模型分析[J].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9年02期 [2] 吴春明.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03期 [3] 张大路.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的影响[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22期 [4] 林德峰,闫波. 进出口贸易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及对策[J]. 山西科技. 2007年01期 [5] 钱峻峰. 谨防进出口贸易引发通货膨胀[J]. 中国国情国力. 2007年03期 [6] 刘华,卢孔标. 进出口贸易与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 金融与经济. 2007年10期 [7] 温浩. 论贸易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J]. 金融发展研究. 2008年05期 [8] 吴昊明. 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年16期 [9] 温浩,朱建勋. 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年08期

  • 国民经济的论文_国民经济学论文_如何写好国民经济学论文

    国民经济的论文_国民经济学论文说到国民经济学论文,一般的本科生都会挺害怕的,因为那么宏大的一个名字:国民经济,太广泛太宏观了,很难把握具体的点来展开。不过今天我就给大家支支招——如何写好国民经济学论文。如何写好国民经济学论文1.选题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首先说选题,我们做经济学研究,题目非常多,那么什么样的选题算是一个好的选题呢?我觉得在中国做经济学研究,还是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当然有些人会说我的志向就是要拿诺贝尔奖,我就要做纯理论的问题,但我感觉中国人做这种纯理论的问题没有比较优势。没有比较优势怎么说呢?林老师喜欢说一个例子,经济学的重镇以前是在英国,后来随着美国经济的崛起,经济学也就转移到美国,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我们知道,美国在GDP总量上超过英国是在1896年,在人均GDP上超过英国是在1914年。那么经济学的重镇是什么时候转移到美国的呢?我们一般说是1947年萨缪尔森发表《经济分析基础》那本书之后。从美国人均GDP超过英国,都经过了三十多年。我们比较乐观的估计,十年之后中国的GDP总量超过美国,那就是1896年到1947年,大概也要五十年的时间。你要看经济学重镇的转移啊,要从2020年开始,我们再等50年,大概经济学的重镇能转移到中国来。这是一个判断,中国要成为经济学的重镇,从现在算起还要等很长很长的时间。2.论文写作技巧现在我想讲一下论文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我想从两方面来谈这个问题,一个是理论研究,一个是经验研究。如何做理论呢?有很多人说我做理论啊,就是写出一个模型来,模型推导出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这种情况是没有把经济学给搞懂。做经济学的文章,你一定要有一个符合直觉的故事,先把你的故事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如果你的故事没有办法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那你肯定是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了。首先用自然语言把这个故事讲出来,一定是你已经知道你要的结论,然后去编一个故事,不是你写一堆假设,然后推导出一个模型来,推导出什么结论我就接受什么结论,这是完全错误的。哪怕是数学家也不是怎么做的。你试想阿罗当年在写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时候,他难道事先没有把这个结论想好吗?难道是从他的四个假设出发最后推导出他的不可能结论的吗?肯定不是这样的,他肯定是有个直觉告诉他这是不可能的,然后再回过头来,找最小的假设的集合。结果发现,必须有这四个假设,才能推出所需要的结论。其实其中有些假设基本上很难符合事实,你比如其中有一个两两不相关原则。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美国总统大选有三个候选人,老布什、克林顿和罗斯·佩罗(RossPerot)。根据两两不相关原则,意味着老布什和克林顿两个人的排序不受老布什与佩罗排序的影响,也不受克林顿和佩罗的影响,这在现实中是不对的,但是他必须要这个假设才能得到他的结论。他是倒过来想的,其实数学家也是这样想问题的,你比如说数学里有很多猜想,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是先有这样的猜想然后才证明出来的。

  • 经济学论文范文_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范文_经济学论文 一、 房地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政府启动内需的政策,都为房地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分析我国的房地产业仍处在绿色景气区内运行,但是,局部过热和结构性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房地产投资稳步上升,地域热点显现 发展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资本积累,投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没有投资的稳步增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一个人口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持一定的投资规模就尤为重要。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实现7.3%和8%的高增长率,其中投资贡献率高达3.6%左右。在国内产业结构在调整中,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90年的5.6%,逐步上升至2001年的20.7%(表1),弥补了传统产业投资增长率下降的遗缺,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慢慢显现出来。 从总量分析,在1997~2001年间,全社会投资增长率分别为8.6%,13.9%, 5.1%和10.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分别为 -1.2%,13.7%,13.5%和21.5%,略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但并没有出现1992~1993年增长率高达117%和165%的过热现象(图1)。 房地产开发投资结构基本合理,2001年住宅占投资总量的比重保持在66%, 其中普通住宅占51%,别墅和经济适用房分别占6%和9%,办公楼为12%,商业用房为12%。 从房地产持续投资热点的分布来看,它主要集中在以广州、上海和北京为 主导的三大城市群(图2),从2002年1-9月的统计数据来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投资增长率分别为29.%,31.4%,30%,33.4%,31.4%和40.1%。客观地讲,这些地区房地产投资热有其合理的因素,也有令人担心的一面。三大地带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水平提高,消费升级换代,大量外资的进入和劳动力的流动都会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但是,与其他产品一样,房地产投资也要以需求为后盾,没有效的需求,房地产投资就不可能持续的增长。那么,我国的房地区性投资稳步增长是否有需求的支撑? 2、销售率空置率,地域分化明显 近几年,购房低息贷款、减免税费、户籍制度的松动是刺激居民购房的三大政策因素,2001年商品房屋和商品住宅的销售率(当年销售面积占当年竣工面积的比例)分别是88.4%和75%,其中商品住宅的销售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图3)。 但是,在销售率回升的同时,空置面积也在上升,达到12000万平方米,其中,空置期一年以上的为4000多万平方米,占当年房屋竣工面积的13.4%,高于国际警戒线10%。对于空置率需要我们做认真的分析。首先,空置率上升无论何种原因都不是一个好现象,空置率高意味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占压银行资金多,由此会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市场上任何一种产品都需要有合理的库存。房地产作为一种价值高的大宗商品,其合理的库存期、库存比率应该为多少?以住宅为例,我国房地产开发的房屋多是高层和多层,国外多是一家一户住宅,不同样式的住宅,其均好程度差异极大,因此,就有好卖与不好卖之分。那么,不同质的住宅空置率是否具有可比性,就值得商榷。此外,国外的空置率是以全部存量房为分母,而我国城镇存量房有多少至今仍是一个未知数。再次,地域差别。即便是在国内,不同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对空置商品房屋的承受能力也大不相同。1998年东亚危机爆发后,海南空置商品房425万平方米,给当地房地产业和银行业带来重创,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烂尾楼,而当时上海的空置房屋接近700万平方米,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却能使之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仍以房地产投资三大热点地区为例,1998~2001年,广东的商品房屋销售率为66%,69%,71%和68%,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在销售率走低的情况下,施工面积仍居高不下,这就不能不令人担忧。同期,上海的销售率为73%,90%。85%和100%。截至2002年9月,上海商品房屋销售面积为1404万平方米,当期竣工面积为1194万平方米,销售量大于竣工面积无疑有助于消化空置商品房屋。鉴于销售率和空置率是房地产前期投资经营活动的一个结果,因此,全面的、动态地分析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拆迁面积的联动关系,才能对销售率和空置率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 3、价格基本平稳,结构变化突出 2002年1-9月份,全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较快,其中,宁波南昌、杭州、青岛、上海和厦门的销售价格指数分别为119.2、109.3、108.4、108.7、107.9和104.4,涨幅超前。但是,全国总体平均价格的走势力基本平稳,特别是与百姓相关的商品住宅价格涨幅很小,在北京等大城市还出现了小幅回落(图4)。 可是面对走低的价格,广大百姓却仍找不到自己能负担得起的住房,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平均价的构成,或者说住宅的结构。我们的统计分析中,只提供住房价格的平均数,却很少提供不同价位住宅所占的比例,或每套住宅的价格。以北京为例,近几年为配合旧城改造,增加了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低价位住宅的供给增加无疑会拉低平均价格。此外,北京这两年炒入世、炒奥运会,城市建设摊大饼式的急剧扩张,大量远郊别墅、高档住宅星罗旗布,由于远郊土地成本低,别墅的平价为7583元/平方米,低于近郊区11605元/平方米,这样大量城郊楼盘的推出,也有压低整体房价的作用。 因此,总体房价的合理并不意味着住房供给结构的合理,单位价格(元/平方米)的走低并不意味着每套住宅的总价位走低。北京等城市经济适用房单位价格虽有政府控制,但是由于每套住宅的建筑面积大、建筑标准高,造成每套住宅总价位过高,结果许多工薪阶层还是买不起。加之低价位住宅的地段不近人意,靠公交车上下班的工薪阶层多希望购买京城四环以内的住房,可低价位的住宅多在五环和郊外,在地铁、公交车等多种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的情况下,买经济适用房多为经济收入可观者也就不足为奇了。 4、炒地圈地热,成为房地产业发展的隐忧 实事求是的讲,北京等大城市房价高有其合理的一面,其中五多常驻人口多、老外多、外来人口多、高收入者多和集团购买多都会推动房价上扬;但是,土地市场的不规范,炒地圈地热是造成北京等大城市房价盘升的根本原因。许多地产商借旧城改造之机或赶在2002年7月1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实施之前忙着圈地,以增加自已的土地储备,致使2001年北京购置土地面积增幅达到173%,在全国名列前茅(图5)。 圈地炒地让地产巨头从中获得了暴利,地价经多次转手越抬越高,房价也就跟着上去了,这种圈地炒地热对北京房地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贻害长远。熟话说没有能长到天那么高的大树,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长下去。因为任何来京创业的企业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生产与生存的成本,短期的涨价也许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但是,当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超过可接受的成本,那么,北京就丧失去了吸引创业企业和人才的优势。香港土地成本高、房价高已成为其经济发展一大制约因素,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深省吗? 5、房地产信贷发展 有喜也有忧 房地产是一种投入大、价值高的资产,无论其投资与消费都不离开金融的支持。从住宅消费信贷方面分析,将抵押信贷机制引入住宅市场,对于多年来习惯于追逐的大企业、大项目、大笔贷款的中国银行业来说无疑是一重大突破,对于习惯了量入为出的广大百姓来说更是消费观念与行为的一次巨变。个人住房抵押信贷的迅速增长,不仅改善了银行资产结构,提高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盈利性,也促进了住宅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 从房地产开发信贷方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增幅很小,致使国内贷款占企业资金来源的比重一直在22%徘徊。相比较,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来源所占比重却不断上升。那么在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多年负债率高达76%的情况,自筹资金主要是依靠预售房款和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而消费者购房的预付款除一部分个人储蓄金外,相当一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因此,无论资金以何种形式出现,多是从银行的口子出去的。 那么,靠银行信贷搞投资是否会诱发房地产泡沫、金融风险?在现代信用经济社会,银行借贷作为一种融资的手段,其本身并不是泡沫,能否诱发泡沫取决于资金的投向和使用效率,如果将资金投向市场需求潜力大的中、低档普通住宅,投资的结果可以满足社会需求,增进社会的财富。反之,盲目地炒地、炒高档楼宇、高档娱乐设施,表面上热得不得了,实际上供求关系严重失调,泡沫就不可避免了。因此,分析房地产业是否存在泡沫,银行信贷的规模、增长速度只是一个变量,关键是看资金的投向和资产的质量。 此外,银行自身体系是否健全也是抵御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关键。衡量银行体系健全的基本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坏帐率)、经营管理水平、收益率和流动资产比率等。在1997东亚危机中,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产信贷占银行资产的30~40%,却能在房地产价格大幅缩水时安然无恙,因为香港和新加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高达15~20%,不良资产率仅为3%,而韩国、菲律宾和泰国银行的资本资产比率在6~10%,不良贷款率高达22%,因此,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使这些国家的银行陷入前所未有的灾难(collyns,2002)。在我国银行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率居高下的情况下,个人住房信贷和房地产企业贷款应在银行资产中应占多大的份额才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在我国信用制度、抵押保险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如何提高房地产信贷的质量?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防范房地产泡沫的举措 上述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总体形势看好,且此轮房地产热主要是消费需求拉动的,与1992~1993年单一的投资热有质的区别,但是,总体形势看好并不意味着不存在问题和隐忧。我们认为,我国房地产业潜在的风险不在总量,在结构;不在速度,在质量。因此,对于不同的房地产热,政府的调控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根据房地产泡沫的生成机理,我们认为,防范房地产泡沫应采取如下措施: 1、从土地源头入手,规范土地市场 土地资源短缺不仅是困扰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也是困扰城市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如何利用相对贫乏的土地资源为全体国民提供一个公正、平等、富足和安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在一定意义上讲,都有赖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们认为:首先,应通过立法确定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以防止朝令夕改、急功近利,保障土地使用结构的合理性,为城市和地区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加快建设有形的土地市场,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的公正、公开、公平。今后,国有土地无论使用者是谁(政府或其他企事单位),土地出让都应纳入有形市场,避免黑箱操作的诸多弊端,且招标并不是简单的价高者得标,政府可用综合指标,包括企业的资质,以往的开发业绩、土地使用方向、开发项目的市场前景等,来确定中标者的资格。这样,政府才可以有效的调控土地供给的规模、条件、时序和位置,同时,有效地保障百姓急需的普通住宅用地供给。再次,建立土地信息系统,各城市政府应对所有待出让的土地、现有土地使用结构、规划、评估价格等信息公开,防止信息不对称为一些人圈地、炒地谋取暴利便利;第四,对违规违纪者应给予严厉的制裁,以保障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 2、灵活运用利率、税收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 近两年的房地产热,在一定程度是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刺激下形成的。在经济紧缩时,低息、减免税政策有利于刺激有效需求,本无可非议,但是,长期实施一种政策,或无视受益对象实施同一政策,就可能给市场一种错误的信号:多次降息、资金成本低会诱使许多企业、个人涉足于高风险的投资,从而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失误。为引导企业投资与开发更符合市场的需求,政府应适时调高投资别墅、高档公寓、高档娱乐设施、商厦写字楼的贷款利率,调高个人非自住房的贷款利率,使低息政策更好地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各城市政府还应对高档不动产开征不动产税,并可采取累进税。这对于中国一个仍处在发展阶段的国家来说,有利于抑制奢靡之风泛滥,而将有限和宝贵的资源用在实现城镇和工业化上。此外,完善市场信息的供给,也是政府调控市场的重要内容。 3、完善房地产金融体制 防患于未然 我国银行业是在金融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涉足房地产信贷业务,从外部环境上讲,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抵押制度和抵押保险机制不健全,从内部机制上讲,我国银行自身存在着许多脆弱性,如资本不足、不良资产过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低等,这些都会加大房地产信贷的风险。但是,面对金融全球化的冲击,多次下调利率利差收益缩小的压力,我国银行业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新兴的房地产信贷特别是个人住宅抵押信贷则成为银行业理想的选择。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是一种好资产,但持有比例过高,也会增加资金成本和经营风险,这就是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在美国,人住房抵押贷款仅占商业银行资产的18%,占抵押银行资产的50%,银行资金来源不同,资金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在香港,银行要及时动态踪贷款的质量。因此,我国的银行业应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提高自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完善信用制度、抵押制度、抵押保险和抵押二级市场的发展,这样才有利房地产业与金融业的共同发展。 4、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迎接21世纪的挑战 21世纪全球经济结构的大调整、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都为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应该认清自己的使命与责任:我们不仅是未来城市的开发建设者,还是未来城市、地域空间设计者;我们为人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实物资产、价值的载体,还有全新的知识技术、全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因此,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投资与经营中少一点盲从,多一点理性;少一点炒作,多一点真诚,给消费者多一点实惠。认认真真的在产品的质量、功能与服务上下功夫,我们的房地产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徐滇庆等,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 林毅夫,东南亚金融危机值得推敲斟酌的几点经验教训,《经济学消息报》,1998-05-08。 刘树成、汪利娜、常欣,中国经济趋势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4月。

  • 关于经济学论文的写作_参考文献

    关于经济学论文的写作_参考文献 一、优秀经济学论文的特点 (a)选题 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 解释范围太狭隘的选题写作意义也不大,但可以作为小品文,如研究清华北大占位问题, 复旦大学门口的小吃摊问题。 [参见:林毅夫,《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 (b)内容 利用简单而深刻的经济学模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内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1)用同行通用的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2)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3)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c)写作形式 形式规范,内容才能规范。如必须有理论综述部分,就要求确实要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度。必须有模型的假设,就必须设计出有意义的假设。必须有规范的实证检验,就不能随便罗列一些数据,而必须找到确实能够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二、经济学论文写作的思维方式 一切从个人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构造主要主体的利润函数和约束条件,求最大化解。三、典型的三段式经济学论文 (a)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 手段: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 (b)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如何提高模型:经典模型,了解其思想精髓。 手段:《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 (c)实证分析 手段:《计量经济学》四、写作建议 (a)选题:知道现实的问题,然后给以经济解释。建议了解实际,最好工作两年;或者了解学术前沿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加工完美那些已经存在但还粗的模型。建议修博士学位。并且要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个人认为至少需要3年时间,樊纲认为需要10年。注意不要选错了领域,人生可没有太多的3年可用于“试错”。 (b)学透《高级微观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估计要花3年时间。 (c)一个工具只用于解决一个目标(丁伯根法则),保持文章的主线。一篇论文只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可以了,如果要解决所有问题,就不会有论证力度,也不会有学术性。其实,一篇好的经济学论文,一定是用最少的篇幅,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有说服力的信息。Skywalker:脱离经济学研究来谈论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是没有意义的,论文可以看成是对目前研究工作的一种总结,即便不是最终成果也应当是阶段性成果。当然上述定义排除了两类经济学论文,一类是反映前沿研究的论文,另一类是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论文。如果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经济学研究,或者尚未做好任何准备,那么就尚未具备撰写论文的条件。现在的问题就转移到怎样开展经济学研究,我推荐一本书《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该书对于怎样开展经济学研究有详细论述,并且还附有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论文出处(作者): 优秀论文的五大特征

  • 货币理论与政策经济学论文题目选择_论文格式

    货币理论与政策经济学论文题目选择_论文格式 货币理论与政策经济学论文题目选择 1.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信贷配给问题研究;.2.我国转型时期的通货膨胀及政策趋势;3.论金融创新的风险及防范 ;4..信息经济学理论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研究;5.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6.内生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及述评;7当前金融危机的路径机制研究;8.我国证券市场波动性及其经济效应研究;9..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宏观经济冲击和影响研究;10.货币危机理论及其影响研究;.11.金融机构变迁中的系统性风险研究;12..西方实验经济学新发展;13..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问题研究;14.内生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5.金融结构与金融传导机制研究;16.股票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的冲击和影响研究;17.西方货币政策的内在缺及相关的政策协调机制研究;18.新货币经济学的发展研究;19.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及其启示;20..预防性储蓄与不确定条件下的分解;21.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与我国金融监管的内在缺陷研究;22..论我国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的主导核心作用;23.金融稳定的政府成本与市场绩效;24.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研究;25..货币政策研究的新进展;26.当代货币经济学的新发展;27..货币政策中间目标与传导机制研究;28.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理论基础建设研究;30.通货膨胀的市场效应研究;31.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选择与监管制度;32.信誉机制、信用缺失与信用资源的有效供给研究;33.论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34.投资推动与结构优化;35.外汇储备、汇率机制与货币政策的实践;36.货币政策的国际趋势与我国货币政策的选择;37 浅论电子货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38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的比较研究;39.市场化改革的资金配置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与结构优化研究;货币供给性质的重新认识对IS-LM 模型的修正;40.中国经济增长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动态研究;41金融深化、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效应;42..经济转型期我国企业信用缺及治理;43. 金融资产的结构变化与金融体系的适应;44.上市公司经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45..行业特征与资本结构研究;如何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运行;46.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冲突:中国的经验与实践;.47.货币局制度的运行特征和内在缺陷研究;48.内生货币供给机制及其传导机制研究;.  

  • 财政政策经济学论文题目选择参考_论文格式

    财政政策经济学论文题目选择参考_论文格式 财政政策经济学论文题目选择参考 1..扩大内需的政策协调机制研究;2. 议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3.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影响研究4.财政政策非线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5.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政府反哺农业的对策研究;.6.财政分权与治理问题研究;7.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的经济学分析;8.财政体制改革中乡级财政安全研究;9.休闲理论研究的进展和启示;10..经济全球化中的收入分配机制研究;11..经济增长中的收入分配研究;12.国债优化机制研究;13..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迁及调节研究;14..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改革研究;15.混合型经济的培育与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16. 我国行政成本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7.寻求垄断特权的寻租理论综述;18..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若干问题研究;19..收入分配与企业的决策机制研究;20.转型时期政府投资的绩效研究;21.现代财政理论的进展与国家财政的独立性研究;22.委托代理理论与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问题研究;23.政府规模的优化研究:兼论中国财政的最有规模研究;24.西方公共物品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25.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存在问题及完善;26. 我国财政投资绩效评估问题研究;27.高新技术条件下政府对公共垄断企业的监管政策研究28.政府规制理论国内研究述评;29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与区域增长差异研究;30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说及其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31浅析我国预算外资金的特点和对策;32.特大型投资项目的区域发展和宏观经济影响的分析;33.经济增长与政府公共投资研究;34..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35.中长期国债偿还机制研究;36.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研究;37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机制;38新旧所得税制度的比较研究;39.扩大内需与调整居民消费结构研究;40..当前收入分配机制的比较研究;41.论中国向稳健财政政策调整的必要性;42.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机制及倒U假设探讨;43. 浅谈我国政府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改进;44..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的新研究;45.城市公交的改革模式和政策选择;46.产业国际化转移的规律性研究;47.政府与制度创新;48.政府规模、结构优化与经济收敛;49.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分析;50..我国政府行为的博弈分析;51..区域经济增长与投资环境的优化;52.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影响;53..市场结构、投资支出和经济增长问题研究;54毕业论文参考网整理..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55.西方寻租理论的最新进展研究及其在中国的影响;56.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的联动效应研究 60.西部生态经济环境的建立和优化研究;61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2.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研究;63. 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64.国外扩张性财政政策绩效的比较研究。65我国政府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66.自然垄断行业所有制改革研究;67.规制的成本与收益:发展中国家的比较研究;68.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责任和政策机制的选择;69.地方财政压力下的农村发展:问题与对策;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