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超经典经济学论文三篇---高标准pdf文本

    全部原版英文文献,这三篇论文对经济学的学生来理解发展经济学是非常有用的,同时也是计量经济学的好实例。第一篇:这篇太有名,学经济学写论文必看的一个(三位作者的名字已经说明拉此文的份量)第三个附件。AContributiontotheEmpiricsofEconomicGrowthAuthor(s):N.GregoryMankiw,DavidRomer,DavidN.WeilSource: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107,No.2(May,1992),pp.407-437Publishedby:TheMITPress第二篇:牛津大学对于中国经济基于SOLOW的辩证(很有启发)CantheaugmentedSolowmodelexplainChina’sremarkableeconomicgrowth?Across-countrypaneldataanalysisSaiDing*,JohnKnight第三篇:发展经济学中的重要文献(教授要求必读)Paneldataestimatesofthegrowthandlevele ectsofhumancapitalintheselectedAsiancountriesRao,B.BhaskaraandSingh,Rup

  • [ 免费共享](学计量必下)White的经典计量经济学论文

    这是我收集的一些计量经济学大牛HalbertWhite的经典论文,他们都是每个学习高级计量经济学的必读论文。希望这些文章能够对大家学习计量经济学有所启发。有同学提到这些文章在White主页上有,这是事实,这里的部分文章(第二个文集)也是来自那里,但是他们的质量都很差,所以大部分最经典的文章都不是来自那里的。坦白地说,这些文章每个学校的数据库里可能都有,当然普通的学校可能没有这些数据库。[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2212:47:36编辑过]

  • 江西财大陈军昌历经七年的产业经济学论文

    用他最后一句话作为开始吧:对于我的博士阶段的生活,我只有六个字总结:“我选择,我坚持!”。(后记,2008.10于江财)。[花絮]时间是2009年6月8日14:00,地点是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议室。这是一次江西财经大学2009届的产业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国际著名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对对面坐着的答辩者说道:“这篇博士论文拿到任何国际上一流的大学:哈佛、普林斯顿,都是最优秀的论文……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两篇博士论文之一,另一篇是杨小凯的。”。记得有次吃饭,陈军昌也在座,有人问:“还没写完论文?”“呵呵,没有。”憨憨地答道。“哈,怎么?都7年了,在做精品?”一句讽刺毫无忌惮地抛出。陈军昌只有苦笑。当然,这是在陈军昌还默默无闻时。方宝璋老师在答辩行将结束时,送给陈军昌一句话“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共勉!

  • 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是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的结论性总结,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深入分析的结果。  一、选题结构特点   1.选题  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解释范围太狭隘的选题写作意义也不大,但可以作为小品文,如研究清华北大占位问题。  2.内容  利用简单而深刻的经济学模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内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1)用同行通用的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2)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3)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3.写作形式  形式规范,内容才能规范。如必须有理论综述部分,就要求确实要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度。必须有模型的假设,就必须设计出有意义的假设。必须有规范的实证检验,就不能随便罗列一些数据,而必须找到确实能够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  二、写作思维方式  一切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构造现实主体的利润函数和约束条件,以求最大化诠释。  三、理论模型分析  1.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  例如: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  2.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  例如:《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  3.实证分析,例如:《计量经济学》。[3]编辑本段经济学论文要点解析  经济学论文是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的结论性总结,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深入分析的结果。在职研究生应结合本职工作,对经济学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不断扩充经济领域的学术理论,学以致用,去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一、选题结构特点  1.选题  选题应该能够解释关系较多人利益的现实活动,如用激励理论研究中国农业问题。  解释范围太狭隘的选题写作意义也不大,但可以作为小品文,如研究清华北大占位问题。  2.内容  利用简单而深刻的经济学模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利用分析证明自己的观点。  内容的好坏主要取决于:(1)用同行通用的规范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2)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要表达的意思;(3)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  3.写作形式  形式规范,内容才能规范。如必须有理论综述部分,就要求确实要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进度。必须有模型的假设,就必须设计出有意义的假设。必须有规范的实证检验,就不能随便罗列一些数据,而必须找到确实能够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  二、写作思维方式  一切从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构造现实主体的利润函数和约束条件,以求最大化诠释。  三、理论模型分析  1.基础理论,包括理论综述、现实意义。  例如:具体钻研某一特定领域。  2.模型,包括假设、界定函数式、求解均衡解、模型的推广。  例如:《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  3.实证分析,例如:《计量经济学》。编辑本段经济学论文的撰写要求  论文的组成  论文一般由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一)题目  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  1.准确得体。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若题名语意未尽,可以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二)署名  作者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三)摘要  1.摘要规范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就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浓缩。摘要一般在论文完稿后再撰写。学位论文还应有英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3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200字。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外文摘要相应地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2.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1)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  (2)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客观反映,不要作自我评价(要避免主观评价),避免使用诸如“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词句。  (3)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摘要应为一篇相对完整的短文,读者即便不读论文全文,也能通过摘要对论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能够获取必要的信息。  (4)论文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  (四)关键词  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三至五个,最多不超过八个。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论文的正文部分的写作  正文一般包括序论(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文中一般不出现“引言”、“本论”、“结论”字样,但一般应有引言段和结论段。本论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或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  一、引言  一般说明研究内容和目的、研究背景等。  二、基本概念解释  解释论文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研究的最重要性或是必然性或是背景、缘由、意义等  三、论文选题的对象的现状或是存在的问题或是缺陷等(最好结合滋生工作实际来写)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集中表述研究成果的部分,对问题的分析、对观点的证明,主要是在这一部分中进行并完成的。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也主要取决于本论部分写得如何。本论部分的内容量大而复杂,一般要分几个层次加以论述,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本论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每一逻辑段可冠以适当标题。一般说来,论文的层次可按顺序“一、(顿号)”、“(一)”、“1.(实心下圆点)”、“(1)”形式的标题序号。  四、介绍这一现状的原因或是成因等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文章内容的归结,通常包含提出论证结果和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两项内容,但可有所侧重。结论中也可对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扼要的说明和估测。  论文的层次一般不超过五级。  五、对策或是策略或是发展研究  注意:一个现状对应一个原因  一个原因对应一个对策  一定要一一对应的  六、小结  概括说明研究了什么、得到了哪些结论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所收集到的对本文的论述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足以支撑本文论述的资料。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列出的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撰写论文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格式如下:  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类:序号、作者、论文题目,刊名,期号和出版时间。  网页类:序号、作者、论文题目,详细网址,日期。[4]编辑本段经济学论文写作指导  (一)主题的写法  经济学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经济学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经济学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随即解释清楚。  (二)题目的写法  经济学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例如:“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梅乐、卡彭特、沃尔夫的新闻观”就比“三个美国作家的新闻观研究”更专业更准确。  (三)摘要的写法  经济学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通过阅读经济学论文摘要,读者应该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论文摘要切忌写成全文的提纲,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这样的或类似的陈述方式。  (四)引言的写法  一篇经济学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  1.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2.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  3.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  4.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5.“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  各章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符合逻辑顺序。  (五)结论的写法  结论是对经济学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5]编辑本段经济学论文参考题目  2012届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1、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合作发展研究  2、产业组织视角下的军民融合及其规制研究  3、陕西行业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  4、我国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问题探讨  5、××省(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6、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7、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幸福指数调查研究  8、渭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9、适度消费与经济和谐增长的对策研究  10、中等消费阶层的消费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11、中低收入阶层实现小康的对策研究  12、渭南公共产品的城乡统筹问题研究  13、渭南地区(某地区)劳动收入所占比重持续下降的实证分析  14、渭南地区农业合作化发展研究  15、中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分析  16、浅谈我国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17、××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8、陕西农民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19、××省产业承接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  20、渭南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研究

  • 经济学论文写作“五步曲”

    经济学论文写作“五步曲”经济学论文写作是所有经济学学习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和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经济学家茶座》曾经多次刊登与此话题有关的文章。比如,何帆研究员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01年总第9辑发表《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再比如,聂辉华副教授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03年总第14辑发表《如何创作经济学论文》。又比如,冯伟博士曾经在《经济学家茶座》2011年总第52辑发表《拍电影与写论文》。这些作者都从不同的侧面告诉读者们如何下手写经济学论文以及写论文时的注意事项,总体上来这些侧面或实或虚,或大或小,不一而足,但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提示和启发。我试着从不同的侧面通过五个比喻来告诉大家经济学论文的写法。为了把这五个比喻拧成一股绳,也为了给本文起一个带有比喻性质的名字,我把这些比喻称为“五步曲”。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偏废于某一方面,我想我在这里写的东西正好可以跟何帆研究员和聂辉华副教授等讲过的内容形成互补。我所讲的“五步”是指经济学论文的定位、选题、构架、成文和修改,而关于这“五步”的比喻则是论文定位犹如打靶子、论文选题犹如找座位、论文构架犹如选兵器、论文成文犹如加调料和论文修改犹如补漏子。下面就让我一五一十地道来。  为什么论文定位犹如打靶子呢?枪手在打靶时的定位就是要瞄准靶心,即使打不中十环,也很有可能会打中九环或者八环,或者往坏里说打中七环或者六环或者更低。反过来,如果枪手瞄准的是六环,那么,一不小心结果就很有可能是脱靶。写经济学论文的道理也在于此。我们不是要求每个经济学研究者都发国内顶级的《经济研究》或者都发国际顶级的《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但在定位上我们要瞄准最高级别的经济学期刊。孔子说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孙子兵法》里也说过,“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如果我们瞄准的是《经济研究》,即使不能在《经济研究》上发表,就算要往下掉好几个级别,也很有可能会在国内一般CSSCI期刊上发表出来。如果我们瞄准的是《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即使不能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上发表,就算要往下掉好几个级别,也很有可能会在国际一般SSCI期刊上发表出来。瞄准靶心的过程是提升我们的品味的过程,即使功力达不到,但也决不会走了一条“南辕北辙”或者“缘木求鱼”的歧途。张五常教授就特别强调品味的重要性,我想这也是他能写出并发表很多具有原创性思想的论文的重要原因。品味问题在经济学论文写作意义上就是瞄准靶心的定位问题。好品位意味着可能会有更好的学术潜力和学术未来,意味着更容易在发表上从低级别的期刊向高级别的期刊“升级”。  为什么论文选题犹如找座位呢?同学们跑到教室去上课,一定要找一个合适的座位坐下来,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总之是要找一个别人没有坐的位子。写经济学论文也是这个道理。在论文选题的过程中,必须找到自己合适的“座位”。如果你的选题的具体细节都已经被别人研究过了,那么你根据此选题写作的论文在经济学文献中就不会有“座位”。在文献中没有“座位”的论文,学术期刊也往往不会给你发表,特别是国际期刊对这一点的要求就更加严格。选题是必须跟文献阅读和文献积累联系在一起的,杨小凯教授生前曾多次强调中国大陆的大多数经济学者在文献积累上不过关。一个选题是不是合适的选题,一方面要看这个选题本身是否具有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看这个选题有没有被别人做过。张五常教授多次提醒经济学研习者,论文选题是在文献阅读前面的,论文选题不是从文献堆里找出来的。你需要做的是,先找到一个选题并想好对付这个选题的具体思路,然后再去检索和阅读相关文献。如果已有的文献没有做你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做了。如果已有的文献已经做了你想要做的事情,那么你就只能发出一声叹息了,这声叹息的内容就是杨小凯教授所讲的“英雄相见略同”,因为你想到了已经发表论文的“英雄”所想到的东西,你自己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做“英雄”的潜质了。总之,经济学论文在选题上不能坐别人已经坐好了的“座位”,不能在低水平重复中做无用功。  为什么论文构架犹如选兵器呢?选择合适的工具是一门大学问。我经常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们的一句话就是,“骑着自行车永远上不了月亮,不是人不行,是工具不行。”看看中国名著中的人物使用的那些几乎量身定做的兵器吧。《西游记》里孙悟空使用的兵器是金箍棒。《水浒传》里林冲使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卢俊义使用的兵器是点钢枪,李逵使用的兵器是板斧,鲁智深使用的兵器是禅杖,石宝使用的兵器是流星锤。《三国演义》里刘备使用的兵器是双股剑,张飞使用的兵器是丈八蛇矛,关羽使用的兵器是青龙偃月刀。很显然,选择跟自身能力匹配的兵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自身的战斗力,正所谓“好马配好鞍,良将配宝刀”。在找好了论文的选题以后,紧接下来的一步就是在构造框架时让思想跟工具匹配起来,也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分析工具。简单的分析工具对付复杂的问题,可能会力不能逮,所谓“杀牛用杀鸡刀”是也。复杂的分析工具对付简单的问题,可能会大材小用,所谓“杀鸡用杀牛刀”是也。在这一点上做到恰如其分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正因为很难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论文的质量。但是,就现阶段中国经济学界的整体实力来说,工具箱里的工具还不是很厚实,还不是很精良,甚至没有达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程度,所以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提升高级微观学、高级宏观经济学和高级计量经济学等“三高”课程的教学水平。很明显,只有拥有更多的工具可供选择,才能让思想和工具更好地匹配。  为什么论文成文犹如加调料呢?大家都知道,美食追求的是色、香、味,而在成就美食的过程中调料的作用往往功不可没。调料种类繁多,包括咸味调料、甜味调料、酸味调料、辣味调料和鲜味调料等。选择合适的调料,那可是大厨的学问。经济学论文要求的是视角独特,论证透彻。很多经济学论文写作者选题做得不错,构架也做得很好,但就是论文整体上看起来“瘦骨嶙峋”、“面无血色”、“病病歪歪”,问题就在于作者在如何“加调料”上没有过关。经济学论文不能仅仅是数学公式的堆砌,也不能仅仅是给出一个问题的答案,经济学论文需要注重自身的可读性。经济学的研究方向甚多,专门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学者可能不懂宏观经济学的数学公式,专门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学者可能不懂微观经济学的数学公式,经济学期刊的主编也不是万事通,在作者文字写得不清晰且文字论证不透彻的情况下,论文的初审就很有可能通过不了,国外叫“deskrejection”。所以,作者在论文成文的过程中一样学会“加调料”,让自己的论文看起来“有血有肉”,读起来“有滋有味”,即使不能像精致的散文那样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回味无穷”,但至少也要让人读起来通畅顺溜而不至于要靠猜测作者的意思才能磕磕绊绊地读下来。  为什么论文修改犹如补漏子呢?一条船在出海以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船上一个很小的漏子就有可能会在茫茫大海中酿成重大祸端、使船员葬身鱼腹。一个火箭在发射以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各个部件,哪怕是某一个部件上的一个很小的漏子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发射失败、造成前功尽弃。中国人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写经济学论文也是这个道理。从第一个角度来看,作者写完了论文之后,还要不断进行修改,让“漏子”尽可能少。如果编辑在初审的时候,发现你的论文有比较大的“漏子”,那么他很可能会直接拒掉你的论文。即使侥幸通过了编辑初审这一关,匿名审稿人在发现你的论文有比较大的“漏子”以后,也会出具对你的论文非常不利的审稿报告。从第二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真正会改论文的高手才是真正会写论文的高手,因为不管是在国内重要期刊还是在国际重要期刊,真正不需要修改直接就能发表的论文实在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论文都需要经过一轮或者一轮以上的修改,修改论文是发表论文的必修课。会修改论文是写作论文必须做好的最后一关,这一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球到底能不能踢进球门”。  虽然我把“五步”分成了相互独立的五个步骤来写,但很显然“五步”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我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已改名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跟随林毅夫教授做博士后的时候,曾多次向林老师请教如何写作英文经济学论文,林老师回答的大概意思是说要符合国际化的学术规范和写作要求,要在论证上做到清晰有力透彻,应该就是我在前面所讲的“第二步”、“第三步”和“第四步”。林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告诉我们的是,他当年在芝加哥大学这个经济学少林寺取到的最重要的真经是要有敢于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我想勇气背后隐藏的也就是我在“第一步”里所论述的品位问题。林老师之所以能在《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EconomicReview)和《政治经济学期刊》(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跟他的好品位是分不开的。写到这里,我想大家也就明白我把“论文定位犹如打靶子”放在“第一步”的用意之所在了。作者:皮建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选自《经济学家茶座》55辑)

  • 房产泡沫经济学论文资料研究。

    最近在写关于房地产经济方面的论文啊,所以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先问问这个吧。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不同的媒体见到“资产泡沫”这个词,但很少人能够真正表达其具体定义或涵义。一般而言,房地产泡沫是指房地产价格偏离了基本价值的部份。大多数量度泡沫的方法都是以相关数据的水平值来计算(例如收益还原法及指标法),而忽略数据的增长率。本文则以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与修正了的资本边际收益率的偏离,去量度房地产泡沫。由于这方法需要计算的变数较少,故此比较简单直接。我们亦将这个方法运用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日本地价、及上世纪80年代至近年的香港住宅楼价分析上,发现两地的房地产泡沫,都很容易便能以简单的图表显示出来。Wealwayscomeacrosstheterm“real-estatebubble”invariousmediainourdailylife,however,notmanyofuscangiveaproperdefinitionorexplainthemeaningofit.Basically,real-estatebubbleisthedeviationofthemarketvalueofareal-estatefromitsfundamentalvalue.Mostofthemeasurementsofbub-blesareusinglevelvaluesofrelevantdata(e.g.Return-discountingmodelandindexmodel),ratherthanus-ingthegrowthrates.Thispaperusesthedeviationbetweenthegrowthrateofreal-estatepriceandthe“re-fined”marginalreturnofcapitaltomeasurebubbles.Sincethismethodinvolvesasmallernumberofrelevantvariables,itismoresimpleanddirect.ApplicationshavebeenmadetotheanalysesoflandpriceofJapanandproperty-priceofHongKong,since1980s,andreal-estatebubblesofthetwoeconomiescanbeshownclearlyinsimplegraphs.房地产相关的讨论在我们身边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了,上面的资料转自汉斯出版社,关于房地产的研究相信大家不会陌生,那么通过80年代后期的日本地价、及上世纪80年代至近年的香港住宅楼价分析结合国内房价市场分析,各位有什么看法呢?共同探讨下吧。求支持,求围观!

  • 经济学论文如何写作

    也许是因为在经济学界出了几位像科斯和莫里斯这样的传奇人物的缘故,使得人们相信:在经济学研究中,发表的数量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少发文章,多出精品,才是经济学家的风范。像科斯那样有两篇论文就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因为已经修炼成旷世高手了。可是,我越来越觉得,像科斯这样的人物,只能在统计中做为异常数据忽略掉。经济学家的成才之道,仍然应该是“不发表,就发臭”(publishorperish)。而且我相信,经济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成正相关的。我有四个理由支持这一观点:第一,经济学论文的写作需要技巧,而这种技巧是“心照不宣的知识”(tacitknowledge),是需要“从干中学”的。经济学论文是为了阐述作者的观点,所以至少应该写得准确、明白。这听起来像是在初中的作文课上就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是,从我近年来做经济学刊物编辑的经验来看,我发现至少超过一半的作者似乎都不会受到他们的中学语文老师喜爱。如何选择题目,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区分主次观点,甚至如何使用标点符号----不动笔永远也不会知道写论文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更何况,经济学有自己的行规和行情,比如行文的规范化、选题的前沿性等等,只有写得多,发表得多,才能逐渐摸索出个中诀窍。第二,通过阅读做研究和通过写作做研究是两种风格迥异的方法,但是仅仅靠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做不出好的经济学的。正如《论语》里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通过阅读能够不断地刺激研究者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是发散性的,只有坐下来,确定了要写作的论文的题目,才能使作者的思维集中,并有一个引导思考的方向。有一位名叫莱德(Ladd)的经济学家建议,应该自我训练写下自己的思想,因为“当我在写作的时候,很多直觉就会产生。有一个事实常常是真实的,即直到我写作的时候,才对我所思考的东西有所认识。”第三,我个人觉得,能否持续不断地发表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区分才气高低的重要标准。才气意味着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才气意味着不断地对自我提出挑战,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和主题。研究生涯是马拉松比赛,起跑时的爆发力对最后的成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仅仅靠写出一本自传体的小说轰动文坛的作家多半不会是伟大的作家。第四,只要你是重要的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一定会比别的经济学家发表的数量更多。因为重要经济学家的课题和研究项目比别的经济学家更多,约稿也比别的经济学家更多,名气大则往往论文发表的概率更大,所以成就和发表的数量是相辅相成的。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论文全中国有多少能够发表经济学论文的刊物?数百种,甚至上千种?反正是多如牛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地的社科院、许多大学的经济学院、一些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等等都有自己的刊物,这还不算也刊登理论文章的报纸。应该说,最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期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1)综合性的期刊太多,专业性的期刊太少。在国外,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本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之外,具有国际性声誉的主要是各种专业性期刊,比如金融有《金融学》杂志,比较经济学有《比较经济学》杂志等。国内的各个经济学期刊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内容重叠,使得读者想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往往无从入手。(2)对刊物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目前流行的刊物分类方法是根据刊物主办单位的级别进行评级,或是根据国家有关行政单位的评比,这使得学术期刊的评级缺乏学术界公认的科学标准。学术期刊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研究人员和学生发表论文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聪明的研究生随随便便挑几份刊物,登数十篇论文,根本就不是件难事。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发表论文如此容易,会很容易地毁掉刚出道的学子,让他们觉得科学研究原来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议是青年学子们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就是不满足于在平庸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一定要登上好的经济学刊物的“大雅之堂”。那么,什么是好的经济学刊物?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往往充斥着难懂的术语、复杂的推理和烦琐的数据,很难让普通读者读懂,并因此会让门外汉感到“高山仰止”、“阳春白雪”。事实上,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功能是不同的。大众媒体面向的是普通公众,读者只需要受过中级的教育程度并有基本的理解力,但不必要受过某个学科的专门训练。学术期刊的作者和读者基本上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小圈子里,即受过某个学科的训练并且仍然在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大众媒体上的文章是为了影响读者,而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是为了同行交流。所以,如果用所传递的信息量或是思想的深刻程度来衡量文章的质量,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并不一定要比大众媒体上的文章质量更高。比如《经济学人》、《商业周刊》在专业经济学家那里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不少一流的经济学家都承认他们经常从这些杂志上找到灵感,而在国际关系领域,《外交》杂志的水平不亚于任何一份最好的学术期刊,但是这些杂志并不能被称为学术期刊。在《经济学人》或是《外交》上发表文章能够提高作者的知名度但对他在大学里评职称却是一点也帮不上忙。衡量学术期刊的标准首先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形式。公认的学术期刊必须满足:(1)论文写作的规范化;(2)实行匿名审稿制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包括内容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尤其重要的是,参考文献的标注必须相当严格。凡是论文中提到的前人的研究都必须一一注明出处。这不仅是为了方便读者查阅,而且是为了保护其他研究者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现象。匿名审稿制度的作用在于:(1)编辑不可能在各个领域内都是专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水平要高于编辑。“外行”审“内行”,怎么能够保证公正地挑选出在学术研究上有真正见地的论文呢?实行匿名审稿制度,需要在编辑部成员之外组织一支后备的专家队伍,借助专家的“外脑”提高编辑水平。(2)目前在国内的某些学术期刊中存在着发“关系稿”、“人情稿”的现象,在社会科学领域尤为突出。匿名审稿制度有助于净化学术空气。因为是匿名审稿,审稿专家和作者之间相互都不知道真实的身份,所以判断论文能否采用的惟一标准只能是通过论文的质量而非作者的地位和身份。通过把是否采用稿件的决定权主动让渡给审稿专家,能够从制度安排上彻底杜绝发“关系稿”的现象。(3)过去,国内发表论文往往是一审通过,很少经过修改,但是实行审稿制度之后,绝大多数稿件要按照审稿专家的意见经过修改之后才能发表,这对于加强学者间的批评和交流、不断改进学术研究的质量很有帮助。提倡学术八股写论文和写其它文体有极大的差异。如果是写小说,会要求作者写得情节曲折,内容感人;如果是写随笔,至少要文笔流畅,观点新颖。论文则要语言平实、简练,而且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套路。一篇典型的学术论文应该包括:(1)提出问题,(2)文献回顾,(3)模型,(4)检验,以及(5)结论等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套路非常像过去科举时的八股文。学术论文要按照这种固定的,甚至多少显得僵化的格式来写作,是有其道理的。首先,这种格式实际上反映了科学研究的过程,即先确定选题,作者应该清晰而简明地介绍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一问题;然后,作者需要介绍对这个问题以往的研究已经进行到了什么程度,现有的研究还有哪些不足,作者打算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哪些方面的创新;在模型部分,作者应该陈述自己所做分析的前提假设,然后按照清晰的逻辑一步步进行推导,最后得出若干可供检验的命题;在检验部分,作者应该用数据或案例对自己所提出的命题做出检验;结论部分将主要介绍现有研究的不足,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或是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若干政策建议。其次,学术八股能够有效地降低学者间相互交流的交易成本。作者对自己思想的清晰表述能够减少读者的误解,有着各种偏好的读者也能很方便地各取所需:关心文献的读者可以直接参阅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对理论推导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专注于模型部分;对政策建议感兴趣的读者或许只需要读读内容简介就可以直接跳到结论部分。最后,有的才华横溢的学生可能会觉得这样枯燥的写作会掩盖自己的灵性。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诗歌应该是最无拘无束的吧,可是艾略特说过,“诗歌不是放纵感情,而是掩饰感情”。闻一多也曾经把他的创作比作“戴着枷锁跳舞”。等到你读学术论文能够读到如醉如痴的时候,你的学问就算真做成了。在写论文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的选题。好的选题至少是成功的一半。选题的基本原则是:(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对于没有学术兴趣的学生来说,科学研究将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将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我建议每个学生在找选题的时候首先要找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因为推动学术研究的原动力正是好奇心,是解出猜谜游戏时的那种纯粹的智力上的愉悦。有的学生可能功利心较重,希望选择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帮助的题目,这常常导致他们的选题雷同化,或是过于空洞。前些年,可能有80%以上的经济学专业的研究生都选择做金融或证券方面的论文。可是,就算是从个人收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这也不能算是一种最优选择,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是不可能获得额外的利润的,想要获得稳定且超额的利润,最好的办法是使得自己的产品差异化。(2)选择你所掌握的理论工具能够解决的问题。中国学生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总想选择最有意义的题目。这当然无可厚非,但也存在一定的误区。有意义的题目太多了,但是我们只能在现有的约束条件内选择自己的题目。这个约束条件就是我们的工具箱里的分析工具。许多有意义的问题是我们的分析工具暂时无法把握的,所以也就只能抱憾地放弃。比如说,人生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可以说是一个最有意义的题目,但是你能够用什么分析工具去研究这个问题呢?钱颖一教授曾经谈到,到美国留学的女学生和男学生相比上路更快,因为男学生总是想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这样的大问题,而女学生则比较踏实地按照导师的意见搜集数据、做模型、调参数,结果更容易出成果。(3)尽量使问题细化,不要选大而空的问题。大而空的问题只能够说明你还没有把一个问题想得很清楚。比如,如果你的选题是“中国国际收支问题研究”,读者根本无法判断你真正想研究的问题,实际上,这可能跟更适合做为一门课的题目而不是一篇论文的题目。比较可取的题目,比如说,可能是“为什么中国会同时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4)在满足前三个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别人也会感兴趣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读者阅读,这在写作经济学论文的时候可能带来一个“两难选择”,从本质上说,经济学论文的读者是不可能很多的。一份一流的经济学刊物可能只是500个人写,500个人看。但是,例外的情况也不是没有。我记得《政治经济学杂志》上有一篇讲童话故事《绿野仙踪》中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据作者考证,这篇童话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寓言,反映的是围绕美国货币制度改革的争议。这篇文章得到了弗里德曼的高度推崇。其实它根本不是那种技术性非常强的学术论文,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角度。张五常的《蜜蜂的寓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设想一下在春光明媚的农场,飘散着浓郁的花香,蜜蜂在花丛中忙忙碌碌,而经济学家在旁边思考着产权问题。这是多么地浪漫而诗意,怎能让人不争着一睹为快。提高论文命中率的小诀窍下面是我从做编辑的角度给作者提出的若干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显得非常琐碎甚至愚蠢,但是,相信我,它们非常有用。1.投稿之前一定要读过所要投稿的杂志。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但是,确实有很多向我们投稿的作者其实并没有读过我们的杂志,否则我想他们是不会向我们投稿的。有很多稿件根本就不适合在我们杂志上刊登,比如有的稿件只是人物传记,还有些是属于其他经济学分支比如会计理论的。也许你为这篇稿件花了很多功夫,但是你没有花最多1个小时的时间浏览一下我们的杂志,判断这本杂志的主要内容、风格和体例,结果是在30秒的时间内,你的论文就被丢进了废纸篓。2.用点心思写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就像是你的论文的简历。如果你找工作要投寄简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30秒法则,如果你的简历不能够在30秒之内引起雇主的注意,那么你必定失败。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不重视论文的内容提要,认为这是画蛇添足。但是,我可以从编辑的角度告诉你,内容提要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一流的学术期刊那里。比如说,《世界经济》每天大约收到10篇稿件,但每期最多能刊登15篇论文,所以我们的录用率在5%以下。尽管我们尽最大的可能不让任何一篇优秀的论文漏网,但是考虑到时间和人力的约束,发生遗漏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论文的题目、内容结构、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还有,就是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服编辑和读者阅读你的论文,清楚地表述你想要研究的问题,你的方法,你的结论,你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创新等等。3.当第一篇论文投稿之后,马上准备下一篇论文。在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之后,论文的发表周期将会随之拉长。实际上,如果你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一般的发表周期会是2-3年。国内的发表周期要短的多,但是也至少要有半年到1年。因为审稿人提出审稿意见之后,作者还需要修改,像原来那种作者寄来的稿件不经过修改直接刊登的情况越来越少了。研究生的在校时间只有3年,如果你二年级才动手写论文,寄出后用情专一地痴心等待这篇论文发表,万一发表不了,马上就要毕业了,再想另起炉灶就太晚了。4.不要在论文中对别人的工作妄加批评。因为你所批评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你的审稿人。5.试图激怒审稿人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当你遭到退稿的时候,你可能会很自然地责怪编辑和审稿人没有理解你的论文的价值。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并不排除有的审稿人只花15分钟读您的论文就匆忙作出结论的可能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恰恰对您的论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您能够使自己的论文表述得更为清楚,问题更有趣、结论更鲜明,能够在15分钟之内给审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您成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更多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审稿人会认真地花费数个小时甚至数天阅读您的论文,而且他们都是在这一领域内的一流的专家。如果这些专家还是理解不了您的思想,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您的论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6.不妨在一开始向平庸的杂志投稿。什么?你在前面不是劝告我们不要往平庸杂志投稿吗?--别误会,我说的这两点并不矛盾。如果你只往平庸杂志投稿,会很快消磨掉你的才华,你写得太多,写得太手顺,最后就会沦为只能在平庸杂志上发论文。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直接向一流杂志投稿,遭到退稿的概率会很大,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能会消磨掉你的锐气。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不断有小的成功才能够激发更大的成功。所以,你的确需要一点小小的成就感。7.千万不要抄袭。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每个入学的新生都会领到一本写作手册,其中的第一条就是:千万不要抄袭。这是学生能够犯下的最严重的罪过,比你考试不及格严重多了,如果发现抄袭,马上勒令退学。8.千万不要一稿多投。我们有一个黑名单,所有一稿多投的作者将永不录用。其实,如果你在一个月之内没有收到我们的通知,就可以视作稿件未被采用,可以另投其他刊物。其他的刊物也都有类似的声明。如果你连这点耐心也没有,请参照第3条。9.记住在寄出稿件之前检查公式和图表的错误,改正错别字。10.记住写清楚自己的名字、单位和联系方式。

  • 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

    如何发表经济学论文不发表,就发臭    也许是因为在经济学界出了几位像科斯和莫里斯这样的传奇人物的缘故,使得人们相信:在经济学研究中,发表的数量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少发文章,多出精品,才是经济学家的风范。像科斯那样有两篇论文就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因为已经修炼成旷世高手了。可是,我越来越觉得,像科斯这样的人物,只能在统计中做为异常数据忽略掉。经济学家的成才之道,仍然应该是“不发表,就发臭”(publishorperish)。而且我相信,经济学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成正相关的。  我有四个理由支持这一观点:第一,经济学论文的写作需要技巧,而这种技巧是“心照不宣的知识”(tacitknowledge),是需要“从干中学”的。经济学论文是为了阐述作者的观点,所以至少应该写得准确、明白。这听起来像是在初中的作文课上就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但是,从我近年来做经济学刊物编辑的经验来看,我发现至少超过一半的作者似乎都不会受到他们的中学语文老师喜爱。如何选择题目,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区分主次观点,甚至如何使用标点符号----不动笔永远也不会知道写论文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更何况,经济学有自己的行规和行情,比如行文的规范化、选题的前沿性等等,只有写得多,发表得多,才能逐渐摸索出个中诀窍。第二,通过阅读做研究和通过写作做研究是两种风格迥异的方法,但是仅仅靠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做不出好的经济学的。正如《论语》里说的,“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通过阅读能够不断地刺激研究者的观点,但这些观点是发散性的,只有坐下来,确定了要写作的论文的题目,才能使作者的思维集中,并有一个引导思考的方向。有一位名叫莱德(Ladd)的经济学家建议,应该自我训练写下自己的思想,因为“当我在写作的时候,很多直觉就会产生。有一个事实常常是真实的,即直到我写作的时候,才对我所思考的东西有所认识。”第三,我个人觉得,能否持续不断地发表有影响力的作品是区分才气高低的重要标准。才气意味着旺盛的精力和创造力,才气意味着不断地对自我提出挑战,不断尝试新的风格和主题。研究生涯是马拉松比赛,起跑时的爆发力对最后的成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仅仅靠写出一本自传体的小说轰动文坛的作家多半不会是伟大的作家。第四,只要你是重要的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给定的情况下,一定会比别的经济学家发表的数量更多。因为重要经济学家的课题和研究项目比别的经济学家更多,约稿也比别的经济学家更多,名气大则往往论文发表的概率更大,所以成就和发表的数量是相辅相成的。    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论文  全中国有多少能够发表经济学论文的刊物?数百种,甚至上千种?反正是多如牛毛。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地的社科院、许多大学的经济学院、一些国家机关、金融机构等等都有自己的刊物,这还不算也刊登理论文章的报纸。应该说,最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学和经济学期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1)综合性的期刊太多,专业性的期刊太少。在国外,除了为数不多的几本综合性经济学期刊之外,具有国际性声誉的主要是各种专业性期刊,比如金融有《金融学》杂志,比较经济学有《比较经济学》杂志等。国内的各个经济学期刊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内容重叠,使得读者想要了解一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往往无从入手。(2)对刊物的评价缺乏科学标准。目前流行的刊物分类方法是根据刊物主办单位的级别进行评级,或是根据国家有关行政单位的评比,这使得学术期刊的评级缺乏学术界公认的科学标准。  学术期刊多而质量参差不齐,对于研究人员和学生发表论文来说,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个聪明的研究生随随便便挑几份刊物,登数十篇论文,根本就不是件难事。说它是坏事,是因为发表论文如此容易,会很容易地毁掉刚出道的学子,让他们觉得科学研究原来是这样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所以,我的建议是青年学子们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确立自己的目标,就是不满足于在平庸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而一定要登上好的经济学刊物的“大雅之堂”。  那么,什么是好的经济学刊物?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往往充斥着难懂的术语、复杂的推理和烦琐的数据,很难让普通读者读懂,并因此会让门外汉感到“高山仰止”、“阳春白雪”。事实上,学术期刊与大众媒体的功能是不同的。大众媒体面向的是普通公众,读者只需要受过中级的教育程度并有基本的理解力,但不必要受过某个学科的专门训练。学术期刊的作者和读者基本上局限在一个狭窄的小圈子里,即受过某个学科的训练并且仍然在从事这个学科的研究和教学的人员。大众媒体上的文章是为了影响读者,而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是为了同行交流。所以,如果用所传递的信息量或是思想的深刻程度来衡量文章的质量,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并不一定要比大众媒体上的文章质量更高。比如《经济学人》、《商业周刊》在专业经济学家那里赢得了很高的荣誉,不少一流的经济学家都承认他们经常从这些杂志上找到灵感,而在国际关系领域,《外交》杂志的水平不亚于任何一份最好的学术期刊,但是这些杂志并不能被称为学术期刊。在《经济学人》或是《外交》上发表文章能够提高作者的知名度但对他在大学里评职称却是一点也帮不上忙。衡量学术期刊的标准首先不在于其内容而在于其形式。     提高论文命中率的小诀窍  下面是我从做编辑的角度给作者提出的若干建议,这些建议可能显得非常琐碎甚至愚蠢,但是,相信我,它们非常有用。    1.投稿之前一定要读过所要投稿的杂志。    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但是,确实有很多向我们投稿的作者其实并没有读过我们的杂志,否则我想他们是不会向我们投稿的。有很多稿件根本就不适合在我们杂志上刊登,比如有的稿件只是人物传记,还有些是属于其他经济学分支比如会计理论的。也许你为这篇稿件花了很多功夫,但是你没有花最多1个小时的时间浏览一下我们的杂志,判断这本杂志的主要内容、风格和体例,结果是在30秒的时间内,你的论文就被丢进了废纸篓。    2.用点心思写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就像是你的论文的简历。如果你找工作要投寄简历,我可以告诉你一个30秒法则,如果你的简历不能够在30秒之内引起雇主的注意,那么你必定失败。几乎所有的作者都不重视论文的内容提要,认为这是画蛇添足。但是,我可以从编辑的角度告诉你,内容提要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一流的学术期刊那里。比如说,《世界经济》每天大约收到10篇稿件,但每期最多能刊登15篇论文,所以我们的录用率在5%以下。尽管我们尽最大的可能不让任何一篇优秀的论文漏网,但是考虑到时间和人力的约束,发生遗漏的可能性是不可避免的。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论文的题目、内容结构、论文的格式是否规范,还有,就是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说服编辑和读者阅读你的论文,清楚地表述你想要研究的问题,你的方法,你的结论,你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创新等等。    3.当第一篇论文投稿之后,马上准备下一篇论文。    在实行匿名审稿制度之后,论文的发表周期将会随之拉长。实际上,如果你在国外的杂志上发表论文,一般的发表周期会是2-3年。国内的发表周期要短的多,但是也至少要有半年到1年。因为审稿人提出审稿意见之后,作者还需要修改,像原来那种作者寄来的稿件不经过修改直接刊登的情况越来越少了。研究生的在校时间只有3年,如果你二年级才动手写论文,寄出后用情专一地痴心等待这篇论文发表,万一发表不了,马上就要毕业了,再想另起炉灶就太晚了。    4.不要在论文中对别人的工作妄加批评。    因为你所批评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是你的审稿人。    5.试图激怒审稿人对你没有任何好处。    当你遭到退稿的时候,你可能会很自然地责怪编辑和审稿人没有理解你的论文的价值。这是完全可能的,我们并不排除有的审稿人只花15分钟读您的论文就匆忙作出结论的可能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恰恰对您的论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您能够使自己的论文表述得更为清楚,问题更有趣、结论更鲜明,能够在15分钟之内给审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您成果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更多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审稿人会认真地花费数个小时甚至数天阅读您的论文,而且他们都是在这一领域内的一流的专家。如果这些专家还是理解不了您的思想,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您的论文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6.不妨在一开始向平庸的杂志投稿。    什么?你在前面不是劝告我们不要往平庸杂志投稿吗?--别误会,我说的这两点并不矛盾。如果你只往平庸杂志投稿,会很快消磨掉你的才华,你写得太多,写得太手顺,最后就会沦为只能在平庸杂志上发论文。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直接向一流杂志投稿,遭到退稿的概率会很大,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能会消磨掉你的锐气。失败并不是成功之母,不断有小的成功才能够激发更大的成功。所以,你的确需要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7.千万不要抄袭。    在国外读书的时候,每个入学的新生都会领到一本写作手册,其中的第一条就是:千万不要抄袭。这是学生能够犯下的最严重的罪过,比你考试不及格严重多了,如果发现抄袭,马上勒令退学。    8.千万不要一稿多投。    我们有一个黑名单,所有一稿多投的作者将永不录用。其实,如果你在一个月之内没有收到我们的通知,就可以视作稿件未被采用,可以另投其他刊物。其他的刊物也都有类似的声明。如果你连这点耐心也没有,请参照第3条。    9.记住在寄出稿件之前检查公式和图表的错误,改正错别字。    10.记住写清楚自己的名字、单位和联系方式。  

  • 钟经樊:计量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

    计量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方法——基于实证研究的视角钟经樊台湾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最后目的是为进行实证研究,但对初学计量经济学的人而言,要写一篇有实证研究的报告或论文时常有不知如何着手的感觉,这里我便对实证研究的规划以及论文的写作做一些粗浅的建议。前期规划:1.广泛收集参考文献,决定计划的目的和范畴:*决定所要解释的现象是什么?*决定所要检验的假设或理论是什么?*决定所要预测的趋势是什么?*决定所要评估的政策是什么?2.建构实证计量模型;*除研读相关经济理论之外,应比较三至五篇有实证分析之文献中的实证计量模型:*确认计量模型中解释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causality);*理清各模型的异同及优缺点,思考改进文献中现存模型的可能;*最后决定实证计量模型雏形;*初步调查是否有相关的资料,若无则实证模型设计的再好也无用。3.收集相关资料;*对数据的精确性一定要严格查核,对错假漏数据要仔细修正;*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对数据列表绘图,以验证数据的逻辑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数值要有所处理;*不论要用的是横断面数据或是时间数列,数据数目越多越好,面板数据(PanelData)尤佳;*对资料数值作一些整理,表列各种基本统计量(样本平均值、变异数、变量间的样本相关系数等)、变量之间的两两交互列表、做一些初步图解分析。计量方法的执行:1.计量方法不应太简单(例如只做到最简单的OLS),但也不必过于复杂,应针对问题采用恰到好处的计量方法。若采用了比较复杂的计量方法,则要说明为什么简单的方法不适合。计量方法的好坏不在其复杂程度,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帮我们得到正确的估计值,以了解数据中所包含的真正信息。2.除了估计值以及对应的t检定外外,也可做一些F检定之对多个系数的假设检定。3.回归模型的设定,尤其是解释变量的取舍,可在估计过程中不断的修正。对应变量和解释变量均可尝试诸如对数、指数、幂函数等不同的转换。这些转换方式的决定,以经济理论上的考虑最为重要,不能单只为了提高模型的配适,而盲目的做一些不合理的变量转换。4.选取解释变量时,应有如下的考虑:*解释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一定要正确,也就是说,解释变量是原因在先,应变量是结果在后,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尤其要注意,有些变量数值的产生很可能是和应变量同时决定的,或是因果关系不很明确(也就是说,相对于应变量而言,这些变量是内生的),则在选取这些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时,便要非常小心。解释变量的内生问题常常是研究被批评的主要原因;*要注意解释变量的同构型,不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将一大堆彼此相关性很高的变量(包括相同变量的不同转换、或是几个变数间的各种交乘项)放进回归式内,造成严重的线性重合问题;*经济理论所牵涉到的变量常常是无法观察到的,因此在做实证研究时必须采用替代变量(Proxy),研究者要对所选用之替代变数的合理性详加说明。由于数据总有些缺失,常有人在束手无策之下,采用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替代变数;*虚拟变量的定义要清楚而合理,使用要小心;*要探讨解释变量不足、观察值有误差等数据缺失所可能造成的计量问题。5.横断面数据要注意异方差(Heteroscedasticity)的问题,时间数列的数据则要注意干扰项自我相关(Autocorrelation)的问题。要确定时间数列的稳定性(Stationarity),若有季节变动也要加以处理。6.模型的稳定性要注意,可能需要诸如ChowTest或CumSumTest的检验。7.若用到MLE或GMM等非线性计算,则在撰写报告时要对数值方法的细节,诸如统计软件及数值方法的名称、起始值之选取、收敛速度、是否产生区域解(localsolution)、收敛条件的设定等,均需有所说明。8.若实证模型中有多个应变量(和对应之方程式)值得同时分析,则可考虑采用Seemingunrelatedregression甚至联立回归模型等系统模型,以更有效的利用各回归式之间的相关性。报告的写作:1.首页:报告题目,作者名字,系所,学号,日期。2.摘要:对全文宗旨作一简单描述,并简述文章的目的是对经济结构的分析,还是对未来趋势的预测,还是对政策的评估;然后简单介绍所使用的模型及变量,数据的种类及来源,所估计的模型,所采用的计量方法;最后以最主要的实证结果为终结。3.绪论:说明研究的性质、范围和目的,并从不同角度或一个比较宽广的视野(历史、社会、文献、问题严重性等)来解释研究的重要性。4.文献回顾:对和主题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文献做一个简单清楚有系统的回顾,和主题有直接关系但有不同结果的文献,更是要有比较完整的解释。5.模型设定:模型有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两类。理论模型是从经济理论中直接导出,而实证模型则是从理论模型衍申出来,是要实际以资料来估计的。理论模型通常需以数学推导,因此文章中可列出一些关键的数式以帮助理论的阐述,但不应长篇累牍的堆积只有间接关系的数式。实证模型通常是以回归模型的形式表示,对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均须给与明确的定义,对解释变量和应变量之间的关系要详尽的说明,也要解释对模型中主要系数(或由这些系数所导出之弹性、乘数等)可能数值的大小及符号有怎样的理论预期。6.资料说明:对数据的种类,性质,来源出处,数据修订的方式,数据中可能有的错误和缺失,都要有详细的说明,最好也能将资料的基本统计量表列出来。7.计量方法的描述:对所用到的每一个符号都要有清楚的定义。8.实证结果的报告:*系数估计的主要结果均须以表列出,在表中每一系数对应之变量名称要写清楚,每一系数估计值旁均须伴随一标准差(s.e.)或t统计量,也可加列p值,对于显著的估计值也可附加诸如星号之特殊标记以提醒读者。显示模型整体表现的统计量,诸如R2(线性回归模型),F检定统计量,Durbin-Watson检定统计量(对时间数列资料),也可选择性的列于表内。在表的脚注中,必须说明表中所有的特殊符号和简称,表中变量名称的选取,应尽量采用有意义的中文简称,少用无意义的英文字母组合。制表的基本原则就是要让读者便捷、完整而清楚的了解估计的结果;*对主要回归系数(或由回归系数所导出之弹性、乘数等)估计值的大小、符号及显著与否要详加讨论,对于显著的估计值更要和理论预期值比较,若有明显的矛盾,则要探讨原因;*若能在文献中找到类似模型的估计结果,则应择要报告,并做比较;*对重要回归系数若是得不到显著的估计值,则要探讨其中原因。也绝不能对不显著的估计值做出过度的解释,尤其不能宣称不显著的估计值支持或不支持某些特定结论。我们要知道估计值不显著,就是表示所使用的数据不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若是没有足够的信息,当然不能够也不应该做出任何确切的结论;*为增加文章的清晰度,能够条列的结果应尽量条列(但要注意条列式的阐述易流于机械化而让读者失去兴趣),同样的,能够列表的结果应尽量列表,表格应尽可能的明确、独立自主而自成一体(多利用表格下端的附注详加解释表格的内容),尽可能让读者不用在文章中到处找相关说明。此外,图表也是一个非常精准有效之传达信息的方式,应多加利用;*所有具有政策意义的重要论点都要经过假设检定的严谨统计程序探讨其显著性;*若要根据估计模型对数据外的时期或状况进行预测,则态度必须保守谨慎,尽可能设想预测可能不准的原因;*所有列举的统计数字应尽量保持统一的小数点位数(小数点后三位数或四位数均可),如果有很小或很大的数字,则可以用科学表示法表示(例如1.2345x10-4),尽可能显示出三至五位有效数字。9.结论:对所有重要结果做一个完整的总结,并经由理论或数据中不尽完美处的讨论,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10.列举参考文献。一些注意事项:1.正确的进行研究很重要,但如何将研究结果有条有理、完整而正确的写成报告则更是重要。由于大学教育并不重视国文(英文)写作的训练,很多学期报告的问题都在于国文(英文)的写作。所以对报告主体完成后的文字修饰工作,一定要给与很大的重视。2.写论文应该抱持着推销产品的心态,所以在包装产品(即写文章)之前要清楚的了解顾客(读者)的基本心理:顾客基本上是报着不太关心但走着瞧的心理,所以写文章时,便要时时设想如何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让顾客对产品发生兴趣,当然也要设想如何能让他们在将产品消化后能对产品赞不绝口。3.大家都知道文章中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主题(章节的标题就是用来点明该主题的),但很多人似乎是不知道,文章中的每一个段落也有各自的主题,也就是说每一个段落只是用来说明一件事情的。很多人常在该分段的时候不分,以致一个段落中常挤进两三个不太相关连的主题,而让读者不易掌握文章重点。4.相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同一个主题,也应该在同一个地方讲清楚,而不应该在文章中不同的地方重复出现(在序论及结论中对各主题之概论则例外),尤其是不应该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互相矛盾的说法。但有时候在对一个主题的解释过程中,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些其它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将一个主题的解释,分置于文章中两个不同的段落。若如此则在前一部份解释完成后,应预先告知往后还会有更多的说明。这种做法既让读者有一个全盘了然的感觉,也提醒自己在前后不同地方的说明要彼此呼应而不重复或矛盾。

  • 提供最全面的行为法律经济学论文

    由于要帮一个朋友下pindyckmicroeconomics7edenglish(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92985&highlight=%C6%BD%B5%D2%BF%CB,这位朋友定价太高,我全部金币都用完才下到第11章),所以打算分享一些论文(我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教材以及专著,只好分享几年以来收集的论文,这些论文绝对是拿的出手的)。如果有哪位朋友愿意把这本书的其他部分用邮件发给我,可以短消息我。需要求助论文的朋友,请回复这个帖子,写明作者和标题,我将上传并且以每篇文章一个金币的价格出售。求助的论文不必局限于经济或管理领域,法律和心理学的领域也可以。也不必局限于英文,德文和法文的也可以。我有很好的跨学科和跨文化背景,这3个学科以及这3种语言的期刊数据库都比较熟悉。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行为法律经济学的,说说我对这个领域的体会吧。由jolls,sunateinandthale1998年发在stanfordlawreview的那篇文章入门,这篇文章收载于sunstein2000behaviorallawandeconomicscambridge,论坛有下载。另外,jolls,sunstein分别或者一起写过一些内容相似的论文,比如jolls2004,jolls&sunstein2006,sunstein1999,sunstein2006,那些较新的论文主要是对他们观点的补充以及反对者的回应,还有就是更多政策上的应用。要了解反对的声音,除了那些传统法律经济学学者的文章外,尤其还要看看mitchell,rachlinski,wright等人的文章,很有帮助的。要了解政策上的应用,可以由thaler&sunsteinnudge这本书入门,这本书因为是针对普通大众,很好读,论坛也有下载。另外,需要关注obama2008年上台后的一些政策,有不少政策都带有行为法律经济学的痕迹,比如消费者在金融淋领域保护力度的加强,医疗保险政策等等。要更多了解一些类似的看法,需要看看camerer,issacharoff,loewenstein,odonoghue,bar-gill,warren,salinger等人的文章。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