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心理学
  •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_教育技术专业论文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_教育技术专业论文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第1章 引 言1 1.1 背景1 1.2 研究内容1 第2章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课件概述3 2.1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3 2.2 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观3 2.3 认知心理学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4 2.4 课件要符合视觉传达的要求4 2.5 要符合心理学的要求5 2.6 认知心理学课件的设计原理5 2.6.1 课件的结构要清晰明了5 2.6.2 突出课程内容5 2.6.3把握节奏紧抓学生的注意力6 2.6.4 模板与色彩搭配6 2.6.5 要符合认知原则6 2.6.6 要符合信息最大化原则7 2.6.7 视觉焦点区域7 2.6.8 合理利用多媒体素材7 第3章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课件设计8 3.1框架设计8 3.2 字体设计8 3.3 界面设计9 3.4 内容的设计10 3.4.1 情境学习10 3.4.2 协作学习11 3.4.3 发散性思维学习11 第4章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课件实现13 4.1 课件创意13 4.2 作者介绍13 4.3 课文导入14 4.4 字词学习15 4.5 课文分析15 4.6 练习讨论16 第5章 各功能的技术实现17 5.1 文字显示功能17 5.2 进入按钮功能17 5.3 拖动功能17 5.4 返回功能18 5.5 视频播放功能18 5.6 退出功能18 第6章 结束语19 致 谢20 参考文献21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因而成为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是现代教学中应用很普遍的一种教学信息传播媒体,是电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的课件制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使学生看了课件后,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影响学习效率。 本文首先介绍了认知心理学的概念,以及认知心理学在课件上的主要运用。然后通过运用Authorware工具来进行制作,并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原理,综合考虑人的视觉要求、心理学和美学等因素,从课件的字体设计、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对课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最后本文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设计开发了一个小学语文课件《丑小鸭》。 关键词:课件,认知心理学,视觉传达 ABSTRACT Use of coursewar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ncreased class capacity,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thus the moderniz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used. Courseware is a very common application of modern teaching a teaching information medi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lectronic teaching. Courseware is now not the aids, it is the dominant tool. But now the courseware production process, it is likely to have some easily overlooked problems, students read the courseware, the rise to a tired mood, affect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of concepts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 in the courseware on the main application. Then through the use of Authorware tools for production, and according to cognitive psychology principle, considering the human visual requirements, psychology and aesthetic factors, from courseware font design, content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use of other aspects of courseware were more in-depth analysis, the last article from the cognitive psychology point of view,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primary language courseware "ugly duckling." Keywords: Courseware, Cognitive Psychology, Visual Communication 1

  • 浅析从心理学角度论酒店客房服务管理_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析从心理学角度论酒店客房服务管理_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酒店;卫生清扫;客房服务;心理需求 论文摘要:客房是饭店的基本设施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者休息的重要场所。搞好客房服务管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饭店的运行与管理,同时也会影响饭店的形象、气氛及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客人在住店期间的心理特点,论述如何进一步做好客房服务管理,将客房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客房是饭店提供的主要产品,客人往往把客房服务作为整个饭店服务质量的标准。客房是客人休息的地方,客房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客人的满意程度。客房是客人在饭店中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此时客人往往需求拥有他们的空间,期望对客房有一个家的感觉。客房服务人员应该关注客人在住店期间的心理特点,为客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清洁的房间。美国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的学生花一年的时间,调查了三万多名的顾客,其中60%的人把清洁、整齐作为饭店服务的第一需求。也就是说,住店客人对饭店客房的卫生程度摆上了最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如果在一间不整洁的客房居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带来损害。由此可见,人们外出旅行住宿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房间的卫生程度。所以客房服务人员必须加强对客房卫生的管理,才能真正地做好对客的接待服务工作。 一、客人对客房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整洁 客房是客人在饭店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其真正拥有的空间,因而,他们对客房整洁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对客房清洁卫生的要求是客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客房服务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整理客房,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做到客房内外清洁整齐,使客人产生信赖感、舒服感、安全感,能够放心使用。服务人员清理客房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一般情况下,清理客房要在客人不在时进行。客人到达客房再去清扫,会留给客人很恶劣的印象。如果客人有特殊要求,可以随机处理。客房服务人员在清理客房时,必须保证客房及各种设施、用具的卫生。另外,客房服务的从业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客人心理上的卫生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清理后贴上已消毒标志,在茶具上蒙上塑料袋等,这些措施能起到一定的心理效果。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欺骗客人。 (二)安静 客人下榻饭店前,往往经过了长时间旅行,到达饭店时一般都比较疲倦,他们希望尽快办好入住手续,马上进入房间休息。同时更希望房间能够提供休息好的种种条件。客房可以从防止和消除噪音两方面入手,以保持客房的宁静。必须做到硬件本身不产生噪音,饭店选择设备的一个标准就是它产生的噪音要小;另外,在硬件上要保证隔音性,能阻隔噪音的传入和传导。在软件上也要不产生噪音,员工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同时,服务人员还要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那些爱大声说笑的客人,用说服、暗示等方式引导客人自我克制,放轻脚步,小声说笑。 (三)安全 安全感是愉快感、舒适感和满足感的基石,客人是把自己出外旅游期间的安全放在首位的。客人在住宿期间,希望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及其在饭店的隐私权。因此,饭店应有完善的防火、防盗、保密等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服务人员没有得到召唤或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客人房间,绝对不应去干扰客人。有事或清扫服务要先敲门,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入,工作完成后即刻离开。日常清扫服务,绝对不许随意乱动客人的物品,进入房间时不可东张西望,这样才能使客人感到安心和放心,从而产生安全感。 (四)尊重 客人希望自己是受饭店欢迎的贵宾,希望见到的是服务人员真诚的微笑,听到的是服务人员真诚的话语,得到的是服务人员热情的服务;希望服务人员尊重自己的人格,尊重自己的意愿,尊重自己的朋友、客人,尊重自己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等。希望真正体验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客房服务是客人每天接触和享受的,客房服务离客人最近,与客人关系最密切。客房服务人员亲切的服务态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消除客人的陌生感、距离感等不安的情绪,缩短客人与服务人员之间情感上的距离,增进彼此的信赖感。客人与客房服务人员情感接近了,会使其对饭店的服务工作采取配合、支持和谅解的态度。出现这种局面将非常有利于饭店顺利完成日常的服务工作,也有利于提高饭店的声誉。 二、提供优质的服务

  • 意识心理学:意识生成理论_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范文

    意识心理学:意识生成理论_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范文 意识心理学 第一节 意识生成理论 我们不用定义来解决“什么是意识”这个问题。对于这种人们常用的概念,往往是人们都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但确切地描述,又会众说纷纭。一门学科引入它作为概念后,上来先为它下定义,就会引起理解不同的人之间无谓的争论。如果先进行各种研究讨论,到取得一定结果以后,到人们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上取得共识的时侯,再用确切文字定义,就水到渠成了。 一、对意识的初步分析。 1、意识、意识活动和意识功能。意识是大脑的一种属性,它是大脑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大脑的能够进行这种活动的属性。意识是大脑中进行的一种以信息流动、信息处理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有时也有肢体运动参与。我们使用“意识活动”这个概念描述意识的活动特征。从含义看,“意识活动”强调的是意识的活动性,“意识”强调的是意识活动所引起的一系列现象,意识比意识活动含义更广泛。 意识不是大脑所有的活动,它只是大脑活动中的一类。我们把这类活动的作用用“意识功能”这个概念表示。“意识功能”是意识活动的产物。意识有这样一些功能:意识能监视、控制全身的活动(严格说,意识不能监视、控制人体的所有活动);意识能使人类认识、改造世界,包括人类自身;意识能发泄、表现、抑制自己的感情;意识能使人有独立的思想、人格、个性、个人意志等。 意识、意识活动、意识功能三个概念是指的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这三个概念不是包含关系,意识不包含意识活动,它就是意识活动,意识也不包含意识功能,它的作用就是意识功能。三个概念的区别是强调的侧面不同,在需要强调不同侧面时,分别使用不同的提法。 2、讨论意识的途径。由于除哲学以外没有其它科学认真地讨论过意识,人们对意识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 在迷信说法中,意识是灵魂,是生命特有的可以脱离肉体存在的东西。它强调了意识与生命的特殊关系,但是否定了意识的客观物质性;它强调了意识对肉体的独立性,但是否定了意识与肉体的不可分离性。意识的确是生命的特有现象,但不是所有生命都有意识,只有人才有意识;意识有产生个人思想、个人意志、个性等的功能,在这些功能中表现出意识对肉体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意识并不能脱离肉体而单独存在,意识会随肉体的死亡而消失。因此意识不是迷信说法中的灵魂。迷信说法之所以有人相信,就是因为它也有正确的东西(意识的生命性和意识对肉体的相对独立性),只是它把正确的东西荒谬地夸大,对不利于自己的东西加以歪曲,迷惑了糊涂的人。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讨论意识。 作为大脑的一类活动,意识显然是心理活动,应该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可是由于它与心理学的其它对象纠缠在一起,很难单独作为心理课题研究。例如思维、情感都是心理学专门的课题,意识就和它们纠缠在一起,使思维、情感具有意识的特征。以至于很多人把具有意识特征的思维和具有意识特征的情感当做意识。 人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一个人独立的思想是意识的重要组成,但它们都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如果思维是意识特有的一种活动,可以把意识作为一个大课题,把思维作为它之下的一个小课题来研究。但是,实验表明没有意识的动物也有简单的思维能力,最著名的是荷勒的大猩猩实验。在他的实验观察中,大猩猩可以在够不到食物时想出把短棍接长的办法拿到食物。这里的大猩猩显然表现出简单的思维能力。计算机也可以模拟一些思维,目前模拟思维的计算机是绝对没有意识的。这些都证明思维是可以独立于意识以外的活动,思维并不是意识的特有活动。但讨论意识离开个人思想,离开人的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就不是完整的讨论。在这里,意识显然与思维纠缠在一起。 再例如,人类特有的感情也是意识的重要表现,感情显然是情感活动的结果。如果情感活动是意识特有的活动,可以把意识作为一个大课题,把感情作为它之下的一个小课题来研究。但是,动物也能表达感情,它们也有情感活动。动物的这些情感活动也是没有意识的感情活动,这表明情感活动并不是意识特有的活动。但讨论意识离开对个人感情的讨论,离开对感情的表现、发泄、压抑的讨论,就不是完整的讨论。在这里,意识显然与情感纠缠在一起。

  • 从心理学角度论酒店客房服务管理_管理学毕业论文

    从心理学角度论酒店客房服务管理_管理学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酒店;卫生清扫;客房服务;心理需求 论文摘要:客房是饭店的基本设施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者休息的重要场所。搞好客房服务管理工作,将会直接影响饭店的运行与管理,同时也会影响饭店的形象、气氛及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客人在住店期间的心理特点,论述如何进一步做好客房服务管理,将客房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客房是饭店提供的主要产品,客人往往把客房服务作为整个饭店服务质量的标准。客房是客人休息的地方,客房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客人的满意程度。客房是客人在饭店中逗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此时客人往往需求拥有他们的空间,期望对客房有一个家的感觉。客房服务人员应该关注客人在住店期间的心理特点,为客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清洁的房间。美国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的学生花一年的时间,调查了三万多名的顾客,其中60%的人把清洁、整齐作为饭店服务的第一需求。也就是说,住店客人对饭店客房的卫生程度摆上了最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如果在一间不整洁的客房居住,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会带来损害。由此可见,人们外出旅行住宿的时候,最关注的就是房间的卫生程度。所以客房服务人员必须加强对客房卫生的管理,才能真正地做好对客的接待服务工作。 一、客人对客房服务的心理需求 (一)整洁 客房是客人在饭店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其真正拥有的空间,因而,他们对客房整洁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对客房清洁卫生的要求是客人普遍的心理状态。客房服务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整理客房,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做到客房内外清洁整齐,使客人产生信赖感、舒服感、安全感,能够放心使用。服务人员清理客房应该遵循一定的程序,一般情况下,清理客房要在客人不在时进行。客人到达客房再去清扫,会留给客人很恶劣的印象。如果客人有特殊要求,可以随机处理。客房服务人员在清理客房时,必须保证客房及各种设施、用具的卫生。另外,客房服务的从业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增加客人心理上的卫生感和安全感。比如,在清理后贴上已消毒标志,在茶具上蒙上塑料袋等,这些措施能起到一定的心理效果。但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欺骗客人。 (二)安静 客人下榻饭店前,往往经过了长时间旅行,到达饭店时一般都比较疲倦,他们希望尽快办好入住手续,马上进入房间休息。同时更希望房间能够提供休息好的种种条件。客房可以从防止和消除噪音两方面入手,以保持客房的宁静。必须做到硬件本身不产生噪音,饭店选择设备的一个标准就是它产生的噪音要小;另外,在硬件上要保证隔音性,能阻隔噪音的传入和传导。在软件上也要不产生噪音,员工要做到三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同时,服务人员还要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那些爱大声说笑的客人,用说服、暗示等方式引导客人自我克制,放轻脚步,小声说笑。 (三)安全 安全感是愉快感、舒适感和满足感的基石,客人是把自己出外旅游期间的安全放在首位的。客人在住宿期间,希望保障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及其在饭店的隐私权。因此,饭店应有完善的防火、防盗、保密等安全设施和安全措施。服务人员没有得到召唤或允许,不能擅自进入客人房间,绝对不应去干扰客人。有事或清扫服务要先敲门,在得到允许后才能进入,工作完成后即刻离开。日常清扫服务,绝对不许随意乱动客人的物品,进入房间时不可东张西望,这样才能使客人感到安心和放心,从而产生安全感。 下载论文 (四)尊重

  •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决策问题的研究-基于决策者的心理学分析_MBA论文范文

    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决策问题的研究-基于决策者的心理学分析_MBA论文范文 引言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带来的GDP 增长占其全部增长的70%以上,我国这一比重也达到了25%左右。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新的信仰。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当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丰厚收益的同时,也使企业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先导性和激烈竞争性,以及其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与动态性,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发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主体,在自主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决策者的风险决策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风险决策的概念及特点 1.1 风险的定义 就风险概念的讨论和鉴定,是风险决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学术界对风险的界定仍未形成统一的意见,所以对风险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其基本含义上。风险有多种含义,例如:风险意味着损害的可能性;风险是企业的目的所不能实现的可能性;风险是费用、损失或损害相关的不确定性。风险与决策的不确定性密切相关,不确定性是指无法确定结果发生概率的程度,它包括结果状态、备择行动方案和结果价值三种主要成分(王重鸣,1988),是决策者对事件认识的一种范畴,而不是事件本身的特征(Von winterfeldt& Edward,1988),决策的不确定性,指的是无法确定决策的风险,与决策者的知识经验有关,它可以用主观概率来表示,而一旦这个主观概率以及各种可能的后果得以确认,不确定性决策就变成了风险决策。 一般说来,所谓风险,是指在决策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作用,决策方案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不利结果的可能性以及可能损失的程度。 1.2 风险决策的定义 有风险,就要进行风险决策。风险决策就是依据风险条件下决策问题所面临的状态参变量,运用概率论方法,分析比较各个决策方案的期望值,据此做出决策的过程。它是主、客观相结合的决策,其实质是对损失与机会的权衡过程。风险型决策应具备以下五个条件[10]: (1)决策者可在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中加以选择; (2)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3)决策者希望达到明确的目标,如效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等; (4)可以计算出不同自然状态下,不同行动方案的损益期望值; (5)决策者虽然不能对可能出现的几种自然状态做出肯定的判断,但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可以预先估算出来。 1.3 风险决策的特点 由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风险性,因而技术创新决策本身属于风险决策,也决定了用传统的确定性决策方法来进行技术创新决策的不适用性。 一般来说,技术创新风险决策具有以下特点:(1)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另一方面即使存在一些征兆信息,也会由于信息通道不畅、信息传输效率不高而不能直达技术创新决策者,或者形成信息过时或伪信息。因此技术创新风险决策是不完全信息下的决策。(2)追踪性。技术创新过程的阶段推进性及不确定性的递减性,因而需要不断进行决策修正或对决策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有时还需作出是否中止某个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因此,技术创新风险决策应当是一种动态的追踪决策。(3)多目标性技术创新风险决策至少存在两个目标:风险与收益,而且这两个目标又往往是矛盾的;同时,技术创新风险决策需考虑技术上的先进性、生产上的经济性、市场容量、比较竞争力、产品寿命周期等诸多目标。因此,技术创新风险决策应当是多目标决策。(4)对策性。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大都面临显现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即使是处于技术和市场双重垄断地位的企业,也不能排除模仿者的存在,模仿者可能挤占创新者的市场,成为显现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在竞争态势下,各方的决策具有相互依赖性,使技术创新风险决策表现出对策性[8]。技术创新风险决策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合理地权衡风险与收益。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