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心理学
  • 论电子商务中的犯罪心理学_电子商务毕业论文范文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范文 论电子商务中的犯罪心理学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速可靠的网上交易,给客户带来了方便。不过在给人们带来经济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黑客与病毒的攻击,不良信息传播等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网络犯罪现象已严重的威胁着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只是通过安装防火墙、更新软件、下载补丁、预防漏洞等手段已不能杜绝犯罪,然而通过研究电子商务中的犯罪心理学,可以使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到网络犯罪的严重性,并能够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使网络犯罪的危害降至最低。 [关键词] 犯罪心理学含义 犯罪情况 发展趋势 犯罪心理学应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商务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速可靠的网上交易,给客户带来了方便。不过在给人们带来经济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如黑客与病毒的攻击,不良信息传播等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网络犯罪现象已严重的威胁着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只是通过安装防火墙、更新软件、下载补丁、预防漏洞等手段已不能杜绝犯罪,然而通过研究电子商务中的犯罪心理学,可以使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到网络犯罪的严重性,并能够提高人们的网络安全意识,使网络犯罪的危害降至最低。 一、电子商务、犯罪心理学的含义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人们通过网络,通过网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信息、完善的物流配送系统和方便安全的资金结算系统进行交易。

  • 融会中西的美学开拓: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美学观念的生成及启示(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

    融会中西的美学开拓:朱光潜美学观念的生成及启示(1_艺术专业毕业论文 近百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中西碰撞激烈,古今沟通频仍。从“五四”前后的中西文化异同优劣之争,到这些年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讨论,无不涉及“中西古今”问题。实质上,“中与西”和“古与今”两对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交叉重叠的。许多“古与今”的差异和对立,其实主要由“中与西”的矛盾冲突造成。中国近现代文艺理论史和美学史上诸多关于“古与今”的争辩,都和“中与西”的论战密切相关并相互交织,甚至不少“古与今”的问题可以归并和纳入到“中与西”问题的大框架之中。就此而言,如何把握中西矛盾的冲突和转化,可谓是近百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发展(乃至整个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对于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众多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对如何处理中西文艺理论和中西美学的关系问题,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前期著述,1如《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等,就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尝试以朱光潜的前期代表作《文艺心理学》(1936年开明书店首版)为例,分析其美学观的生成逻辑和内在构成,考察他在融会中西美学思想成果进行自己学术开拓方面取得的经验,以对我们在新世纪里建设和发展中国现代美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直觉说与静观自得 “直觉说”是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文艺心理学》20余万言,涉猎美学和文艺理论中许多重要问题,其核心是对“美感经验”的分析。他认为所谓美感经验,“就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所说的“形象的直觉”。朱光潜正是在对“形象的直觉”的探讨中,确立了自己前期美学思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那么,朱光潜是怎样阐释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的呢? 不论是在艺术中或自然中,如果一个事物你觉得美,它都能在你心中呈现出一种具体情境或一幅有趣的画面,而你的心眼在欣赏的霎时,必定被这种情境或画面所霸占,使你聚精会神地领略它的情趣和意味,以至把它以外的其他事项都暂时忘去。这种在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时的心理活动,就是美感经验。在这个经验中,心所以接触事物的是“直觉”,而物所以呈现于心的是“形象”。因此美感经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形象的直觉”。 本来,一件外界事物被人的心灵感知,除了它的形象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相关的因素,如成因、效用、价值等等;人们把握一个事物,除了用直觉以外,还要用知觉和概念等等。但是,直觉是对于个别事物本身的知,是“审美的知”;知觉是对于诸事物关系的知,是“名理的知”。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而不是知觉和概念;物所以呈现于心者是它的形象本身,而不是与它有关的其他事项。因此,朱光潜指出:“美感经验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全部精神都聚会在一个对象上面,所以该意象就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2这段话,可说很好地概括了《文艺心理学》第一章谈美感经验的要义,即美感经验就是不带实用目的、不用概念地对形象的凝神观照;超概念、超功利的直觉静观状态,是美感经验的最大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朱光潜阐述的是克罗齐的理论,但决非对克罗齐思想的简单译述和介绍,而是结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实践进行中国化的解说。朱光潜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美感经验就是凝神的境界。在凝神的境界中,我们不但忘去欣赏对象以外的世界,并且忘记我们自己的存在。我们在上文把美感经验中的我和物分开来说,只是为解释便当起见,其实美感经验的特征就在物我两忘……物我两忘的结果就是物我同一”。3朱光潜还别具匠心地用欣赏古松来说明形象直觉的特征,一下子拉近了西方理论和中国读者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和易于接受。他用绝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时同”,来说明美感经验发生时的心理活动状态,既贴切生动,又富有艺术韵味,让人一读便心领神会。 当然,这也给《文艺心理学》对克罗齐理论的介绍带来另一问题,即如意大利汉学家马利奥•沙巴蒂尼所说的那样:表面看来《文艺心理学》采纳了克罗齐的学说,但实质上朱光潜并不是克罗齐的虔诚信徒,其援用克罗齐的术语和理论(如“直觉说”等),往往不符合甚至歪曲了克罗齐的本意,不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4 确实,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并没有纯客观地介绍克罗齐的理论。比如克罗齐鲜明反对用心理学学说来解决美学问题,而朱光潜恰恰“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做心理的事实去研究”。再如克罗齐认为直觉是文艺创作的惟一动力,即使有判断,这种判断所起的作用也是远远低于直觉并应当服从直觉的。他甚至说:“判断,哪怕是最简单的判断,没有基本感觉也是不可信的。”5可是,朱光潜明确反对这种看法。他说:“在艺术活动中,直觉和思考更递起伏,进行轨迹可用断续线表示。形式派美学在这条断续线中取出相当于直觉的片段,把它叫做美感经验,以为它是孤立绝缘的。这在方法上是一种大错误,因为在实际上直觉并不能概括艺术活动全体,它具有前因后果,不能分离独立。”6显然,在朱光潜看来,直觉只是凝神观照某一事物形象或创作过程中意象涌现的一刹那现象,在它之前和之后,种种抽象的思考、判断及道德、政治的观念等,都会对文艺创作发生作用。这与克罗齐把直觉看做统领整个创作过程的看法,实在是貌合神离,大异其趣。 这种状态的出现,远非像有的研究者轻率所言:朱光潜“误解克罗齐”,“首先得归咎于他自己下的功夫不够。”7其实,朱光潜撰写《文艺心理学》,立意并非照本宣科地介绍克罗齐的美学思想,而是借用克罗齐的“直觉说”来构筑自己美学大厦的思想材料。他选择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是因为该说兼顾了物与我两个方面:形象为对象,属于物;直觉是心知物的活动,属于我。其内在含意正与中国传统里“静观自得”、“物我两忘”思想相契合。 因此我们认为,朱光潜对克罗齐的误取(误解),是结合中国传统思想进行自己理论创新的结果。这是一种正常且积极的文化流播和传承现象,不应胶柱鼓瑟地用是否与克罗齐原来思想相一致来判断得失,而应看到其灵活吸收外来文化,着眼学术创新的积极意义。 二、距离说与超然物表 美感经验的特征是形象的直觉,其要点在于从现实生活的羁绊中超脱出来,把世界当做一幅图画去欣赏。如何摆脱实用目的,实现这种超脱?在朱光潜看来,关键在于“把世界摆到一种距离以外去看”。8于是,他援用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对美感经验理论作了进一步论证。 距离说的要义在于,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把人与物之间由实用关系转变为审美关系,使人们虽然置身于实用世界里,却可以用非实用的眼光,把现实生活当做审美对象去欣赏。正如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里所说:“一个普通物体之所以变得美,都是由于插入一段距离而使人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使某一现象或事件得以超出我们的个人需求和目的的范围,使我们能够客观而超然地看待它。”9 朱光潜之所以要引入“距离说”来阐述美感经验,带有明显的补充和完善“直觉说”的意图。他认为,克罗齐派形式主义美学把审美经验从生活的整体中剥离出来,并将其纯粹性和独立性过分夸大,既无法解释审美经验是怎样产生和维持的,又无法解释生活作为整体以何种方式对审美经验发生影响。而“距离说”的重要优点在于,它关注构成审美经验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关注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譬如,克罗齐认为:人都有直觉能力,因而“人是天生的诗人”。每当人直觉一个形象和意象时,他就是一个“审美的人”,而与“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涉。10在朱光潜看来,“审美的人”与“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只是在理论上可分,在现实中三者是同一个人,根本无法分割。“形象的直觉”即美感经验之所以会发生,作为“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之所以会显出“审美的人”的一面,关键在于他对现实生活采取了一种审美态度,即在心理上与对象拉开一段“距离”来观照它。 由此,朱光潜用“距离说”来补充“直觉说”,就有了双重意义。一方面,他解释了审美直觉发生的先决条件,使被克罗齐抽象化片面化的“直觉说”,回到了生活实际中去;另一方面,他对“距离说”的阐述,也拓展了该说自身的意义。本来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时,其目的只是为确立审美活动中的非功利性质,“他好像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理论打破了形式主义美学的狭隘界限,扩大了艺术心理学的范围,使之能包括比抽象的纯审美经验广大得多的领域”。而正是在朱光潜的阐发中,距离说的意义“已经扩展到了他(布洛)所不可能预见的程度。”11朱光潜用“距离说”去补充“直觉说”,可说既引申了直觉说,也充实了距离说,使审美经验研究提升到一个更加完善的新层次。 朱光潜在论述“距离说”时,做的另一项很出色的工作,就是运用大量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艺实例,对“距离说”作了跨文化的阐发,同时也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艺现象有了新的认识。朱光潜论道:“就我说,距离是‘超脱’;就物说,距离是‘孤立’。从前人称赞诗人住往说他‘潇洒出尘’,说他‘超然物表’,说他‘脱尽人间烟火气’,这都是说他能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看。反过来说,‘形为物役’,‘凝滞于物’、‘名缰利锁’,都是说把事物的利害看得太‘切身’,不能在物和我中间留出‘距离’来。”12他还举例说,“《西厢记》写张生初和莺莺定情的词是:‘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这其实只是说交媾,‘距离’再近不过了。但是王实甫把这种淫秽的事迹写在很幽美的意象里面,再以音调很和谐的词句表现出来,于是我们的意识遂被这种美妙的形象和声音占住,不想到其他的事。”13在这里,朱光潜用中国传统文人推崇的“超然物表”、“潇洒出尘”、“脱尽人间烟火气”(脱俗)的人生境界,既对“距离说”的要义作了准确生动的阐述,又使“距离说”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嫁接中长出了更为繁茂的枝叶。至于他分析《西厢记》的唱词如何以幽美的意象与和谐的音调来制造“距离”,使其所表现的淫秽事让人感到“雅驯”,并以孔子论《诗经•关雎》的评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来加以解说,更是观点新颖,开人眼界。这实际上揭示了不同文艺形式由于表现生活的方式各有特点,因而它们与实际人生的距离也有远近之别。这是一个颇有学术张力的见解,值得进一步挖掘和细化。 更为精彩的是,朱光潜以”距离说”为理论依据,对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京剧等)的价值作了别具慧眼的论述。他指出:中国新近艺术家看到西方艺术的技巧很完善,画一匹马就活像一匹马,布一幕月夜深林就活像月夜深林,以为这真是绝大的本领,拿中国艺术来比,真要自惭形秽。其实西方艺术本来固然有长处,中国艺术本来也固然有短处,但长处并不在逼近自然,短处也不在不自然。现在西方真正的艺术家并不着意在“妙肖自然”方面下功夫,而是向一个新方向走。这个新方向完全是反写实主义的。后期印象派的大师塞尚是最好的代表。14这里,朱光潜从艺术发展演变的角度,以西方现代派艺术崛起的事实,说明逼真地模仿自然并不是艺术的佳境,而注重艺术与现实拉开距离,注重作品的“形式化”,才是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由此,朱光潜特别指出:“从欧洲艺术的新倾向看,我们觉得在这里应该替中国旧艺术作一个辩护。骂旧戏拉着嗓子唱高调不近情理的人们,如果看到瓦格纳的歌剧,也许恍然大悟这种玩意儿原来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如果他们再稍稍费点功夫研究古希腊的剧艺,也许知道带面具、打花脸、穿高跟鞋,也不一定是野蛮艺术的特征。在图画雕刻方面,远近阴影原来是技巧上的一大进步,这种技巧的进步原来可以帮助艺术的进步,但是无技巧的艺术终于胜似非艺术的技巧……看到吴道子的人物或是关同的山水而嫌他们不用远近阴影,这种人对于艺术只是‘腓力斯人’而已。”15这段话极可注意的有两点:一、自上世纪初大量输入西方新文化起,中国思想文化界掀起了一股激烈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受其影响,文艺界不少人对传统旧戏和国画等,都持否定态度。如傅斯年、胡适、欧阳予倩等当时都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对中国旧戏及其他艺术进行猛烈抨击。16这种看法是当时时髦而流行的见解。朱光潜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运用西方美学理论(布洛的“距离说”)发掘中国传统戏剧和国画的美学价值,指出它们与实际人生拉开距离,不重外形毕肖而重虚拟神韵的表现方法,不仅不应该否定,而且应该发扬光大,因为它们展示了现代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二、从20世纪艺术的演进历程看,正像朱光潜当年所说的那样,现代绘画和戏剧明显呈露出夸张、变形、抽象化、虚拟化的倾向。这倾向与中国传统国画和戏剧讲究神似及程式的表现方法之间,其相通、类似、耦合的成分越来越多;中国国画及戏剧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的独特地位和独特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朱光潜在70多年前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片贬责声中,能独辟蹊径地发掘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价值和现代因素,不仅显示了卓越的学识和理论勇气,同时也为中西文艺理论和美学的跨文化互释和沟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众多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对如何处理中西文艺理论和中西美学的关系问题,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一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前期著述,1如《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等,就在这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尝试以朱光潜的前期代表作《文艺心理学》(1936年开明书店首版)为例,分析其美学观的生成逻辑和内在构成,考察他在融会中西美学思想成果进行自己学术开拓方面取得的经验,以对我们在新世纪里建设和发展中国现代美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直觉说与静观自得 “直觉说”是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文艺心理学》20余万言,涉猎美学和文艺理论中许多重要问题,其核心是对“美感经验”的分析。他认为所谓美感经验,“就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所说的“形象的直觉”。朱光潜正是在对“形象的直觉”的探讨中,确立了自己前期美学思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那么,朱光潜是怎样阐释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的呢? 不论是在艺术中或自然中,如果一个事物你觉得美,它都能在你心中呈现出一种具体情境或一幅有趣的画面,而你的心眼在欣赏的霎时,必定被这种情境或画面所霸占,使你聚精会神地领略它的情趣和意味,以至把它以外的其他事项都暂时忘去。这种在欣赏艺术美和自然美时的心理活动,就是美感经验。在这个经验中,心所以接触事物的是“直觉”,而物所以呈现于心的是“形象”。因此美感经验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形象的直觉”。 本来,一件外界事物被人的心灵感知,除了它的形象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相关的因素,如成因、效用、价值等等;人们把握一个事物,除了用直觉以外,还要用知觉和概念等等。但是,直觉是对于个别事物本身的知,是“审美的知”;知觉是对于诸事物关系的知,是“名理的知”。在美感经验中,心所以接物者只是直觉,而不是知觉和概念;物所以呈现于心者是它的形象本身,而不是与它有关的其他事项。因此,朱光潜指出:“美感经验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全部精神都聚会在一个对象上面,所以该意象就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2这段话,可说很好地概括了《文艺心理学》第一章谈美感经验的要义,即美感经验就是不带实用目的、不用概念地对形象的凝神观照;超概念、超功利的直觉静观状态,是美感经验的最大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朱光潜阐述的是克罗齐的理论,但决非对克罗齐思想的简单译述和介绍,而是结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实践进行中国化的解说。朱光潜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美感经验就是凝神的境界。在凝神的境界中,我们不但忘去欣赏对象以外的世界,并且忘记我们自己的存在。我们在上文把美感经验中的我和物分开来说,只是为解释便当起见,其实美感经验的特征就在物我两忘……物我两忘的结果就是物我同一”。3朱光潜还别具匠心地用欣赏古松来说明形象直觉的特征,一下子拉近了西方理论和中国读者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和易于接受。他用绝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时同”,来说明美感经验发生时的心理活动状态,既贴切生动,又富有艺术韵味,让人一读便心领神会。 当然,这也给《文艺心理学》对克罗齐理论的介绍带来另一问题,即如意大利汉学家马利奥•沙巴蒂尼所说的那样:表面看来《文艺心理学》采纳了克罗齐的学说,但实质上朱光潜并不是克罗齐的虔诚信徒,其援用克罗齐的术语和理论(如“直觉说”等),往往不符合甚至歪曲了克罗齐的本意,不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4 确实,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并没有纯客观地介绍克罗齐的理论。比如克罗齐鲜明反对用心理学学说来解决美学问题,而朱光潜恰恰“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做心理的事实去研究”。再如克罗齐认为直觉是文艺创作的惟一动力,即使有判断,这种判断所起的作用也是远远低于直觉并应当服从直觉的。他甚至说:“判断,哪怕是最简单的判断,没有基本感觉也是不可信的。”5可是,朱光潜明确反对这种看法。他说:“在艺术活动中,直觉和思考更递起伏,进行轨迹可用断续线表示。形式派美学在这条断续线中取出相当于直觉的片段,把它叫做美感经验,以为它是孤立绝缘的。这在方法上是一种大错误,因为在实际上直觉并不能概括艺术活动全体,它具有前因后果,不能分离独立。”6显然,在朱光潜看来,直觉只是凝神观照某一事物形象或创作过程中意象涌现的一刹那现象,在它之前和之后,种种抽象的思考、判断及道德、政治的观念等,都会对文艺创作发生作用。这与克罗齐把直觉看做统领整个创作过程的看法,实在是貌合神离,大异其趣。 这种状态的出现,远非像有的研究者轻率所言:朱光潜“误解克罗齐”,“首先得归咎于他自己下的功夫不够。”7其实,朱光潜撰写《文艺心理学》,立意并非照本宣科地介绍克罗齐的美学思想,而是借用克罗齐的“直觉说”来构筑自己美学大厦的思想材料。他选择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是因为该说兼顾了物与我两个方面:形象为对象,属于物;直觉是心知物的活动,属于我。其内在含意正与中国传统里“静观自得”、“物我两忘”思想相契合。 因此我们认为,朱光潜对克罗齐的误取(误解),是结合中国传统思想进行自己理论创新的结果。这是一种正常且积极的文化流播和传承现象,不应胶柱鼓瑟地用是否与克罗齐原来思想相一致来判断得失,而应看到其灵活吸收外来文化,着眼学术创新的积极意义。 二、距离说与超然物表 美感经验的特征是形象的直觉,其要点在于从现实生活的羁绊中超脱出来,把世界当做一幅图画去欣赏。如何摆脱实用目的,实现这种超脱?在朱光潜看来,关键在于“把世界摆到一种距离以外去看”。8于是,他援用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对美感经验理论作了进一步论证。 距离说的要义在于,适当的心理距离可以把人与物之间由实用关系转变为审美关系,使人们虽然置身于实用世界里,却可以用非实用的眼光,把现实生活当做审美对象去欣赏。正如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里所说:“一个普通物体之所以变得美,都是由于插入一段距离而使人的眼光发生了变化,使某一现象或事件得以超出我们的个人需求和目的的范围,使我们能够客观而超然地看待它。”9 朱光潜之所以要引入“距离说”来阐述美感经验,带有明显的补充和完善“直觉说”的意图。他认为,克罗齐派形式主义美学把审美经验从生活的整体中剥离出来,并将其纯粹性和独立性过分夸大,既无法解释审美经验是怎样产生和维持的,又无法解释生活作为整体以何种方式对审美经验发生影响。而“距离说”的重要优点在于,它关注构成审美经验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关注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譬如,克罗齐认为:人都有直觉能力,因而“人是天生的诗人”。每当人直觉一个形象和意象时,他就是一个“审美的人”,而与“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无涉。10在朱光潜看来,“审美的人”与“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只是在理论上可分,在现实中三者是同一个人,根本无法分割。“形象的直觉”即美感经验之所以会发生,作为“科学的人”和“实用的人”之所以会显出“审美的人”的一面,关键在于他对现实生活采取了一种审美态度,即在心理上与对象拉开一段“距离”来观照它。 由此,朱光潜用“距离说”来补充“直觉说”,就有了双重意义。一方面,他解释了审美直觉发生的先决条件,使被克罗齐抽象化片面化的“直觉说”,回到了生活实际中去;另一方面,他对“距离说”的阐述,也拓展了该说自身的意义。本来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时,其目的只是为确立审美活动中的非功利性质,“他好像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理论打破了形式主义美学的狭隘界限,扩大了艺术心理学的范围,使之能包括比抽象的纯审美经验广大得多的领域”。而正是在朱光潜的阐发中,距离说的意义“已经扩展到了他(布洛)所不可能预见的程度。”11朱光潜用“距离说”去补充“直觉说”,可说既引申了直觉说,也充实了距离说,使审美经验研究提升到一个更加完善的新层次。 朱光潜在论述“距离说”时,做的另一项很出色的工作,就是运用大量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艺实例,对“距离说”作了跨文化的阐发,同时也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艺现象有了新的认识。朱光潜论道:“就我说,距离是‘超脱’;就物说,距离是‘孤立’。从前人称赞诗人住往说他‘潇洒出尘’,说他‘超然物表’,说他‘脱尽人间烟火气’,这都是说他能把事物摆在某种‘距离’以外去看。反过来说,‘形为物役’,‘凝滞于物’、‘名缰利锁’,都是说把事物的利害看得太‘切身’,不能在物和我中间留出‘距离’来。”12他还举例说,“《西厢记》写张生初和莺莺定情的词是:‘软玉温香抱满怀,春至人间花弄色,露滴牡丹开。’这其实只是说交媾,‘距离’再近不过了。但是王实甫把这种淫秽的事迹写在很幽美的意象里面,再以音调很和谐的词句表现出来,于是我们的意识遂被这种美妙的形象和声音占住,不想到其他的事。”13在这里,朱光潜用中国传统文人推崇的“超然物表”、“潇洒出尘”、“脱尽人间烟火气”(脱俗)的人生境界,既对“距离说”的要义作了准确生动的阐述,又使“距离说”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嫁接中长出了更为繁茂的枝叶。至于他分析《西厢记》的唱词如何以幽美的意象与和谐的音调来制造“距离”,使其所表现的淫秽事让人感到“雅驯”,并以孔子论《诗经•关雎》的评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来加以解说,更是观点新颖,开人眼界。这实际上揭示了不同文艺形式由于表现生活的方式各有特点,因而它们与实际人生的距离也有远近之别。这是一个颇有学术张力的见解,值得进一步挖掘和细化。 更为精彩的是,朱光潜以”距离说”为理论依据,对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京剧等)的价值作了别具慧眼的论述。他指出:中国新近艺术家看到西方艺术的技巧很完善,画一匹马就活像一匹马,布一幕月夜深林就活像月夜深林,以为这真是绝大的本领,拿中国艺术来比,真要自惭形秽。其实西方艺术本来固然有长处,中国艺术本来也固然有短处,但长处并不在逼近自然,短处也不在不自然。现在西方真正的艺术家并不着意在“妙肖自然”方面下功夫,而是向一个新方向走。这个新方向完全是反写实主义的。后期印象派的大师塞尚是最好的代表。14这里,朱光潜从艺术发展演变的角度,以西方现代派艺术崛起的事实,说明逼真地模仿自然并不是艺术的佳境,而注重艺术与现实拉开距离,注重作品的“形式化”,才是现代艺术的发展方向。由此,朱光潜特别指出:“从欧洲艺术的新倾向看,我们觉得在这里应该替中国旧艺术作一个辩护。骂旧戏拉着嗓子唱高调不近情理的人们,如果看到瓦格纳的歌剧,也许恍然大悟这种玩意儿原来不是中国所特有的。如果他们再稍稍费点功夫研究古希腊的剧艺,也许知道带面具、打花脸、穿高跟鞋,也不一定是野蛮艺术的特征。在图画雕刻方面,远近阴影原来是技巧上的一大进步,这种技巧的进步原来可以帮助艺术的进步,但是无技巧的艺术终于胜似非艺术的技巧……看到吴道子的人物或是关同的山水而嫌他们不用远近阴影,这种人对于艺术只是‘腓力斯人’而已。”15这段话极可注意的有两点:一、自上世纪初大量输入西方新文化起,中国思想文化界掀起了一股激烈否定传统文化的思潮。受其影响,文艺界不少人对传统旧戏和国画等,都持否定态度。如傅斯年、胡适、欧阳予倩等当时都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对中国旧戏及其他艺术进行猛烈抨击。16这种看法是当时时髦而流行的见解。朱光潜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运用西方美学理论(布洛的“距离说”)发掘中国传统戏剧和国画的美学价值,指出它们与实际人生拉开距离,不重外形毕肖而重虚拟神韵的表现方法,不仅不应该否定,而且应该发扬光大,因为它们展示了现代艺术发展的“新方向”。 二、从20世纪艺术的演进历程看,正像朱光潜当年所说的那样,现代绘画和戏剧明显呈露出夸张、变形、抽象化、虚拟化的倾向。这倾向与中国传统国画和戏剧讲究神似及程式的表现方法之间,其相通、类似、耦合的成分越来越多;中国国画及戏剧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的独特地位和独特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朱光潜在70多年前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片贬责声中,能独辟蹊径地发掘出中国传统艺术的内在价值和现代因素,不仅显示了卓越的学识和理论勇气,同时也为中西文艺理论和美学的跨文化互释和沟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 抑郁及其咨询——白领人群的抑郁及其咨询_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抑郁及其咨询——白领人群的抑郁及其咨询 [摘 要]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抑郁症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很普遍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年龄逐渐年轻化,甚至已经涉及到儿童。抑郁症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有别于正常的情绪低落。通过人格心理学多种流派对人格的理解,寻找、分析抑郁症产生的原因,特别是产生于白领人群中的特定因素。抑郁症是一种较容易治愈的病,可以通过药物和心理咨询进行治疗。尤其是早期,首先专业心理咨询人员通过心理测量方面科学的数据判定病患是否还有抑郁症,然后寻找出抑郁症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通过针对性的疏导、减压、转移等多种具体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摆脱抑郁症。 [关键词] 抑郁 人格心理学 心理咨询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抑郁症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很普遍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抑郁症患者逐年增多,年龄逐渐年轻化,甚至已经涉及到儿童。抑郁症指的是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有别于正常的情绪低落。抑郁症表现为: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的行动;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睡眠过多;⑧食欲降低,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等等症状。 不少人以为,对于工作环境好,工资收入多的“白领”人群来说,似乎个个都应该是心满意足,称心如意,不会出现抑郁的烦恼。其实并非如此。调查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每年以10%的比例增长,患者中老人占15%,青年人占27%,“白领”等脑力劳动者占50%以上。这些受教育程度较高,工作岗位层面也高,经济收入较好的人群,患有抑郁的情况并不低于社会其他人群。从日常的生活消费水准来衡量“白领”人群的生活品质,的确比一般工薪阶层要高,但他们却承受着许多其他的压力,尤其是心理压力更大。

  • 关于父子关系紧张的咨询个案报告_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父子紧张关系的咨询个案报告 [摘 要]儿子处在青春期,作为求助者父亲对青春期小孩的个性心理特点缺乏全面的认识,因而对儿子青春期正常心理需求的产生误解;夫子之间长期缺乏沟通、理解,导致了求助者使用一系列过激的行为进行干预,使父子关系紧张,儿子逆反行为增强。而这一系列问题发生的更深层的原因是由于求助者“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观念所致。通过两次心理咨询使父亲对自己存在的问题逐步有了认识。纠正了自己不合理的认识,解决了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青春期、逆反心理、沟通、理解信任 一、一般资料 李某(求助者),男,47岁,某行政单位办公室主任,正科级。妻子是省医院副主任医师,夫妻二人事业心强,家庭生活和谐美满。 李安,男,17岁,是马某的独生子,某中学高一重点班学生。小李自幼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矛。李某一直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儿子。 二、主诉 李某对儿子的学习要求十分严格,希望他能考到名牌大学,将来能真正成材。所以对儿子学习是高标准,严要求。但就在暑假期间,李某发现儿子和班上的一名女生来往频繁,于是找儿子谈话,经多次严肃的询问下,儿子承认和班里的一名女生关系很好,因为都住在同一条路上,便经常骑单车带该女生上学和回家,有时还去海边散步,大家觉得谈得来,在一起心情很舒畅。

  • 学校心理教育与德育关系之我见_心理学毕业论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学校心理教育与德育关系之我见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许许多多的学校在实施德育工作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重视于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已变得越来越密切,只有认清学校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学校教育才能够更好的实施。 [关键词] 心理教育 德育 一、学校心理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生健康发展为立足点,使每个学生个体心理品质、个性、品德得到和谐健康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要求,从而获得更满意的生活的教育;德育从广义上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加的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手段,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德育是教育者将外在的社会思想言行规范转变为受教育者内在的精神财富,形成个人的性格特质。品德的形成,是从道德认识到道德行为的过程,必须有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参与。因此,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知、情、意、行均是心理因素。从这个角度看,心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育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确定有益于个人与社会的生活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促进了学生社会化进程。 学校心里教育为德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背景。通过学校心理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负责: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恰当地表露与控制自己的情绪,设想他人的处境与感受,能应付生活压力,选择生活目标,这些都大大减少了德育工作的阻力,为学生接受德育影响准备好了充分的内部材料,为德育的内容、目标作了扩展和完善。

  • 几种咨询理论的比较_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几种咨询理论的比较 【摘要】古希腊时期,心理学早有萌芽,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终于形成了独立的学科,百家争鸣,各自发展自己的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各取所长的迅速发展现象,直到今天在整个社会的渗入。这其中,精神分析的无意识研究,行为主义的条件反射,人本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疗法等都有不可替代的里程碑意义。他们各自发展完善自己的思想,经过分歧、争辩、融合,最终形成了现代大一统的学科理论。 【关键词】心理 咨询 派别 理论 “心理”这个词,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起,学习、工作、生活中,到处都可以作为人们的谈资。“咨询”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心理咨询的起源 心理学在中国、在世界都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在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前,它的一些问题存在于哲学、教育、艺术、医学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心理学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起源于近代哲学思潮的唯物论、经验论和试验生物学的影响。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出现了派别分支。 说起心理咨询,如果从广义的角度讲,可以说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这种活动就一直进行着、持续着。狭义一点来讲,从古希腊时期心理学的出现它也有了萌芽。现代心理咨询起源并发展于美国,它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之前,在思想、哲学、医学等文献著作里都已有了较丰富的阐述。

  •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_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 [内容提要]:随着当代大学生的增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很多的大学生因为国际就业形势,08年金融风暴和中国“入世”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弱而失去就业的机会。面对当前现状,国家和学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在学校开 办心理咨询活动,通过辅导老师和前来参加咨询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等心理,建立自信心,以期达到学生在面对就业时能充分地表现自己。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心理咨询 自卑心理 社会角色 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新形势分析: 1.国际就业形势受近年的金融风暴。“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报告显示:全世界3O亿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有1至5亿,不充分就业人口有7.5亿至9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金融风暴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很多的事业单位已经达到饱和,企业受到影响业绩下降,所以出现裁员现象而一定时间内都不会考虑招新人。 2.高校连续几年扩招。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增幅较大,势必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新的压力和难度。加之“人世”因素,使我国人力资源在出现就业机会增多的同时,就业的难度增大;人才地位提高,伴随着人才争夺加剧;计划配置减少,使市场配置增多等特点。 3.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影响。部分学生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相对滞后。面对这种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一改以“统”、“包”为特征的分配制度为现在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之就业方式,表现出了不同的心理状态。4.

  • 心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_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摘 要]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又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德育教育需要心理教育的配合,心理教育需要德育教育的支持,二者有机的结合应是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关系的最好体现。其中心理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心理教育 德育教育 基础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德育教育体现于学校教育工作的诸多方面,而非专设德育课程所能囊括,这一点已经成为了共识。而心理教育的引入则从培养目标、内容及培养方式等诸多层面提出了如何对传统德育教育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以及如何使得心理教育与德育工作进一步地结合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两者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定位、特性、融合方式及切入点进行分析,以便澄清理论上的模糊认识,更好地指导学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践。 一、心理教育的提出及其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人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在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工作还很不适应。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紧迫感”,要“整体规划学校的德育体系。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 关于罪犯不良行为的矫治报告_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罪犯不良行为的矫治报告 [摘 要]本案例主要介绍了咨询师运用厌恶疗法帮助罪犯戒除不良习惯的治疗过程。通过附加橡皮筋弹击手臂造成疼痛的方法,使求助者逐渐建立了不良行为和厌恶反应的条件联系,最终让求助者为避免厌恶体验而不得不放弃不良行为。 [关键词]不良行为 刺激 厌恶治疗 一、案例描述: (一)一般资料 罪犯陈某,盗窃罪,原判刑期6年,20岁,未婚,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无气质性病变,无幻觉和妄想,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助;家族无精神病史。 (二)主诉 在对该犯表达无条件的尊重,并对其问题给予设身处地的理解后,该犯做了以下陈诉:有一次偷了同犯的几包烟,感觉很兴奋和刺激,结果没有人发现,于是又一连偷了几次。从此一有机会就想拿别人的东西,两个月前被人发现并被处罚后,自觉无地自容,想下决心要改掉这毛病,但却克制不住想偷东西的念头。同犯现在总是对我投来鄙夷的目光,心里十分痛苦,虽然知道偷东西不好,但总是克制不了自己。近两个多月来,劳动时注意力无法集中,工效下降,失眠、兴趣降低。平时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不想跟同犯交流,总感到受人歧视。 (三)个体背景信息和周围人的评价 1、背景信息:陈某自幼家境贫穷,上初中时就开始有小偷小摸的行为,后因盗窃罪入监服刑。COPA-PA(中国罪犯心理测试个性分测验测评)测评结果:PD13标准分64分,

  • 汤显祖个性分析_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心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汤显祖个性分析 [摘 要]汤显祖才华横溢,且有远大政治抱负,本可在仕途大有作为,但由于他的人格个性左右了他的人生选择,以致官场失意,但却成全了他为一代戏剧大师。笔者选取其求学时家庭和师友对其个性的影响,为官时对朝庭所表现的态度和弃官归家写戏几件典型事件试作分析,以展示汤氏个性特色与人格魅力。 [关键词]汤显祖 个性 科举 上疏 情理 分析 一、前 言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是我国晚明杰出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在中国与世界戏剧史上,他的地位与关汉卿、莎士比亚并驾齐驱。 汤显祖是我的乡贤,他出生在临川(今属江西抚州市)文昌桥东的江边,我出生在文昌桥西江边,仅隔汝水相望。我从小听我父亲讲述过他的事迹,对他的才学与人格极为景仰。 汤显祖从小聪明过人,五岁就能对对子,十四岁中了秀才。二十一岁中了举人,才名就远播。可在京试中,由于秉性耿介,不受当朝首辅的笼络,以致一连四次失利。到三十四岁,汤显祖以极低的名次中了进士,次年以七品官到南京任太常寺博士,度过了七年。万历十九年(1591),汤显祖在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的任上,上了一篇《论辅臣科臣疏》,揭露首辅申时行和科臣他们窃盗威柄、贪赃枉法、且矛头直指神宗皇帝。被神宗放逐到雷州半岛的徐闻县当典史。一年后内迁浙江遂昌知县。在遂昌五年,把一个山间小县治理得很好,“政声冠两浙”,但得罪了当地的豪强,得不到迁升。万历二十六年(1598),当朝廷将派税使来遂昌扰民,他不堪忍受,便弃掉县官不做,回到家乡临川进行戏曲创作。三年后,吏部还以 “浮躁”为由罢了他的职务。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