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2822 0

无锡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建设模式探析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84 个
通用积分
243.6694
学术水平
1037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作为富裕地区之一的无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总结无锡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对正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探索的广大地区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文章选取了无锡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江阴市华西、北塘区陈巷、锡山区黄土塘、惠山区洛社4地进行剖析,其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建设模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在新农村建设中,无锡市狠抓重点工作,科学制定现代农村规划,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9年,无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403元。全年粮食总产量80.51万吨,比上年增长0.7%;油料总产量1.84万吨,比上年增长8.5%;茶叶总产量6866吨,比上年增长1%;水果总产量137960吨,比上年增长6.7%。仅2010年上半年,无锡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就达到9799元,同比增长12.1%。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5年来更是翻了一番多,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居全省第3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位居全省第2位。这些都是无锡人民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成绩,而这些成绩的获得,彰显了无锡人民脚踏实地,依托自己的优势,走有特色发展之路的智慧和能力。
  一、江阴市华西模式:走集体主义道路的典型
  被誉为“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是始终走集体道路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来,华西村走出了一条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华西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了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一是始终坚持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之策。华西村从创办社队企业开始就始终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为强村之本,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1978年,华西的固定资产是56万,销售收入是108.93万,向国家交税是28.18万,可用资金是55.3万;到2008年初,固定资产是98亿,销售收入是500亿,向国家交税是11亿,可用资金是35亿,分别增长了17500倍、45901倍、3903倍、6329倍。2008年,华西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50亿,可用资金30余亿,向国家交税8亿多,人均交税46万元,村民住在价值300多万元的欧式豪华别墅里,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
  二是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共同富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1978年,村民家庭中的彩电、冰箱、手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几乎为零。到2008年初,分别增长了1511倍、812倍、1285倍、647倍、105倍。特别是汽车,更是从1978年的3辆发展到现在的925辆。1978年,全村通电38.88万度,通路2.5公里,通讯5部(固定电话),通气是无。2008年初,通电10.5亿度,通路105公里,通讯8410部,通气80万吨,分别增长了2700.6倍、42倍、1682倍、80万倍,华西农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实现了从“小康”迈向了“中康”,乃至“大康”。
  三是始终坚持把村容整治、环境净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华西不断完善和提升“三化三园”(美化、绿化、净化,远看是林园、近看是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现在,华西不仅提前达到国家提出的“2020年节能减排”的目标,而且还对企业分别构织出“原料运输零费用”、“废物吃干用尽”、“废水梯级利用”、“废气制成增值产品”等20多种循环经济模式,一年节能降耗、增收节支效益就超过了5亿元。2001年,华西在全国村级单位中首家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华西村现有旅游景点80多个,这种独特文化和田园风光吸引着中外八方游客,年游客接待量达200万人次,已接待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访。
  四是始终坚持把乡村文明、素质提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华西村在发展经济、致富百姓的同时,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两手一齐抓,两手都要硬。华西的众多公司中,有一个公司堪称全国首创,就是1989年成立的“华西村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公司成立“华西村艺术团”,教育华西人“要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全村多年无赌博、无迷信活动、无重大刑事犯罪。他们还先后投资上亿元,建成了现代化的图书馆、球场、溜冰场、影剧院等文化娱乐设施,并实行从小学到中学的全部免费教育,实行考大学和出国留学的重奖制度。目前,全村已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6人,高级职称的有55人,大中专生超过了3000人。在华西的第三代人中,已有20多位年轻人到美、日、韩、德、英、意、澳等10多个国家留学深造。同时,村里还成立了华西村党校,开办了工业、外语、经管、机电、纺织等大专班,新建了一所可容纳6000多名幼儿、小学、初中和职业高中的现代化“华西实验学校”。华西先后被国务院颁发嘉奖令,表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五是始终坚持把制度规范、管理民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体制保障。华西村能取得今天的骄人成绩,关键在于华西村有一个以吴仁宝老书记为榜样的村党委班子的领导,在于有一支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华西的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争当发展致富的带头人、文明乡风的倡导者、困难群众的帮扶员,十分重视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严格规范的制度、民主管理的办法和吸纳民意的方式解决矛盾。
  二、北塘区陈巷模式: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典型
  2002年12月5日,无锡市北塘区黄巷镇陈巷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他们把集体资产分配到每个村民,全村人人手握着股权证书,陈巷村成为无锡“股改第一村”。这是继安徽人民首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锡人民创办乡镇企业之后中国农村的又一项重大改革。
  1、源于农村包围城市冲击的应对。陈巷村的改革源于城市化对集体经济的巨大冲击。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的步伐在加快,在“包围农村”过程中,上级**对集体资产的平调、侵占时有发生,集体所属厂房、商业用房被拆迁,土地被征用。历经几代农民辛勤劳动积累下来的集体资产如何处置,成了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如果原来属于村民集体的资产不能获得合理的补偿,冲突不可避免。
  2002年下半年,经过充分调研后,北塘区黄巷镇在陈巷开展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分配方式、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为宗旨的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探索和推进工作,经过清产核资、折股量化等一系列程序后,集体资产被“分”到个人,成功解决了1949年以来全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集体资产“看得见、摸不着”的难题,村民也消除了在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演变中“离土”、“离乡”的后顾之忧。陈巷模式是在集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对于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农民利益更具有借鉴意义。2003年,无锡开始大规模撤镇(村)建街(居)时,唯一门槛便是建好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
  2004年,央视七套“金土地”栏目记者到村里采访,村民们面对镜头,感慨地说:“加入合作社,比养个儿子还好!”经过几年的运作,现在北塘区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数量由2003年成立之初的22家合并为18家,到2006年全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总收入12175.77万元,合作社股东收入也有了提高,由2004年合作社股东人均分红289.23元至2006年人均分红394.07元,2007人均分红超过400元。截至2007年11月,陈巷股份经济合作社净资产达4280万元,增值1460万元,年底分红154.17万元,平均每个股东年分红利2690元。陈巷村的合作社运行良好,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2、扬名与改革的持续。“股改第一村”一亮相,便引起江苏省委、省**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副省长黄莉新等专程到无锡调研,并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全省有条件的地方学习借鉴无锡的做法和经验,积极推进这项改革。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专门作出批示,并由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派有关人员专程来无锡调研,高度评价了无锡的改革。广东东莞、浙江嘉兴、四川攀枝花、湖南娄底、河北邯郸、山东威海等地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纷纷前来参观,不少地方是一批考察团引着另一批络绎前来。
  “陈巷经验”在无锡本地引发的典型效应,至今未绝。2003年8月8日,全市在黄巷镇召开现场会议,开始布置扩大“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点。无锡市委农办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新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个数至2008年第一季度累计达368家。全市有经营性净资产的村,95%以上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得到股红分配的农民累计超过53万人。
  然而,由于现行法律没有确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独立法人地位,极大地限制了村级股份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表现在贷款、用工、引进人才、诉讼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一个没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寸步难行,还给不少人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股份合作社总会有投资行为,经济纠纷不可避免,可没有市场主体资格的它,连官司都无法打。
  无锡的集体经济目前主要是通过土地和厂房、门面房出租等单一的手段获得收益。土地毕竟不是实业,它的增值总有一天会停止,那时农村股份合作制的路该怎么走?不少股份合作社已经展示了对外投资的强烈冲动。据黄巷街道财政所提供的数据,该街道内的不少合作社都有相当的货币资产存量,在增值的压力下,对外投资行为必将日渐增多。早先梨庄村就曾用集体所得5000万元投入过证券市场,后来觉得股市风险很大,才逐步退出。而现在,没有市场法人地位的合作社,这种投资行为无疑是空谈。
  陈巷合并后的庄前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完成了一项放眼长远的投资战略:依托街道,将6700万元的拆迁赔付款投向锡澄物流园区内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目前有关获准使用的土地指标已划归庄前名下,压在手上快成“烫手山芋”的货币资产将重新转化为固定资产,且在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还能在产业的升级提档中有新的提升。因为无论是昔日的陈巷还是现在的庄前,都紧邻锡澄路,股份合作社的收人大多来源于马路经济等粗放型产业结构的租金。如今拆旧建新,一批高档写字楼、办公楼等道口经济载体将迅速崛起,陷入发展困局的合作社可望“化蛹为蝶,破茧而出”。可以预见,这里的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向现代企业演化的进程中,将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三、锡山区黄土塘模式:从薄弱村快速跃为明星村的典型
  2001年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村由原黄土塘村、张巷村、西联村和坝里桥村合并成的新黄土塘村,新村总人口有6000多人,各项经济指标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在全区村级中都处于下游,一些指标甚至是垫底的。经过6-7年的奋斗,如今这里已经变成名副其实的乡村都市,成为无锡市的明星村,创造了村级发展中的一个奇迹。
  1、村级经济不到10年翻数番。2001年合并时,黄土塘村工业销售不足5000万元,村里只有20几个作坊式小企业,村级可支配收入为60万元,负债7000多万元,村里连正常的开支都比较困难。到2009年完成产值超过10亿元,黄土塘商贸广场基本建成,提升了黄土塘村整体商业氛围,实现村级可支配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分配个人股红利93万元。村委牵头成立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解决了传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资金、销售、品牌、土地等问题,搭建了对外销售、合作,对内组织生产的基础平台。全村80%的农田实现了规模经营,亩均效益达到8000元。黄土塘村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黄土塘品牌的农副产品,特别是以黄土塘西瓜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品牌效应明显。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全村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就业率、社会保障综合覆盖率接近100%。2009年,黄土塘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500元。
  2、新村建设超常发展。合并时的黄土塘村是一个偏僻的穷村,合并后,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工作先进村、江苏省文明村标兵、江苏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江苏省民主法制示范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江苏省生态村、“百村康乐工程”示范村、社区事务服务中心示范村、和谐社区等,2004年昂首跨入省卫生村行列。2008年以来,村启动了新农村社区规划及黄土塘古村保护规划,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力度,着力提升村级发展品位和内在质量,村里以黄土塘老街为主轴,明清建筑群、姚桐斌故居、抗战纪念碑已经得到很好的修缮和保护,吴进士府第正在加快修复。同时,黄土塘村还投资70万元新建了百工画廊,全面反映了历史悠久的乡土文化。积极推进“百村康乐”、“农家书屋”工程,相继建成篮排球场、健身康复中心、绿色网吧、室内剧场、村民书场等文体基础设施,为群众全民健身娱乐提供了便利。几年来,黄土塘村依靠迅速发展的经济,通过捐资、融资等多种途径,高强度建设,走完了一些村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走完的路,创造了村镇建设的一个奇迹。
  3、保障福利多项领先。黄土塘村十分注重提高群众福利和保障水平。现在,为职工特别是为本村职工缴纳“三金”已成为黄土塘村企业的自觉行为,纯农民新农保参保巩固率100%,村青商会捐助150万元用于慈善捐助、残疾康复、特殊困难群体扶助,基础教育。休闲广场的投入使用给基层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农村基层文化活动。为提高村民的安全感,建设平安村镇,村里专门投入80多万元,为每个家庭安装智能报警器共1500多台,建成省内第一个“技防村”和省内第一个村级警务站。现在村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文体活动中心已举办数十场综合性文艺演出,书场小戏接连不断,村里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晨舞晚练,丝竹笙歌,实实在在呈现出一个乡村都市景象。
  黄土塘村在不长时间里成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这对全国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特别是对薄弱村发展是个极大的鼓舞,它再一次表明,事在人为,只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大胆创业,勇于创新,就一定能闯出一片新天地。
  四、惠山区洛社模式: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典型
  洛社镇是具有1600多年悠久历史的江南名镇。全镇区域总面积42.3平方公里,其中市镇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城镇居民近1.8万人,总人口5.5万。目前全镇设有68个基层党组织(其中党总支16个),党员2350名;15个村民委员会、1个街道办和3个社区居委。自1998年度被列入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和省文明镇行列以来,全镇形成了创建工作与经济建设良性互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1、思想建设抓得紧,坚持再上新水平。镇党委和各支部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放在首位,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中先后开展了三项教育、“三讲”教育、“双思”教育,增强了全镇党员干部党性意识。在此基础上,镇党委每年依托冬训建立了党员轮训制度。全镇各支部普遍开设了学习园地,建立了镇思想政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全镇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2、经济发展步子快,努力实现新跨越。2009年,全社会开票销售收入367.6亿元,其中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92.2亿元,三产服务业开票销售收入75.4亿元;财政收入15.4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6.5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49.5亿元,其中三产服务业投入23.5亿元。这些均位居全市乡镇前列。现已有4家企业成为“全国1000家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
  3、社会道德重提升。强势打造新品位。近年来,镇党委先后印发了有关宣传材料25000余份(册),同时运用广播、电视、画廊、板报、标语等一切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全民的创建意识。镇党委、**每年年初制定全镇双文明建设百分考核细则,把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任务量化、细化,层层建立责任制,落实责任人。为了吸引广大干部群众投身到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镇文化中心设有20多个活动项目,天天面向广大群众。镇图书馆藏书已达8万册,年阅览人次超过10万以上。每年都设计搞一次较大规模的文体活动,不断赋予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新内容。
  4、环境整治有力度。城乡展示新面貌。近年来,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10816万元,进一步改善了教育、卫生、交通、社会福利和投资等环境。
  5、社会稳定态势好。各项事业新气象。2007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18元,比上年增长约4%。全面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提高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党政机关干部、企业、学校、民政、村委会、团委、关工委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结对扶贫活动,努力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深入开展“三五”普法教育,“四五”普法教育全面启动,开通“148”法律服务专线,加强了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推行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的办法,投资56万元建造外来人员居住点,全镇外来人员实行了集中住宿和管理。近年来,洛社镇在致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实现有机融合。目前,该镇100%的村(社区)拥有星级文体中心、省级卫生村创建实现了“满堂红”,60%的村成为了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等一系列“高含金量”荣誉。
  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跨入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党中央适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举措,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使亿万农民共享了现代化成果。由于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差别,中国特色新农村建设道路凸显出鲜明的地方区域特色便是正常态,而这也正符合党中央的要求。党中央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必须“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作为全国富裕地区之一的无锡广大农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走出了各自的发展道路。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正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探索的广大地区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2009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无锡都市论坛,2010-03-01。
  [2]无锡农民财产性收入五年翻了一番多[N],无锡日报,2010-07-29。
  [3]中共无锡市委农办,无锡市北塘区黄巷镇陈巷股份经济合作社资料汇编[Z],2003。
  [4]周晓芳,“股改第一村”冲击波[N],无锡日报,2008-05-23。
  [5]江苏无锡洛社镇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EB/OL],无锡文明网,2008-07-24。
  [6]惠山区洛社镇荣膺“全国文明镇村”称号[N],无锡日报,2009-01-22。
  [7]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多干意见[EB/OL],www.XINHUANET.com,2006-02-21。



作者:中共无锡市委党校副教授 张鸣年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第10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主义 新农村 ISO14001 2010年上半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模式 农村 建设 无锡 探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5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