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川江愚人
2036 2

[经济学基础] 东方经济学理论体系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讲师

4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06 个
通用积分
343.2617
学术水平
23 点
热心指数
26 点
信用等级
21 点
经验
5948 点
帖子
174
精华
0
在线时间
6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7-6-18
最后登录
2024-4-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前言:

经济学源自西方,从产生到今天,对世界经济、政治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但也存在巨大缺陷。避免不了经济危机,也导致了大面积农业的凋敝,更没法对未来社会形态的演变提供依据,留给各种邪说,以扰乱世界经济、政治秩序。

经济是买和卖行为的统一。卖的前提是,有东西生产出来,必然涉及到生产力的形成,之上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自然显现。但涉及到“买”就无能为力,除了“市场交易规则,有钱才能消费”外,没有任何作为。只有一个经济侧面的经济学说,谈不上完整的经济学。

本文从“买”的角度,解释人的需求行为,以及对应生产力的形成过程,提出系统的需求侧经济理论,让经济的“买和卖”统一起来,以结束“半部论语释天下”的历史,开启未来世界经济的大门,美好社会一定会是另外一番风景。

经济学本没有东西方之别,如果把“卖方”的经济学说称作“西方经济学”,那“买方”的经济学说可以称作为“东方经济学”。他们共同将经济的两个侧面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经济学,以造福人类社会。

正文

一、需求的接口——感觉

没人知道人们的内心是怎么想的,让需求变得高深莫测,但需求总又是以人们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成为人们猜测需求的接入点。人们依靠自身的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形成内在的基础,又以这种基础去对比新认知事物,做出判断,采取相应的行为。人的喜怒哀乐正是感觉对比后,通过人的面部情感表现出来。

接受外界信息,形成认知的基础,我们把它定义为“感觉基础”,它是人们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味道好不好,身材美不美,使用方便与否等等,都是居于每个人的感觉基础做出的判断。同样的事物,不同人做出完全相反、相近的等等判断,都是源于感觉基础的不同、相似等等原因决定的。“感觉基础”概念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特定环境、气候、风俗、文化等等情况下,人们需求的趋同性,从而打开需求的大门,为经济学“有所作为”提供支撑。

所有居于感觉的判断都是相对指标,没有绝对指标。好不好、美不美、方便与否等等,都是相对指标,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没法做到用精确数量表示出好多少、坏多少、方便多少等等。

我们把好的感觉称为“正感觉”,不好的称为“负感觉”,间于两者之间的称为“零感觉”,两者之外不相交的称为“没感觉”。如果将强弱变化的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会呈现出一幅完整的“阴阳鱼”图案,预示东方哲学思想,很可能是未来世界经济平衡的思想与方式,比强制性的计划,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智慧,有待人们进一步去探索。而“零感觉”状态,则是成本最低,需求最旺的圆点,只需要小小的“正、负感觉”刺激,需求被激发,将成为企业经营决胜的法宝,及推动经济前行的方式。“没感觉”则意味着引不来人们的关注,投入再多,也不会收到结果。是否为一种新的投资智慧?试一试,奇妙无穷。

同样的感觉判断,采取的行为也完全不同。比如感觉自己生病了,可能看医生,也可能抗一抗,什么都不做,还可能锻炼等等。求医问药的需求行为仅仅的众多行为之一,如果从行为上去判断人们的需求,无异于大海里一滴水,想找出源自哪个山头,比登天还难。

感觉判断与行为判断之间差别表明,任何技术手段,无论多么高超,都是行为判断,没法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将需求展示出来。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那么多工业几点零,其实作用有限。

感觉是进入人内心世界的唯一通道,没有之一,才成为需求侧理论强有力的基础与支撑。

二、感觉与服务的关系

生病了看医生,表明身体出现问题,人们感觉出来,才去寻求医生帮助。而医生也是根据病人感觉哪里不舒服,才去判断问题在哪,从而采取相应医治手段。世间所有问题,都是人们感觉存在问题,才引导人们去解决。而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服务不会发生,哪怕银河爆炸,也与人类经济无关。

所以,服务就是围绕人们感觉展开的劳动,无论是解决问题,让感觉好起来,还是创造美好,让感觉比原来更好,都是服务劳动的结果。离开感觉,服务劳动没有施展的对象,付出再多也是白费纳。

服务与工人的劳动完全不同,没有附着在商品上面,一旦付出就没法收回。这一特性,将对资本的生产关系提出挑战,并为未来社会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指明道路。比如付钱看病,钱付了可病没有治好,那钱该不该退?又比如,医治一个病该多少钱?没人解释得清楚。治病重要还是钱重要等等,都让市场经济的公开、公正、公平的法则受到挑战,唯有我们相信医生的医德,才能够处理得了它们之间关系。那互信与诚信如何来,就是未来生产关系发展的方向,也是需求侧理论最终揭示的规律。

服务也需要借助物来解决问题。医生需要借助药物来治病,厨师需要借助食材来创造美食,物流需要车辆来搬运等等,都借助了物来完成服务。高科技、金融、信息等等,也如此。然而,有物存在的现象,误导了人们对服务的认知,以至于等同于商品生产劳动,让经济社会走入歧途。

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生产,存在经济危机事实,无需争论。但以调节经济失衡的办法作为新意识形态产生的基础,违反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铁律。还是那套商品生产力,改变老板就变成新的生产力,经济学未免过于简单与武断。缺乏现实生产力支撑,之上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经不起实践的检验,自然会被历史淘汰。只不过这样的经济理论,误导了社会,贻害不浅。

真正新的生产力是“服务”如何“生产”出来,承担起世界第三大产业的重任,才会催生出新的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将美好未来世界变成现实。

服务不同于商品,保存不了,注定其生产力只是一种能力的形式保存。需要的时候才生产,不需要的时候保存。保存期间没法生产。算不出GDP,也衡量不了有多大潜力,更没法用投资来算计。服务特性表明,服务业生产力不是商品生产力,而是新的生产力。工厂与机器,开不开动,都可以预知干什么,干多少等等。而服务生产力好比接受过教育经历的人,没人知道是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还是混吃等死的泛泛之流,一切皆是一种可能的生产能力。

经济学的铁律揭示,新生产力才能够催生新的生产关系,而服务业生产力会催生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正是东方经济学成立的理由。

社会、团体、个人都会发生很多问题。有的已经发生,有的即将或可能发生。已经发生,服务将其解决。即将或可能发生,就需要人们去避免,从而将服务与管理区分开来。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不一定有能力解决;预见到问题即将或可能发生,并不表示有能力去避免。这一特性,能够将经济学的宏观性拉回到现实,以洗脱“万金油”的嫌疑。

服务系统地对感觉发生作用,主要是通过体验得以实现。人们能够感觉到的问题很多,但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去解决,比如“灵异”、“神”、“外太空”等等,他们与人们的生活离得太远,很难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具备不了经济学意义。

真正具备经济学意义的是,围绕人们的“吃穿用住行”展开的感觉体验。贴近人们生活,容易快速转化为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感觉体验的范围限定,为有目的创新提供支撑,也为需求引导下的社会生产提供现实的路径,间接地为消灭“经济危机”提供可能。

创新的东西好不好,使用一下就知道了;提供的服务便不便捷,体验一下也就明白了。同样使用的物品,不同的技术处理,高下立见;同样的服务,理念不同,优劣自知。有范围的体验,将创新变得简单与容易,成为万众创新的本源。而体验的结果,又会转化为定制,指导生产、引导生产,将需求与生产对接起来,成为消灭经济危机的最好方式。

服务的所有特性都是通过服务业生产力展现出来,从而完成,从感觉到服务,从服务业到服务业生产力的理论升华,与之上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一道,共同构成东方经济学理论体系。

三、服务业生产力的形成

一个完整的服务包含四个要素,服务场地、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其中服务内容是看不见的,派生出来的,没法保存的,离开其他任一要素都不会发生。其余三个有形要素的组合,就是服务业生产力。通俗讲,固定场地上,一群人对另外一群人的劳动。

固定场地上,大量的人聚集在一起,正是城市的缩影。所以,服务业生产力是城市、乡镇发展的内在动力来源。离开这种生产力,大量的城市问题解决不了,大量乡镇经济发展不了,表现出来才是城市病的蔓延和三农问题长期悬而未决。看不到这种生产力,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法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再多的政策,注定收不到效果。

服务业生产力表现形式就是城市服务业聚集区。城市土地有限,种不了庄稼,开工厂并不是哪里都适合,还与人争夺环境,剩下就只有服务业了。

服务业生产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以解决“工业、农业的问题”为己任,帮助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城市财富的积累与人才聚集,间接地达到产业、人居、环境和谐统一。

赋予城市服务业聚集区帮助产业发展的使命,从而将产业、城市和人联系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经济发展理论。三农、城市病、城市群、创新、“两化互动”,流通领域垄断、生产性服务业等等,都因为该理论支撑而得以实现。创造那么多概念,那么多新理念,如果缺乏实现的生产力手段去实现,都会是“听起来很美好,却实现不了的口号”,值得人们反思。

服务有形三要素的组合,不仅是服务业生产力的形成,还包含“服务机制”的形成过程。服务主体能够解决问题,继续保留,不能就去除,这是服务主体的变化;服务对象一般都是流动的,但聚焦于某一特定产业、区域或城市,又是固定的,不变的。动与静依然是一种变化;固定场地看起来不会变,但在其他两个要素固定的时候,也是可以变动的。

有形三要素的变化规律。两要素的固定,吸引第三要素的加入,是一般的变化规律。总有一个在变,流水才不会腐。而要素自身也在变化,客观要求对应的要素也要变,只是得找出不变,服务业才会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得以健康成长。

服务要素的有序变化,是经营服务的致胜法宝,也是管理服务业的规律。大量服务企业的潮起潮落,都是不了解不变中的万变,适应不了需求的变化而淘汰。而大量的传统服务业聚集区,不改造就乱,一改造就死等等,都是在大变化中,没有保留其不变的核心,导致失败乃至于崩塌。

服务业聚集区成败的核心依然是服务机制。服务的产业对象不变,服务场地不变,而服务主体得变,才能够持续保持活力,让服务业生产力持续下去。资本显然不具备服务机制,一旦拥有,到死都归私人所有,变不了。只有场地公有,解决得了问题就留,解决不了就去,才能让聚集区始终保持活力,将服务业生产力不断强大起来。

揭示“服务机制”的本质,便于人们更直观去把握与运用,是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私欲论解决了人的原动力问题,机制则是社会怎么约束又不损害这种动力的办法。长期以来,人们说不清楚什么是机制,也找不出具体办法来应对,导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宽严都是错,法律也无能为力。服务机制是服务业生产力发生效力的核心,也是社会诚信的基础,必将对未来社会体系建设,发挥决定性作用。

固定场地需要的土地很少,比不了相对集中的工业用地,更用不了大规模的农业用地。如果从属性上归属于“公有”,则反映了几千年来土地属性的变化,是未来社会制度的基石。从少数人拥有的大土地制,多数人拥有的全面私有制,再到“有限公有”,不仅反映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服务社会的变迁过程,还反映了“私有、公有”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产业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

社会离不了农业,需要相对大的土地面积,以成就农业生产力;离不开工业,需要相对集中的土地,以成就工业生产力;离不得服务业,需要“有限公有”的土地,以成就服务业生产力。相对集中的土地,包容了相对大的土地,同样,有限公有的土地,也不会否定全面私有的土地,而是和谐共存。只不过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土地的归属占社会主流,才表现为社会意识形态,并不是那种制度战胜那种制度的狭隘,而是社会发展阶段选择的必然结果,没有那么多的仇恨,搞个你死我活。服务社会同样需要法制作为底线,但更讲究诚信与合作,集社会智慧,解决人类社会自身问题,在法律之上,建起一道社会公德的高线,将扁平社会立体起来。

总结

东方经济学立足服务业,从服务的内涵、外延、机制到生产力、生产关系等方面,形成一套的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立足于工业,从工业的内涵、外延到资本成就生产力方式,以及需要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配合,发展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没有生产就没有需求,同样,没有需求,生产也好不起来。只有生产与需求结合起来,共同支撑起经济学的大厦,才是一部完整的世界经济学。

感觉是通往人类需求的唯一通道,离开它,没有任何渠道与手段能够做到,具有独有性。而服务的所有行为,都是围绕感觉展开的劳动,具有专用性。加上服务所有业态加起来,是一套完整的、促进消费的营销体系,所以又是一套完整的需求侧理论。

需求侧理论弥补了西方经济学的供给有余而需求不足缺陷,将经济学“有所作为”拓展到需求侧面,无疑是一种伟大创举,必将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开辟出广阔空间。

社会、经济的所有问题,都是依赖生产力来解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对生产力进行细分,所有产业的生产力都统称为社会生产力,决定出的生产关系也就只有一种,之上的经济社会形态单一,导致社会看不见未来,以及经济学停滞不前的现实。

细分生产力可以看到,不同产业的生产力是完全不同的。农业生产力适应的是广大的农村,工业生产力适应的是相对集中的地方,服务业生产力适应的是城市。每种生产力找到其适应的环境,才能够发挥其最大效能,造福于人类。

细分三种生产力,必然出现三种不同的生产关系,将未来的经济社会展现出来。农业生产力阶段,决定出封建专制的经济社会,工业生产力阶段,决定出自由民主法治的经济社会形态,未来的服务业生产力,必将决定出道德水准更高的经济社会形态。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继承与发展,让经济社会形态变得更加完善,从而呈现出美好的文明、进步的阶梯,通过经济社会形态的演进表现出来。

强制人们到土地上劳动,保证人们有饭吃,却对人性是一种摧残。自由、民主了,可不干活的社会养活不了自己,才有被迫出卖劳动的制度产生,才有什么都可以干,只是不能相互伤害的法律底线。未来是该怎么干,才对社会和自己的价值最大,每个人都需要思考。服务业生产力就是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问题都解决了,社会也就完美了。

三种生产关系的继承与发展表现为,人都得劳动才能够过上美好生活,只是被迫劳动磨灭了人性,胡干蛮干相互伤害,才需要法制底线保证不乱干。它的缺陷是,没有目标引导,全靠个人悟性,从而导致生产力的巨大浪费。

服务业生产关系是以解决人类自身问题而干,目标明确而具体,任何人都知道怎么干,才会实现社会和自己都受益。既凝聚社会合力,减少生产力浪费,又在法律之上构筑起道德诚信的高线,将扁平的社会立体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理论 东方经济学 理论体系 学理论 经济学

沙发
三重虫 发表于 2021-3-26 14:38: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藤椅
LiuYu1002 发表于 2021-3-26 19:33: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