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kygwang
1982 5

[学术治理与讨论] 旁听非要到北大清华吗?精华转贴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5粉丝

院士

2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2
论坛币
184155 个
通用积分
14.4392
学术水平
472 点
热心指数
559 点
信用等级
378 点
经验
56953 点
帖子
2622
精华
3
在线时间
86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29
最后登录
2021-9-17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社会只有一种价值,即功利的价值,这使“读书人”出了很多的问题,功利、浮躁、工具化;现在社会呼吁读书的非功利价值回归,但这不意味着放弃其中的功利价值,即使名义放弃,但实质放弃不了。旁听者以追求读书的非功利价值赢得大家的尊重,但他们其实有很多渴求得到功利价值。 为此,在选择旁听以及旁听的方式上,需要有旁听打算者结合这两种价值理性决策。基于本身自食其力、能照顾家庭、提高自身能力的读书,才能走得更远,据此,就在老家附近,选择一所大学旁听(我国现在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高等院校),或者利用工作休息时间,进当地图书馆、上网听网络视频课程,比千山万水赶到北京,到北大、清华旁听,更可行、实在。难道非到北大、清华才能旁听吗?今年2月,52岁的浙江菜贩范国梁来到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旁听生。只读过三年书的他,想重新修订先祖古籍。有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有人认为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梦想,是中国版的
“堂吉诃德”。事实上,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游学的旁听生数以千计,从二十岁出头到年过花甲。他们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在京过着窘困的生活,未来的出路更是渺茫。(新京报3月不以职业、社会地位等为目标,而是体验读书的感觉,获得读书的乐趣。对于不同家庭、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来说,这两种价值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总体看来,贫困家庭、社会低层、年轻人,更强调读书的功利价值,因为他们首要考虑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提高社会地位、追求读书的回报。 旁听者中,有少数人,比如花甲的退休老人,并不以功利价值为目的,因此,他们没有迷茫,而在读书中感觉到充实,还比如一些已经有工作的白领,希望借旁听为自己充电,这就好比在网上淘课。但更多的人,则明显带着各种功利目的来旁听,或为改变命运、或为获得更多的机会。这种功利目的没有错,其奋斗精神也很可嘉,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情形和就业情形分析,旁听已很难帮助他们实现这些价值。换句话说,“旁听”成才的美谈存在于历史的记忆中,但却难在现实中寻觅,最多停留在个例。 有两个事实必须注意,一是目前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2970万,这都是各种形式在籍的学生;二是我国还存在明显的“学历情结”,用人单位选择人才,鲜有不设置学历门槛的。这两个事实,事实让旁听的价值,明显倾向非功利,可不少旁听者,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他们或许已有认识,不然就不会选择北大、清华,但认识得不彻底。错位与纠结也就难免。 其实,读书的价值,将功利的非功利结合起来,是最理想也最现实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对于读书,整个22日)



“旁听”,是一个几乎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具褒义色彩的字眼。于大学,体现了开放的精神,老北大的很多典故,就与“旁听”有关。于读书人自身,要不体现一种奋斗精神,虽然没有获得正式学籍,但却靠自己毅力求学;要不实现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读书完善自我。而于社会,“旁听”的故事,总是有催人上进的力量。

今年2月,52岁的浙江菜贩范国梁来到北京,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旁听生。只读过三年书的他,想重新修订先祖古籍。有人佩服他的勇气和毅力,有人认为这是不切合实际的梦想,是中国版的“堂吉诃德”。事实上,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游学的旁听生数以千计,从二十岁出头到年过花甲。他们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梦想,在京过着窘困的生活,未来的出路更是渺茫。(新京报3月22日) “旁听”,是一个几乎不管从哪个角度分析,都具褒义色彩的字眼。于大学,体现了开放的精神,老北大的很多典故,就与“旁听”有关。于读书人自身,要不体现一种奋斗精神,虽然没有获得正式学籍,但却靠自己毅力求学;要不实现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读书完善自我。而于社会,“旁听”的故事,总是有催人上进的力量。 然而,读罢这几位旁听生的故事,却很明显感觉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纠结”。包括他们自身的纠结,以及他们家人的纠结。他们自身的纠结是,旁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在带着改变命运目的“旁听生”中尤为突出;他们家人的纠结是,“甩手”进京旁听,怎么就不顾家庭?比如,52岁的范国梁,在浙江老家,他有3个孩子在上学,家里的菜摊也需要照看。 这种“纠结”,不是旁听的问题,而是读书价值的冲突与错位。一般来说,读书具有功利性的价值和非功利性价值双重价值。功利性价值,就是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劳动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非功利性价值,则是然而,读罢这几位旁听生的故事,却很明显感觉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纠结”。包括他们自身的纠结,以及他们家人的纠结。他们自身的纠结是,旁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在带着改变命运目的“旁听生”中尤为突出;他们家人的纠结是,“甩手”进京旁听,怎么就不顾家庭?比如,52岁的范国梁,在浙江老家,他有3个孩子在上学,家里的菜摊也需要照看。
不以职业、社会地位等为目标,而是体验读书的感觉,获得读书的乐趣。对于不同家庭、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来说,这两种价值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总体看来,贫困家庭、社会低层、年轻人,更强调读书的功利价值,因为他们首要考虑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提高社会地位、追求读书的回报。 旁听者中,有少数人,比如花甲的退休老人,并不以功利价值为目的,因此,他们没有迷茫,而在读书中感觉到充实,还比如一些已经有工作的白领,希望借旁听为自己充电,这就好比在网上淘课。但更多的人,则明显带着各种功利目的来旁听,或为改变命运、或为获得更多的机会。这种功利目的没有错,其奋斗精神也很可嘉,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情形和就业情形分析,旁听已很难帮助他们实现这些价值。换句话说,“旁听”成才的美谈存在于历史的记忆中,但却难在现实中寻觅,最多停留在个例。 有两个事实必须注意,一是目前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2970万,这都是各种形式在籍的学生;二是我国还存在明显的“学历情结”,用人单位选择人才,鲜有不设置学历门槛的。这两个事实,事实让旁听的价值,明显倾向非功利,可不少旁听者,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他们或许已有认识,不然就不会选择北大、清华,但认识得不彻底。错位与纠结也就难免。 其实,读书的价值,将功利的非功利结合起来,是最理想也最现实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对于读书,整个  
这种“纠结”,不是旁听的问题,而是读书价值的冲突与错位。一般来说,读书具有功利性的价值和非功利性价值双重价值。功利性价值,就是获得知识、技能,提高劳动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非功利性价值,则是不以职业、社会地位等为目标,而是体验读书的感觉,获得读书的乐趣。对于不同家庭、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来说,这两种价值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总体看来,贫困家庭、社会低层、年轻人,更强调读书的功利价值,因为他们首要考虑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提高社会地位、追求读书的回报。
社会只有一种价值,即功利的价值,这使“读书人”出了很多的问题,功利、浮躁、工具化;现在社会呼吁读书的非功利价值回归,但这不意味着放弃其中的功利价值,即使名义放弃,但实质放弃不了。旁听者以追求读书的非功利价值赢得大家的尊重,但他们其实有很多渴求得到功利价值。 为此,在选择旁听以及旁听的方式上,需要有旁听打算者结合这两种价值理性决策。基于本身自食其力、能照顾家庭、提高自身能力的读书,才能走得更远,据此,就在老家附近,选择一所大学旁听(我国现在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高等院校),或者利用工作休息时间,进当地图书馆、上网听网络视频课程,比千山万水赶到北京,到北大、清华旁听,更可行、实在。难道非到北大、清华才能旁听吗?  
旁听者中,有少数人,比如花甲的退休老人,并不以功利价值为目的,因此,他们没有迷茫,而在读书中感觉到充实,还比如一些已经有工作的白领,希望借旁听为自己充电,这就好比在网上淘课。但更多的人,则明显带着各种功利目的来旁听,或为改变命运、或为获得更多的机会。这种功利目的没有错,其奋斗精神也很可嘉,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情形和就业情形分析,旁听已很难帮助他们实现这些价值。换句话说,“旁听”成才的美谈存在于历史的记忆中,但却难在现实中寻觅,最多停留在个例。
不以职业、社会地位等为目标,而是体验读书的感觉,获得读书的乐趣。对于不同家庭、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来说,这两种价值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总体看来,贫困家庭、社会低层、年轻人,更强调读书的功利价值,因为他们首要考虑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处境、提高社会地位、追求读书的回报。 旁听者中,有少数人,比如花甲的退休老人,并不以功利价值为目的,因此,他们没有迷茫,而在读书中感觉到充实,还比如一些已经有工作的白领,希望借旁听为自己充电,这就好比在网上淘课。但更多的人,则明显带着各种功利目的来旁听,或为改变命运、或为获得更多的机会。这种功利目的没有错,其奋斗精神也很可嘉,但是,从目前的教育情形和就业情形分析,旁听已很难帮助他们实现这些价值。换句话说,“旁听”成才的美谈存在于历史的记忆中,但却难在现实中寻觅,最多停留在个例。 有两个事实必须注意,一是目前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2970万,这都是各种形式在籍的学生;二是我国还存在明显的“学历情结”,用人单位选择人才,鲜有不设置学历门槛的。这两个事实,事实让旁听的价值,明显倾向非功利,可不少旁听者,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他们或许已有认识,不然就不会选择北大、清华,但认识得不彻底。错位与纠结也就难免。 其实,读书的价值,将功利的非功利结合起来,是最理想也最现实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对于读书,整个  
有两个事实必须注意,一是目前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
2970万,这都是各种形式在籍的学生;二是我国还存在明显的“学历情结”,用人单位选择人才,鲜有不设置学历门槛的。这两个事实,事实让旁听的价值,明显倾向非功利,可不少旁听者,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问题。——他们或许已有认识,不然就不会选择北大、清华,但认识得不彻底。错位与纠结也就难免。



其实,读书的价值,将功利的非功利结合起来,是最理想也最现实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对于读书,整个社会只有一种价值,即功利的价值,这使“读书人”出了很多的问题,功利、浮躁、工具化;现在社会呼吁读书的非功利价值回归,但这不意味着放弃其中的功利价值,即使名义放弃,但实质放弃不了。旁听者以追求读书的非功利价值赢得大家的尊重,但他们其实有很多渴求得到功利价值。


为此,在选择旁听以及旁听的方式上,需要有旁听打算者结合这两种价值理性决策。基于本身自食其力、能照顾家庭、提高自身能力的读书,才能走得更远,据此,就在老家附近,选择一所大学旁听(我国现在几乎每个地级市都有高等院校),或者利用工作休息时间,进当地图书馆、上网听网络视频课程,比千山万水赶到北京,到北大、清华旁听,更可行、实在。难道非到北大、清华才能旁听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北大清华 读书的乐趣 改变命运 贫困家庭 用人单位 北大 精华 清华 旁听

沙发
mei702 发表于 2011-3-24 13:55: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最近很没耐心,看到长的就跳过了,支持一下吧

使用道具

藤椅
nkygwang 发表于 2011-3-25 01:11: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mei702 哦,谢谢,祝好心情

使用道具

板凳
nmsz 发表于 2011-3-25 09:24: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信息经济学假设大学学的都是浮云,只不过是用大学文凭来甄别素质高的人,旁听又有什么用呢?

使用道具

报纸
nkygwang 发表于 2011-3-26 12:08: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心里作用吧?

使用道具

地板
yindh 发表于 2011-3-28 20:41: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的名,树的影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