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ingjingfeitai
1035 0

[财经时事] [转]马光远:房价控制目标与GDP增长挂钩很荒唐 [推广有奖]

苗实:读书是我最大的嗜好,没有之一。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京城四老和白老师

京城四少和林老师

学者苗实现象争论

威望
9
论坛币
260439 个
通用积分
20765.5036
学术水平
1387 点
热心指数
1921 点
信用等级
1075 点
经验
581502 点
帖子
32239
精华
2
在线时间
26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31
最后登录
2022-5-5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hgds/20110329/13579610342.shtml


  

  距离“国八条”规定的全国各个城市公布房价控制目标大限不足一周的时间,截至28日,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只有40个左右的城市公布了房价调控目标,且大多为二三线城市。而已经公布房价控制目标的城市,大多将房价的涨幅与GDP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挂钩,而这种以GDP增速来衡量房价控制目标,意味着各大城市今年的房价涨幅普遍将在10%左右。
  按照“国八条”的要求,2011年各城市地方**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目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来制定当地的房价控制指标。而目前各地出台的房价控制目标,要么将“经济发展目标”简化为“GDP增速”,要么罔顾房价与居民支付能力之间的关系,按照自身的需求来随意选择房价目标的标准,从而一窝蜂地出现了将房价控制目标大多界定在10%的荒谬政策,这与其说是房价控制目标,不如说是鼓励房价上涨的政策。以房价上涨较快的2009年和2010年为例,2009年房价涨幅按照统计局的统计为1.5%,而刚刚过去的2010年,房价最终涨幅为9.9%,将房价控制目标定在10%左右意味着,这些城市的房价在今年不仅不会合理回归,反而要比过去两年的涨幅都要大,这和民众期待的房价合理回归,特别是和“国八条”的政策目标显然背道而驰。
  特别是,将房价控制目标直接和“GDP增速”挂钩,则完全曲解了“国八条”的政策内涵,“国八条”规定以当地经济发展目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支付能力三大指标综合考虑来制定房价控制目标,绝不是让各地和GDP增速挂钩,也不是直接和居民收入增速挂钩,这是简单的小学算术一算就明白的道理。这几年,因为某些开发商的无知逻辑,叫嚣什么居民收入增长多少,房价就应该涨多少。这显然是没有学过微观经济学里的“收入弹性”这个基本概念而得出的荒唐结论。以上海为例,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000元左右,增长10%只增长了3200元,而上海2010年平均每套房的价格为260万元,增长10%意味着增长了26万元,而这26万元,相当于一个居民8年不吃不喝的收入!这意味着居民收入增长10%与房价增长10%完全是两个概念,只有没学过小学数学的人才装疯卖傻把这两个数字等量齐观。再以“经济发展目标”为例,“国八条”将经济发展目标作为衡量当地房价控制目标的标准之一,其本来要义是以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衡量房价是否合理,而绝不是将这个指标等同于“GDP增速”。比如,上海的房价2010年均价达到2.2万元/平方米左右,而内陆城市兰州房价为5000元/平方米左右。以经济发展目标来衡量这两个城市房价合理性,意味着如果上海均价为1.5万/平方米合理的话,则兰州应该定在均价3000元/平方米左右,这是一个衡量房价合理性的指标,而不是简单和GDP增长挂钩的指标。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完全等同于房价的增速,则意味着这个国家肯定面临泡沫经济崩溃的边缘,那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
  这样,在“国八条”规定的各个城市公布房价控制目标的大限之前,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城市依旧观望,另一方面,已经出台房价控制目标的城市却拿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控制目标。一些城市在制定房价目标时,只以GDP的增长为指标,根本不考虑居民实际收入和支付能力,亦不考虑当地房地产的实际情况,说穿了,是在“土地财政依赖症”的综合作用下,内心根本就不想对房价真正进行调控,和政策博弈的心态极为明显。而各地**在房价控制目标上纷纷观望和打太极拳,损害的将是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权威。
  多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严肃、严厉和真正动真格的政策问责机制,地方**对房地产调控政策基本都是阴奉阳违,最终使得调控不了了之。对于很多地方而言,调控房价意味着地价也要随之回归,这无异于让地方自断财路,因此,地方**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能不执行就不执行,能忽悠就忽悠,导致房地产调控往往流于形式,既损害了政策的公信力,又对民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样的历史轮回已经让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声誉接近底部。但对正处于“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中国而言,本次房地产调控只可胜,不可败,已经没有任何退路。
  笔者强烈呼吁,国务院以及住建部及时叫停全国各大城市正在上演的这出“房价控制目标与GDP直接挂钩”的滑稽大戏,这关系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公信力和声誉。如果最后出台的政策,控制房价的指标完全成为公然支持房价暴涨的工具,则是对中央“国八条”的挑战;如果对此旗帜鲜明地表明立场,并强令各地制定与民众支付能力以及物价上涨水平挂钩的房地产控制目标,则意味着本轮房地产调控又被地方**和利益集团绑架,中国房地产的公信力将荡然无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gdp增长 马光远 GDP 人均可支配收入 Finance GDP 目标 房价 马光远 挂钩

苗实,读书人,大乘行者,有意可联系miaoshijjxj@163.com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5 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