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陈才天
564 4

[学术哲学] 2、物象知识转换理论的研究对象 [推广有奖]

  • 5关注
  • 84粉丝

svip3

学术权威

93%

(VIP/贵宾)四级

22%

威望
1
论坛币
81429 个
通用积分
3803.8720
学术水平
1301 点
热心指数
1219 点
信用等级
828 点
经验
274944 点
帖子
10428
精华
0
在线时间
52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11
最后登录
2024-4-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1章:绪论:2、  物象知识转换理论的研究对象



本书研究对象是采用物象学方法,将知识划分物象知识、语言形式的知识、行为形式的知识和物化形式的知识等四种知识及其相互转换的内容展开讨论。知识论,在美国当代学术界有诸多论争,这里不作介绍。本书研究的知识论内容未涉及这些论争。

物象知识转换理论的研究对象。根据物象学理论,本书将人类撑握的知识形态划分为四种,一种语言陈述的形式,一种是行为操作对象物的形式,还有一种是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物化产品的形式。并且,这三种外显的知识的内容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种相互转换的现象表明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知识对象、内容、形式存在于记忆思维之中。比如,语言陈述所表达的知识对象、内容是由语义承担的,人们将语义与世界事物等同看待,但语义绝不是世界事物。因此,还有第四种知识形式,即物象知识。本书将世界事物在记忆思维中的知识状态称为物象知识,它是前三种知识相互转换的中心即共同的知识对象、内容。

上述四种形式的知识都有各自的系统性特征,尤其是语言形式的知识系统是一种语言意象思维结构的巨型复杂系统。语言的行为的物化的知识以物象知识为中心而相互转换,它们是物象知识转换理论研究的对象。

   

I、语义物象假设暨物象思维、物象知识的系统理论


1、语义物象假设理论

1]认识论与语义学的“中介物”研究。

在认识论范式逻辑上,中国哲学家与西方哲学家将“感官知觉”或是“感性认识”获得世界事物信息在心灵意识中形成世界事物的心理样态的表述,分别产生了“观念” 、“象”或“物象”、“摹略”、“影象”、“摹本”、“幻觉”、“反映”、“印象”、“映象”、“表象”等10种概念及其理论,然而,这些概念除了柏拉图的“观念”外,其他都没有与语义联系起来。虽然,王弼的“象”是指向语义,但是,“象”的语义属性在中国沉睡了2000年,没有语言学家将“象”与语义联系起来。洛克最早提出“观念意义论”,但是,西方语言哲学的语义意义论的“意义”有17种解释,只有“观念论”与认识论是衔接。由此,语言学家将语义定义为“意义”。然而,柏拉图的“观念论”内涵到了怀特海阶段,已超出感官知觉信息的范畴。王寅教授主张“语义体认观”,并认为“‘体认原则’对于语言各个层面都有较强的解释力。”(5)可见,语言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未将语义心理表征作为一种“中介物”的研究对象。然而,物象学方法将语义物象作为一种思维“中介物”的对象,它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地位和作用。

在认识论的实践论哲学范式中,“实践”或“实践活动”被称为思维到达世界事物的认识“中介”。本书语义物象假说理论建立了“外在中介”与“内在中介”的认识论框架模型,它将实践或实践活动划定为“外在中介”;将“物象”规定为“内在中介”或“中介物”。在一般情形中简称为“中介”或“中介物”的转换。语义物象作为“内在中介”的理论,一方面,它有效地阐释了通过语言理解实现间接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论逻辑及其现实性力量。另一方面,它有效地证明了语言翻译的本质和思维结构。同时,语义物象作为“内在中介”的理论,物象既是建立说、写、听、读、行的相互转换的语言思维象意结构巨型复杂系统的中枢,也是物象知识转换理论的中心枢纽。


2]知识与文本分离。语义物象假说理论认为,知识与文本是处在一种分离的状态。文本作为记录符号陈述系统的纸质的或软件文档的存在形式,它们并不具有知识的性质和特征,知识是具备能够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本质力量。但是,文本符号系统是一种多样性任意性极强的与知识本质无关的形式物品(语言多样性)。因此,知识是与文本分离的。例如,一位不懂英语的中国人或阿拉伯人手里有一本英文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著作,并不能以此证明他拥有了相对论知识。只有掌握了语义物象知识系统的人,才是知道或掌握了的相对论知识的人。

3]语义系统与物象系统同一的假设,是语义物象假说理论重要部分。物象学方法的范式或模型的逻辑是将物象与实体世界等同的原理的物象主义原则。它们是有大脑右半球的语义功能的神经生理基础支持的思想理论。语义失语症现象充分的证明这一假设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4]语义物象是知识原始表征。如果没有语义物象知识心理表征即没有人类的知识世界,或许它是动物界的知识状态。语义物象是知识一种意识物质储存形态。知识的语符表征系统与语义物象表征系统是分离的,联结它们是语言的意象力。人类个体表现在语言文字能力的差异,即是语言意象力的充裕或不足。词义变样既是语义物象决定的,也是语言意象力的决定作用。

5]对话是感受和体验语义物象的实体存在性。说话行为的性质,说话行为的功能。知识是通过语义物象力的意识物质作用改变人的思维模式或行为方式的力量,即物象力或物象知识力。

2、物象理论

物象理论包括:物象概念定义,物象属性、结构、功能定义理论。物象信息来源理论。物象种类划分及定义理论。物象思维加工理论,物象思维理论,物象知识理论。

物象是世界事物信息在记忆思维中形成的实体样态。实体事物包括精神实体与物质实体,因为意识是物质的属性,勿将物象限于“物质”而排斥“精神”。物象属性是它与实体事物同一性原理(索绪尔认为,被指对象与思想是同一,可省略),它是思维联结实体的心理中介物,是一种意识物质形态,是思维的对象物。物象属性决定了通过语义理解认知世界事物和语言陈述交流知识的功能作用,也决定了从文本语义指导操作行为或物化产品的知识过程。

本书第17节讨论了物象与idea和 Image它们之间的关系,因为“观念”(idea)一词是西方哲学认识论、语言学语义学理论体系中极重要的命题、概念。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继续沿着柏拉图的观念论路径。洛克认为,观念分别由感觉和内省而获得。这是把人的通过感官和心智获得世界事物信息并记忆思维的东西,叫做“观念”。并且,洛克首创“观念意义论”。须知,柏拉图,洛克、贝克莱、莱布尼兹等人都是没有将“观念”与语义联系起来的哲学家。弗雷格将词义与“意义”联系起来。但是,“意义”从来不是认识论知识的起点。这种状况已决定了“意义”作为语义定义的使命是短暂的。本书《物象知识转换理论》的意图在于改善、抺平哲学认识论与语言学的鸿沟。“观念”在斯宾诺莎、贝克莱、休谟等处各有不同的内涵。近代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认为“观念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工具,它对感觉做出反应而不是感觉本身。”并且,叔本华《观念力》和怀特海《观念的冒险》具有标志性意义,他们结束了柏拉图和莱布尼茨的观念作为外界事物信息在大脑中的“反映”属性。英语中观念“concept”是概念、观点、思想、设想、想法、总的印象等。至此,“观念”充当语言形式的知识表征的对象(事物)的“中介物”被完全摭掩了、消解了。

现阶段,在知识论实验哲学研究中,已普遍使用“信念”概念讨论问题。罗素认为,符合事实的观念是真信念,不符合事实的观念是假信念。可见,信念内涵是主体意志对认识对象判断的确信、确证,并非是语言形式的知识表征的对象。“信念”完全不能表征科技知识的直观性、实在性、实验性、真理性的职能。换句话说,西方知识论已发生了危机。物象学理论顺应哲学认识论与语义学链接的时代朝流,创立了语义物象假设理论,提出了物象知识与语言形式知识暨行为知识及物化产品知识相互转换的假设理论,适应了历史需要,呼之欲出、应运而生。

3、物象结构、功能定义理论。物象结构是实体结构的心理表征。物象结构不仅仅是事物的“形象”,而是世界事物的形状、运动、性质、性能、时间、空间、状态、能量、联系和人的活动方式、目的、价值、关系等在记忆思维中心理样态。物象功能不是世界事物本身具有的物理或化学的功能属性,它是物象作为“意识物质”的功能属性,物象功能主要表现为人的意志意识记忆思维将物象与世界事物、语言、行为的心理连接和相互转换的心理中介功能。它还表现为语言虚构事物以满足人的心智所需要的一系列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功效作用。

4、物象的来源的系统理论。物象从何而来呢?通过我们的感官知觉的、理智的、直觉的认知方法,获得世界事物信息经历思维形成的记忆中的实体样态。根据物象学原理,认知活动是获得物象的“外在中介”,物象是人类认知世界事物信息在记忆思维中的心理样态即的“内在中介”。因此,物象心理学理论认为,物象具有个体性、断代性,但从人类认识的整体性而言,物象有“五个”方面的来源。首先,物象来源于感性认知活动所获得世界事物信息在记忆思维中形成的实体物象。其次,人类理智(性)思维逻辑的力量,可以通过判断、推理直接认知世界事物,并且在思维中形成世界事物的物象知识。第三,人类智能的直觉认知能力,可以超越感官知觉阈值,直接对世界事物做出直觉判断形成物象。第四,人类怎么样通过语言理解间接认知世界事物形成的物象。最后,人类大脑内生的梦想、幻想的物象以及创造性思维想象形成的物象,如神话虚拟的物象等等。

5、物象种类划分及定义理论。世界事物是包括自然物体、人的活动、思维方式和精神现象在内的实有存在之物。在这里,我们实际上把西方哲学所说的精神现象也纳入物象范畴,其根据就是,几乎所有的精神现象是能够被人的“五官”所感知。比如,人的表情、情绪和情感被视听触觉所感知;人的社会活动目的、意向、意志等等都是能够被心智直觉认知的对象。因此,本书对物象种进行了逻辑划分及定义。直观物象(时间、空间、力),自然体物象。精神物象包括:情绪、情感(人体)物象,意识、意向、意志、意图(心)物象,社会关系物象,语音物象,文字物象,人工物物象,想象物象,价值物象。还有场物象,抽象物象等等。

本书划分物象种类的目的是为了阐明语义物象假设合理性。因为语词含义是多义的,词性是多样的,语法结构是复杂的。

6、物象加工假设理论。

各个心理学科及认知神经科学都是主张大脑神经系信息加工的理论规范。本书认为大脑的信息加工是在各个感觉器官及神经通路阶段完成的。在大脑各个功能区神经元系统是进行物象加工,而不是信息加工。这个假设是基于人的认知心理体验的状态。以及无数的事实观察得出的结论。比如,一个班有50名学生,她们的视力都是正常阈值范围。但是学习成绩并不一致的好或差。究其原因只能推想到学生各人语音物象加工能力或文字物象加工能力的差异。或者是语义物象加工能力的差异。正是这三种物象加工能力差异证明了通常所说各个学生智力差异。

主要采用心理学实验证据和认知心理学模型、假说等理论证据、成果,讨论感觉的、知觉的、注意的、智力的、记忆的物象加工,以及这些加工过程的物象心理特征。它们主要任务作用是区分、确认物象种类、性质、特征。物象加工的系统性,在于区分物象种类需要感官知觉、注意、智能和记忆共同发挥功能作用,才能达到。物象加工理论是物象思维基础和前提条件,或者说物象加工是物象思维的要素、成分、结构。它极大丰富了思维内容,但它还不是物象思维理论。后者包含推理过程,前者是认知世界事物信息增加强度或物象记忆清晰度,它们不包括物象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物象加工理论强有力地阐释了人类感性认识的心理表征的复杂性状态,以及思维内容与复杂的世界事物的耦合性联系。

应该指出,感觉的、知觉的、注意的、智力的、记忆的物象加工系统性特征,对于记忆思维中的每一个物象的产生、形成所具有的状态,因为记忆中的物象都会得益于这种系统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7、物象力假设理论

物象力即是大脑神经细胞的物象加工形成记忆表征的生物动力学原理假设。当人的意识意志目的性力量调取某一种物象记忆时,物象神经细胞即发动其生物力学的力量,驱动运动神经元作功,使肢体运动沿着物象结构进行操作行为。语言理解之所以产生肢体操作,即是语义物象力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研究对象 concept 创造性思维 认知心理学 image

沙发
陈才天 发表于 2021-12-31 11:56: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8、物象心理学理论。

西方,认知心理学家、语言心理学家在研究语言理解的心理学原理时,产生多种语义心理样态的概念表述。神经语言学对语义作了神经心理学研究和解释。但是,语义意义论并不能有效解释语义失语症现象。认知心理学、语言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学科对语义的“意义”解释产生了陈述性知识表征、命题表征、图式表征、脚本、表象,语言编码假设,中介变量等7种观点,它们各有利弊。但都不能有效解释语义与语言理解指导肢体操作行为在思维中的联系状态。我认为物象概念作为语义定义比较它们有明显优势,物象是人的感官知觉、理智直觉认知世界事物信息在思维记忆中形成的心理样态确切的表征。同时,物象心理学能够有效地阐明语言理解指令下肢体操作行为心理状态。语言学的“语义分析”并没有抽象出读者、听者理解自然语言的语义与事物相联系的心理样态是什么?比如,抽象思维产生的语义心理状态,以及思维记忆中的极宏观或极微观的心理样态,或者是,对于语言调节人的意志精神现象的认知行为治疗的语义心理状态,都没有得到有效解释。再如,“图式”只限于视觉信息的心理样态,而不适用于听觉、嗅觉信息的心理样态。并且人的视觉阈值是有限的。因此,语义的物象心理分析才是有效地解释自然语言理解的心理学原理,同时,也是解释形式语言语义有效的模式。并且,图式理论没有与哲学认识论衔接起来,所以,研究语义的世界事物在记忆思维中心理状态的物象心理学理论应运而生。

物象心理学是理解、解释人类“四种”知识形态相互转换的心理逻辑。从获取世界事物信息至知识应用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在“四种”知识形式之间转换的物象心理状态。物象知识处在心理转换中心位置上,所以,对于语义物象心理研究即是物象心理学科的对象和任务。将物象心理学专设一章内容研究,是为了建立“四种”知识转换的心理基础。它突破了表象理论局限性。针对“意义”的语义理论不能诠释言语指令产生操作行为心理结构的弊端,提出语义是语符意指事物物象的观点。探讨物象思维假设、物象是知识元表征假设和语义系统与物象系统同一假设。阐述物象及物象知识是意识与世界事物、语言陈述的知识、行为知识及物化知识相互间转换的心理中介物。阐明物象是语言理解间接认知事物的心理依据。论证决策、创造的行为知识都是物象思维与语言思维转换的心理过程。结论:语义系统与物象系统同一。物象是一种意识物质的思维转换。

物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直接或间接认知世界事物和行为知识根据什么秩序发生的心理结构的学科。物象心理学内容包括:物象概念,物象特性,物象功能,物象种类;心理反应时程的物象结构,感觉物象性质,知觉物象性质,记忆物象性质,理性推理与心智直觉的物象性质;物象思维,物象判断,物象推理;物象与语音转换,物象与文字转换,物象与行为转换等物象知识的理论。它们都是物象心理学理论的内容。

物象心理学主要任务是研究语义物象假设理论前提条件下,语义物象与世界事物的心理转换,语义物象与语音陈述的心理转换,语义物象与文字陈述的心理转换,语义物象与行为操作的心理转换,语义物象与物化产品的心理转换,以及语义物象在不同语言翻译中的心理转换,等等。

在英语中,物象转换:Object image conversion。所以,本书采用大写“O”为物象心理转换类型研究编码。将世界事物转换成记忆中的物象为O1,在这里,物象并不完全等同于世界事物,它们之间存有差异,或者有很大误差。所以,应该定义为一种转换。但是,人们往往将记忆信息形成的物象直接等同于世界事物,所以,就有了“说话就是做事”的社会约定俗成的心理状态。

 将记忆物象转换为语音符号的陈述为O2,,说话是人的一种表达能力,有的人说话能力很强大,有的却口语不畅,表达能力不足。都是与这种转换能力大小差异相关联。

 将听他人说话理解语义物象为O3即回归O1的知识状态。为什么需要设置O3呢?因为理解他人讲话与自己说话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知识转换的状态,说话是陈述自己已有知识,然而,听讲则是理解他人所说语义在大脑思维记忆中形成新的物象知识。

 将记忆中的物象转换为文字为O4,这种转换通常人们不觉得与语音说话有什么区别,其实,它们的差异很多,它的意象结构很复杂,是复杂的转换之一。因为文字物象需要通过语音物象这个中间环节才能达到物象即O1。并且还需要返回世界事物本身的心理体检。

 将阅读理解文本语义物象增加物象知识的转换设为O5。它的意象结构很复杂,须要通过发音与文字联系后,再与语音物象记忆反馈O1 的转换。

 将记忆中的物象转换为肢体操作行为O6,主要由O1转换,常见于日常生活场景应用肢体行为操作。

 将由话语语义物象转换操作行为设O7,即由O3转换,常见于口令下达产生应急肢体行为。

 将由文本语义物象转换产品知识的设计为O8,即由O4转换而产生的操作行为。这是人类部分成员具有复杂语言意象思维结构的智慧者,因为产品设计工具是符号含义物象。所以,O6,O7,O8,看起来都是语义物象转换行为操作,实则差异很多。

将语音语义物象转换为物化产品知识形式为O9,它不同于O7,因为人工劳作形成物化产品的行为需要与物质体结构相符合,它在记忆思维中须要语义物象与眼前实体物象相吻合。所以应该另外设置一种转换形式。

将文本语义物象转换为物化产品设O10,它似乎与O9重复,但它要通过记忆思维中的文字物象转换至语音物象达到语义物象再转换到操作行为改变物料实体存在形式,其意象结构复杂一个层级。

将创造性物象转换设O11,此类物象转换是创造性思维者依据记忆物象知识重新组合新的物象向语音或文字,或肢体操作行为的转换。

将语言翻译物象心理转换设为O12。不同语言翻译基础是语义物象不变,而语音物象和文字物象都是不同的。这种语言意象结构极其复杂(在第17章、第18章讨论)。

将语义物象指导社会关系操作行为的转换设为O13。人的社会关系物象具有跨时空属性、特征,其行为心理具体延时性。

9、物象思维假设理论。

物象思维是人们通过视、听、触、嗅、味、身等感官知觉和大脑智能神经系统功能,直接或间接(仪器)接收世界事物信息在记忆思维中形成对于实体的运动、形状、时空、关系、性能、能量、价值的状态进行思考、思索的认知过程。物象思维理论内容包括,物象思维概念,物象思维原理、结构、功能、属性,物象思维种类,物象思维加工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物象思维心理见第9章。物象思维逻辑结构是物象抽象,物象判断,物象推理。

这里,需要区分和甄别形象思维、表象思维与物象思维差异性质、特征。

物象思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基本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物象思维的神经生理基础是左右半球不同的思维功能,来自裂脑病人的证据。现实生产生活中大量的物象思维认知活动。比如厨师烹饪技术,球类运动员按照比赛规则操控球的力学、几何、速度等。画家绘画、艺术家制作艺术品,科学实验和科学发现中物象思维作用等等。物象思维是发明创造活动基本思维方式。人的肢体语言实质是物象思维的表现等。

物象思维理论包括物象抽象、物象判断、物象推理的逻辑理论。物象抽象是人的记忆思维能否将宏观、极宏观的,或微观、极微观的,或超越现实时空的世界事物以抽象物象方式储存、提取、应用,或是转换为语言陈述。

物象学理论的物象判断是人类认识世界事物普遍采用的思维方式。物象判断有多种方式:直接面对事物作出判断,根据记忆作出物象判断,依据语言理解的语义物象作出的物象判断等等。

物象学理论的物象推理逻辑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物象判断(前提)推出一个新的物象判断(结论)的思维方式。数理逻辑也是物象推理的符号化。

物象思维是人类原始性思维,但不能等同于动物思维。物象思维可划分为感性(直观)的物象思维,理(智)性物象思维,心智直觉的物象思维。

10、物象知识假设理论。物象知识是物象思维认识世界事物信息形成的成果。它是人类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心智直觉认识获得世界事物的信息,通过物象抽象、物象判断和物象推理进行物象思维认识形成的、非语音文字表达的知识。它是记忆思维中具有逻辑结构的系统性物象认识。

一方面,物象认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方式。物象认识是人类原始的认识方式和能力,但也不等同于动物思维。因为人类具有超越感官知觉能力之外的理智和心智直觉认识能力。物象认识仍是现代人一种普遍的认识方式和能力。科学发现、科学实验和科学发明中的物象认识活动。社会科学领域物象认识在创造新事物过程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语言理解语义物象间接认识世界事物获得物象知识。物象知识存在状态主要是记忆和思维。物象知识形成过程:物象知识是记忆思维中有对实体的形状结构、运动状态、性质、特性、性能、过程、关系、价值等信息的清晰理解和熟练掌握的记忆和思考的过程。这个思维过程不是用语词进行的,而是以实在者形态的物象信息进行的。

物象知识的性质。物象知识具有超越时空的本性。物象知识与实体事物运动及其规律的同一性。物象知识可以通过语言陈述,肢体行为操作等等方式表达呈现。物象知识的直接应用的高效性。物象知识个体断代性和不可继承性。

物象知识理论逻辑支持怀疑论和不可知论。

物象知识是记忆思维的内在对象。记忆是物象知识存在方式。国内外语言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将记忆划分为不同类型:意义记忆、表面形式的记忆、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日常记忆等等。但是,凡是记忆的对象都是可以通过语言陈述或肢体行为的表达的物象知识。

物象知识力的功能作用。物象知识力是物象力的系统意志力。物象知识力是记忆思维过程中,实体物象内容丰富性、系统性达到一个整体水平时的思维状态。物象知识力有四种思维状态。物象知识力即语义物象力,认知行为疗法即是语义物象力作用于患者思维调整心理情绪。物象知识力有三种外化表达形式。它们有效地消解了中国传统哲学“知行合一”理论没有对“知”的思维状态作出理论阐释的缺陷;以及对语言行为与肢体操作行为的界线含混不清的弊端。


使用道具

藤椅
陈才天 发表于 2021-12-31 11:57: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II、语言的象意性质及意指力理论

在西方哲学认识论的结构中,感官知觉认识世界事物信息在记忆思维中形成的认知概念有 10种表述,始终没有与语义联系起来。本书试图将认识论与语义联通。然而,实现这种联通可能性是《易经》中的“象”和“物象”概念。所以,第3章提出语义物象假说理论。由于语言符号多样性特征表明语言的象意属性或本质,但是,符号学及语言学语义学并没有对语言的象意性质做出研究或规定。索绪尔、皮尔士以及奧斯登和查里曼的理论缺陷不仅语义焉而不详,并且未区分语音符号与文字符号是二个系统。因此,它们不具备建立语言思维的意象结构系统理论的功能作用。语义物象处在语言思维的意象结构系统中心或中介的地位作用。一方面,语义物象是“语符”发生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语义物象是语言理解间接认知世界事物的心理依据。这样,在思维状态下,就表现为物象知识的心理形式与语言陈述的知识形式。

1、语言的象意性原理。

语言的意象性质的原理。物象学原理的语言意象论,意象是由符号物象意指的事物物象共同构成的心理样态,这个观点贯穿着本书始终。

阐明事物物象作为心灵意识联结事物的内在中介,它是怎样向语音文字转移,通过语音文字表达呈现事物信息,并体现着与事物的同一性的问题,就是语言意象原理。人们用语言交流信息、积累知识、认识世界,就是缘于语言的意象性质。意象原理是语言形成、语言性质的理论。

根据物象理论,人们不论是通过感官认识、还是通过理智或直觉认识所获得的关于直观或非直观的事物的物象知识,心灵意识可以将它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因此,我们通过听读方式从语音文本意指信息里获得事物的直观的或非直观的物象。它既不是事物本身,也不是所谓的概念、思想等这些观念性的东西。语言给予我们的心灵意识的东西,显然不仅仅是语音符形,而是语音所代表的事物即意指信息所形成的事物物象。它们虽然既不是事物本身,也不是事物直观的图片,但是通过物象却能够获得对于事物的过程、状态、性质、作用、性能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在用语言指导行动的过程中,心灵意识是把语言转换成事物物象后才能进行操作的。由此可见,语言通过音符意指给予心灵意识带来事物的物象。一般来说,事物物象就是概念的内涵,思想的内容。人们通过语言意象即语言所意指事物的物象,而获得对于该事物同一性的感受和体验。这就在总体上构成了语言是一种意象的特征。

既然语言给予心灵意识带来的东西,主要的不是音符,而是它所意指的事物物象;那么,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在心灵意识中就是可以分离。既然我们通过感官、理智和直觉认知事物获得的物象,可以转换成为语言表达出来;那么,语言符号物象的能指与所指在心灵意识中就是可以组合的。我们把这种语言符号物象与语义物象组合、转换的思维过程,称之为意象思维活动,或是语言意象性原理。

语言的意象性质包括如下内容:语言意象的性质、功能,词义真值绝对性,词义变样的原理,词义假值的公开性和确定性,语法规则是实现语义物象场状态陈述方式、形式。言语真假值的主宰是语言使用者,语句目的性分类,修辞,语境。语境是语言社区与说、写、听、看、读者的意指物象的共构体,作者语境往往被误解、曲解、歪曲。比喻、隐喻是语义物象之间象征转换关系,它们是语言意象的复杂体。符号、意义“三角”模式是认识语言意象性质的初级形式。本书将它们提升到文字语言思维是一种“七元体”意象结构高级形式上来了。

语言的象意性质还表现在语言意图场;通过语言理解认知世界事物;话语真假值的区分、判断;理解说写者的思维活动;受话者心理执行与肢体行为执行;享受虚构快意感;体验可能世界;享受描述美景等等。

最后,人类语言语种多样性充分证明本书给予语言的象意性质定义是科学真理。对于语义物象同一个对象,人类各语言社区却创造出5000种语音陈述同一个对象,创造出300多种文字记载同一个语义物象及对象。

2、语符象征的意指力理论

    由于世界事物多样性与每个语种的词汇有限性之间矛盾,又由于语言象意性功能,所以,产生了许多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等现象,同一个词汇、语句,一方面是语言社区意指了什么?另一方面是说、写者意指着什么?它们是由人的意识意志力思维力起作用的、决定的。也就是说,同样的语符象征它所意指的语义物象是不尽相同的。由语言社区意指力决定的五种语义物象的情形:单字词义物象的真实性;词组语义物象的真值性;词义物象变样(多义词);词性语义物象的确定性;语法规则的语义物象确定性。属于说写者意指力决定的四种语义物象的情形:语句、语篇语义物象真假值;语句的目的性分类;修辞;语境等。语篇的语义物象体系是由社区意指与说写者意指的共构体。

3、语言形式的知识的意象性质

语言陈述、记载的知识是以演讲、交谈、文字记录等形式存在的知识状态。这种知识状态的内容是语义物象知识。从形式上看,没有语言文字表述,知识仿佛就不存在。所以,语音陈述与文字记录就成为人类“四大”知识形式之一。它的意象性质不仅仅表现为一种语音、文字符号象征世界事物的言语陈述形式,而且更加表现为人类语言的多样性所体现一种高度意识思维状态。

语言形式的知识的意象性质有5大原则:语义物象主义;语符的任意性;语词真值绝对性;语句含义真假不确定;理解语言感受体验实体事件、物体存在;语义物象与实体事物同一性。

语言与意象二个逻辑关系;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语言意象属性联系;语义与语言意象属性联系;语法与语言意象属性关系;语用学与语言意象属性联系;语言意象心理。

III、语言思维的意象结构巨型复杂系统假设理论

语言思维意象结构概述。语言思维意象结构是由物象思维与语言思维活动共同形成的,它们包括语言理解与行为操作的转换等等。语言思维意象结构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其表现:语言符号的多样性,每一语种符号具有不同的意象结构,即语符象征实体事物在心灵意识中形成语符与语义物象的联系、转换的复杂意象结构。

1、复杂的语言意象思维结构

文字是听觉意象与视觉意象转换与同一。通过阅读获得知识,是一种三重物象与二重意象相互转换的思维认识活动,从神经生理心理学的角度上看,有很高的难度。这是只有人类才拥有的能力。不论是表意文字,还是表音文字,它们有共同的特性:一是都是先有声音语言而后有文字;二是都由图画、象形文字演变而来,三是都有形,有声,表意,指称。文字的这些共同特征,证明本文的理论探索是正确的。创立了语言思维的意象结构理论。文字语言是一种“十二元体”意象结构。熟练掌握一种外语者是“二十一元体”意象结构。形式语言思维意象结构介于它们两者之间。但是,它们的语义物象始终保持同一性原理。

2、句子、语篇的意象思维结构

听话的意象结构。写作的意象结构。看书与阅读的意象结构,说话的意象结构。语言理解指导行为的意象结构。语法:语言思维规则的意象结构;语言形式的知识形成过程,语法规范的意象结构 。文字语句:9维体的意象结构。语段、语篇的意象结构及其要素什么是意象结构意象结构形成过程语言表达知识是对物象知识表述,而不是直接描述事物目的、意志、价值观念是构成知识的意象思维结构的要素。


使用道具

板凳
陈才天 发表于 2021-12-31 12:01: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IV、语言思维意象力功能暨语言意象力实践的理论

1、语言思维意象力功能理论

我们在上面语言意象思维结构的分析中,已经看到强大的意象力作用。但没论证什么是意象力?以及意象力性质、构成要素和意象力功能有哪些?

语言意象力主要是大脑具有四种力量构成,一是人的意识意志力将语音符号与语义物象连接的能力,二是人的意识心智创造语言符号的能力;三是创造文字符号与语音符号连接的能力;四是语义物象力作用。此四种能力构建成人的语言思维意象力。人类语言意象力极其强大无比,它表现在人类社会产生过数千种语言,数百种文字。同时,语言功能十分丰富多样。比如,语义意义论有十七种观点,其实,它们就是语言有十七种功能。所以,一方面是语言的功能是丰富多样的,另一方面说明人类的语言意象力作用非常强大。

对于语义意义论17种观点(6)所体现的语言意象力功能,本书不再重复。本书论证的对象是与思维不可分割的语言意象力功能。比如,语言意象力存真功能,语言意象力获知功能,语言意象力致行功能,语言意象力交流知识功能,语言意象力安置事物功能,语言意象力积累知识功能,语言意象力虚构功能,语言意象力软件编程功能,语言意象力价值交换功能,语言意象力卦爻与卦辞象征功能,语言意象力编制的世界未来图景等等。

2、语言意象力实践理论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人的改造和自然的改造共同构筑而成的。因此,实践活动理所当然地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实践。我们把以语言作为工具的实现人的改造的实践,叫做意象实践;把以机器作为工具的实现物的改造的实践,叫做物理实践。奥斯汀虽然全面地讨论了语言行为的作用及其方式,提出了“说话就是做事”的说做同一论。但却没有说明“说”与“做”的区别在哪里?“说”与“做”的结果的区别在哪里?进而突破语言哲学的范畴,它们在认识论上区别在哪里?在我看起来,说和写,就是运用语言这种意象工具对人的心灵意识思维进行改造,进而改善、提高人的社会活动的质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是意象实践。

意象性实践原理有五个基本的要素构成:一是语言意象性质,二是言语行为的作用,三是实践对象是人、人的关系,四是实践者认识的对象是人的语言,五是实践者的改造对象是语言的人。

我在这里提出“意象力实践”的根据是,语言意象性质及其作用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语言活动在改造人、改造社会过程中表现的特征。

意象力实践有它广泛的领域。言语的目的就是使人发生变化,只有人发生了变化,才能使人去操作然后使自然物体发生变化。意象实践就是把人当作目的。社会政治理论、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都是意象性质的实践活动。我将言语活动规定为意象实践的根据主要是,一、言语活动是人类普遍的、极其重要的社会活动,而传统哲学中的实践概念至少没有过明确规定说话活动是实践活动。二是说话活动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说话活动对人之外的任何物体都不产生直接的效应。因此,应区分对自然物体的认识、改造活动与对人的认识、改造成活动,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认识、改造活动,使用的工具和对象都不相同。三是语言是认识、改造人的活动的主要工具,语言意象性质决定了人对人的认识、改造活动的性质是意象性实践活动。四是人类的言语活动的种类繁多,1、传授知识教育改造人、改造社会,教师授课;2、信息交流,如科学知识传播;3、情感交流,如文学创作;4、调控人的关系,如制定法律、竞选演说等。如此诸多意象实践活动有着教育人、改造人、改造社会的巨大功效。

因此,意象力实践活动拥有巨大的社会功能。比如科技讲解、学术讲座、政治动员报告、竞选演说等等,它们都属于意象实践。这些意象实践是通过话语意象内容使听众发生心灵意识思维或行动上的变化。主讲人依靠他的话语意象对于听众发生作用,同时也是他的社会实践活动。意象实践是变革人的思想观念的言语活动,意象实践是改变人的行为方式和利益分配关系的言语活动。因此,意象实践活动的性质,有别于改变物体物理学状态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劳动的物理实践。

3、两条不同的认识世界事物的途径

自从人类有了语言和文字后,我们获得对于世界事物的认识有两条不同的途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它们是相互交织混合在一起的。尤其是语言文字在交流信息中的作用,它已成为人们获得对于世界事物认识的主要途径,这就是大力开办学校教育的目的,虽然它不会给人类知识库中直接增加新的知识。

自从人类有了语言和文字后,我们对于世界事物的认识就有了两条不同的途径第一条认识途径是,通过我们的“五官”感知觉直接(仪器是感官的延伸)接收世界事物信号冲动后,在记忆思维中形成物象。人们对于物象的思维认识形成物象知识,物象知识是贮存于记忆思维中的尚未外化表达的知识形态。我们对于物象知识完全可以不做出语言或行动上的表达,而贮存于记忆之中;而在当需要表达的时候,再选择做出不同方式的表达,如果我们用语言或文字或肢体动作表达出来,就成为人们通常所说的知识。换句话说,一切现存的知识,都是对于我们记忆思维中物象知识的不同的表达形式。这种通过物象认识活动获得的知识,对于个人来说是知识的一个来源;对于群体或是人类来说,它可能是知识的原始积累,因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最终是要回到这个基础上进行的,例如科学实验等。所以,物象认识活动不断为人类知识库中增添新的知识。这就是普通的、一般的实践活动,即通过“五官”直接感知世界事物,而获得物象知识的活动。

语言意象力实践即是人类认识世界事物的第二条途径。通过听、看、读、写等方式感知语言文字形式的知识而间接地认识世界事物;它是建立在第一条认识途径即物象认识获得的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成果基础上的意象力认识活动。这是现代社会个人取得知识的主要道路,是大力开办学校教育的目的。但是,在原则上它不会给人类知识库直接增添新的知识。我们把通过语词意指信息间接认识世界事物的活动,叫做意象力实践认识活动,而与普通的实践活动相区别。

因此,本书研究语言意象力实践对象或种类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实践,实践是改造实践者的活动,意象力实践原理,说话是一种行动, 认知疗法是意象力实践,教育活动是意象力实践,学习活动是意象力实践,文学创作是意象力实践,数学创造、发现是意象力实践,金融行业活动是意象力实践,政治活动是意象力实践,法律活动是意象力实践,哲学创新是意象力实践等等。

V、物象知识与文本知识、行为知识、物化知识相互转换的假设

物象知识与文本知识、行为知识、物化知识相互转换的巨型复杂系统理论,是一种物象知识转换假设。

1、语言文字为什么能够描述世界事物呢?

语言文字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象征和指称着实体事物的符号,它们都起源于大脑神经系统对世界事物信息进行物象加工形成的物象、物象思维和物象抽象心理样态引起外显表达欲望意志创造性意象力。这可以从语词最早起源于名词,和所有的文字都是起源于象形文字,这一点得到说明。语词起源于物象抽象,所以我们用语言文字对世界事物进行描述。语词意指的信息可以激活在记忆思维中形成的它所意指的实体物象,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间接地认识世界事物。词汇、语句不过是对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知识的一种表达。语言文本知识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事件、物体的物象即世界事物,在主体性哲学中叫做“客观世界”。这里,不是隐蔽着,而是明确地显示着物象知识向语言或文本知识的转换。

2、区分物象知识与语言文本知识的意义

我们记忆思维中形成的物象以及物象知识,既可能记忆或遗忘,还可能凭自己的意志愿望随意组合改变。但是,这类情形并非排除了物象与实体事物具有同一的属性,这是知识的真理性的核心,也是知识价值性的基础。

由于人类语言意象力思维十分强大,对于同一物象知识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语言文字形式的描述或表达的特性,它们共同构成了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可通译的原理。反过来说明,语言文本知识必然有它的内容即物象知识。本书确立物象知识与语言形式相互转换的思维结构假设,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它奠定了由文本知识向物化产品知识转换的认知心理前提与基础。第21章,物象知识向文本知识转换的内容有:语音词汇源于物象思维;文字源于物象思维;说话是物象知识转换;写作是物象知识转换;量子物理学是粒子时空物象转换;数学是物体时空物象转换;心理学是心灵物象转换;“自我”心象与言语自识(我思);物象与言语的反思与回忆;法律语义物象分析; 经济学、金融学是货币价值物象转换;脑神经生理学的直接证据及论证;个体语音物象、文字物象转换缺陷等等。

第22章,文本知识向物象知识转换的内容有;对话间接认知世界事物;阅读间接认知世界事物;语言思维认知活动;听是由语音向语义物象转换;三重物象和二重意象转换; 翻译语义物象原理;机器翻译的物象思维性质; 语言思维与物象思维转换等等。


使用道具

报纸
陈才天 发表于 2021-12-31 12:04: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3、物象知识向行为知识转换的理论

从知识视角看,人的行为是一种知识表达的形式。人的行为知识来自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知识,人的肢体操作行为所体现的知识内容即是物象知识的外显表达。人类的知识要服务于社会生活,就要将语言文本知识转换为人的行为方式,通过人的行为方式将对象物体转换成为物化产品形式,才能实现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的目标。通过人的行为操作改变物质体的形式,使其形成新的产品,物质产品即是一种知识显现形式。这样,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活动就成了一种知识的形式,它称之为人的行为知识。

23章:行为知识理论的内容:行为知识的类型;语言类型的行为知识;作为体育艺术类型的行为知识;手工艺术类型的技能、技巧的行为知识;操作技术类型的行为知识;社会活动类型的行为知识;政治活动方式所体现的行为知识;经济活动方案所体现的行为知识;绘图、书法、雕塑类型的行为知识,制造产品类型的行为知识等等。行为知识的多样性及其分类;物象思维与行为知识----技术操作;物象知识是操作行为的内在模式;语言理解产生操作行为的心理依据是语义物象知识;文本语义物象知识转换群体行为知识的理论;语义物象思维与行为知识;操作行为内在模式;语言理解产生操作行为。

4、行为知识向物化知识转换的理论

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方式(知识)去改变物理对象或精神对象所产生结果、成果,就是知识的物化,即物化知识或产品知识。人类社会的产品知识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所以,物化产品也是一种知识形式。在这里,就产生了由世界事物信息                              人的感知觉器官与大脑 语言符号 人的行为 的心理中介物是什么?这样一个令人深醒的问题。信息理论已经不足以完善地解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脑神经生物动力学问题。心理物象学方法回答是,在信息与人的行为及物化产品之间还有一个记忆思维中的物象或物象知识。

物化形式知识的理论,也是一个新的知识领域,物化产品知识概念须要定义。通常情况下,产品知识可与物化行为知识理论是同一个新的知识领域,行为知识概念须要定义。行为知识与语言形式的知识和物象知识、物化形式的知识等,它们是一种知识整体与部分的系统转换关系。行为知识的要素、结构、功能等相关性需要系统论研究方法。物化形式的知识的要素、结构、功能等相关性需要系统论研究方法。

物象知识向物化知识转换需要行为操作作为中介。物化知识是指人类将文本知识转换为物化形式的知识,即将知识物化,就是将知识物质化即知识产品化。语言形式的知识不属于物化知识。

本书认为产品知识遵循语义物象理论逻辑,揭开了产品制造者由语言思维与物象思维转换的逻辑。通常情况下,文本知识向物化产品知识转换,需要经历文字物象 语音物象 语义物象 行为知识 物化产品知识的逻辑结构的过程。第24章陈述内容包括,物象知识概述;物化知识类型;文本知识转换机器智能;产品知识形成逻辑;社会关系产品形成逻辑;文本知识向物化知识转换 ;从虚构物象到文本至物化产品转换等等。

5、物象知识与语言形式的知识相互转换的神经生理条件

人类在认识世界事物过程中,感官知觉神经细胞接受世界事物信息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在大脑各个不同功能脑区神经元系统的递质、调质、基因、蛋白的生化功能进行物象加工,形成记忆的物象知识状态。或者是通过语言理解转换为语义物象,仍是形成记忆的物象知识状态。语言形式知识与物象知识的相互转换的思维认识活动,是有大脑神经生理条件的。这就是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具有不同性质的思维功能。由于个体间大脑神经生理条件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个人的物象知识和语言思维能力及其相互转换和表达的能力,也就不尽相同。为了证明认识过程中物象知识和语言形式知识相互转换的事实,本文列举了聋哑人不能形成语音与文字形式的知识,和盲人不能形成文本知识。表明我们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物象知识与语言形式知识之间相互转换的思维认识活动。

总之,人类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思维过程,就是由物象知识、文本知识、行为知识和物化知识的相互转换的逻辑结构的过程。

VI、 意识心智目的性决定力量

国内外各个心理学科研究机构普遍采用PET和fMRI,BOLD等设备观测产生的脑神经放电表征、定位表征和分布式表征。它们的作用只能测试、测绘知觉信息、情绪心理、记忆表象在不同的脑功能区的放电现象。它们对于人的意识、智慧、思维、目的性等等,这些高级的复杂的系统性功能,完全没有测量、测绘的能力。所以,对于人的意识、智能、思维、目的性直接与认知、知识获得、应用相关联的项目,仍是需要哲学分析、逻辑判断推理的思维工具,对它们做出理性的文字结论。因此,本书专门开设第25章研究讨论了三个主题: 意识·心灵·思维;心智目的决定语言创造;心智目的性决定“四种”知识转换 。其目的是要说明,人类研究认知心理及认知神经科学,不能脱离人的意识力量,智能的力量和目的性力量。人的一切认知活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传播知识等等,都是在趋利避害和创造美好的未来世界之目的指导下进行的。


参考文献:

(5)王寅:《语言哲学研究》,第57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6)王寅:《语言哲学研究》,第354至38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