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在国际债券市场上掀起了一股空前的借款狂潮,难以从国有银行获得信贷的地产开发商是这一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内地企业已从国际投资者手中借款122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倍多。
交易撮合者们表示,不出两个月,中国企业将打破其在2010年创下的海外债券发行融资记录——158亿美元。
“中国市场今年开局气势惊人,”花旗集团(Citigroup)亚洲债券银团承销业务部门的Terence Chia表示。“我们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下去。”
今年的海外债券发行中有半数来自民营房地产企业,如恒大地产(Evergrande)和碧桂园(Country Garden)——这些企业在中国内地的融资渠道趋近枯竭。
过去一年来,中国监管机构和高层官员下令国有银行缩减对房地产业的敞口,遏制流向该行业的信贷洪流。
“遇到炒楼的情况,银行有权不贷款,”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周一表示。“不是说我们不支持(房地产市场)……但是它不能不健康发展。”
尽管各大国有开发商和信用最可靠的民营开发商仍可获得银行信贷,但许多规模较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已被切断。
其结果是,规模较小的开发商转向新生的信托公司,由其帮助它们通过表外交易,从银行及其客户间接融资。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监管机构采取行动,切断了银行与信托公司之间的这种联系,迫使开发商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融资渠道。
其它行业也在利用海外市场。国有的中海油(CNOOC)今年1月通过发行一只投资级美元债券融资20亿美元。从蒙古进口煤炭的永晖焦煤(Winsway Coking Coal)本月通过发行高收益债券融资5亿美元。
银行家们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计划发行美元计价的国际债券,因为海外融资成本低于中国内地。
不知,国内的这一轮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限制,会不会影响本来就备受信贷歧视的国内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