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研究的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经济运行模式,现在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买卖-借贷-交换、生产、买卖-借贷-交换、消费经济运行模式,所以,《资本论》过时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经济运行模式下,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生产的结果是商品,分配、交换、消费的都是商品,商品成了《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在买卖-借贷-交换、生产、买卖-借贷-交换、消费经济运行模式下,买卖决定生产,生产的结果商品不再决定买卖、借贷、交换,而是由买卖、借贷、交换决定。
《资本论》过时了到此已经有充足的证据,《资本论》成立的经济运行模式不存在了,《资本论》过时了,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时候,《资本论》就已经过时了。
商品要么自己用、要么交换,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分为自用商品和交换商品,自用商品自己生产、自己使用,交换商品自己生产交换后别人使用。自用商品和交换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和商品交不交换没有关系。
交换商品和交换价值是不是一回事?不是。交换商品两个原因交换,一个是消费,另一个是储存。商品因为消费交换不会产生利润,这和是不是物物交换没有关系。商品因为储存交换会产生利润,储存的条件是商品不会过期、腐烂,在商品世界里,不会过期、腐烂的商品不多,金银因为不会过期、腐烂成了储存的代表,最后演化为商品货币。
商品一是有什么用、二是属于谁,有什么用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属于谁是商品的所有权,商品价值实际是商品的所有权。商品交换是商品所有权的交换,没有所有权的物品是不需要交换的,空气、阳光有用,但没有所有权,空气阳光不需要交换。如果某天空气、阳光有所有权了,空气阳光就需要交换了。
商品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生产出来的。商品的所有权是生产出来的吗?不是。如果商品的所有权是生产出来的,奴隶和工人的劳动都创造价值,而不会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奴隶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奴隶和工人的区别是,奴隶不拥有自己的所有权,奴隶的所有权属于奴隶主,奴隶不创造价值。工人拥有自己的所有权,工人的劳动创造价值,这个价值指商品的所有权。
马克思说工人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一是一无所有,二是有人身自由,人身自由是工人拥有自己的所有权。工人的所有权是怎样跑到商品上去的?是通过抽象劳动吗?不是,工人的所有权不可能通过劳动转移到商品上去,形成商品的价值。工人的所有权通过交换转换为商品的所有权,交换是商品所有权的获得方式。工人的所有权是商品价值或者所有权的源泉,劳动不可能是价值源泉,对比奴隶和工人的劳动就知道劳动不创造价值或所有权。
《资本论》的逻辑矛盾体现在资本循环上,资本家是购买劳动力,然后再生产,买卖决定生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经济运行模式是生产决定交换,资本循环突然是买卖决定生产,矛盾是非常明显的。“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流通中实现”是马克思的解决方式,剩余价值和生产无关,剩余价值从头到尾就是交换产生、实现。
两大部类生产马克思又回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模式上,第一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由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生产消费,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由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的工人消费,马克思把这种平衡叫简单再生产。马克思在这里没有分开生产者和生产组织者,生产组织者以交换的方式把生产者组织起来,进行生产。
《资本论》的逻辑矛盾太多了,因为题目要证明的是《资本论》过时了,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