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陈才天
1354 3

[学术哲学] 第6章 物象的“五大”来源;39:直觉认识的物象 [推广有奖]

  • 5关注
  • 84粉丝

svip3

学术权威

93%

(VIP/贵宾)四级

17%

威望
1
论坛币
81429 个
通用积分
3803.8666
学术水平
1301 点
热心指数
1219 点
信用等级
828 点
经验
274944 点
帖子
10428
精华
0
在线时间
523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11-11
最后登录
2024-4-2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39  直觉认识的物象


有的学者不能准确地分清感觉与直觉,或者将直观与直觉混淆起来。“我敢断定作者对什么是直觉概念没搞清楚,他说的基本上是经验判断的认识能力。完全与流行的直觉概念不沾边。仅以作者自列‘六个肓信’就足够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比如,盲信自信,肓信权威,盲信大众等。心智直觉认识能力正是超越它们的,所以才能成为人的第三种认识能力。”(这是我在微信群上一个评论。)


人类个体对于世界事物的认识能力差异,并不在于感官认知能力,而是主要在于理智的或直觉的认知能力。人的直觉认知能力是人类具有神性的现象。虽然,直觉认知能力属于理智认知能力的范畴。但是,直觉认知是不需要借助符号的演绎形式而对非直观事物本质联系作出判断的认知世界事物的能力。直觉认知世界事物的是物象心理性质的状态,直觉认知者运用语言符号表达的语义是物象,而不是“意义”。

直觉认知采用物象判断、物象推理的物象思维认知活动。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认识论就是一种直觉认识论。柏格森说:“所谓直觉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是意志生命的交融。”柏氏这一观点陈述本身就是一种物象认知的表现、结论和成果。它已经正在被现代物理学发现所证实。这就是根据现代物理学理论,宇宙中存在巨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每一个人都是处在暗物质环绕之中,这就使得人的生命体征、体感处在一种与整个宇宙相联系的状态之中。每一个人都是拥有暗能量控制能力的生命体。但每一个人的大脑思维控制的暗能量是极不相等的。而且每一个人拥有对于不同对象物的暗能量控制能力,比如,人类不同个体对于音乐、美学、绘画、数学时空模型的偏好和较多的暗能量控制力,她们就会这些科目上的天赋值超过普通人,分别成为音乐家、画家、数学家等等。有的人将柏格森直觉认识论称之为唯心主义,其实不然。

智力思维对宇观、微观事物结构、关系、性质的猜测、推导产生的物象。如爱因斯坦通过洛伦兹力的推导发明的相对论,和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等。虽然,他们最终都是语言表述出来的。但是,他们在发明、发现和创造的过程中的思维状态主要是物象思维、物象判断、物象推理,这是认知对象所决定的认知心理样态。在需要语言表达时,一般运用隐喻或类比的词汇语义是视觉物象。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年—1941年)认为,人的直觉能力来自人的生命的体能,人的生命体能来自宇宙能量延续性,是“生命的绵延”。他说:(15)“直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生命本身。”又说:“所谓直觉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是意志生命的交融。”柏格森这样一种对直觉的文学性幻想的描述,它似乎被现代天文物理学的暗物质、暗能量理论所证明了。但不是像梁漱溟先生所理解的“直觉是通过吃苹果知道了它的味道”。这不过是高等级动物普遍享有味觉罢了。心智直觉是超越感官知觉的,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作出判断、推导的认识能力。或者说,我们假设:人的大脑神经中枢系统具有直接接收世界事物信息的功能。或者假设大脑某些功能区分别具有某些不同的直觉认识功能。目前,神经生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还没有方法准确揭开、测量人的直觉认识能力部位和数据。但也些心理迹象如隐性学习,隐性记忆的功能等等。然而,人的心智直觉能够“看到”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事物的心理经验事实,是不可否认的。人的语言意象力能够将直觉认识形成的物象符号化形式化,比如数理逻辑公式定理方程式等等。对于个体而言,其直觉能力差异很大。有的人具有某种艺术直觉能力,如绘画、音乐等。有的人具有对战争战场指挥高超的军事直觉判断能力,有的人具有经济事件高超直觉认知能力。等等。

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曾经说,宇宙物质运动能够被人类所理解,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但是,爱氏这一说辞却没有引起哲学家、科学家们的关注。哲学认识论的方法论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那么,我们应该关注爱氏这句话的什么呢?这就是爱因斯坦不是用“感知”,而是用“理解”一词。

在现实中,人类的每一位成员的眼、耳、鼻、舌、身等等感官阈值、阈限的生理功能的差异很小。但是,人们的认知能力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不是由实践决定的。这是本书将实践排除在物象学理论逻辑之外的重要原因。比如,数学家对空间的认知能力,物理学家对物质运动、性能、内部结构关系的认知能力等等。人类个体间存在着的认知能力巨大的差异,显然超出了“五官”功能的阈限范围。这就表明,物理学家、数学家他们不仅仅是以“五官”认知世界事物,他们还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脑力思维认知世界事物的能力----直觉认知的“理解”。

假设将爱因斯坦的这种“理解”认知世界的能力就是直觉,那么,直觉就是宇宙的暗物质暗能量,将人体生命体能和脑思维功能与宇宙间万物联系在一起,成为个人思维的暗能量的共扼频率。当那个思维能量强大的个体的人,启动其拥有的对某类事物的暗能量共扼频率时,直觉认知就启动了。所以,物理学家、数学家们的大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即直觉认知人类“五官”不能够感知的对象呢?直觉就是在民间的习惯习俗中,被称为“神性”的力量。直觉认知能力即是人的心智能够“看到”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事物。人类个体间认知能力差异就在于各自拥有的直觉认知能力种类不同(质)和大小不等(量)。


      一、直觉概念

直觉认知,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因哲学心理学界对于直觉概念众说纷纭,还有直觉与理智的内涵要素混淆不清等。本节篇幅限制,不能对直觉相关的诸多问题做出较全面的阐述。

在西方,斯宾诺莎、康德、谢林等哲学家都研究过直觉。根据20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哲学、心理学重新关注直觉问题。各种学术观点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但至今没有形成公认的直觉定义。

在直觉问题上持反对立场的哲学家罗伯特·卡明斯(Robert Cummins)和亚科·辛迪卡(Jaakko Hintikka) 。卡明斯认为,直觉在认识论上都是毫无意义的。辛迪卡批判了卡茨( Jerrold katz )有关直觉、内省和知觉都是我们基本的“无推理性的官能”的观点。辛迪卡指出存在很多种使某人产生“直觉”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包括催眠,能使人说实话的麻醉药等。因此辛迪卡认为直觉是无意识的观点是“有害的和虚构的,要尽快去除。”辛迪卡声称他并不反对在哲学中所有的对直觉的使用。他认为当代哲学家宣称直觉可以把握知识,这使直觉变的“神秘”。

威廉·莱肯(William GLycan)认为直觉是一种自发的信念(spontaneous beliefs )。比勒批判了这种直觉观点,认为(16)“信念是可塑的(plasticity), 而直觉不可以。”比勒指出信念容易在其他因素(比如其他信念,权威,诱导,胁迫等)的影响下加强或削弱,而直觉则不会容易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在比勒看来,它是不可削弱的(irreducible。)用比勒的话说:“很显然,它们在本质上比信念更能抵抗这种影响。”但是,比勒认为,直觉作为一种理智显现(intellectual seeming ) , " seeming”可以理解为一种意识片段(conscious episode )。在这层意义上,“理智显现”即是在特定情景中某种意识片段在我们的头脑中呈现的一种必然性。这样,比勒将直觉划归理智的范畴。显然,这是哲学界没有对理智与直觉这两种不同内涵的认知能力做出界定造成的。这种问题,还表现在语言学家将属于人类语言机能以及理解语言的理智能力当成直觉。如乔姆斯基认为,直觉是人类天赋的普遍语法的把握。

在心理学界,对直觉的研究十分火热。但对直觉仍然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人们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直觉的定义:1、直觉是一种认识,感觉和动作是直觉可能有的表现。2、直觉是在许多情境下产生的认识;3、在直觉中存在着情感因素,即就是判断直觉认识的意义以及它的正确性的主观指标,就像是猜测、预感和敏感性。4、直觉认识是能够进行说明和意识到的,它与内隐学习、灵感、顿悟以及检验相区别。5、直觉的基本原理是无法进行验证的,它与顿悟相区别。6、直觉与感觉的不确定性和不明显性以及情境的新奇性相关。7、直觉是以一定的经验或知识储备为基础的。人们普遍认为,直觉具有直接性和突发性、思维的非线性与整体性、或然性。

我认为,直觉作为人的一种认识能力,可以找到某些实验方式做出某些人的特定直觉的验证,也一定有它的脑神经生理心理基础。或许,人的大脑某些功能区拥有直接接受外部信息功能,从而形成超越感官知觉的直觉认识能力。西方心理学界对直觉的实验对象,主要集中在创造性直觉方面。并认为直觉与内隐性知觉、内隐性记忆和内隐性学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为什么人的大脑某些功能区拥有直接接受外部信息功能?这是脑神经生理学面临的艰难任务。目前,根据神经生理学科知识,人的大脑功能区结构基本相同。对于1000亿个神经细胞的功能有分类研究,如神经元、神经纤维、神经胶质细胞,它们各有一些分类,等等。但没有对各个个体的脑功能区特别的认知功能做出研究。然而,直觉则很可能是人类个体脑神经元功能差异形成的。对于直觉如何可能认知感官知觉无法认知的事物?则很可是暗物质暗能量的作用。这种猜测虽有独创性,但目前无法验证。然而,这就是哲学家的工作,也是哲学不同于科学之处。哲学家可以将“经验”作为“抓手”做出某种推论,形成学说,却不能做出实验证明成为科学。

每一个人的直觉能力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于各人掌控的暗物质暗能量的心理能力的大小多少不相等,而且性质有差别。有的人拥有政治直觉,有的人享有经济直觉,有的人拥有艺术直觉如绘画、音乐等等,有的人拥有军事直觉,有的人拥有科学技术直觉。拥有不同直觉的人会在那个领域里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功、成就。


二、直觉认识能力及个体差异

直觉认知是并列于感性认知和理智认知的人的第三种认知能力。对于直觉认知在认识论范畴中的定位,是研究直觉的基本前提。

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将感性直观与心灵意识的直接洞察力相区别,比如中国学术界有的认为把“intuition”译为“直觉”还是“直观”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对“intuition”的这两个概念译法作模糊处理。这是不正确的,或是不科学的,需要改进。另一方面,明确了这一前提,我们就不会把属于理智成分划归直觉,比如有学者认为,猜测、幻想、想象、联想、顿悟、情感等是直觉的成分。又如对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的经过,有人说是顿悟、有的认为是猜测、有的称为灵感、也有的当成直觉。

直觉是人的先天赋予的即自然的能力。直觉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认识世界事物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说,某种直觉能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直觉既不只是天才所拥有的能力,也不是人人皆有的能力。许多人能够有科学发现或理论创造,就是因为他们具有某种天赋的直觉思维能力。我们之所以认为直觉是人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认识能力,因为我们还未看到直觉认识能力培养的方法。

有的人认为直觉是无意识的。实际上,直觉是意识、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直觉从本性上讲,它是不能后天培养或模仿的。但是,认为直觉是超越心灵意识的和没有意识参与的认知能力是荒谬的。相反,就像没有意识就没有理智,没有意识就没有直觉,直觉是意识的一种超级认知能力。正如上文提及辛迪卡的观点,如果认为直觉是无意识的,那么存在很多种使某人产生“直觉”的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包括催眠,能使人说实话的麻醉药等。

有的认为直觉是非理性的。这是由于受到西方传统哲学的认识论将人的认识能力规定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架构内的制约。只有把人的第三种认识能力——直觉,推到所谓的“非理性”范畴中去。

直觉作为一种认识能力,首先要将直觉与感性直观相区分,直觉不是外感官视听嗅尝触和内感官饥渴痛性等直观感知。其次,直觉与理智的区别直觉不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思维,也不是猜测、幻想、想象、联想、顿悟、情感等理智思维活动。直觉是一种心灵意识对事物本质和结构直接的洞察力,通常称为灵感或预感;它既表现为一种直接的判断,同时也表现为一种心灵体验。直觉预感是对未表露的正在发生事件和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未来结果而产生的一种心灵的体验,但体验最终会转化为判断。心灵意识对事物本质和深层结构直接洞察的灵感或预感的判断和体验就是直觉。灵感、预感和直接的判断与体验是直觉的属性,它体现在对事物本质和深层结构的直接洞察力。正如视觉对光的感受性,听觉对声音的感受性。直觉的 “洞察”力,就是心灵意识与实体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本质性的连接、贯通,其心灵意识的体验性就是灵感和预感就是直觉。直觉认识有两个方式:直接以实体事物为对象和通过语言概念涵义的物象间接地洞察对象。我们应确认直觉是一种认知能力的地位。直觉的判断结论就是直接的知识,具有高度的确定性和绝对的准确性。否则,它就不是直觉而是幻觉。

有的动物学者将动物感知逃避重大灾害的情形,称为“直觉”是可以的。动物与同人类一样,它们的机体感觉神经系受到暗物质、暗能量整体性影响力作用,其中的某些个体具有直接感知重大灾害来临。群体在这些个体带领下作出逃避反应。动物没有将直觉认知转换成语言符号表述的能力。并且动物直觉认识的类别是单一的,只有人类的直觉认识能力是因个体而异的,因此,人的类的直觉认识能力具有多样性特征。这就表明,直觉不是由意识高级形态如灵感、预感和判断所构成的认识能力。而是相反地,灵感、预感和判断是直觉的表现形态。直觉与理智的区分在于直觉是直接作出判断,理智认知是有判断并对判断做出逻辑推理的论证过程。数理逻辑的符号演绎运算程序,就是直觉与理智相结合的有效工作形式。然而,数学家的思维就是物象思维与数学符号的演算。

人类个体直觉能力的差异。直觉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的认识能力。然而,凡是天赋的东西,它就是自然的。但是有的学者认为,直觉是一种天赋的、超自然的而具有神秘性。人们往往把直觉视为少数天才人物的神性能力,原因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直觉能力差异太大。直觉不像感官是人人都有相同的阈值。比如,语言文字理解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直觉认知能力。人们常常有正常的感官知觉认知能力,但是,有的人学习掌握文字形式知识的能力很弱势。或者,有的人社会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强势,但数学、物理学知识理解能力弱势。这些学生学习成绩都与感官知觉认知能力无关,而是直觉认知能力差异的表现。

直觉在个体中的差异,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一部分人可能根本就没有直觉认识能力;二是有直觉认知能力的大部分人不会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如经营者直觉、性爱直觉(姻缘)、某种技艺直觉等;三是大部分人只有某一种直觉能力,而少数人可能具有几种直觉能力如毛泽东具有军事直觉、政治直觉等;四是少数人具有某种强大的直觉能力(如连续产生),如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直觉、鲁迅的文学直觉,康德的哲学直觉等。五是直觉的类型。有人把直觉分为科学直觉与艺术直觉两种,是不准确的。直觉作为人的第三种认识能力,如果以认识对象的有效性为标准对直觉分类的话,那么直觉就有许多种类。例如,男女情感直觉如“心有灵犀一点通”,经营者的直觉,军事家战事的直觉,亲属有生命信息的直觉,有哲学家精神思想的直觉,技艺、艺术的直觉,物理学家物质关系的直觉,数学家数理的直觉,化学家物质结构的直觉,政治家社会利益关系的直觉。诸多直觉类型,我们都可以举出大量的事实证明它们的存在。但是,克莱克斯顿对直觉的种类做了如下划分:⑴检验;⑵内隐学习;(3 )判断;( 4)敏感性;(5)创造性;(6)思考。我认为这应是直觉能力的构成要素,而不是直觉的种类。

直觉认识能力,被心理学家视为一种人格的力量。某种直觉能力成为个人选择职业的内在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intellectual Intuition plastic William Beliefs

沙发
陈才天 发表于 2022-11-14 16:01: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三、直觉认识形成的物象

所谓直觉,不过是人的一种与“五官”感觉不同性质的觉知世界事物的能力。直觉最大的特征是,它认知的对象是实体物象,而不是直观的实体对象,不是直观的实体、实在者。在直觉认知过程中,实在者并不在眼前。所以,直觉给记忆思维带来的仍然是一种世界事物的物象,在许多人看起来,直觉认知能力就是一种神秘的力量。

直觉给人带来灵魂的体验,产生神话或信仰;直觉给人带来对事物本质的理解或体会,产生艺术或科学发明。不论怎样,人们能够运用语词将直觉认知获得的对于世界事物的判断、推理的知识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不过是对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的描述。所以,语义是物象而不是“意义”。

人只有在理智自发的活动和自愿的行动,即在哲学家特有的资质即理智的直觉中来认识绝对。科学的知性及其时、空和因果范畴,不能把握自然中活生生的运动的因素,即实在的内在的意义。谢林指出:(17)“用概念所描述的是静止的,因而只能有关于事物、有限和为感官知觉的东西的概念。运动的概念不能是运动本身,没有直觉,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运动。自由只为自由所理解,能动性只能为能动性所理解。”自然科学和常识对事物采取静态的观点,只理解其存在;哲学认识事物的变化,注意其中活生生的、运动的因素。自然科学和常识只从外部观察事物,把事物割裂开来;我们必须从内部来认识事物,认识事物本身和实质,这只有靠认识自己才能做到。哲学家犹如艺术天才,必须有知觉宇宙中和谐与同一的能力:审美的直觉是绝对的认识。有机的概念类似审美的概念,

谢林有时候把理智的直觉描述成有机的概念:那就是看事物的整体、于个别中见一般、于杂多中见统一以及于差异中见同一的能力。他明确地宣称,这种职能丝毫不神秘,但是,一个人要是没有超越经验中的分散和孤立的材料的能力,没有透过外壳而进入实在的内核的能力,他就没有希望成为哲学家。

由此可见,所谓直觉,不过是人的一种认识世界事物的能力或方式,通过直觉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其形成的仍然是记忆思维中的物象和物象知识;运用语言文字对直觉的成果进行的表达,也就是对直觉物象及其知识的描述。

与先验的、理智的直觉迥然不同,法国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是一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他公开否认人类的理智(理性)有认识世界的能力,否认人们以理智的形式(感觉、概念、判断等)和理智的方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等)所表现和获得的知识具有实在的、客观真理的意义。(18)柏格森给直觉下了如下定义: (19) “所谓直觉,就是一种理智的交融,这种交融使人们自己置身于对象之内,以全面与其中独特的、从而是无法表达的东西相符合。”柏格森在此所谓“理智的交融”指的是一种超出正常的感性、理性之外的内心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主体与对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觉的境界是一个主客溶而为一的无差别境界。形成对于生命源流的追寻和向往的一种虚构图景。

然而,我们不难看出,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不论它是多么的神秘、不可捉摸,它仍是人对于自己与环境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在他的记忆思维中形成一种心象,心象中参杂有环境物象。柏格森对他的直觉活动描述中使用的名词、动词等词语,完全证明了他是在对记忆思维中的物象、物象知识做出的表达。退一步说,柏格森对其神秘的、不可捉摸的直觉描述,也是一种虚构物象,或称之为“神话”。总而言之,凡是用语言文字描述表达的,它们的内容不是对于记忆思维中的实体物象、物象知识的表达,就是对于记忆思维中的虚构物象及其知识的表述。

直觉认知的物象直觉认知是一种认识活动的过程。但是,从直觉认识具有对事物本质和深层结构直接的瞬间的判断的特性看,似乎意味着直觉认识没有过程性。其实不然,直觉认知包括两个阶段。

首先,直觉认知包括产生灵感、预感和判断的那些感性和理智的认识活动。直觉是人的一种认识能力,且有着普遍的认识论意义。直觉认识的对象与感性认识有同有异:它们的认识对象都是现实的世界事物;但前者为非直观的对象,后者是直观的对象。理智认识的对象是现实的、非直观的,也可以是未来的、理想的、虚构的对象。因此,应在理论上将直觉认知与感性认知和理智认知进行区分。直觉认识具有直接的和瞬间的特征表明:直觉的判断和体验产生于现实的感性和理智的认知活动之中。这就意味着,直觉认识是对正在发生的(含感官不能觉察的和理智不能得知的)事件引起的灵感或预感,它建立在现有的环境事件中,即正在发生的感性认知和理智认知活动的基础上。因此,也可以说,直觉认识活动是一种认识事件,而不是一个实质意义上的独立的认知过程。它是蕴藏于感性认知和理智认知之中的。并且实现直觉灵感的判断和预感的目标,需要感性和理智认知的活动。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把它称之为直觉认知。因为感性和理智的认知,也是从来没有绝对的分离过。

其次,直觉认知是由实现直觉判断所需要的感性和理智的认知共同构成的检验、论证的认识过程。直觉作为人的一种认识能力或功能,当直觉的判断或体验形成并一经转换为语言表达或概念在思维中被固定下来后,直觉即告结束。直觉认识是对事物深层结构及其本质的直接的洞察并做出实质性的判断。要证实、实现直觉判断的价值,则需要依靠感性的、理智的认知活动来完成。因为只有理智的力量才能接近事物本质或深层结构,同时在这种接近的过程中,也不可缺少感官功能作用。比如,事物深层结构或本质都是非直观的东西,然而在直观上不被接受的理论通常被认为是不完善的。也就是说,要把非直观的事物转变为直观的东西,才能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这就是为什么在科学描述中,隐喻、类比等是常用的手法的原因,如人们把极微观的物质形态称为“弦”、粒子、中子、夸克等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直觉认知都是如此;许多实现直觉判断的实践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它只需要当事人的行动。直觉认知需要坚强的意志,坚韧的耐心和智慧,才能检证直觉判断并将它转变成为人们能够接受的科学知识。

数学,尤其是高等数学,以公式式、定理、方程组、函数、微分方程等方式描述内容即数学语义物象,都是一种直觉认知能力才能达到的知识。数学家通过自已直觉认知能力,可以超越时间顺序,超越记忆时间顺序,从而实现对物理运动的未来过程进行控制。比如计算机算法制定未来(数日、数月)宇宙飞船在星球上的着陆点。比如,相对论的质能方程:E = m                              等,就是直觉认识能力才能获得的知识。

直觉认知获得是事物的物象的观点,将有如下的证明。直觉认识具有直接的瞬间的特征。直觉认识的对象是事物,而不是语言形式的观念。直觉认识的直接性,就决定了直觉认识获得的是事物物象,而不是其它形态的东西如语言。例如,如果将鲁班从丝茅草割破手指的这一现象中得到启发而发明锯子,看成是直觉认知;如果把见到水蒸汽冲开锅盖的这一现象而受到启发而发明了蒸汽机,当成直觉认知;还有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等等;那么,这里“原型”的启发作用,就是直觉认识的物象引起人们的联想,从而使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新方法则会从直觉中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

(15)转自夏基松:《现代西方哲学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66页。

(16) [美] 梯 利 著 《西方哲学史》 下册  第169页   葛力 译  商务印书馆  1979/

(17) [美] 梯 利 著 《西方哲学史》 下册  第223~224页  葛力 译  商务印书馆  1979/


(18)刘放桐 等编著《现代西方哲学》第209页   人民出版社   1981/


使用道具

藤椅
陈才天 发表于 2023-1-26 10:08: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本文的直觉概念不同于柏格森的直觉概念,陈老师认为,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目前尚未发现的直觉认知世界事物信息的功能,即它不需要通过外周感官接收加工事物信息。

使用道具

板凳
陈才天 发表于 2024-4-22 11:17: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于知识不在文本中的观点,它的论证是,比如,一个文盲手里有一本《量子物理学教程》,这并不证明他拥有量子物理学知识。又如,在校物理学本科生中,有的学生考试90分,有的学生得40分。以上三人对量子物理学知识情况表明,知识不在文本中,而是在人的记忆思维中。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