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黄元辰
2192 4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民科风潮的兴起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8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49 个
通用积分
0.1500
学术水平
8 点
热心指数
8 点
信用等级
6 点
经验
837 点
帖子
63
精华
0
在线时间
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15
最后登录
2018-4-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我现在是转向学近世代数、Lie代数和代数表示论的。我了解民科言论对于真正的数学大众化是有破坏的。而郎咸平出名以后很多民科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了经济学领域,注意是经济学领域而不仅仅是经济领域。
       相信受过正统经济学训练的人士都知道,经济学虽然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学科但是同时也是所有社会科学里面最接近与自然科学和数学的。每一个经济学的结论都必须是通过“模型——计量检验”得到的,这样的经济学才是严谨的,有意义的。我在大一的时候上过当过留美经济学会会长的陈爱民教授的课程,她就很反感郎的信口开河。
       我们知道没有模型或者计量结果支持的经济学观点是靠不住的,但是民众,主要是没有受过大学思维训练(尤其是数学)的民众并不能理解这一点。因此当郎咸平说出他们的诉求的时候就无条件的支持,根本没有反思和辨别的意思。更糟糕的是郎的风格让大家觉得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不过如此,只要语言文字符合逻辑,有一定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就可以了。但是没有模型的思想,甚至不知道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就要谈所谓痛苦指数,并用这么一个小小的概念大作文章,更不懂对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但真正糟糕的一群经济学的民科正在形成,据我对数学民科的了解这些人会顽固的坚持他们臆造出来的理论观点,而与数学不同的是经济学的民科远比数学的民科有影响力,因为在民众看来那些不讲“人话”的经济学家不过是被“西方给洗脑”或者沦为“西方的走狗”,而这也是郎咸平的贡献之一。他们形成一些所谓民间的经济学思潮。他们的很多观点不仅没有根据而且有害,
       例如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产业倾向不同,计划经济倾向重工业;市场经济倾向轻工业;而产业结构是可以控制的。   (非郎咸平的观点)
              2、每个市场都是被寡头操控的,而寡头之间会进行无条件的串谋,市场只是寡头剥削中国劳动者一种手段,市场本身是没有效率的,就如同股票市场一样,而应这个问题应该通过由ZF出面对寡头进行规制来解决,寡头之间那个什么Nash均衡根本不知道是什么???????解决市场经济问题的办法就是干预力度。
              3、zf的政策大多都被垄断利润所俘获,因此不可能表达人民的诉求,所以改革是无望的!
这些观点是我这几天遨游概括出来的。这些观点涉及的问题其实都是产业经济学的问题,当然民科不会有这种概念,更不会有论证自己观点的能力,但是他们却将这些观点大肆的渲染,说得天花乱坠,确实说得很大快人心。
              但是其结果是什么呢?连为什么市场经济是有效率的都不知道,就谈寡头串谋对中国人的剥夺有可能是对的吗?但是一旦这样的观点被大众接受,那就麻烦了。这样的观点只会带着中国回到“不破不立”的老路上去,似乎只要把现有体制解体中国就解放了?其实到时候谁能为这个结果埋单呢?民科们行吗?郎咸平行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留美经济学会 菲利普斯曲线 产业经济学 市场经济 自然科学 经济学 注意力 代数和 课程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809971965 发表于 2011-7-7 12:49:3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所有异于郎咸平的文章里面,这篇是最具科学性的,这才是学术上的讨论,而不是单单的臆断反驳,多些这样的文章,对社会来说是件好事。

使用道具

藤椅
xmusongww 发表于 2011-7-7 12:56: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路过。。。。。。。。。。。。。。。

使用道具

板凳
johncalvin 发表于 2011-7-8 12:22: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但是你也不能太相信计量模型了。数学模型也是对现实经济世界的简化分析,并不能完全反应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和实质。
经济数学模型并不适用每一个经学领域和经济现象,他是有自身的局限性质的,lz看得文献还是少了点。

使用道具

报纸
poverty 发表于 2011-9-27 12:42: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之所以盛产这类“民间科学家”,我觉得跟三方面的因素有关:一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科学传统,只有技术传统,而技术问题有时候是靠经验积累和灵机一动就能解决的,让一些国人也觉得科学研究就这么简单。二是中国历来就没有专业性的概念(甚至连英文的professional一词都没有完全对应的翻译),欣赏全才、通才,而不重视乃至鄙视专业人才。三是大跃进、文革时对专家、学术权威的蔑视达到了顶峰,无限夸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至今流毒不浅。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