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nyameng
1157 0

[经济热点解读] 社科院黄涛:如何看待工业企业的库存变动? [推广有奖]

  • 8关注
  • 5粉丝

VIP

讲师

2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880 个
通用积分
31.3000
学术水平
5 点
热心指数
9 点
信用等级
5 点
经验
9542 点
帖子
376
精华
0
在线时间
44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7-20
最后登录
2023-1-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二季度工业企业库存或将回调

文/黄涛

转载自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dcebf70100quug.html


工业企业库存变动具有显著的顺周期特征:在经济上行阶段,商品销售增加,市场预期普遍较好,要求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工业企业生产出更多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带来库存的增加;反之,在经济下滑阶段,商品销售下降,企业家信心下挫,工业企业会通过降低产能利用率等方式减少生产,避免过多的产品积压造成资金周转的困难,库存也随之降低。


看待这一点的另一个角度是,作为一种节省成本的决策方法,企业家会将合意的库存水平保持在日均销售量的某一个倍数上。当销售增加时,企业就增加产出,以使库存销售比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当销售下降时,企业相应削减产出,并降低库存水平。


2006~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际增速分别为12.8%、14.4%、9.6%和9.3%,存货则分别增加了33.5%、35.6%、36.7%和-19.2%,库存变动与经济增长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其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经济增速比2007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形势仍然一片大好,工业生产保持旺盛,且到四季度时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销售迅速下降,因而出现了库存变动与经济走势不一致的情况。


从工业产成品资金占用情况来看,2008年全年工业产成品资金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的高位。2009年,受经济迅速下滑、企业盈利前景不被看好的影响,工业企业出现了一轮“去库存化”的过程,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速迅速下降,甚至在2009年3季度一度出现负增长。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工业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再库存化”过程,工业产成品资金增速迅速回升。


事实上,如果企业能够准确地预见到经济形势的变化(从而可以准确地预见盈利前景),并能在任何必要的时候调整产出水平,那么库存变动应该与经济形势变化完全一致。然而,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信息不完全和存在交易成本等原因,企业往往不能提前预见到经济形势的变化,也无法随时调整产出水平,因而库存变动有可能与经济走势不一致甚至出现背离的情况。这一点在短期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如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3月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23672亿元,同比增长23.1%,远高于2010年11月末11.2%的增速。但从经济运行情况看,今年一季度国民经济只是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平稳增长态势,并没有表现出明显上行的特征。这意味着当前库存水平的大幅增加,很可能主要是非意愿性库存增加所致。


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比去年四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增速比去年四季度回落2.5个百分点。如果剔除价格因素,一季度消费回落幅度将更大。而尽管一季度出口名义增速高于去年四季度1.6个百分点,但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很可能有小幅回落。生产相对于需求(销售)表现得更为强劲,结果必然是企业库存的增加。


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经济增长预期较好、通胀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企业意愿性库存增加的可能。由于对经济增长前景从而企业盈利前景有着较好的预期,尽管库存非意愿性增加,企业并不急于削减生产以降低库存水平,反倒是由于通胀预期强烈,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和提高自身产品在通胀环境下的竞争力,提前加大了生产并因此带来库存水平的上升。


库存增加主要是非意愿性的意味着当前工业企业的高库存水平是难以维持的。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需求的回升将带来销售的增加,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非意愿性库存规模。而从近期来看,企业意愿性库存增加的可能性也不大。


一季度消费需求的下滑,从结构来看,主要源于汽车和住房相关商品销售增速下滑,受政策主动调控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以及调控政策效应的减弱,消费增速可能会在二季度有所回升,这将有助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非意愿性库存水平的下降。


当然,二季度消费增速也可能进一步下滑或与一季度持平,在这种情况下,销售与生产的背离将会促使企业减少生产以降低意愿性库存规模。不管怎样,考虑到2011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较大,企业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及对盈利前景的预期已处较高水平因而难见显著提升,出口需求相比2010年还将有所减弱,工业企业意愿性库存规模进一步增加的可能性较小。


因此,预计二季度工业企业库存将适度回调。至于库存回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将视库存规模下降究竟是源于企业非意愿性存货水平下降还是企业主动“去库存化”而定,目前还有待观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工业企业 社科院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9年3季度 企业家信心指数 国际金融 生产总值 市场预期 商品销售 市场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 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