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林汉扬
13209 40

[原创]我的价值观即世界观、人生观! [推广有奖]

21
林汉扬 发表于 2006-11-29 19: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eabai在2006-11-29 18:46:00的发言:

不错,这正是在下提出“泛系统价值优化论”产生的主要想法,我把“价值”的定义从人与人之间的功用、效用等价值联系扩大到泛指任何系统之间的功用、优化效应等广义价值联系;从个人的价值优化到目标系统的价值优化扩大到整体的价值优化(即整体增值或多赢)。这是在下研究的目的。不好意思,上面搞错了。

关于价值问题,我的看法,可以非为宏微观。从微观上来看,价值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从宏观上来看,由于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文化、民族习惯和传统文化,人们的价值观又相对比较稳定。

您的宏微观,用在下的“泛系统观”宏观则是从整个社会系统的角度出发;微观则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就是说从个人的需要、价值标准,决定这个标准的原因有个人的遗传生理、心理、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具体可从个人与他或她所处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系统中去求取,此两者的状态与标准了解得越详细(即信息越完全),其价值量越精确。

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文化、民族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该民族的地理、气候环境及为适应地理、气候而与之产生的生活方式有关。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或生产关系是这个民族或社会群体为征服或适应自然环境的组合结构联系,这种联系一旦形成相对于个人而言就不那么容易改变,除非新的更高的生产力形成要求这些生活方式或生产关系更合理化,否则,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文化、民族习惯和传统文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现在的中国形势就是这样!所以,我认为许多旧的代表落后生产力的生活方式或生产关系必须为推进更高的生产力,以及适应国际文化、经济、政治全球化和自然环境形势而纠正。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薄之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0 15:16:33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22
leabai 发表于 2006-11-30 09: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您的宏微观,用在下的“泛系统观”宏观则是从整个社会系统的角度出发;微观则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就是说从个人的需要、价值标准,决定这个标准的原因有个人的遗传生理、心理、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具体可从个人与他或她所处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系统中去求取,此两者的状态与标准了解得越详细(即信息越完全),其价值量越精确。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看: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文化、民族习惯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该民族的地理、气候环境及为适地理、气候而与之产生的生活方式有关。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或生产关系是这个民族或社会群体为征服或适应自然环境的组合结构联系,这种联系一旦形成相对于个人而言就不那么容易改变,除非新的更高的生产力形成要求这些生活方式或生产关系合理化,否则,民族精神、民族性格、民族文化、民族习惯和传统文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现在的中国形势就是这样!所以,我认为许多旧的代表落后生产力的生活方式或生产关系必须为推进更高的生产力,以及适应国际文化、经济、政治全球化和自然环境形势而纠正。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薄之见。

您很好地阐释了我的观点。实际上,人的行为受民族习惯、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关于纠正问题,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研究国际文化、经济、政治全球化与我国的民族精神、民族习惯和传统文化等之间的融通之处,在肯定中国某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善风良俗的基础上,纠正某些不良民族习惯,然后研究现代社会的主要新特征,选择、比较、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逐步形成中国的新文化。

另外,我想,系统论应当研究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拓扑结构,一是开环系统,二是闭环系统。这是最基本的骨架,其他理论是血肉,可对这两个拓扑结构分别进行研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0 9:59:35编辑过]

李志刚: leabai@126.com

使用道具

23
林汉扬 发表于 2006-11-30 14: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所见略同!目标系统的功能优化主要可以通过结构的优化体现,作为人类文化的社会信息系统也是如此,以下是我以前所发的贴子:

《建构思想市场经济学的理由和可能》

①思想市场经济学与主流传统市场经济学的本质与区别。

思想市场经济学与主流传统经济学一样都是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过主流传统市场经济学着重于物质、能量资源的优化配置,而思想市场经济学则着重于思想知识文化(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见,思想市场经济学是属于信息经济学的一部分,因此,优秀的思想方法、理论被社会意识选择或个人思想(意识)选择优秀社会意识、文化过程应遵循信息运行的规律!这样作为竞争过程中优胜劣汰与择优而选性质的思想(或意识)市场经济学的提出,是社会意识发展、进步、优化所必须的方法之一!

②思想系统的开放是个人的思想系统以及国家社会思想(意识)系统得以升华和文化进步的可能!

个人的思想系统与社会思想(意识)系统都不应该成为孤立或封闭系统,只有开放才是得以升华和进步的可能!这一点我想清朝政府的灭亡以及文革时某些国人的无知导致的后果都可证明,不错,清朝政府的灭亡是跟自己做“天朝梦”主动的闭关自守,而解放后到文革则主要被帝国主义的封锁加上政策性失误,是有被动成份的,虽在不同时期,但都是作为弧立的国家系统状态。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思想,只要人人参与、讨论和交流,思想就有可能互相促进而不会孤立或封闭,因为孤立或封闭只会退化甚至加速被环境淘汰的可能。可见,一个国家社会思想(意识)系统如此,个人思想(意识)系统也应如此。

③国际文化环境和国家社会制度的公平竞争合理性以及公正性为前提下,思想(信息)的功能优化是个人和社会整体增值的源泉。

当然,国际文化环境和国家社会制度的公平竞争合埋性以及公正性在这也充当思想(信息)价值分配的作用;分配的合理则直接影响整个民族振兴和个人展示才华以及成功的可能!在这种国际环境社会制度的公平竞争合埋性以及公正性前提下,一个有能力做强的人或组织,就不应该一味顺从、模仿、挂名,因为弱者才会有这样的行为,只有在符合社会整体优化的前提条件下的个人创新,才能超越别人、做强自己、超越自己!

只要不发生冲突引起的相互恶意攻击,使两方“受伤”。从冲突->竞争->博奕再到合作的过程也是社会自组织的过程,而这也是社会整体性增值的过程。

④要懂得利用本土传统的思想文化和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西方文化,以及要有进化、进而优化的观念。

然而,我也并无完全将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以及现有权威学术完全否定,目的是提倡修正、发展、升华它们!同时国人不要看到人类思想文化方法论的趋向从西方的分折思维到东方的综合思维后,盲目认为21世纪将是中国国学的天下之类,傻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又在那里沾沾自喜,可是到头来又眼睁得大大的看着外国人又从什么“子”啊“经”啊那里挖掘出什么宝藏来,又加深那种暗自悲叹而又以老祖宗的“东西”骄傲的变态心理来!能否务实点?

那么,现在我们何不也去把外国人的“东西”拿来自己需要的吸收、消化后,在自身(即本土的思想文化)基础上生产出新的有价值甚至超值“东西”,不要的暂且留下以备后用呢?当然,同时自身(即本土的思想文化)的不合时宜的也暂且留下以备后用!总之,我们的思想文化要有进化、进而优化的观念。

这是我的一点理解,望指正和补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0 14:43:27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24
leabai 发表于 2006-11-30 15:1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了上文,我倒感觉,我们不妨将资源配置区分为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非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有些非物质资源,比如非物质文化,它们是人类的历史长期沉淀形成的,也是稀缺的。经济学应当研究回答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等基本问题,应该也可以研究如何促进非物质资源发挥应有的经济作用。
李志刚: leabai@126.com

使用道具

25
leabai 发表于 2006-11-30 15: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思想本身应该也是促进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动力和催化剂。
李志刚: leabai@126.com

使用道具

26
leabai 发表于 2006-11-30 15: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然而,我也并无完全将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以及现有权威学术完全否定,目的是提倡修正、发展、升华它们!同时国人不要看到人类思想文化方法论的趋向从西方的分折思维到东方的综合思维后,盲目认为21世纪将是中国国学的天下之类,傻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又在那里沾沾自喜,可是到头来又眼睁得大大的看着外国人又从什么“子”啊“经”啊那里挖掘出什么宝藏来,又加深那种暗自悲叹而又以老祖宗的“东西”骄傲的变态心理来!能否务实点?

哲学注重综合,科学注重细分。个人观点,细分应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源泉。西方中世纪宗教普及和推广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其逻辑学体系中分类的方法应该是细分思想的胚胎。因而,有人说,逻辑学和实验科学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源泉。个人看法,逻辑学代表了理性的思维,实验科学代表了经验主义。中国古代没有产生完整的逻辑学体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中国古代虽然产生了比较发达的手工技艺,但不能逻辑地加以研究,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点,我想,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英国李约瑟博士关于“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出现”的命题吧。至于国学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也成立了国学院,开始系统地研究、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30 15:45:15编辑过]

李志刚: leabai@126.com

使用道具

27
leabai 发表于 2006-11-30 16:1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的思想系统与社会思想(意识)系统都不应该成为孤立或封闭系统,只有开放才是得以升华和进步的可能!这一点我想清朝政府的灭亡以及文革时某些国人的无知导致的后果都可证明,不错,清朝政府的灭亡是跟自己做“天朝梦”主动的闭关自守,而解放后到文革则主要被帝国主义的封锁加上政策性失误,是有被动成份的,虽在不同时期,但都是作为弧立的国家系统状态。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思想,只要人人参与、讨论和交流,思想就有可能互相促进而不会孤立或封闭,因为孤立或封闭只会退化甚至加速被环境淘汰的可能。可见,一个国家社会思想(意识)系统如此,个人思想(意识)系统也应如此。

闭关自守是封建社会时代促进社会稳定的方法之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构架是围绕土地开展的,对科学的需求不足。从历史来看,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开发时期;清前,是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时期,代表性哲学思想的是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中国佛学等;清代,是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总结时期,以《四库全书》为标志。经过清朝的总结阶段,才为中国西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人们才能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真正打开中国国门的是“鸦片战争”,西方的枪炮是国人认识到科学的重要,对科学才产生了需求。

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来看,中国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魏晋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译经,到唐宋时王维、苏东波等文人学者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最终释、道、儒三家合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过可能至今还处在“译经”阶段,还没有与中国传统文化合流。

李志刚: leabai@126.com

使用道具

28
林汉扬 发表于 2006-12-2 15: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eabai在2006-11-30 15:17:00的发言:
看了上文,我倒感觉,我们不妨将资源配置区分为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非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有些非物质资源,比如非物质文化,它们是人类的历史长期沉淀形成的,也是稀缺的。经济学应当研究回答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等基本问题,应该也可以研究如何促进非物质资源发挥应有的经济作用。

不错,“人”这一开放的控制系统与跟其相关的系统之间的价值联系,当然不仅仅是只有物质资源的物质、能量的价值优化配置,同时也应该是信息的价值优化配置,后者尤其重要,因为人类只有把握对自身的有用信息,才有可能支配物质、能量的世界,可见对于信息反馈于物质、能量的优化配置,对于个人人体系统而言就是智慧;对于人类社会系统而言则是社会意识(文化信息系统)。作为控制系统的个人思想或智慧的优化有赖于整个人类社会系统的文化信息系统的优化。可喜的是信息科学的发展使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日益方便、快捷、优化。今天在下能坐在电脑前随时发表自己的想法、言论!这些是以前的人所难以想象的,真庆幸自己生于这个时代,对未来当然就更加期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0:22:47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29
林汉扬 发表于 2006-12-2 16: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eabai在2006-11-30 15:42:00的发言:

然而,我也并无完全将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以及现有权威学术完全否定,目的是提倡修正、发展、升华它们!同时国人不要看到人类思想文化方法论的趋向从西方的分折思维到东方的综合思维后,盲目认为21世纪将是中国国学的天下之类,傻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又在那里沾沾自喜,可是到头来又眼睁得大大的看着外国人又从什么“子”啊“经”啊那里挖掘出什么宝藏来,又加深那种暗自悲叹而又以老祖宗的“东西”骄傲的变态心理来!能否务实点?

哲学注重综合,科学注重细分。个人观点,细分应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源泉。西方中世纪宗教普及和推广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其逻辑学体系中分类的方法应该是细分思想的胚胎。因而,有人说,逻辑学和实验科学是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源泉。个人看法,逻辑学代表了理性的思维,实验科学代表了经验主义。中国古代没有产生完整的逻辑学体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近代自然科学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中国古代虽然产生了比较发达的手工技艺,但不能逻辑地加以研究,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点,我想,也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英国李约瑟博士关于“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出现”的命题吧。至于国学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也成立了国学院,开始系统地研究、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遗产。


个人认为:一方面,我们应该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思想当作为一个立体的多维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以人类社会物质参照主体,主体与环境系统(包括自身在内)系统之间的价值联系所显示的信息系统。我们人类在任何时空中与其环境系统(包括自身在内)系统之间的价值联系的某一特定时空的信息状态即是人类与环境的物质、能量联系的体现。当然,从历史的顺序来说,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应该比前者优化。只有这样人类文化思想才有可能进步、优化;另一方面,从整个信息系统来说,任何一特定时空中的个人思想应该都只是这个信息系统中的一条程序,作为一条程序本没有所谓好坏之分,关键是要看其针对性及其有序性程度,这就像道路一样,本也没所谓好坏之分,关键是要看其它能使我们通往何方,及其通向目标的笔直和通顺程度那样。现在学术界中作为各学派之间的对立正是因为他们站在自身的立场看世界所产生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只是完全信息观——或绝对精神——整个信息网络系统中的一条程序而己,整体而言本无所谓好坏,只有具体相对于某一起点或目标系统时它所显示的功用及代表其有序性程度的功用率才可确定其具体价值!

请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0:12:37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30
林汉扬 发表于 2006-12-2 16: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leabai在2006-11-30 16:11:00的发言:

个人的思想系统与社会思想(意识)系统都不应该成为孤立或封闭系统,只有开放才是得以升华和进步的可能!这一点我想清朝政府的灭亡以及文革时某些国人的无知导致的后果都可证明,不错,清朝政府的灭亡是跟自己做“天朝梦”主动的闭关自守,而解放后到文革则主要被帝国主义的封锁加上政策性失误,是有被动成份的,虽在不同时期,但都是作为弧立的国家系统状态。我们在互联网上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思想,只要人人参与、讨论和交流,思想就有可能互相促进而不会孤立或封闭,因为孤立或封闭只会退化甚至加速被环境淘汰的可能。可见,一个国家社会思想(意识)系统如此,个人思想(意识)系统也应如此。

闭关自守是封建社会时代促进社会稳定的方法之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构架是围绕土地开展的,对科学的需求不足。从历史来看,春秋战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开发时期;清前,是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时期,代表性哲学思想的是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中国佛学等;清代,是中国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总结时期,以《四库全书》为标志。经过清朝的总结阶段,才为中国西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人们才能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真正打开中国国门的是“鸦片战争”,西方的枪炮是国人认识到科学的重要,对科学才产生了需求。

从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来看,中国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魏晋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经过译经,到唐宋时王维、苏东波等文人学者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最终释、道、儒三家合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第二阶段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过可能至今还处在“译经”阶段,还没有与中国传统文化合流。

人类历史的文化积累及其沉淀固然重要,不过我认为我们不应满足于“译经”阶段,这样容易使那些有创新惰性的学人再次成为这些权威学术之奴,国人的哲学中有一种“知足常乐”的思想,当这种思想成为治学的指导时,将使学人们不思进取满足于先人们的成果坐享其成!所以,在下认为我们应该在“译经”的同时,也应“比经”、“选经”、“择经”、“修经”、“编经”有一种比前人更好、更进步、敢于寻找和挑战前人缺点不足、以及敢了创新的魄力和勇气去推动人类文化才的发展、进步、优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 0:28:41编辑过]

个人博客空间(欢迎交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cf8210100x91f.html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3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