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刘保强
439 2

[其他探讨] 以“新利人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 [推广有奖]

  • 1关注
  • 7粉丝

院士

3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774 个
通用积分
12.0432
学术水平
280 点
热心指数
276 点
信用等级
254 点
经验
87281 点
帖子
4397
精华
1
在线时间
25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12
最后登录
2024-7-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通过“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课题。新利人类思想在继承传统人性既利己又利他思想基础上,利己与利他有机结合起来,提炼出了人性就是人的利人类性,揭示出了人与人之间合作共赢的本质。这一思想既可以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还构成了对西方现有文明个人主义思想基础的超越,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人性论基础。

关键词:两个结合 中华文化 创造性转化 现代文明 利人类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1]本人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文化复兴的思想者,在这里当仁不让,勇担使命,明确提出以“新利人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课题。


“新利人论”是一个本人经过长期思考和反复论证的揭示了人的本质属性或者说人性的思想。它于2008年初步提出,后经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在已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思想。它继承了传统的人性既利己又利他思想,并在利己与利他中进一步抽象出了利人类,明确利人类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因为“己+他”=“自己”+“所有的他人”=全人类,利己+利他=利人类。这个利人类不是传统认识中理解的利他,而是利己与利他的有机结合,揭示出的是人与人之间合作共赢的本质。这是一个对传统思想的重大突破,可以有效化解由原来的利己、利他对立所造成的各种理论难题,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也为我们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坚实的人性论基础。

一、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新利人类思想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对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众多思想和概念进行完美诠释。


(一)可以对孔子提出的“仁”进行完美解释


“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视其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其他的礼、义等概念都是围绕“仁”而展开的。关于“仁”的含义,孔子给出的最直接解释是“爱人”。在论语中的记载是“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在传统的解释中,通常都是将这个“爱人”解释为“爱他人”,往往会忽略掉其中所内含的也爱自己。而其真正的解释应该是“爱人类”,其中也内含着对自身的爱。因为,将“爱人”解释为爱他人,并不符合孔子本意。论语中,在颜渊问仁时,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在这里孔子只是要求人们克制自己去符合礼便是仁,并不非要人们去牺牲自己,而是每个人不超越礼的利益都属于仁。显然,在孔子的“仁”里面本身就包含着每个人符合礼的利益,也包含着爱自己。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便不难发现,如果将这个“礼”解释为符合人类利益的规定或制度,那么这里的“仁”就是新利人论所提到的人们在享受权利时要做到的利己不损人。[2]


毫无疑问,只有将这个“爱人”解释为爱人类,才能真正表达出孔子的思想,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实际与逻辑。试想一下,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怎么可能去爱他人呢?人们会舍己为人只是因为心中有大爱而牺牲了个人利益,而不是不爱自己,没有小爱就不可能产生大爱。当分析到这里时,我们便不难发现,如果仅从人的心理状态来考察,“仁”指的便是爱人类,而如果具体到人的行为,那么“仁”指的便是利人类。

其实,将“仁”解释为爱人类或利人类,无论从其由“二”和“人”共同构成的字形,还是孔子关于“仁”的相关论述中都不难得出。只是由于受到当时所处历史条件的局限,其才只是将“仁”归于符合礼,还无法提出“利人类”这种直接而明确的表达而已。


(二)可以对孟子的“性本善”思想进行全新阐释


孟子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性本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至于我国传统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局限,孟子并没有给出“善”的明确含义,而后人通常又都习惯于将其解读为利他。这就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近代以来受到了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严重冲击。


新利人类思想跳出了以利己、利他对立为基础去认识人性的传统思维模式,以利己与利他有机结合的利人类为基础去认识人性,对“性本善”的思想作出了全新阐释。[3](这部分内容在笔者所写的《“性本善”的全新阐释》一文中有详细论述,这里只做简要说明)一是对“善”和“恶”进行了明确定义。新利人类思想在人类利益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对人类而言,善就是利人类,恶就是对人类不利。在这里区别于传统的利人思想或者说“旧利人论”的是,这个利人类指的是利包含自己在内的人类,而不是利不包含自己的人类——利他。二是对人性进行了清晰认识。长期以来,由于利己与利他的相对及人们习惯于从人性到底是利己还是利他来认识人性,使得人们在认识人性时,经常陷入人性到底指的是什么的争论。新利人类思想跳出传统思维,从利己与利他相结合的利人类及人类视角来认识人性,得出了个人分别具有利己性和利人类性两种基本属性,并进一步指出利己性是任何生物个体都具有的生物个体性,只有利人类性才是人类独有的、标志着人之为人的属性。鉴于人性所指代的是人类的属性,所以人性只能是人的利人类性。三是对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进行了完美解释。长期以来,由于利己与利他的相对,而人们往往又习惯于把利他理解为善,将利己笼统地归结为恶,忽视了不损害人类利益的利己或者说正当的利己恰恰是善,于是便“恶”误认为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从而产生了“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种让人不可思议的表述。其实,只有正当的利己才可能推动历史的发展,而这恰恰是善。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只是追求自身的正当利益,那社会还能不和谐?人类怎能不进步?而真正的恶是不可能推动历史发展的,一个损害社会利益或者说人类利益的行为,或者说一个超越了自身正当利益的利己行为,如:在正常社会条件下的偷盗、抢劫等行为,怎么可能会推动历史的发展?当然,有人可能会通过人们为了避恶从而不断取得发展来进行解释,但其忽略了“避恶”和“恶”的不同,因为避恶正是源于善。显然,真正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正是人的利人类性,也只能是善。


(三)可以对我国传统的“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社会理想进行现代诠释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最早由孔子提出,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美好社会的理想愿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根和魂,是中国古人关于社会道德理想的最高原则。在《礼记·礼运》中记载着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概的意思是:“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大家的,……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儿子当作儿子。……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偷窃作乱无人去做,所以出外可以不关闭大门。这称为大同世界。”


在这里面最关键的便是对“大道”的认识,在孔子那里显然指的就是“仁”。而对“仁”的认识,正如前文所述,在解释上一直存在着偏差和模糊之处,这便使得我们在认识这一思想时有些难于理解。因为如果将其理解为“利他”,便很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觉得这需要人们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对一般人来说有些遥不可及,甚至会有人认为是空想。当我们用“利人类”来解释时,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因为,利人类是每个人所内含的本性,也是一个人成其为人的基本要求,只要对个人的私欲加以节制就完全可以做到。而对每个人而言,人类就是最大的“公”,当人们以人类利益为追求时,就不会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也不会只把自己的儿子当作儿子;当人们都只是追求自身符合人类利益的正当利益时,对于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说利益便会毫不稀罕,这样自然便不会有什么纷争和祸乱,完全可以夜不闭户。这样的话,我们便很容易理解什么是大同世界了,而且这一理想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逐步实现的理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中华民族 现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沙发
刘保强 发表于 2024-6-30 20:19: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原理所具有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自然不用多说,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处时代的局限,在其具体论述中出现一些偏差和不足也在所难免。这从后来各个国家在具体运用时,都对其进行了发展和创新,便能得到很好说明。所以,摆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任务便是如何发展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固守马克思他们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些具体观点为不可更改的教条。正是基于这一点,本人才展开了大胆地探索与创新,通过不懈努力发现,新利人类思想不仅可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且还可以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新利人类思想是马克思人的思想的发展和创新

任何的社会科学的建立都离不开对人的认识和基本判断,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正是由于对费尔巴哈错误抽象人性论的不满,马克思才从现实出发来认识人,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强调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新唯物主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4]

关于对马克思人的思想的思考和探索,笔者在《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探究》[5]中已进行了详细论述,这里只简要说明一下新利人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理论意义。

一是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角度认识人的科学思想。正如前文所述,马克思主义认识人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而不是孤立的个人。正是站在这一科学视角,我们才将一直困扰着人们的个人利己性,也就是任何生物个体都具有的生物个体性,排除在了人性之外,从而揭示出费尔巴哈及所有利己主义抽象人性论的根本错误。也正是有了这一科学视角,我们才有了进一步大胆探索的方向,从而才作出了人性只能是人的利人类性的科学探索。

二是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缺乏抽象人性论的理论空白。长期以来,由于错误的利己主义抽象人性论大量占据着人们的头脑,使我们一谈到抽象人性论,就会联系到资产阶级宣扬的思想武器,从而对其提高警惕。马克思主义创立之时,正是因为看到了利己主义抽象人性论将立脚点仅停留于个人的错误,才强调要从现实的社会关系中来把握人的本质,明确了新唯物主义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探索科学的人性指明了方向。而当我们在人类视角下发现科学的利人主义抽象人性论时,便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和任何人谈论抽象人性论,从而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缺乏明确抽象人性论的理论空白,使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

三是夯实了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解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之所以会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人类历史起到史无前例的巨大推动作用,就其理论本身而言,就在于其关注的焦点始终是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力求为人类解放提供理论和行动指南。而在理论创立之时,马克思正是由于看到了劳动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难和劳资之间的严重对立,才努力从理论上来说明这种现实状况的不合理,并主张通过无产阶级的解放来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这一主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虽然代表着人类利益,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也显现出了一些历史的局限。特别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或者说无产阶级已获得解放后,去面对该如何进一步求得全人类解放时。这在众多社会主义国家后来出现的挫折和我国进行的曲折探索中可以得到充分说明。而新利人类思想则在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类解放的思想,通过站在全人类的立场或者说人民立场上反对一切超越人类利益的不合理利益,有效化解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之初的历史局限,为我们追求人类解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新利人类思想将进一步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对人的认识,是一切社会科学建立的基础。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以“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为基础来进行阐释的。由于对当时流行的错误利己主义抽象人性论的不满,使马克思在构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时搁置、甚至抛弃了对人的抽象认识,仅从现实的人的存在状况,具体说来就是仅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及二者的相互作用来对历史的发展加以说明。这就使我们在面对何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时会表现出一些困惑和迷茫,虽然将其解释为矛盾或在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也不无道理,比黑格尔将历史发展的动力解释为恶要先进的多。但在指导我们的实践时还是会出现困惑,特别是在无产阶级已经掌握政权,该一心一意领导人民搞建设时便显得尤为突出。而新利人类思想的发现将有效化解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直接与“生产力”概念结合,而使我们在人类历史进程面前豁然开朗。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使用“生产力”这一概念,但其内涵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们并没有做过深入考察。马克思最早谈到生产力这一概念是在《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在那里马克思是针对李斯特所给出的生产力含义来发表评论,按照李斯特的表述这里的生产力指的就是对财富的生产能力[6]。而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生产力概念的使用来看,他只是直接沿用了这一概念,并没有给出自己的新表述。如:在谈到交往形式是由生产来决定时,他就提到了“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7],在这里的生产力概念就是直接拿来使用的。另外在引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进一步论述中,他提到了“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由此可见,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8]显然,从直观上理解,在这里的“生产力”是指与一定的生产方式联系着的共同活动方式。而我们现在对“生产力”的解释,通常有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等这些论述,都沿用着强调客观生产能力的思路。

一直以来,由于唯心史观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作用,使得我们在对“生产力”概念进行认识时,往往都偏重于对客观生产能力的强调,而忽略了其中所内含的人的主观愿望。但当我们深入思考“生产力”这一概念时会发现,由于生产的目的性,使得其不能只是表达一种客观的能力,而是还应反映出人们的主观愿望。而且,这种人们的愿望或者说生产目的在生产力中才是第一位的,失去它将使我们的生产或者说生产力发展失去方向。在传统的认识中,像“财富生产”与“适应社会需要”等,虽然也注意到了这方面内容,但并没有将其上升到第一位来进行认识。这正是唯心主义者攻击唯物史观是历史宿命论和机械决定论的原因。

显然,我们不仅要充分重视生产力所内含的主观愿望,而且还必须将其进一步明确到满足人类需求的发展方向上来,表明生产力的发展正是人类意志的体现。因为只有人类利益的发展与进步才能成为判定生产力发展与进步的标准。其实,生产力的发展始终都内含着人类利益的发展,只不过我们在以往的认识中并没有将其明确出来加以认识罢了,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9]便是对生产发展遵循着人类利益或者说利人类规律原理的另一种呈现。  

当我们揭示出生产力发展所内含的利人类性或者说生产力的利人类本质后,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就清晰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所面临的困境便可以迎刃而解。原来人们批评历史唯物主义所缺乏的东西恰恰是其所内含的、没有被揭示出来的东西,只要我们将其发掘出来再做进一步梳理,历史唯物主义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新利人类思想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目标

首先,新利人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完全一致。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只是由于在创立之初,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对实现人类解放的具体路径在认识上还不是很到位,才导致了后来发展中的不断探索。但追求人类解放或者说利人类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毋庸置疑的。而利人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与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利人类。

另外,新利人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现实目标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之时,正是看到了现实社会中劳动人民的苦难,才毅然决然地站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立场上,主张通过反对资本剥削实现无产阶级解放,最终来实现人类解放。这一立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本身就代表着人类利益。因为,在阶级严重对立的条件下,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的利益而斗争,反对剥削和压迫,就代表着当时的人类利益。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目标本质上就是在追求人类利益,只是限于当时阶级严重对立的历史条件,还无法做到精准把握和作出相应表述而已。新利人类思想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充分认识不同人与阶级间相互对立的同时,努力寻找到大家的共同利益,[10]从而站在全人类利益基础上,主张通过反对一切超越人类利益或者说不合理的利益,最终来实现人类的解放和普遍发展。显然,新利人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现实目标认识的深化,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现实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使用道具

藤椅
刘保强 发表于 2024-7-1 19:31: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刘保强 发表于 2024-6-30 20:19
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其基本原理所具有的先进性和科学 ...
三、构成了对西方现有文明思想基础的超越

我们知道,西方哲学与文化的传统,除了发源于古希腊的理性精神外,最具鲜明特色的就是近代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对个人的关注和对个人独立的追求,进而形成的个人主义思想。虽然对个人及其应有的正当权利的追求和关注是完全合理的,在反对封建王权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因此而进一步发展为个人主义就过头了。在现代以利己主义为基础的个人主义思想一直占据着西方文化的主流,以其为基础的所谓普世价值观一度甚嚣尘上。马克思当年正是看到了费尔巴哈利己主义抽象人性论的问题及其在面对劳动人民现实苦难时只能求助于理性直观的无力,才开创了追求人的实践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而在马克思将人们的价值追求引向人的实践解放后,我们就搁置了对抽象人性的进一步探索,使谈论人性问题一度成为了西方的专利和用来攻击我们的思想武器。新利人类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内涵,不仅可以有效化解马克思主义缺少抽象人性论的问题,而且将构成对西方现有文明思想基础的超越。

(一)新利人类思想完美超越了个人主义思想

首先,新利人类思想涵盖了个人主义思想的所有合理内容。由于这里的利人类指的是利包含自己在内的全人类,而不是过去的排除自己在外的利他,其中包含着每个人的正当利益。所以,个人主义思想所包含的所有合理诉求,都在利人类思想的诉求范围内。这样一来,现有西方文明中的所有合理内容,都将被我们所构建起来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包含。

另外,新利人类思想将完美剔除个人主义思想中的不合理内容,有效避免其错误价值观对我们产生误导。由于这里的利人类是以人类利益为标准,所以个人的所有超越人类利益的诉求都将被排除在外,个人主义思想中包含的所有不合理诉求都将被完美剔除。那些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将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不顾他人正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思想和行为将被认定为错误,从而遭到轻松否定,有效避免个人主义思想对我们的误导。这样一来,由西方基于个人主义思想构建的、现在被认为正常并大肆宣扬的、一些看似合理实则存在较大偏差的价值观念,将会被我们所构建起来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修正和重构。

(二)新利人类思想将为我们提供更好的人生指导

首先,新利人类思想将为我们提供正确的价值观。个人主义思想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自由,这些在本质上都没什么错,但个人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无论是追求自身利益,还是在追求自由时,都应有个“度”,那就是不能损害到社会利益或者说他人正当利益,也就是“人类利益”。如果发展成以个人为中心和个人至上,一切都从个人出发,甚至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正当利益,那就出现了严重偏差,其结果最终必然是适得其反。新利人类思想正是看到人类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人类个体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才发现谋求个人利益的边界或者说“度”只能是符合大家的共同利益或者说人类利益。所以,只有以人类利益或者说社会利益为中心,坚持人类利益或者说社会利益至上,才可能真正实现个人利益和自由。这就要求我们在谋求个人利益时,要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与人类利益或者说社会利益结合起来,将个人利益限制在人类利益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创造社会价值或者说为社会作贡献来实现个人价值。

另外,新利人类思想将为我们提供充实的人生观。个人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和个人的尊严,这些都没有问题,但只将个人本身视为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只是当做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就不对了。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个人只是其中的一员,个人的生命和力量都是有限的,而人类社会整体则是强大和无限的,只有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人类社会中,我们的生命才能得到“延续”和升华,才能找到归宿而不会感到孤独,人生也才能活出更大的意义。所以,只有以人类为目的,我们才能摆脱个人的局限,活出人生的意义,找到自身的归宿。显然,在新利人类思想的指导下,将使每个有限的人类个体融入到无限的人类社会中,为我们找到归宿和人生的意义,从而使我们的人生充实而充满活力。

(三)新利人类思想将化解西方文明的困境,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世界

近代以来,以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为指导的西方文化,在反对封建王权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创造出了辉煌的现代文明。然而,由于利己主义思想天然存在的缺陷,也使其在创造出巨大物质文明的同时,始终都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困境。在个人主义思想指导下,西方人普遍秉持着零和思维,信奉丛林法则,这使得西方国家纷纷走上了对内自由放任、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对内的自由放任在发展中尽管也问题重重,但尚有法律限制,还不至于造成太大危害。而对外的侵略扩张则为世界带来了深重灾难,一战、二战的发生便是其集中表现。在二战后,随着世界人民的普遍觉醒和毁灭性武器的出现,其虽然不再敢明目张胆地随意发动侵略战争,但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仍然是恃强凌弱,随意干涉和操控他国,尽管有时会披一个文明的马甲,但仍难掩其损人利己的野蛮本质。而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势不可挡的情况下,如果西方仍不改变其秉持的零和思维及信奉的丛林法则,继续围堵和试图削弱我们,则很可能将世界带入毁灭性灾难。

在世界饱受个人主义思想带来的对抗、冲突和霸权之苦时,新利人类思想为人类和平带来了希望,让人们看到了和平的曙光。它通过找到“人类利益”这个个人行为的利益边界或者说“度”,揭示出了人与人之间合作共赢的本质,从而为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实现世界的永久和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路径。它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或者说人性是人的利人类性,人与生俱来地有着追求人类幸福、实现人类解放的内在诉求。它要求人们在谋求自身利益时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将个人的利益限定在人类利益或者说社会利益范围内,从而既保证了每个人自身的正常发展,也兼顾到了他人的正当利益,确保了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于国家来说,则是要求各国尊重他国的正当发展利益,从而实现各国的和平共处与共同进步,确保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以新利人类思想为真实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纠正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利他误读后,通过充分吸收西方文化中重视个人的合理内容,弥补了在思维习惯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轻视和忽略个人的问题,使中华文化重视社会或者说家、国、天下的优秀传统得以重新绽放。而其恰恰又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上追求人类解放进一步升华后的理性认识。这样一来,经过创造性转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构建起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便不仅摆脱了西方文明带给人类的困境,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创新和中国化,必将引领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前景。

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提出了通过“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课题。这是一个事关民族复兴与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课题。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渗透及不断发起的文化攻击,唯有使自己强大起来,才能使居心叵测者望而生畏、知难而退。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进而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效应对了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要将其进一步系统化、学理化[11],还需我们在基础理论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勇于提出能揭示本质和真理的新概念、新理念。而“新利人论”作为在基础理论上的一个探索和创新,希望能为此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
[2]刘保强.新利人论[EB/OL].http://www.wyzxwk.com/Article/sichao/2010/01/120734.html,2010-01-19/2024-04-19.(或在网上搜索“新利人论”即可找到)
[3]刘保强.“性本善”的全新阐释[J].学理论.2020(08):54-5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60;61页。
[5]刘保强.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探究[D].山西大学,2017年。
[6]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245-263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第24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第33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第302页。
[10]刘保强.以合作共赢重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C].中国第十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
[11]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3年6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9-8 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