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xyz0075
2584 9

[经济学教育] 心理健康调查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硕士生

1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076 个
通用积分
0.0003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320 点
帖子
149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22
最后登录
2007-12-1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 ><B>:重点大学近三成学生自信心不高</B></P>
<P ><B></B><o:p></o:p> </P>
<P ><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我这毛病是周期性发作”,正在上大二的小胡说,每到接近考试的时候,他总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症状:晚上失眠,白天嗜睡,焦虑,容易生病,做什么事都没有精神。但只要考试一结束,所有这些症状就会消失。“小胡的周期性发作是由于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05级的潘扬说,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并不罕见。他们刚刚完成了一项在北京8所重点大学实施的有关重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调查。</FONT></FONT></P>
<P ><BR><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  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790名大学生中,有46.2%表示觉得自己的压力很大,44.7%的人觉得压力一般,还有4.2%则几乎被压力压垮,他们表示自己已经处在“近乎崩溃”的边缘。从情绪方面看,有近2/3的大学生保持充满激情或平和的情绪,但是仍有1/3的人处于郁闷无聊、迷茫的情绪中。</FONT></FONT></P>
<P ><BR><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  分析压力的来源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不理想”和“工作能力不强”是造成这些大学生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分别有近三成(28.3%,25.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两项。一位接受调查的重点高校学生介绍,他们这些进入重点高校的学生,原来在高中阶段都是班上的佼佼者,进入大学后,当发现自己周围“高手云集”时,学习成绩成了他们首先在乎起来的事情。除此之外,“求职困难”(14.7%)和“人际关系处理不好”(14.4%),也成了给大学生造成压力的主要原因。</FONT></FONT></P>
<P ><BR><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  潘扬说,没上大学的时候他很向往大学生活,因为大学生的“卧谈会”上会有很多有意思的话题。“现在我们熄灯后的‘卧谈会’特别沉重,同学们都在发愁今后找不到工作”,潘扬介绍,他们甚至对自己的专业开始产生怀疑。“我们现在才上大二,不知到了大四会愁成什么样”。与大学生的这种高压力相对应,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们的自信心似乎也并不高。</FONT></FONT></P>
<P ><BR><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  2/3的大学生在调查中选择了“自信”或“非常自信”,三成(29.8%)的人选择了“不太自信”,还有3.7%的人选择了“很不自信”。虽然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大学生是“自信”的,但与我们印象中的“天之骄子”还是有些差距的。通过比较发现,女生和农村大学生比男生和城市大学生表现出了更多的不自信。调查显示,74.7%的学校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和心理咨询机构,但当大学生遭遇心理问题时,却很少有人会求助于学校中的心理老师或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通过这两个途径寻求帮助的大学生仅有3.3%,甚至有69.6%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不是我们不想找心理老师,实在是不太方便”,潘扬说。</FONT></FONT></P>
<P ><BR><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  据了解,虽说现在很多大学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或是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但是由于不少老师并非专职,学生要想进行心理咨询必须预约,“有时要提前几天甚至一个星期预约”,一名同学说,所以,好几次他想找心理老师的时候,都因为老师那里有其他学生,或是预约时间到时自己的心理问题已基本解决而最终放弃了。而周围的亲朋则成了大学生们心理求助的主要对象。调查显示,63.8%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选择找同学、朋友或亲人倾诉,但还有16.4%的人选择强忍着。</FONT></FONT></P>
<P ><BR><FONT size=3><FONT face=仿宋_GB2312>  据悉,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90份,其中男生412人,女生378人,调查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来源:中国青年报;作者:樊未晨)(中新网)</FONT></FONT></P>
<P ><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FONT> </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心理健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重点高校 心理健康 重点大学 百度 做什么

沙发
gaoyufirst 发表于 2006-12-3 17: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同感,真的,很不自信。

不知道这样的心理状况怎么才能改进,有哪些求助方式和机构?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使用道具

藤椅
sin96 发表于 2006-12-4 08: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学生普遍感到压力较大,现实中的种种问题他们自己难以破解,如就业问题、职业竞争问题、住房问题……都需要他们面对,而他们又有独立意识,不愿意找父母与求它人,只有默默承受。社会对他们应该邓以足够的理解、关心与支持。

使用道具

板凳
sin96 发表于 2006-12-4 08:2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补充一点资料:

据教育报载:相关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北京高校今年因自杀身亡的学生已有九名。据不完全统计,二00四年,北京高校因自杀而死亡的学生有十九名,二00五年,又有十五名北京高校学子因自杀走上不归路。专家分析,抑郁症是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而大学生抑郁症大多是由于学习、就业等外来压力造成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5 8:09:33编辑过]

使用道具

报纸
LNGZH 发表于 2006-12-4 09: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并辅以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有利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另外加大对贫因生就业引导与协助也是必要的,因为他们面对压力会较其它学生更大一些。

使用道具

地板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6-12-5 08: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忍受压力,这个工作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现在谈素质教育,往往注重什么“快乐学习”“兴趣教育”“鼓励教学法”,而现在的孩子的家庭往往也给孩子们一些过度的溺爱,至使学生经受不住挫折。一旦有了压力,自己无法排解,于是便有了一些悲剧的产生,因此,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应该让孩子们受点挫折,不要一味的“捧”,让他们学会面对压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道具

7
qwe168 发表于 2006-12-5 15: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学习学习在2006-12-5 8:06:00的发言: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忍受压力,这个工作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现在谈素质教育,往往注重什么“快乐学习”“兴趣教育”“鼓励教学法”,而现在的孩子的家庭往往也给孩子们一些过度的溺爱,至使学生经受不住挫折。一旦有了压力,自己无法排解,于是便有了一些悲剧的产生,因此,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应该让孩子们受点挫折,不要一味的“捧”,让他们学会面对压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同意!补充的是,需要学校应主动“介入”关心,建立心理咨询室,走下去帮助这些学生如何排解夺力,说实话,我都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减压”呢。

使用道具

8
53ydm 发表于 2006-12-7 20:2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在,由大学毕业生掀起的“迷信算命风”愈演愈烈。很多大四学生要求摆摊的“大师”为其占卜算卦、看手相、预测每一日的运气和幸运指数。其背后仍是不自信的心理作用。

尽管现在的大学生们热衷算命活动具有自身许多因素,但也反映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时还缺少正确对待方法的无奈。因此,想要改变这种现状,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发生改变,而且也还要求学校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更要为学生如何获得面对、解决困难的心理提供相应的准备和帮助。

使用道具

9
tg1168 发表于 2006-12-9 15: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是应该有点压力,而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才是正确之道。应该说,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的大学生都有压力——学习、考试、升学、就业,只有处理的方法不同,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压力,“压力”才真正成为了问题。

让学生去经受点挫折,这将使他们受益一辈子,而不要过早的介入,使本没有压力的由此而感到压力。

使用道具

10
wutang2007 发表于 2006-12-19 11: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现在 有很多心理医生与心理健康机构,但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心理不健康的人?关键是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不足。以后关键的工作是要加强国民心理健康的认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以为身体健康就好,心里健康反正别人也不知道,健不健康无所谓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