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xl6118
1365 3

[经济学教育] 周末闲话:聪明度与勤奋度 [推广有奖]

  • 2关注
  • 10粉丝

副教授

9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296 个
通用积分
1.4921
学术水平
178 点
热心指数
233 点
信用等级
119 点
经验
22848 点
帖子
543
精华
0
在线时间
6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6
最后登录
2024-4-13

初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昨天,参加了在上海理工大学举行的上海市非线性科学研究会的年会。会后,与一群忘年交一起,到临近的森林公园赏菊。这是放松心情的难得机会。

我与F教授和W教授迤逦而行,来到一个小湖边,在我的提议下,我们进了湖畔的茶馆,看着阳光下的湖光水色,品着冒热气的香茗,随心所欲地聊着大天,甚是惬意。书生闲聊,三句话不离本行,话题总是随着如何做学问转。说着说着,转到新生代学人的成长,谈到如何保证做学问的时间。F君说,两个人在聪明度相同的情况下,就看投入时间的多少了。倘若两人的聪明度都是90,而一人全力以赴做学问,一人花一半时间做管理工作,投入科研教学的时间是前者的一半,几年下来,科研成果的优劣立见。即使前者聪明度略低,投入大量时间之下也可能占得优势。前者擒来“启明星”、“曙光”、“杰青”、“长江”……,步步为营,逐步成长;而后者到了某个坎儿上就戛然而止了。我立即说:高见!确实如此,我见到过这样的例子。

上面提到的“启明星”、“曙光”是上海市的人才计划,年龄限制分别为35岁和40岁;后二者是众所周知的国家级人才计划,年龄限制为45岁。倒不是说非要拿到这些人才计划才是人材,申请这些计划的竞争实在太激烈,能否拿到还取决于别的因素,我这样讲主要为了说事儿方便。然而,号称优秀中青年学者,却多次叩“杰青”、“长江”之门而不能进入,总是something wrong了,常见的原因是心有旁骛了,至少在所处的行业中不是拔尖人物了。

回家后仔细想想,觉得做学问能否成功,主要看聪明度和勤奋度的大小,在聪明度大致确定的条件下,主要看勤奋度,因此,不妨建立这样的公式:

做学问成功率=勤奋度聪明度

现在对勤奋度作进一步分析。我以为,勤奋度分为主观勤奋度与客观勤奋度两种。前者源自追求学问的热情和自觉性,愿意为做学问付出最大的努力(包括投入时间);后者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有的人虽然主观上想投入,但早早地当了“×长”之类,行政管理占据大量时间,做学问变成了“业余”,因此,勤奋度被迫降低。在我的视线里,不少原来优秀的六〇后出现这种情况,我一直为之惋惜。

也许有人会argue,当了“×长”之后,在争得科研资源方面可带来很多好处,可弥补勤奋度上的损失。这种情况我们在聊天时谈到过,有点复杂,讲不清楚。但是,正如钱学森先生所说:“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你要真正取得成就,还得遵循上述公式。老在二线转悠的人,不投入时间真正做学问的人,终究不会有出息。众人的眼睛里是揉不进砂子的。

写到这里,想到著名数学家徐利治关于个人创造能力的一个公式(见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81页):

创造能力=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

合并上面两个公式,我们得到

取得学术成就=做学问成功率创造能力

=勤奋度聪明度发散思维能力知识量

严格说来,发散思维能力隐含在聪明度里,为了看得更加清晰,姑且就这么给出公式。也就是说,一个人想在学术上取得成就,必须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足够聪明,具备很好的发散思维能力,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我认为,其中勤奋度是第一要素,因为如前面的博文中所说,聪明也是可以打造的(见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472021)。

上面这些话是一时兴之所至而写,是否有道理,且听博友们评说。转自

戴世强老师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0732&do=blog&id=472021

-------------------------------------------------------------------------------------------

我说这些话有一定的实际依据。我这辈子近距离接触过60位研究生,有些是我的研究生同学,有些是自己带过的学生,够得上“天资聪颖”水平的,只有两位;而够得上“聪明”水平的约占70%,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天到晚在学习,在想问题,在学习方法和知识,因此在智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上不断有长进,达到较为聪明的程度(当然要绝顶聪明很难);反之,思想上懒惰的,则必定越来越笨。

总而言之,聪明并非天生,青年朋友们好自为之!

-------------------------------------------------------------------------

戴老师说的在理,好东西与大家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something Science 上海理工大学 Space cenet 理工大学 随心所欲 上海市 新生代 研究会

沙发
liuhaobroce 发表于 2011-11-27 19:39: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说的很好

使用道具

藤椅
研煎生 发表于 2011-11-27 19:43:46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板凳
litaogzl 发表于 2011-11-27 20:37: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7 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