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rek9955
1924 4

[财经时事] [转帖]白领失业族大扩容 [推广有奖]

  • 1关注
  • 7粉丝

讲师

1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38648 个
通用积分
0.3613
学术水平
21 点
热心指数
18 点
信用等级
15 点
经验
8743 点
帖子
174
精华
1
在线时间
3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0
最后登录
2024-4-2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06年11月5日深夜,上海一名36岁的软件工程师从自家的阳台上跳了下去。该工程师曾就职于一家日本软件公司,月薪上万,贷款80万元买入一套108平方米的婚房,每月按时还银行7000多元贷款。由于这家日本公司业绩下滑,裁员1/3。虽然他工作积极,技术也不错,但年龄过大,还是无情地被公司辞退。此后三个多月,他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还贷的压力和失业的迷茫让他夜不能寐、茶饭不思。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择了轻生。

  几乎与这位软件工程师被辞退的同时,国内三大招聘网站之一的智联招聘对外宣布,已经完成了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接受了SEEK(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最大的网络招聘公司)2000万美元的投资。而在此之前,前程无忧和中华英才网已经从国外投资者的资金中“获益”。前程无忧已率先于2004年9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SEEK公司预计,中国网络招聘市场总产值在2011年将超过5亿美元。无独有偶。著名投资银行 摩根士丹利预计,网络招聘在中国大有潜力。未来三年,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将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国外风险资本对中国招聘网站的巨额投资,从侧面反映了“电脑人口”在人才招聘市场上的泛滥。2006年末,《新财经》对北京和上海两地的白领阶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失业问题已经成为白领关注的首要问题。对此,有业内专家评价,我国第三次失业高峰正在到来,并且将会在2007年达到顶峰。这次失业高峰所波及的群体正是城市的白领阶层,以及正准备迈入这一阶层的众多大学毕业生。受失业总量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影响,第三次失业高峰所波及的范围和影响深度可能比前两次更加严重。

  Unemployment because of structure

  结构性失业:难以弥合的城市裂痕

  文/ 本刊记者 彭化英

  新的结构性失业潮来临,给城市的社会生活增添了不稳定因素,根源在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

  一方面是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出现总量型失业。另一方面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由于劳动力自身素质、技能不适应,出现大量岗位空缺,许多企业和地区技能劳动者短缺,产生结构性失业,导致自然失业率上升。

  随着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标志的结构调整接近尾声,以及劳动力市场配置机制的加强,人才市场开始出现总量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同时存在的矛盾。在两方面痼疾中,结构性失业成了一个城市难以弥合的伤痛,并似乎愈演愈烈。

  白领失业潮来临

  在广州市市容环卫局下属事业单位的一次公开招聘中,13个环卫工职位竟然引来286名本科生、研究生争相抢夺。无独有偶。一个终日要与病死畜禽打交道的职位,竟也引来19名本科生和7名研究生角逐。最后1名博士、4名硕士和6名本科生被录用。

  在近期北京的一次高校求职招聘会上,为了求得工作机会,有些大学生竟打出了零薪酬应聘的招牌。北京鼓楼(文物保护单位)要招人为游客做钟鼓表演,月薪800元也引来大堆大学生争投简历,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名校硕士生。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临扑面而来的就业大军,这些准白领们开始放下架子,选择一些曾经嗤之以鼻的工作。有观点认为,这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多元化所致,而问题的真正实质并非如此,真正诱因在于高校毕业生面临结构性失业难题。

  在未来的准白领们改变就业选择的同时,面临的是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压力进一步加大,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

  事实上,在记者采访中,相关专家表示,“实际情况比各方面的预计要严重得多,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存在。今后的难度主要表现在新进入劳动力市场比较困难,而最为突出的又将是白领群体的后备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这一群体就业困难,而且工资难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现职白领群体的工资水平。”

  没有制度能够保证某一特定人群不会失业,劳动市场工资的下降,应该是劳动力市场供求条件下的价格调整,遵循的是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

  新失业群体引发城市危机

  这一波失业浪潮显然并非只针对“白领”这一特有群体,其影响层面会更广泛。“知识性失业”似乎是不可弥合的,甚至是难以避免的。他们曾经工作经验丰富,收入来源稳定,残酷的失业,折射出的是一个城市危机问题。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认为,经过多年的国企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目前由国有和集体企业失业下岗人员构成的“老失业群体”已达到峰值,而“新失业群体”的问题开始逐步凸显,失业人群结构也将因此而变化。在已有的一些小范围调查中发现,在一些中等城市,“新失业群体”的绝对人数已经超过“老失业群体”。

  孙立平教授指出,新一代白领基本属于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是作为“

小皇帝”被养大的,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较弱。而在以升学为取向的应试教育中,在初级和中等教育阶段上,他们也没有学到或得到多少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因此,在就业市场中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人员相比,他们很少有系统的就业经历,缺乏社会生活阅历,价值观也比较混乱。

  “新失业群体”获取就业岗位的年龄优势也会逐渐消失,他们大多数人从事的是第三产业中带有“吃青春饭”色彩的职业。随着年龄的增长,新的就业机会将越来越少。而“新失业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步入工作、结婚的年龄,他们需要工作,而且会对社会稳定产生很大影响。

  有观点认为,如果中国的发展模式不能由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节能高效环保的集约型发展,产业结构不能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型,国民收入不能由赚点加工费的中国制造,转变为获取高利润的中国创造。那么,完全可以断言,现在就已是中国发展的顶峰和极限。如果,这一论断成为现实,无疑是给就业市场雪上加霜。

  经济结构失衡造成人才市场结构矛盾

  经济低迷将造成大量失业,难道经济增长就能减少白领失业人口吗?其实不然。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的五年多时间里,中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为750万个,与20世纪90年代平均800万的水平略有降低。这意味着,经济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步增加,许多迹象显示,

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率增加的贡献率越来越小。

  国家统计局的一位官员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倚重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其对新增就业机会的贡献也越来越小,因此,经济高速增长并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高失业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和社会状况的改善之间已经出现了断裂,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不再导致社会生活状况的普遍改善。工业化徘徊不前同时伴随着“弱质化”,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者的平均工资呈下降态势,消费需求持续萎缩的经济格局。在这种状态下,少数都市中出现的现代化生活也缺乏稳固基础,无法满足多数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需要,精英阶层将越来越封闭和排他。

  据测算,在2010年后,我国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将会缓慢下降,但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以及绝对数量依然很大。经济增长如果不能有效地改善经济结构,它将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如何突破经济增长的这个瓶颈,是上个世纪中国改革未能解决的难题。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经历迅速的资本深化过程,国有工业企业资本密集程度迅速增高,不仅不吸收新增劳动力,还要不断排斥大量富余人员。在高速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带来中、高级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矛盾。这些因素在2020年前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孙立平教授曾提及社会结构重建的问题。他认为,要使一个社会真正地渡过风险,达至稳定,最主要的就是扶持社会的中等阶层,使之成为社会的主体部分和中坚力量,直接塑造和孕育中产阶层。按照通常的含义,所谓中产阶层就是指企业的管理层、技术层、商业层、白领层这样的并非直接操作生产劳动的阶层。为了造就这样的中产阶层,就要创造相应的产业条件、职业结构条件和基本教育条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7 13:20: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unemployment employment Structure Because struct 白领 失业 扩容

沙发
derek9955 发表于 2007-2-7 13: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高校扩招不仅让本已过度饱和的白领人才市场雪上加霜,甚至让大学毕业生们连最基本的工作愿望都难以实现

  人才富集令新人不断代替着现有白领的岗位,造成现有白领人人自危,下岗后难以找到工作。而人才富集的原因,恐怕要归罪于近几年的高校扩招。

  上了大学就能成为白领是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乃至公众的普遍看法。现在,现实环境已经让这一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冲击。高校扩招导致大量毕业生对工作的期望不能实现,甚至有“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发生。为什么如今的大学毕业生离白领梦想越来越远?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展开了调查。

  “大众教育”改变就业形势

  20世纪末,政府作出了高校扩招的重大决策。经过六年扩容,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700万人。仅2006年一年时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比2005年净增75万人,就业压力被空前放大。

  每年的高校应届毕业生都为找不到工作发愁。在哈尔滨市,毕业数月找不到工作的400名大学生办理失业登记。北大某高考

状元,毕业后却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在家务农,卖糖葫芦。以前只要大学毕业就会被请进“办公室”,如今的就业形势却让毕业生们从“白领梦”中惊醒。

  大学毕业生缘何难以如愿成为白领?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职业指导咨询部主任蒋爱丽表示:“中国处在一个经济变革时期,地区发展不平衡,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存在巨大差异。这使毕业生希望在经济环境好的地方就业,不愿意去相对较差但是却急需人才的地区。另外,现在的中国社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和技能性人才,中间部分的白领人才市场已经饱和了。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矛盾,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据蒋爱丽介绍,目前国家倡导让高校毕业生作为普通劳动者进入基层。对此,她解释,“过去中国的高校教育是精英教育,培养社会的最高端人才。但是现在的提法已经变化了,高校教育是大众教育,高校及舆论应该给学生灌输读完大学也是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思想认识。”

  相信蒋爱丽的这番话会让那些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以为有了大学文凭就有了铁饭碗的家长们重新审视自己当初对子女的期盼,也会让受此“恩宠”的当代大学生毕业生,以及在读的莘莘学子们难以心安理得。

  高教制度难辞其咎

  政府的高校扩招政策使高等教育普及,对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确实有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人们开始担忧高等教育质量下降。

  记者采访了几位应届毕业生,他们大都感觉学校的现有硬件设施已经很难满足日益膨胀的扩招压力。有些人反映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一些过去20多人的小班专业课,现在已经扩大到一百多人一起上,老师还要为了维持纪律而浪费时间,更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在一部分学生中,这被认为是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罪魁祸首。

  如果说硬件条件跟不上有客观原因,那么,教学内容这个软件不对口就难辞其咎了。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而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已经严重滞后于培养目标的调整,使许多高校毕业生难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当前就业环境下,想成为白领的大学生们,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而高校又应该如何培养呢?

  王峰从北京某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企从事研发工作。谈及素质问题,他认为有几种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能力虽然学校时刻都在提及,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落到实处地去培养。在校生衡量能力的标准是分数——这就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这样的教育制度让企业在招聘时也常常困惑,为什么英语六级过关的学生却无法与人口语交流?为什么年年获奖学金的学生却无法与人正常沟通?高校教育在这些方面明显没有做到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表现自我的能力。”

  对此,蒋爱丽认为,有些学校设立学科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的专业设置没有考虑社会需求,是为了收费而开设,或者因为旧有学科的老师仍在职,为这些老师保留这些专业。往往有些高校老师是脱离实际的,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结果导致教出来的学生理论和能力都与社会脱节,这也造成学生就业困难。

  加码考研 重蹈覆辙

  北京的暖冬并没有给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带来太多的温暖。记者在2006年12月的高校毕业生招聘会上看到,超过30家企业的展位前都排着很多等待咨询的毕业生。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学生都是一边找工作一边准备考研,一心二用的人并不在少数。

  就业形势严峻,让很多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对此,蒋爱丽表示,“很多本科生认为就业困难,继续读研,等有了更高的筹码,白领的工作自然送上门。另一方面,现在有些单位提高学历要求,起点就要研究生,这样的招聘导向也让很多本科生义无反顾地踏上漫漫考研之路。”

  据统计,近两年有60%以上的本科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难道三年的研究生生涯结束后,他们的筹码就真的比现在高很多吗?他们就能稳坐办公室?研究生招考扩容后,就业还会那么容易吗?是否会重蹈本科扩招的覆辙呢?

  在2006年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记者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超过80%的人对未来没有信心。其中近半数研究生认为,就业前景很可能还不如本科毕业生。这样的心理认知让研究生们不得不降低未来的择业标准和要求。

  看来,在高校继续扩招的大背景下,未来几年,白领人才市场就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就业观念需要与时俱进

  “大学生就业后的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3/4。”这是 2005年“第一次就业调查”的结果。大学生就业形势如此严峻,为什么流失率还会如此之高?辛辛苦苦找到的工作,轻易之间便放弃,白领工作真的很难做吗?

  据了解,这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关。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26.4%的大学毕业生完全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66.8%的人考虑过但不全面。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部分表现在就业观念上,催人深思。

  蒋爱丽介绍,发达地区经济环境好,毕业生觉得发展前景好,所以,都拥挤在这些城市,而往往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一些欠发达地区是非常缺乏大学毕业生的。这些地区也有白领的工作,只因为待遇、环境与大城市有距离,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去。此外,大学生在“最愿意去的单位”的问题上,“吃皇粮”的部门仍是首选。这样的就业观念显然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求不相吻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将很难有根本改善。不过,现有白领身上也存在同样问题,或许其在面临失业时,思想被太多条条框框所禁锢,也难以走出心中那片阴影。白领人才市场的大门注定越来越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2-7 13:22:04编辑过]

使用道具

藤椅
derek9955 发表于 2007-2-7 13:2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白领失业呼唤完善的社保制度

我国的失业保险制度只能在一定期限内,保障白领失业后的基本生活需要。然而在大多数白领的意识中,政府的这项工作似乎并不透明

  有调查显示,41.1%的白领们觉得工作压力过大,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最令白领们困惑的是,当已积累了一定社会、工作经验,薪水优厚,再向上提升的可能性却小了。更残酷的现实是,一旦失业,因为他们的年龄和经济压力,其将成为最难找到工作的人群。大公司纷纷裁员让众多白领成为失业一族,即使还在职位上的白领,也会随时考虑自己的饭碗能否保住,这个族群被称为“白领失业族”。

  白领失业后生活难以为继

  失业对于白领们来讲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名词了。这几年,国内外一些网络大公司纷纷大量裁员,许多高级白领面临失业。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一旦失业,白领们的后顾之忧转瞬成为现实。

  在北京IT行业做策划的李女士本科毕业,双休日一直在某外语学校恶补英语,她感到很大的压力:“多学一点才更有机会。这个行业的女性如果35岁还没有升迁做管理人员,就可能做不下去了。我的两个朋友30多岁,一个失业后正想办法改行,一个失业后想办法出国了。”

  胡先生原是一位月收入8000多元的白领,住在北京的某中档社区,除去每月支付3000元的房屋按揭、物业、水电等费用及老家父母的赡养费外,所剩无几。去年底,公司因经营状况不好进行大幅裁员,胡先生因此失业。两个月过去了,仅有的一些积蓄被坐吃山空,而工作仍没有着落,胡先生一家陷入窘境。

  胡先生的遭遇折射的是一种忧患——为了赚钱养自己、养家,白领整天生活在钢筋水泥中,没有幸福感,每天如同

机器人一样。而“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成了多数白领心里的焦虑。

  据《南方都市报》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最让白领感到压力沉重的,主要是三个领域确定或不确定的消费开支:医疗、住房和教育。被调查者普遍认为,住房和教育方面的投入大多可以估算,必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支出。由于

房价飙升让很多人成为“房奴”。医疗方面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不幸身患重病,也许会一下子击垮整个家庭。教育产业化使教育投资成了不得不投,又不知回报几何的无奈之举。据保守的调查估计,城里人抚养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要花费25万元……

  白领们在盘算着今后的日子,如果有了可靠的社会保障,即便生活中遭遇如失业之类的突变,也不至于落入社会生活的谷底。

  社会保障的确十分关键,然而,目前只有公务员能全额享受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绝大多数白领而言,目前的保障水平,还不足以让他们甩掉后顾之忧。

  完善社保制度是当务之急

  据专家介绍,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存在不少缺陷,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很大。

  在教育、医疗和养老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我国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严重滞后。初步估计,我国目前有近80%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困难群体没有制度化的社会救助,1.4亿老年人和6000多万残疾人,以及亿万妇女儿童缺乏必要的社会福利。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偏低,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仅占总支出的2%左右。

  中国共产党早在“十六大”就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对此,白领们翘首以待。

  对于如何完善社保制度,专家们也有各自的观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失业率高和就业不充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必须改变中国当前的户籍管理二元结构,通过市场的力量,实现劳动者的充分自由流动。在产权变革中,要让那些失去就业岗位的劳动者获得充分补偿。与此同时,政府应当积极筹措社会保障基金,为失业者提供起码的生存条件。政府应该意识到,现阶段向失业者提供社会保障,不仅仅是在履行政府职能,而且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向受损害的弱势群体支付“违约金”。

  中国劳动科学院劳动人事研究所所长刘尔铎的观点颇为现实,“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只能从保障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入手,即失业后不至于吃不上饭,身患重病不至于不能就医就可以了。中国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期,尚没有足够的条件发展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也只能先在城镇进行。”

  刘尔铎提醒白领们,“我们的实际情况是,人们失业后首先面临生存问题,需要找一份足以维持自己生活的工作,只有个人生活问题解决了,才能干自己喜欢的工作。就算失业保险与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了,短期内也只能帮助人们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况且其支付也有时效性,不足以使劳动者做到无后顾之忧。对这方面,人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如何享受失业保障

  与蓝领相比,白领对可以享受的失业保险待遇并不重视,个中缘由可能是口袋中尚有结余,看不上区区几百元“小钱”。也可能是抹不开脸面:堂堂白领怎能去领失业救济金。而更多的却是大多数白领对领取失业救济金程序并不了解。

  我国失业保障制度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单位和本人履行缴费义务满一年;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有求职要求。

  失业后,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并将失业人员名单于7日内报社保机构备案。失业人员应当持证明及时到指定的社保机构办理失业登记。符合条件的,可同时申领失业保险金。社保机构为失业人员开具领取失业保险金单证,失业人员凭单证到指定银行领取,按月发放。

  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是按照其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时间来确定,最长为24个月,缴费时间越长,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也就越长。

  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各地省级人民政府确定。

使用道具

板凳
derek9955 发表于 2007-2-7 13: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白领被动创业的尴尬

白领自主创业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同时也可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本来是政策应该鼓励的事情,执行起来却异常艰难,中国的白领创业环境并不乐观

  舒适的工作环境,稳定的收入……在很多人看来,这一切确实值得人羡慕。不过,这种体面只是白领表面的生存状态,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白领面对的是停不下来的工作和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于想改变生活现状,或是失业以后别无他法,一部分白领选择了自我创业。

  白领创业多出于迫不得已

  在都市里,收入不高不低的白领可谓尴尬。一方面,他们经常能接触到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从内心向往过那种安逸和有品位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生存压力相当大,仅仅依靠薪水,难以实现梦想。看得见的梦想和自己身处的残酷现实让这些白领们痛苦万分。

  Steven是某美资公司地区销售经理,35岁,年薪30万元,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多少人羡慕的工作,对于他,却成了一种痛苦。工作表现再出色,他职位的制高点也只会停滞不前。过了而立之年的他,已不是当年那个可以放弃一切从头开始的年轻小伙,种种压力也随之而来。太太没有收入来源,小孩的成长培养又需要很多钱。为了以后的生存质量,他考虑凭借对国内市场的熟悉和长期建立的客户关系,自己创业,开个小公司,但是风险无法预测。

  IT业是失业的重灾区,林瑞在一家知名的软件公司工作了十八年,在公司担任副总的工作,拥有令人羡慕的年薪。然而,在去年1月,因公司发展方向调整,部门整体取消,他被迫陆续解雇了员工,以及他自己。之后,林先生开始寻找工作,但没有获得任何回应。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林瑞开始了他的白领创业之途。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06亚洲太平洋地区人口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无就业增长”的情况尤其严重。尽管近年来,投资屡屡过热,但其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却没有多少增长。有业内人士称,城市新民工(也就是所谓的白领),表面上收入在提升,以北京为例,3000~15000元人民币的月薪处处可见,但却无法回避压力、失业等问题,白领们的收入主要用于支付房租或还贷,一旦失业,会很难找到工作。

  随着白领失业族不断增加,一群白领创业者也正在逐渐兴起。对于创业,很多创业者向记者表示,“这是迫于无奈,也是实现创业梦想的机会,可以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雅虎中国日前进行的一次针对城市白领的调查显示,在未来五年里,28%的白领希望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而创业欲望最强烈的,是目前月薪在5000~7000元的中高层白领。起初,他们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出来创业。但是,当他们从失业打击中清醒过来后,创业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后的稻草,他们只能放手一搏。

  主要困难在于资金短缺

  有调查显示,在2000年,自主创业的大概有70%是学生,30%是白领。而2001年以后的近几年,创业者90%是白领,学生只剩下10%。

  白领们在原来的工作中,不仅有机会认识很多客户、朋友,而且这种稳定的社会关系也可以持续扩展。实际上,可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正是白领兼职创业的优势。另外,白领作为高知识人群,在获得新资讯、接受新经营理念方面更具备优势。而且,很多在原企业有管理经验的白领,也可以把自己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创业管理中。他们可以借助这些优势,提高经营效率,为自己的创业增加盈利砝码。

  但是,白领创业也绝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创业成功者能有多少?把企业做大者有多少?做到上市者又有多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于没有经验的白领来说,创业难,成功创业就更难!

  资金不足是白领创业者遇到的最头痛的问题。创业企业一旦出现资金紧张,决策就会缩手缩脚,很多好的想法难以实施,或者不敢实施,好的机会也会擦肩而过,企业也就无法实现跳跃式发展。很多有创业念头的白领在启动资金面前停止了脚步,而已经创业的白领,也会随时面临因周转资金不足而陷入困境。资金不足必然导致其所创事业难以做大。

  齐先生曾在一家网络公司任经理,失业后,他花了长达九个月的时间找工作,直到朋友为他引荐了另一个拥有技术专利的创业者。他全心投入该事业,但就在一切都很顺利时,资金来源却成了大问题。他走遍了40家创投公司,却仅获得10万美元资金。最后只得用上自己的积蓄以及自有住房的抵押贷款。

  有分析认为,创业者在找钱过程中屡屡碰壁,是因为创业企业本身缺乏吸引力,不能赢得资本青睐。这样的企业要么是加强“内功”修炼,或尽早放弃创业。此外,创业者在融资过程中过分强调企业自身价值,讨价还价,最后失去融资机会。

  除了资金困难,白领创业的实战经营经验也比较欠缺。尽管可以把平时工作的管理经验运用到创业中,但创业需要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白领在创业时并未考虑清楚自己的优势、擅长的领域,为了规避资金劣势,或者放弃自己的专业技能,或者光凭想象、冲动做事,进入一些投入小、可复制程度高的行业。这样成功率就比较低。

  创业环境亟待改善

  在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白领创业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存,同时也为社会增加了就业岗位。目前国家也在大力鼓励个人创业。但现实情况却不太乐观,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世界银行对85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环境作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从注册一家公司到开业平均所必经的审批步骤,加拿大最少,只需2天,中国内地则需要走过7道关,需要111天。美国、英国、加拿大的注册审批费用不到其人均年薪的1%,而在中国内地,各种审批费用占据了人均年薪的11%。

  另外,中国是个高税率国家。在175个受调查国家和地区中,我国以每年872小时的纳税时间、47项需缴纳的税种、77.1%的总税率远远超过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的世界排名,纳税成本高居第八位。有创业者表示,严格的登记制度、烦琐的审批程序、沉重的税费负担,加之各种创业服务的缺失,政府各部门的收费、罚款不胜枚举,使原本就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不得不面临悲剧,也使很多创业者不堪重负。另外,国内中小企业创业准入门槛比较高,在缴纳了税费之后,中小企业不但难以得到相应服务,往往还会遭遇意料之外的成本和障碍。

  有人可能会说,最近几年国家鼓励创业,而且每年都有大量创业基金和优惠政策,例如创业初期免税、免担保贷款、市场信息预警等。缘何创业者感受不到这些政策优惠?原因在于执行过程,真正的优惠往往到不了真正的创业者手中。比如国家提供的创业无抵押小额贷款,在北京市一个行政区,五年来只放了不到10笔。中小企业在资金缺口中夭折。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呼吁,“建设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最急需的就是放宽政策。改革执法部门利用公权谋取机构利益的体制,清理和废除对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的各种收费和罚款,清理对创业不利的行政管制体制,允许备案型的个体、微型和中小非登记企业存在和发展;改变行政监管的重复、交叉、多层执法状况,杜绝个别机构和

公务员为了部门和个体利益恶意执法的现象。”

使用道具

报纸
derek9955 发表于 2007-2-7 13: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往人们认为高学历、地区经济发达、工作经验丰富可以保证其远离失业。但如今,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白领失业潮似乎已经来临

  每年二三月份是白领跳槽的高峰期,同样是白领失业的高峰期。失业,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讲,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主动跳槽也好,被动裁员也罢,失业的危险信号在白领人群中频频闪烁。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的第三次失业浪潮即将来临,而其中的主角就是白领阶层。

  据了解,新中国建国以来经历过两次失业浪潮。第一次失业浪潮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知青回城。第二次失业浪潮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国企职工下岗。第三次失业浪潮的主角将是白领阶层和大学毕业生。前两次的失业潮是政策性失业,而现在的失业跟竞争激烈有关。与前两次不同的是,本次失业潮发生在高学历、工作经验丰富的人身上,而且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情况越严重,这种怪现象正在颠覆人们的传统就业观念。

  学历高低与失业率成正比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以前,“失业”总是和文化程度低、缺乏一技之长的劳动者相关,失业几乎成为体力劳动者的“专利”。但随着竞争加剧,我国劳动力市场却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奇怪现象,就是过去从来都认为不可能失业的高学历、高知识群体开始加入失业队伍,而且呈逐年扩大的趋势。这其中,最为典型、也是目前社会上最为关注的就是大学生失业问题。很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一时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返回校园攻读研究生。

  记者的一个朋友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规避暂时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但是,攻读几年研究生之后才发现,高学历并没有给她带来好工作。相反,工作依然并不好找。就这样,朋友高不成低不就地在家寻找了半年,最终选择了一个人事方面的工作,而拿到的工资并不比本科生、甚至大专生高。毕竟,一个专科生可以做好的岗位,没有哪个企业愿意出高薪去雇佣一个研究生。

  记者在一次会议上随机采访了几个企业负责人,近半数的人认为,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很可能还不如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如此,那么,海外镀了金的“海归”们的就业状况又如何?

  海归一直被视为“天之骄子”,是上天的宠儿。据统计,从1978年到2003年底,共有70.2万人出国

留学,其中学成回国的有17.28万人。大批“海归”们在教学、科研等重要岗位占有很大比例,发挥着重大作用。“海归”作为中国一笔宝贵财富,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是,时过境迁,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海归人士的逐渐增多,近两年,海归人员的就业难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据统计,中国有35%以上的“海归”存在就业难题,40%的“海归”感觉自己的职业方向出错,需要重新选择职业。而在“海归”群体中,只有57.5%的人能在归国半年左右的时间里找到工作,而“海归”变成“海待”的也大有人在。

  很多案例说明,企业在挑选人才的时候,高学历已经不是先决条件。

  地区发达程度与失业率成正比

  记者注意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招聘会越多,而且几乎场场爆满,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的现象极为明显。

  近年来,各省市的大学毕业生大量涌入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四个地区,加剧了结构性失业。教育部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年年增长:2001年是34万人,2005年达到了79万人。而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413万,大量毕业生的涌入,加剧了职位的竞争,在京、沪、津、鲁、苏、浙、闽、粤等八个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了总数的57.6%,造成白领失业群体的扩大。

  记者接触过的几个白领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今天还是部门主管,明天就有可能因为公司的变革而成为“牺牲品”;今天还是拿高薪的“职场贵族”,明天也许就沦落为失业一族。而这种情况出现在管理等高端岗位上的时候居多。

  失业是人力资源再配置的一种手段。经济发达地区,高科技岗位相对集中,比如互联网领域,这个行业曾经有大量的优秀人才涌进。但实际上,这个行业泡沫很大,这些人才在互联网行业并没有发挥自己真正的价值,泡沫缩水或破裂后,这些人员被排挤出来,制造了成批的白领失业人员。

  同时,很多具备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白领往往是主动炒老板的鱿鱼,这在经济发达地区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比如在温州人的观念中就没有“下岗”、“失业”的概念,只有“转岗”、“换岗”的说法,这样的方式和思维造成了很多隐形失业人群的出现。

  年龄与失业率成正比

  美国白领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其中一个原因是,白领老龄化严重,造成“一边招不到人,一边找不到工作”的情况。这让记者想到中国的白领群体。

  白领一般都是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有机构统计显示,1995年以前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都进了“吃皇粮”的单位。1995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国家很少再有“分配工作”的政策,因此,这些人成了企业白领的主体,他们现今的年龄在30~40岁之间。

  40岁在很多国家不算是高龄,但是中国特殊的人口结构,加上经济自由化的体制,再加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这个年龄的白领成为被淘汰的对象。而从这个年龄段的白领自身来讲,由于自身的再培训方面跟不上,很多高科技岗位已经无法胜任。几方面结合,在职场上,其自然成为“高龄”。看看现今的招聘广告,大部分都会特别注明“限求职者年龄在40岁或35岁以下”,高龄白领一下子成为职场的“弃儿”。

  在这个年龄段,白领女性的失业率相对男性来讲要更高。

  据可锐职业顾问对京、沪、穗、深四地各100名白领女性进行的抽样调查,对女职工在经期、怀孕期、哺乳期的薪资保障程度、受单位照顾程度,岗位保留程度进行比较。综合来看,高龄女性白领由于生理特性,被迫失业现象非常普遍。作为都市白领,他们所面对的生存压力与岌岌可危的态势决不是努力加苦干就能应付的。因为,每天都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在他们身边不断涌现。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