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ongqingyun
28670 167

[其他] 我对吴延兵的了解和关系稿的看法   [推广有奖]

91
djstar 发表于 2012-4-13 11:01: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家多对文章进行点评切磋吧

使用道具

92
harrow 发表于 2012-4-13 11:06: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能发经济研究的,肯定不是一般人,至少从学术上下过功夫,本人只有羡慕、佩服!继续学习!
本人小学文化农村户口身高不到一米五。
学无常师,以能者为师、善者为师!

使用道具

93
sxh2957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4-13 11:17: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努力是肯定的,优秀也是肯定的,发言的各位都是优秀努力的,至于发经研,则是大牛了

使用道具

94
studyask 发表于 2012-4-13 11:18: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早晨起来一看,呵呵,怎么又有一个帖子,看来小吴同学彻底火了!但我怎么觉得小吴同学的师兄弟姐妹们都在帮倒忙,越描越黑。

“   第一、《经济研究》是顶级的期刊,任何人都有投稿的权利,不能因为吴延兵在中科院工作就剥夺他的基本权利。  第二、对于国外模型的应用我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不是说牛顿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
  第三、对于吴延兵文章的质量,以我的学术水平确实没有资格评论,但我坚信经济研究的审稿人不会是白痴。   以上我说的话句句是真,绝没有替老同学说好的意思,但当一个全身心投入学术,并由此取得成功的人无端遭受攻击时,任何善良的人都应该感到心痛的。不是吗?!”

关于小吴同学的身世,没有人质疑他的努力和奋斗,所以不必辩解。三条中的第一条,我同意;第二条,同意一半,因为缺乏足够的原创性,但也不能说这种做法没有意义,而且涉及数据的多来源检验的问题可以增强原结论可靠性,无可厚非,只是这样有耍小聪明之嫌,国内不少人这样做,也就姑且从了吧;第三条,坚决反对,因为是你没有见过白痴的经济研究的审稿人,呵呵。最后那句话,也反对,(1)小吴同学
不能算作学术界的成功人士,是否成功要由时间评价,从我扫过的他的论文来看,起码现在还不是,以后是不是未知,当然,这是仅就学术水平而言,而不是现在发在什么档次的刊物上;(2)“无端遭受攻击时,任何善良的人都应该感到心痛的。不是吗?”,这无所谓“无端遭受”,别人有质疑的权利,回答清楚技术问题就可以了,如果文章技术没有问题,我个人觉得就算是关系稿也无妨。实际上是由技术问题引发的关系搞得质疑,而不是反过来推理的,至于“任何善良的人都应该感到心痛的”,呵呵,一看就知道就是个文艺女青年。

个人经验而言,我相信这不是关系稿,但从对中国经济的学界水平建设而言,我倒宁愿希望这是关系稿,原因嘛……就是如果是关系稿,说明学界水平还不太差,关系稿的水平也说得过去;如果不是关系稿,只能说明学界水平令人发指还自以为是,呵呵。

有同学一直要求技术解读,我就把昨晚写的一个帖子附在下面,里面提到了文章技术问题和我对中国经济学的一点看法:

“老吴的学术水平,可以从已经发表的论文可以看出。(同时注明:不要拿国际知名学者的水平来要求老吴同志;虽然我觉得他水平是有的,但是距离诺奖得主还差的太多太多,也不要对一篇论文求全责备,毕竟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进步的。)老吴硕士的时候,期末作业曾被老师自己拿去发表在某知名期刊上,并在某知名学术会议上作为老师的研究成果发表,并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足见老吴师兄的理论水平。那才是硕士的时候。硕士的3年,老吴同学是怎么度过的,整个研究生楼上的同学,应该都知道。说其他,都知道那个拼命三郎!”

不知该师弟是想替小吴同学辩解还是越抹越黑?!首先,勤奋和水平没有必然关系;其次,老师拿学生成果发表,可见整个学校的学风之差!不要拿潜规则说事,很多老师也没有那么品行恶劣。

顺便说说论文,经济研究上的文章,呵呵,抽空自己多看看就明白了,弄些数据也就两周就弄下来的事,没有任何可读性,是也就是中国的高校和小研究生拿它当回事,发在上面好像被皇上临幸了似的。至于说关系稿,我觉得不至于,因为说句实在话,小吴同学的文章绝对不是经济研究里最差的,里面比他水平差的文章多得是,有的计量明显有问题,何必就揪住他一个人。

就文章而言,知网上可以下载,大家看看自己就清楚了,文章主要想说明“国企存在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双重损失,而且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前一个结论“国企存在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双重损失”,这一结论以民企作为参照物,作者仅采用文字进行叙述,这个问题不大,就算建了数学模型也没什么意思,同义重复一下提高投稿的命中率而已,也基本符合一般的认识,到此文章没有任何实质性贡献;后面那个结论“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才是文章的精华,如果把这一点讲清楚就是最大的亮点,但作者对这一结论根本没有任何阐述,理论上没有任何推理,这也是质疑者提出的文章软肋所在,这个如果没有理论推导,又想进行检验,简单说“假说2: 国企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然后含糊其辞地解释一下,也就可以过关了,不至于象现在这么被动。

对于“国企存在生产效率和创新效率的双重损失”,其实F检验就已经够用了,后面的计量模型实际上就是迎合审稿人的口味;但F检验却无法说明““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因为前一结论是国企和民企相同变量的比较,而后面的是两个不同量的比较,相当于有两个人,你说甲的身高比乙高20%,甲的体重比乙重25%,你能说明甲身高的优势不如体重的优势明显吗?还能计算出优势的差值是5%?实际上统计很可能是无差异的,而且这样非驴非马比较的结论到底意义何在?这是明显的技术问题,这也就是质疑者所指出的技术硬伤。后面引入虚拟变量后,也只是重复一下国企和民企相同变量的比较,对于“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这一结论根本没有任何说服力,至于后面的稳健性检验,对国企和民企同一变量才有意义,对于“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毫无意义,因为这个问题从根上就没有被解决掉过,而这才是文章的核心所在。货不对板,当然观众要发发牢骚,小吴同学何必要较真回应呢?真要较真的话,这篇文章压根就不能这么写。

当年看《经济学季刊》,一篇研究国企和民企的计量文章,直接拿国企和民企两个数据源不同方程的系数比较大小,这水平也能发,真雷人!毫不夸张地说,《经济研究》至少80%的计量文章都存在技术问题,说起来都是审稿人的问题,但审稿人水平都这样,还能指望上面的文章水平怎么样?按照惯例,小吴同学也很可能成为匿名审稿人了,呵呵,提高一下自己吧。

顺便说下,最好不要看中国的经济类期刊,找篇好文章如同大浪淘沙,成本太高,也不要太拿发在某级期刊上的文章太当回事,拿来混个毕业、找个工作、评个职称也就行了,自己就偷着笑吧,千万别拿出来显摆,这个后果……如果你能挺得住拍,呵呵,那你随意。记得有个兄弟曾在坛子上说自己发过多少高级刊物,有一个月搞的文章就能发在某某研究,惹来粉丝无数,看看他的文章,可能水平还不如小吴同学,不过没有拍他的砖,人家就成了传奇了,而小吴同学遇到拍砖的,结果就悲剧了,请大家高抬贵手,不要再和小吴同学过不去了,起码人家没有抄袭,水平问题慢慢提高吧。

已有 2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diluma + 1 + 1 + 1 说的很好
eros_zz + 3 + 3 + 3 精彩帖子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4  热心指数 + 4  信用等级 + 4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5
Crsky7 发表于 2012-4-13 11:19: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问题是现在许多博士根本没有理解国外模型的内涵,完全在滥用、瞎扯。

使用道具

96
zsj0810 发表于 2012-4-13 11:39: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吵这么热闹,闲的蛋痛,有时间好好写写自己的paper,争取发一个AER,经济研究之类的。最讨厌学术争鸣最后演变为人身攻击。
已有 1 人评分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ofzhengyi + 1 观点有启发

总评分: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7
hc103627 发表于 2012-4-13 11:51: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民族的劣根性!看不得别人的一点好,否则非要一挖到底,就不允许别人曾经的失误?就看不到别人的努力与勤奋?有本事,你也靠关系去发《经济研究》,即使发《中国工业经济》也好。
已有 2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122595877 + 1 + 1 + 1 我很赞同
ofzhengyi + 1 热心帮助其他会员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98
bjf1970 发表于 2012-4-13 11:57: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走过,路过,不发言

使用道具

99
qifu86 发表于 2012-4-13 11:57: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也是一个角度,应该全面的了解

使用道具

匿名网友
100
匿名网友  发表于 2012-4-13 12:04:49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是同学,那我是师姐了。我是山经1999级研究生,当时我们都是住在校医院楼上,我在三楼,男生应该在二楼吧
你们级的很多人都认识,吴也听说过,水平不错超过一般人,但是达到经济研究水平了吗?我达不到这个层次去判断。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