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李昆华
4018 0

刘永佶 :我国经济当前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势力与官僚资本势力的斗争 (《民主中国法制经济》)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教授

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403 个
通用积分
1.5256
学术水平
49 点
热心指数
57 点
信用等级
40 点
经验
6799 点
帖子
678
精华
1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7
最后登录
2023-10-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势力与官僚资本势力的斗争
作者:刘永佶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时下,中国思想界正进行着“左”与“右”的论战,其要点在于如何对待私人资本的发展。“左”派显然处于下风,不时地发出私有经济比重超过了公有经济的哀叹,并呼吁政府以限制私有经济来保护公有经济;“右”派则据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原理,坚持“市场经济”是既定方针,宣称实行“市场经济”就必须产权私有,公有制是与“市场经济”相违背的,因此,大力发展私有经济就是发展“市场经济”。主张不择手段地对公有制经济这个“怪胎”进行“私有化”,就是中国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的主体内容。 现在主流观点所说的“生产与需求”的矛盾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实为西方经济学所界定的一般意义上的基本经济关系或矛盾,任何一本西方经济学教科书都是由此开篇的。它明显地不能揭示现代中国社会和经济矛盾的特殊性。它所反映的,是一个强烈的愿望:生产落后的中国迫切要求提高生活水平。 那么,如何规定中国现代社会及其经济的主要矛盾呢? 中国社会及其经济是一个场,它包含多重矛盾,生产与需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是其中基本因素,但不能直接从这基本因素来规定中国这个特殊国度社会和经济特殊历史阶段的主要矛盾。而应从矛盾的特殊性(特殊性就包含着一般性,是一般性的具体存在)入手,分析和揭示特殊矛盾的各个方面及其“势”与“力”的关系。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官僚资本作为一种经济的和社会的势力,已经形成,虽然它还未达到制度上的“复辟”,但其危害却昭然若揭。今天分析中国社会和经济的矛盾,特别是其主要矛盾,如果不考虑这个方面的势力,是根本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针对上述四种势力间的矛盾,我认为:中国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所聚合的进步势力与官僚资本主义所聚集的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具体到经济这个基础层面,其主要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所代表劳动群众形成的势力,与官僚资本所代表的权力转化为资本,以资本巩固专制权力的势力之间的矛盾斗争。也可以简括为社会主义势力与官僚资本势力之间的斗争。 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虽然没有公开的官僚资本出现,但官文化在集权体制中的存在和作用,已严重地障碍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民主制的建设与发展,并由此限制了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制约了其素质技能的提高,滞缓了生产力的发展。 80年代以来,这股旧势力利用其在集权体制中的地位,抓住“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可利用的环节,大肆进行权力变资本的活动。特别是经济体制变革,政治体制基本不变(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股势力要保住既得权位和利益),为其提供了迅速膨胀的机遇。它是初级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真正、彻底的反对派,不仅如此,它还要将改革所取得的经济成果全部攫为已有。 虽然官僚资本势力疯狂地扩张,并发挥日益严重的作用,但它尚未达到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地位。中国现代社会经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仍是社会主义势力,它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虽有所削弱,但构成社会主义势力的制度和阶级基础仍然存在,社会主义者在广大劳动群众的支持下,坚持捍卫公有制和公有经济,在“反腐败”、“打击走私”等一系列活动中,部分地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展。 从现在的矛盾态势看,中国经济矛盾中的四种势力,小农经济是旧生产方式的体现,其中的农民也在努力摆脱这种生产方式,因而它不可能成为主要矛盾的方面;自由资本势力依然有其时代的进步性,虽然它有剥削劳动者的一面,但在现在条件下,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作用而言,它与社会主义势力在发展中有共同点。这种势力虽然也与社会主义势力有矛盾,但这种矛盾目前尚为次要矛盾。 能够与社会主义势力对抗并成为主要矛盾一方面的,只有官僚资本势力;而能够抑制官僚资本势力从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升至主要方面,并由此改变矛盾性质的,又只有社会主义势力。 21世纪初中国经济矛盾的演化,取决于社会主义势力与官僚资本势力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仅是矛盾双方势力消长,也是如何争取与另外两种势力联合的过程。 由于矛盾的错综复杂,加之外国势力的不断介入,因此,中国经济矛盾的演化有两种可能的趋势:一是社会主义势力继续保持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地位,并有效地抑制并克服官僚资本势力的增长,这是我们所希望并努力争取的;二是我们所不希望并努力克服的,就是官僚资本势力在外国垄断财团的支持下,短期内会占上风,从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的危险。

中国无非一套权力,只要掌握了这些权力,起码是要害权力,就控制了中国,就可以任意从中攫取利益。这主义,那主义,无非都是说给人看的。我不谈什么主义,但我知道怎样控制权力。权力就是主义。权力就是金钱,权力就是暴力。谁不喜欢金钱,谁不害怕暴力?有了权力,不仅可以收买你,也可以镇压你。“改革”,就是巩固我的权力;“开放”,就是由我拉紧与外国资本财团的关系。 这就是现代官僚资本的“主义”,也是它自立于“资本全球化”的雄姿。 对于“左”派和“右”派的论争,它不想介入,但却要掌握其动态,利用其矛盾。一般而言,只要不涉及官僚资本和腐败,它会听任争议,而且会很实用地将“左”派维护公有制的观点演变成巩固其专制集权的论据;把“右”派关于“私有化”的言论做为自己将权力转变为资本的“理论根据”。 有人曾对公开报道的腐败案件做过统计,其结果是惊人的;也有人对未曝光的权力变资本行为做过估算,其结论是骇人的。这里,我并不想对此估算,仅就已知公开材料,做出理论分析。 从中央文件到百姓舆论,无不在“反腐败”,但却很少论及官僚资本,似乎那些腐败官员仅仅是为了穷奢极欲的享受。这不能说不是其目的之一,但他们绝非如此“低级下流”,他们是中国的“上流开明”人士,他们有着更为久远的打算。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克杰收受的巨款,就是要做为资本来用,这已成为一个范式,其他人或者已用各种名义在境外投资,或先攒足货币,待时机成熟,外逃、内投,总要让钱再生钱。 对于这股强大的社会势力,不仅要看到它侵吞公有资财的数量,更要看它危害的质量。它不仅可以将公有资产变成个人资本,还可以利用权力,在保留公有名义的情况下,将之作为维护自己权力的工具。 我之所以说官僚资本有可能在短期内成为中国经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集权的行政官僚体制依然保留,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严重滞缓。 中国初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限,就在于旧的集权官僚制虽然被推翻,但由于人的素质技能、生产力、生产方式及各种历史和国际条件的综合作用,不能不采取集权的行政体制,这比旧社会是个进步,但相对于社会主义原则而言,又有诸多缺陷。因此,官文化的传统才得以存留,而小农意识又会滋生新的官文化并作用于这有局限的体制中,从而使旧的官僚资本势力得以在一部分新制度中的官员们身上体现出来。 中国的改革,已到了关键时期: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强化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成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核心课题。官僚资本势力充分认识到这一层,它会拼尽全力反对以社会主义为原则的政治体制改革。 第二,社会主义势力呈弱化态势,不能对官僚资本的增长予以强有力的抑制。正如一些人所担心的,近年来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主体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减小,这种量的变化反映了一些质的问题,即公有制自身的缺陷未能得到纠正,其主要表现就是劳动者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不明确,而近年所搞的“产权改革”,又集中于占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治标未治本。 公有制经济不仅是社会主义势力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凝聚力的体现,公有制经济的弱化,必然影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淡化社会主义的凝聚力。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扭转,势必造成社会主义势力的进一步弱化,从而减轻官僚资本扩展的压力。 社会主义势力的弱化,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政治和文化上。政治上,主要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不健全,对此,前边已论及。文化上,则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等认识中的观念陈旧,相当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这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发展,也不利对官僚资本的批判和限制。 第三,官僚资本具有极强的扩张力,其代表人物讲究实用、“现实主义”,而且善于把握时机,胆大手狠,抓权捞钱,两手都硬。 第四,国际垄断资本财团对中国官僚资本的支持逐步强化,它们迫切需要一个合适的“买办”来代理中国的市场。当前风头正猛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这并非仅是某些经济学家所看重的资金裹着技术在全世界的投放,更重要的是资本关系的全球化,资本制度的全球化。 第五,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和小农意识依然是官僚资本生长的条件。历史上的集权官僚制与小农经济是统一的,官僚地主阶级之所以能转变为官僚资产阶级,也与普遍存在的小农经济和小农意识直接相关。虽然官僚资本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农民,但小农经济中的农民又不能形成一股社会势力与之对抗。他们的个体生产和生活方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小农意识,使之在“一滩散沙”状态各谋生路,而这正是官僚资本的专制和垄断性“买办”所需要的。 第六,自由资本主义者的“私有化”思潮,为官僚资本扩展制造了舆论环境。 比起哲学、政治学领域来,经济学中的资本主义者有两大优势,一是闭口不谈政治改革,并不时地为腐败现象做辩护。二是实际而具体地为搞“市场经济”支招,不论阶级,不谈主义,表现出一付为国分忧的模样。在哲学、政治学领域的学者则没有这种便利,他们所主张的“自由、民主、人权”等,往往被斥之为“资产阶级自由化”而被封杀。 这样,在中国的思想界,竟出现如此奇异的状况: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思想被切割成两块,“自由、民主、人权”被明确定性为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严格禁止;而不谈“自由、民主、人权”的经济学家,在宣传赤裸裸的“私有化”、“利益最大化”等资本主义核心观念时,却不仅不被禁止,反而大受推崇,甚至其观点(经加工、装饰)还被写进指导性文件中去。自由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这种被切割,恰好为官僚资本所用:它所需要的,是资本,而非自由。至于那些“西方经济学家”,或许是真诚地信崇自由资本主义,但他们这种不谈自由,不论民主、人权的作法,实则已抽去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灵魂。由此而造成的“私有化”的舆论,不仅不能实行其自由资本主义的理想,反而为官僚资本提供了舆论氛围。 综上所述,官僚资本在短期的大扩展,乃至上升为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危险性是存在的,它也是中国经济矛盾四种势力斗争组合的一种前途。

官僚资本势力在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中由次要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的危险是可以避免的。 这不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矛盾双方势力的较量,取决于由社会主义势力主导的改革发展。 虽然中国的社会主义势力由于内部与外部的原因,目前处于减弱的态势,但这股势力毕竟形成了80年,而且执掌政权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已普及,并在相当一部分人那里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初级的、有局限的,但广大劳动群众已经明确社会主义制度是维护他们利益的,更重要的是,他们逐步意识到这初级社会主义制度的局限和缺陷,这些个别的意识经过理论的概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内容。 社会主义势力只有在改革中才能发展。 而改革的首要环节,就是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原则的进一步认识,并以此为前提,对初级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探寻克服缺陷、完善制度的途径。只有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不论主义的改革,很有可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以社会主义本质和原则为指导的改革,也就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明确和强化劳动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个人所有权和民主权,维护并增加劳动群众利益,提高其社会经济地位和素质技能的社会运动。 这种改革的对象绝对不是劳动群众,而是侵占劳动群众权利,侵吞劳动群众利益所聚合的公有资产的那部分人,这些人构成新的官僚资本势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改革,也就是在社会主义本质和原则的指导下,发动、组织各阶层的劳动群众,为了其权利和利益,而与官僚资本势力的斗争。 由社会主义势力主导的改革发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和环节: 第一,坚决地改革初级公有制,克服其缺陷,保卫公有资产,坚持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于量上,更体现于质上,即是否真正的公有--以劳动者个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为基础的共同占有,以及是否有劳动者的民主权利及其法制保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削弱,根本原因在于其中劳动者的所有权不能明确和保证,由此造成经营管理中的严重缺陷,进而是少数行使占有权机构的负责人和经营者对公有资产的侵吞。正是这部分被侵吞的资产构成了官僚资本。 为了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不是简单地限制与之形成竞争关系的自由私有经济,而是在尊重市场竞争原则的条件下与之共同发展。关键在于公有制的改革,其核心和首要环节,就是明确和保证劳动者对其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并由此而建立公有制经济的权利体系,在促进经营管理的同时,坚决地制止侵吞公有资产的行为,追缴已被侵吞的公有资产。这才是保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根本。 第二,完善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所有权及由其派生的占有权、经营权、收益权、监督权、管理权等一系列权利,都需要由法律明确规定,而社会主义法律的根据及其基本权利,又是劳动者的所有权。由劳动者对其劳动力和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所有权派生的,不仅有一系列经济权利,还有民主权和一系列政治权利。民主权和一系列的政治权利构成民主制,它由法律的规定和实施,就是法制。 中国公有制经济的不健全,体现于民主法制的不健全。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都与政治上的缺陷有直接关系。改革公有制,保卫和追缴被侵吞的公有资产,都要求相应的民主法制的完善和加强。 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凝聚社会主义势力,使之在保持强大的公有制经济基础的条件下,逐步增强,并有效地抑制和打击官僚资本势力对公有制经济的干扰破坏。这是社会主义势力主导的改革中至为关键的环节,也可以说成败在此一举。 第三,加强与国际社会主义势力的联合。衡量一个团体、政党的性质,不在于它是否符合另一个团体、政党的标准,而是看其纲领和策略、政策是否代表了劳动群众利益,是否能够带领劳动群众争取解放和自由发展。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和国情,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团体和政党在策略和政策上的差异不仅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 中国的社会主义者应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来寻找遍及世界各国的同志,要有气度认可其与自己的差异。“求大同,存小异”,主动地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势力相联合,由此来抗衡并制约国际资本财团所代表的资本主义势力,而这同时就是对国际资本财团支持的官僚资本势力的打击。与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势力建立广泛的统一阵线,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本质所要求的国际主义的体现,也是向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团体、政党学习、借鉴的条件,由此而壮大自己的势力。 第四,与国内自由资本势力的联盟。自由资本势力在当前的中国,依然有其进步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从本质上与官僚资本的差异,为了自身的发展,自由资本也反对官僚资本的专制和腐败;二是在改造小农经济,发展生产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根据这种判断,中国的社会主义者切莫再将自由资本势力作为敌人,而是加强与它的联合,并导引其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势力与自由资本势力的联合,首先是政治上的,即将自由资本所要求的自由、民主、人权等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范畴,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再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为自由资本在改造小农经济方面的作用提供条件,并在导引其合法经营的同时,允许它与公有制经济在一些领域的竞争,以竞争促发展。 第五,加强社会主义势力内部的团结,创造生机扩大发展。在这方面,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根据时代的演进,明确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势力和运动中的先导地位,并加强知识分子与体力劳动者的团结。 第六,注重对小农经济的改造。从阶级构成来说,中国现在的农民应当归于社会主义势力范畴,但从经济构成来说,农民现在又处于小农经济范畴,是被改造的对象。改造小农经济后的农民,除一小部分变成私有资本经济外,大部分都要随生产方式的转变,而成为集体经济中的参加者,或国有、私有经济中的劳动者。这种转变,使之在经济和阶级构成上都成为社会主义势力的一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势力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环取决于此。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集合了劳动群众利益和力量的社会主义势力,只要创新理论,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和政策,在改革中发展,那么,不仅能保持其现有的在中国经济主要矛盾中主要方面的地位,而且能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主导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官僚资本 社会主义 主要矛盾 刘永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 法制 刘永佶 官僚资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