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李昆华
2232 0

沃勒斯坦理论的局限性及重建世界体系的失败 [推广有奖]

  • 0关注
  • 5粉丝

教授

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0403 个
通用积分
1.5256
学术水平
49 点
热心指数
57 点
信用等级
40 点
经验
6799 点
帖子
678
精华
1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7
最后登录
2023-10-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沃勒斯坦理论的局限性及重建世界体系的失败

沃勒斯坦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批判和否定,并指出在资本主义根本矛盾的作用下,现代世界体系已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陷入困境。这就自然地导向了下一个理论问题:有没有更好的世界体系?如何实现这种新的世界体系?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沃勒斯坦理论的另一部分——重建世界体系。在创建现代世界体系理论框架时,沃勒斯坦实现了两派的融合,在现代化批判中,沃勒斯坦力图超越二派,而在重建世界体系的论述中,这种融合与超越都归于失败。这是由沃勒斯坦理论自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沃勒斯坦理论的局限性主要在于对现代化、资本主义化的片面理解;历史悲观主义、怀疑论标志着沃勒斯坦重建世界体系的失败。

一 对现代化的片面理解

在沃勒斯坦看来,现代化等同于资本主义化,而资本主义化就是资本支配下的经济剥削关系的扩展。这种理解带有很大的极端性和片面性。

首先,资本主义化不仅仅意味着工业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剥削和两极分化,它还包括更多、更积极的内容。从生产力上讲,资本主义毕竟带来了科技的突破创新、生产率的整体提高、物质财富的全面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打破了低度分化、小范围生产的封建生产关系,建立了精密分工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产生了现代私有产权制度下的有效经济组织,形成了自由竞争、法制化的现代市场体系,确立了现代经营管理观念。因此,相对于低效、寄生性的传统经济形态而言,资本主义经济体现了历史的进步性是不容否认的。

另外,沃勒斯坦将世界经济体看作按照中心国家的世界资产阶级意志塑造的体系,也有失偏颇。“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互赖关系的缘起是多样化的。这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充分的经验证据值得坚持认为,跨国界的劳动分工中的互赖关系的所有影响因素,都起源于‘中心’国家的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交战。乍一看来,我们没有理由主张,世界体系发展过程中特定阶段最为突出的互赖形态,就是对于那些经济发达社会的地位最为有利的互赖形态。”[ii]无论中心还是边缘,无论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力图按照有利于自身的方式塑造现实体系,影响体系发展,世界经济体不可能为中心所垄断,现实经济格局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作用的结果。当今世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家关系多元化等趋势都是对中心利益的挑战和意愿的背离。

其次,现代化也不仅仅是资本主义化,它还包括政治、社会结构、文化和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重要变迁。在政治领域,现代化打破了传统的专制政体,建立了现代民主制,突破了传统的统制型行政模式,发展出管理型、服务型的行政管理模式。这些都体现出现代政治发展的客观趋势。政治系统有自身的发展逻辑,不是完全由经济所决定的,更不能仅从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角度去理解。“尽管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对于民族-国家的兴起都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民族-国家体系却并不能化约为这二者。现代世界在形成过程中其实受到了资本主义、工业主义以及民族-国家体系的交叉影响。”[iii]按照沃勒斯坦的理解,苏联在现代世界体系的中心国家中处于边缘地位,从经济角度看,这种看法有一定合理性,但从政治、军事角度看,则明显有悖于现实。相反,以经济巨人、政治侏儒著称的日本,在经济上处于中心的中心,在政治上则处于中心的边缘。各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并不是象沃勒斯坦所认为的那样具有绝对的一致性。从社会结构上看,现代化打破了纵向的等级化社会结构,造就了一种韦伯所说的“相对拉平化”的、平等取向的社会结构,其中,除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中产阶级市民阶层,如自由劳动者、中上层雇佣劳动者等。复杂、多元的现代社会是不能用简单的二元对立的阶级模式来加以概括的。在文化方面,现代化带来了个体的解放、个性的张扬,自由、平等、理性、科学等现代价值观念逐步形成。与其他社会系统相比,文化系统具有更强的自我传承性和独立性,更不能用单纯的经济决定论来解释复杂的文化现象。沃勒斯坦将现代文化的全部内涵概括为种族主义、特殊主义的变相延续,未免过于简单、绝对了。此外,沃勒斯坦还把传统从现代社会中排除出去。“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开始时小小的区别会得到加强而稳定化,并被视为‘传统’。这种‘传统’过去是而且始终是现今的而不是过去的一个方面,是现今的创造而不是过去的创造。”[iv]现实固然能改造传统,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历史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资本主义体系也不是横空出世的,而是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建立的,对传统有很大的继承和保留。传统参与塑造现实,否定传统等于否定历史的连续性、否定历史本身。

正如吉登斯所批判的那样:“沃勒斯坦的观点包含着一种令人生厌的功能主义和经济化约论的综合”。[v]沃勒斯坦将现代世界体系化简为资本主义体系,将资本主义体系化简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又将资本主义经济体化简为层层套嵌的剥削体系,现实社会的丰富内涵就这样被抽丝剥缕地掏空了。沃勒斯坦声称现代世界体系囊括一切现代社会领域,但这种包容是以对许多重要社会内涵的舍弃为代价的,现代世界体系表面包罗万象,实则残缺不全,这是沃勒斯坦理论的一大矛盾。

二 历史悲观主义与怀疑论

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就无法正确地解决问题。由于沃勒斯坦对现代化、资本主义的认识过于狭隘,因此,他在重建世界体系的理论探索中陷入矛盾,走向历史悲观主义、怀疑论的误区。

(一)未来世界体系的基本形态

沃勒斯坦不但否定了现代世界体系,也否定了其中的社会主义政权,认为这只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形态的一种变体,意义在于维持体系内部的平衡,促成体系运动,展示体系自我调适的一种模式和希望。而社会主义政权的倒台则意味着资本主义的弹性限度已达极限,必须重建一个新的世界体系,这就是“社会主义世界政府”。但是,沃勒斯坦实际上只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并未对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任何实质性的突破,社会主义世界政府的整体形态不是比马克思、依附论的社会主义更清晰、更现实,而是更模糊、更具空想性。就经济形态而言,世界政府大致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计划指导生产;二是为使用价值而不是为利润而生产,需求决定供给。但是,对于这个世界政府如何有效地协调全球生产和分配,如何协调各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如何解决生产动力问题等,沃勒斯坦甚至没有做出讨论的打算。对此,沃勒斯坦自己的解释——历史无法预测、不可设定只是一个借口,是对现实问题的回避。其实,这种空想性、模糊性直接导源于理论的片面性。由于否定过多,因而无可继承,也无法创新,美好的新体系就只能是一团模糊的幻影,一个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空壳。

(二)重建世界体系的途径

如果说沃勒斯坦关于在未来体系基本形态的论述仍然基本沿袭了左派思想的话,那么在未来体系实现途径的问题上,他则与左派产生了重大分歧。马克思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夺取资产阶级政权,过渡到新社会;依附论求助于脱钩战略,力图割断边缘与中心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联系,在边缘地区内部实行“全线社会主义”。沃勒斯坦否定了这两种观点,认为未来体系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即全球转型和资本主义体系的自行瓦解。

全球转型说认为边缘既不可能从资本主义体系中脱离出来,也不可能在体系内部建成社会主义,只能通过世界性努力,各国同时进入社会主义,才能完成整个体系的彻底转化。这里涉及到边缘国家的发展出路问题。他认为在现存体系中,发展机会和资源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恒量,边缘作为一级结构(而不是特定国家)是不可能消除的,这就将边缘的发展推向遥远而不确定的未来。即使对于具体国家而言,沃勒斯坦也只是承认存在由边缘上升为中心的可能性,但对于究竟如何实现这种转化,并未做出明确解释。对于迫切面临现代化问题的边缘国家来说,这等于没有提出任何实际可行的方案。但实际上,无论就整体还是就个别国家而言,边缘在体系内的发展都不是不可能的。导致边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社会结构、政治体制落后。东欧在16、17世纪曾因世界粮食价格上涨而拥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但终因自身社会结构的落后(贵族强大,抑制民族工商业发展)未能及时完成生产结构的转型,坐失发展良机。二是内部经济结构不合理,国民经济体系不健全。边缘和中心虽然都在世界劳动分工体系中承担特定角色,但中心的分工往往是自主选择的,它们占据了高利润的工业生产部门,工、农业,轻、重工业平衡发展,各经济部门之间具有紧密的横向联系,形成相对独立、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国民经济体系。而边缘的劳动分工角色既不是按照本地的比较优势自然形成的,也不是本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体现,而是由中心国家的需求所决定的,是被派定的。边缘国家多是出口农矿业产品、初级品的单一经济体,各经济部门之间没有互动,出口经济的发展不能带动、甚至不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改变依附,摆脱无发展的增长,首先就要改变被动的国际劳动分工角色,按照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确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建立全面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相关的配套机制(如明确的产权关系、市场机制、现代经营管理机制、健全的法律体系等),促进社会结构转型,重塑现代人格与民族精神。同时,应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主动融入并积极改造世界经济体,加强边缘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重建国际分工、交换体系,重塑国际政治格局,谋求边缘地区的整体发展。

资本主义体系的自行瓦解是未来体系产生的另一个前提条件。与马克思一样,沃勒斯坦认为资本主义体系隐含着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体系的运行、发展实际是矛盾不断深化的过程,每个短期危机的回复、中期循环的完成都在长期上加剧了体系的根本矛盾,最终将体系推向灭亡。但在未来体系的实现途径问题上,沃勒斯坦否定了马克思的革命论和阶级斗争论,认为不能通过革命和阶级斗争造就一个新体系,而应期待旧体系的自行瓦解和新体系的碰巧产生。

沃勒斯坦将重大的历史变革分为解体式变化(腐朽)与控制式变化(革命)。现代世界体系就是在后一种方式下产生的。“旧体系正在解体,土地贵族本身转化成资产阶级,由此产生了历史资本主义。”[vi]在封建危机中,封建土地贵族通过经营方式的转换改扮成新阶级,控制了社会变革过程,利用微调后的制度体系保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特权,因而在现代世界体系中保留了大量不平等、落后因素。这些观点有许多模糊不当之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并不都是由封建土地贵族转化来的。“在欧洲,古代政权的资产阶级在形成新工业资产阶级时并不常常起主要作用,他们时常通过购买土地而变得封建化,而新的农村资产阶级和手工业者提供了19世纪的大部分企业界精萃上层。”[vii]奇波拉也认为许多大型私营企业主和资本家都来自于平民和贫农。[viii]在历史上,英国经历了比较典型的土地贵族资产阶级化过程,但这是一种质的转变,而不是穿衣戴帽式的表面调适;法国则出现了相反的资产阶级贵族化过程;即使在日本这样传统因素保留较多、大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关系密切的国家中,资产阶级也不都是由旧贵族转化的,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大特权商人发展而来的,另有一小部分则由小商品生产者和农业资产阶级构成。因此,资本主义体系的不平等性、剥削性是由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而不是通过改扮的土地阶级从封建体制那里继承下来的。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没有典型的旧式土地贵族,但美国却是不平等的世界经济关系的最主要维护者和受益者,按照沃勒斯坦的观点,这一现象就无法得到解释。

既然控制式变革行不通,那么新体系的产生就只能依赖于解体式变革,即期待资本主义体系在危机中自行瓦解,为新体系让路。实际上,马克思是主张以阶级消灭阶级,而沃勒斯坦则幻想阶级的自行退场。但对于阶级何以能够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体系如何自行解体,新体系怎样一次性、整体性地出现,沃勒斯坦不但没有提供任何明确的答案,反而又一次陷入了矛盾:他认为为了避免特殊集团对自然变革过程的控制,人们不应积极行动,而要采取保守立场,坐等旧体系在危机中自行瓦解,于不确定的变动中听凭历史自己去选择。按照这种观点,即便资本主义体系能够自行解体,进步的新体系是否一定能够随之而产生?如果必然产生,就意味着只要排除了人为因素,历史就会自发地走向进步,这就堕入了他所批判的进化论中;如果一定不会产生,就等于说历史将永远在谬误中徘徊,人类也就无须“为进步而斗争”了;如果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那么历史就成了偶然性和随机性交织的一团乱麻,人类根本无法把握自身命运,这是一种典型的历史悲观主义、怀疑论观点,标志着沃勒斯坦重建世界体系努力的最终失败。沃勒斯坦本来想证明资本主义体系日趋衰落、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但新体系实现途径的模糊性、空想性,不但不能令人信服地相信资本主义体系行将瓦解,反而从反面证明了资本主义的稳定性。沃勒斯坦又一次陷入了理论的困境。

从总体上看,马克思是一个乐观的进化论者,而沃勒斯坦则是一个悲观主义、怀疑论者。这种理论倾向上的差异根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马克思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期和国际共运高涨期,无论对资本主义,还是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都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沃勒斯坦则看到了资本主义由扩张到收缩,社会主义政权由盛而衰的全过程,看到冷战后的多极裂变、冲突动荡与和解发展并存的局面,因而对现存体系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对未来前景表示忧虑,显示出很强的消极悲观色彩。马克思通过否定之否定得到了一个积极的肯定,沃勒斯坦则在一系列的否定之后陷入悲观主义、怀疑论中。

除了上述主要方面外,沃勒斯坦理论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对现实中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问题。在他看来,由于体系中的社会主义从属于世界劳动分工体系和世界市场,围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轴心转动,因此就是资本主义的。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虽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存于一个体系中,但联系是双方的,作用也是相互的。世界经济联系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社会主义不一定要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国家的经济附庸而存在,关键是要有选择地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合理的制度形式和文化成果,在理顺自身经济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握全球经济交往的主动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沃勒斯坦 勒斯坦 局限性 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一体化进程 理论 世界 局限性 重建 沃勒斯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