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fhsky
1872 7

[经济学教育] 大学应该怎样竞争? [推广有奖]

贵宾

冷月箫声

大师

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1319249 个
通用积分
17586.2176
学术水平
381 点
热心指数
430 点
信用等级
314 点
经验
132684 点
帖子
4229
精华
18
在线时间
381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6
最后登录
2024-6-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DIV>我坐在自己大学的图书馆中,心里格外舒展。</DIV>
<DIV> </DIV>
<DIV><a href="http://www.flickr.com/photos/ala_members/498153930/"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farm1.static.flickr.com/231/498153930_84a7b8b9a4_m.jpg"></A> <a href="http://www.flickr.com/photos/ala_members/498153900/"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farm1.static.flickr.com/210/498153900_67103f75e1_m.jpg"></A> </DIV>
<DIV>这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DIV>
<DIV><a href="http://www.flickr.com/photos/ala_members/498181999/"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farm1.static.flickr.com/204/498181999_dadb1f8e3f_m.jpg"></A> <a href="http://www.flickr.com/photos/ala_members/498153886/"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farm1.static.flickr.com/219/498153886_d90c5812da_m.jpg"></A> </DIV>
<DIV><a href="http://www.flickr.com/photos/ala_members/498153842/"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farm1.static.flickr.com/223/498153842_ca176490ac_m.jpg"></A> <a href="http://www.flickr.com/photos/ala_members/498181959/"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farm1.static.flickr.com/227/498181959_ad94a712fc_m.jpg"></A> </DIV>
<P>这是一个崭新的图书馆,由世界一流的高科技武装。进门后,你可以凭证件免费借用一个笔记本电脑,写论文,无线上网无所不能;你也可以用证件“开单间”:那是一个四周用玻璃屏幕隔离的六人工作间,供学生分组学习用,里面音像设施俱全;另有的房间,不仅有全套计算设备,还可以现场录像,并通过卫星把内容同步传送到学校在欧洲和非洲的校园去,形成环球课堂。另外,图书馆复印费一般都很昂贵,遇到需要复印而不能外借的书时,读者常常头疼。但在这里,复印竟是免费的!</P>
<P>这是我任教的地方:波士顿的萨福克大学。上个世纪初,一个法学院的毕业生看见很多移民勤奋苦干,但因为没有文化,看不到出头之日,就在一家人的起居室里,给几个移民开夜校。慢慢地这一起居室里的学堂演化成法学院,许多穷人来读书。当时保守的哈佛校长对这样的学校斥之以鼻,称之为是不该存在的,危险的。的确,当时哈佛教移民一些法律,似乎不用这等“野鸡大学”跳出来扰乱高等教育的秩序。但是,那时哈佛给移民上课,是教人家遵纪守法;而我们学校的前辈,是教穷人怎么当律师!这是保守派难以容忍的。但是,学校活下来了。如今的法学院,是本地最大的法学院之一,本科生学院也蒸蒸日上。</P>
<P>学校的发展并非没有瓶颈。大学非大楼也。但没有大楼,也难成大学。萨福克大学地处波士顿最贵的地段,周围富裕的居民不希望家门口有个闹轰轰的学校,所以学校一要盖楼,他们就反对。所幸有的富人不这么看。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妇,觉得这块地方应该多些教育味道,一下子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商业大楼捐给我们。我们的新图书馆就建在这楼里。</P>
<P>我和同事们最近不停地坐在图书馆里开会,讨论的并不是楼的问题。我们是在一起准备下学期的新生讨论班。本科生院的院长也来出席。他直截了当地挑明了新生讨论班的目的:“我们学校,每年花很大力气招收学生,但30%的学生最终转走了。这些转走的人中,有学业跟不上的,有不愿意支付私立学校的学费的,但也有根本不把我们当第一选择,读一两年就跳到别的学校去了的。这个新生讨论班,就是要从一开始就抓住他们,让他们觉得这里是个家。”</P>
<P>他描绘的,是每一个不太知名的学校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面临的竞争压力。首先,美国学生可以申请几个甚至十几个大学,没有数量限制。第二,大学转学如同家常便饭:理想的学校上不了,在不理想的地方将就一年,然后跳槽。哈佛耶鲁是挤破门的名校。好不容易进来,当然没有人想走,98%左右的新生都会留下。象我所在的小大学,则常常挑人家剩下的学生,最后只能留住70%的新生。另外,由于地处闹市,宿舍有限,校园建筑分散,扩张困难,学生缺乏归属感,这也是新生流失的原因。</P>
<P>新生讨论班就是在这种不利的竞争中挤压出来的。这一讨论班,旨在帮助学生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不仅教他们某一学科的知识,还要教他们怎样对付大学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包括熟悉图书馆,学习写作技巧,指导他们选专业,选课,等等。每班最多二十人,保证教授和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对一的交往。每个班有五百美元的经费,教授必要时单独请学生吃饭,让学生放松地敞开心扉。如果有特殊情况钱不够,还可以追加。由于对付这么一个小班所花的精力太大,学校悬赏:教这门课的教授每人的年薪上特别加两千美元(这并不是多上一门课。而是在已有的课时中,把一门改作新生讨论班)。</P>
<P>我们这所本科生院学生总数才3600多人,四年平均,新生应该在900 人上下。学校为此开设了四十个新生讨论班。我粗略一算,仅教授额外的工资和课堂额外经费加起来,这些课就要十万美元。另外,不管是多么有资格的教授,教此课必须接受培训。有六十多岁的系主任,和我这个刚来的助理教授一起接受培训。</P>
<P>这个小小的例子,可以展现出美国私立学校是怎么竞争的。我们学校比起哈佛耶鲁来是个丑小鸭,图书馆的藏书更没法比了。但是,我们这个新图书馆,和法学院不久前建的图书馆,从设施上看比哈佛耶鲁还豪华,保证学生每天都用的设施是一流的。另外,学校的主要精力和经费也都花在类似讨论班这种教学上。学校不要说没有五星级酒店,连个小客棧也没有。可是,诺贝尔奖得主刚刚来讲了半年课,连前总统老布什也来演讲。该接待的都接待了。只是我们这些当教授的,暂时只能在外面租办公室,等着把花旗银行和城市银行等被清除出我们刚刚得当的大楼后,才能最后“入主”。</P>
<P>我一直坚持认为,中国大学办不好不能怪市场化,而要怪没有市场,或者假市场。看看萨福克大学的经营,就非常市场化:除了偶尔的捐助外,就靠学生的学费。也正是如此,学校才对学生非常小心体贴。这次新生讨论班的教授培训,院长陪了一天。他半开玩笑地对我们说:“教这门课,你们必须作好准备。学校可能半夜给你家里打电话,问某个学生今天没有来上课,是什么原因。”再看看中国的大学,大牌教授不教书只拿钱,让最年轻的讲师上第一线,但他们却得到的是最低的报酬。这样办学,怎么可能不破产呢?</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五星级酒店 是什么原因 笔记本电脑 中国的大学 哈佛耶鲁 笔记本电脑 图书馆 高科技 无线上网 非洲

沙发
luming3501 发表于 2007-6-5 23: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你说的我都想到国外看看了

使用道具

藤椅
scdxfly 发表于 2007-6-6 21: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来还是国外的好啊

使用道具

板凳
jingke168 发表于 2007-6-6 21: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国内也一样好

使用道具

报纸
jingke168 发表于 2007-6-6 21:3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不要崇洋媚外

使用道具

地板
xiaa 发表于 2007-6-6 23: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在的大学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别说为学生服务了,就是为教授服务,也做得不够。

使用道具

7
jcq121 发表于 2007-6-7 08: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图书馆的硬件,我们也能达到,可软件呢,一些看不到的呢

使用道具

8
jianggenghua 发表于 2007-6-7 10: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还是那两个问题:首先,中国的知识分子没有独立性,这是历史决定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大部分只能靠着政府活着,这里有经济原因,但更多的是思想的原因,中国的知识分子把出仕作为主要目标,而这就要求和政府的关系要相当的密切,而中国历代政府又把拢络知识分子当作一种维护统治的方法,这就导致了中国的知识分子缺乏独立性,就是大部分人没了政府不知道怎么活。第二,中国的大学大部分是靠政府活着的,这就决定了,大学为了活着,就必须要听政府的,为政府工作,就要作一些见效快的工作,一些和政府关系密切的工作,而政府一般来讲,是很难知道哪些知识重要的,相反,中国的官员,倒是知道哪种宾馆住得舒服,这就决定了,一些大学,为了巴结(这个词用得有点不太准确,但意思应该是清楚的)政府,就必须要了解政府的偏好,将建图书馆的钱用在了建办公楼、宾馆上了,这两点也就决定了目前中国大学的很多问题。

楼主最后一段说的是正确的,但我认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目前中国政府把知识分子、大学全变成公有,变成了一种统治工具了,导致了知识分子和学校对政府的严重依赖,从而才缺乏相应的市场。所以,如果要真的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关键的还是要改变目前中国大学的办学方式,甚至可以适当减少政府对大学的投入,可如果这样的话,又可能导致大学通过企业来筹资,这将可能导致一些企业的领导人的子女进入大学,将会加剧教育的不公平,这又是另一个问题。

看来,我是没办法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