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资料狂人
3155 1

[其他学者] 锁凌燕(中国保险业发展战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线访谈问答汇总 [推广有奖]

运营管理员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974737150 个
通用积分
41271.4847
学术水平
4617 点
热心指数
3402 点
信用等级
3620 点
经验
637311 点
帖子
9624
精华
140
在线时间
182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5-1
最后登录
2024-5-21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锁凌燕老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老师。

教育背景
2001年9月至2007年1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系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8年2月至今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任教
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 美国波士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方向
中国保险业发展战略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卫生经济学与医疗融资体系改革

所授课程
卫生经济学
保险经济学导论
个人理财
社会保险

社会职务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工作论文编委
亚太风险与保险学会第13届年会匿名审稿人
The Geneva Papers on Risk and Insurance–Issues and Practice匿名审稿人


问答汇总
1,坛友vivi123456:
在中国目前形式下,20年后退休,应该从现在开始做什么样的理财计划?哪些方面需要有一些注意的地方
A:谢谢提问。这个问题可能是个人财务领域中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了。20年后即将退休,从现在开始已经需要有目的地做好退休方面的财务准备。具体的细节因人而异,笼统地讲,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现时的财务状况、未来收入潜力、退休财务目标、家庭结构等安排好养老事宜。格外需要注意的地方包括:(1)高度关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调整。理解自己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可以获得的养老保障水平。特别是在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的个人,仍然受传统体制保护的,需要高度关注未来改革走向,及时调整自己的退休安排。(2)密切关注企业年金、未来可能推出的职业年金计划走向,以及个人养老安排的税收优惠政策情况。为了有效应对老龄化,近年来会在养老保障的第二、第三支柱的培育上有较多的政策调整,需要关注。(3)规划好退休生活的形态。包括退休后的居住地点选择、是否考虑机构养老安排、选择子女照料的话也需提前做好规划。(4)健康养老,也需提前做好身体与心理准备。(5)知识是的保障,储备充足的金融知识,对于提高养老资金安全和收益性十分重要。


2,坛友673366014: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战略提出的目标是什么?A:谢谢提问。对于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战略,在行业“五年规划”中有全面概括。这也是全行业的共识。目前来看,最主要的战略目标莫过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维护消费者利益,实现整个行业稳健、可持续发展。


3,坛友njdxjp:
郎咸平说中国保险业有巨额收益,保险营销就是传销,您认为今后保险业的发展在销售方面该如何制定策略?寿险业与非寿险业该如何权衡发展?
A:对于保险营销是不是等于传销,我个人持有保留意见。但郎咸平教授的说法引发社会热烈讨论,的确折射出了一个客观事实,就是保险营销员整体形象不佳。我今天想表达的是,一方面,虽然营销员队伍群体中诚实、守信、甚至堪称楷模的个体也不鲜见,但这支队伍良莠不齐,而公众没有时间和精力与所有保险营销员都深入交往,只能根据能接触到的那一部分来推知全部,所以很容易因为少数人的行为失范而对整个群体形成负面印象;另一方面,保险营销员为保险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目前来看,他们工作艰难、压力大、保障低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个行业很难留住人才,进一步导致整个群体缺乏社会的理解和认同,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当然,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我们过去长期奉行“粗放型”发展战略,搞“人海战术”,以规模为导向,重“量”不重“质”,在事实上给行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可逆的创伤。还有一个我们长期都忽视了的因素。保险业本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的发展,有一个必须的前提,就是它依赖的契约精神,必须为社会接受、遵循。也就是说,要尊重契约内在的规范性、约束性,履行并维护契约中的责任承诺,尚法、守信。但契约精神在中国的缺乏已是共识,这对保险业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近年来不少保险相关案例都表明,实践当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消费者在其投保请求或索赔请求被拒绝之后,即使保险公司的“拒绝”符合条款约定(比如说除外责任的约定)、行业常规、甚至法律规定,也大都会将原因归咎为保险公司的“霸王行径”,并由此而取得广泛的社会同情,“保险公司是骗人的”这类批评屡见不鲜,对保险行业的形象极为不利。

4,坛友流风四月:
您认为未来以社区为基础的小型互助保险组织有前途吗?
您认为中国未来社会保险可能费改税,并且和个人的税收一体化,也就是说可能在增加某些税收时,对个人降低社保费率吗
A:以社区为基础的小型互助保险组织,可能是一种好的模式。但其发展前景受文化背景影响很大。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其影响十分深远。民众长于等级服从,而短于协商,社区协商文化根基不深,这可能是的障碍所致。

费改税的讨论由来已久,但尚缺乏一致性的结论。目前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还在进行中,而“费”比“税率”容易调整,一般认为在改革初期,实行“费”比较适宜。但“税”的强制性高,有利于提高征缴力度。但同时增加某些税收、降低费率的做法,除非出现结构性的制度改革。比如,增加了“零”支柱,对公民有普惠性的养老金;而调低支柱(社保)替代率,或提高了社保资金运行绩效,可能调低费率。

5,坛友success2011:
请问锁老师,目前寿险营销体制改革的前景和难点是什么?寿险业发展面临的障碍?
A:个人认为,未来保险业的改革发展,没有惟一的“实践”模式,关键还是要把目前的“销售”真正转型为“营销”。接触过营销学的人都知道,真正的“营销”实际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的的经营活动。过去我们的行业重点依靠销售渠道建设以快速扩大市场规模,大部分公司都只是在最容易被现有销售渠道所触及的顾客群和理财型险种领域竞争,很多客户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从近一年多的发展现实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投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亲周期性,但风险保障需求受周期的影响很小,甚至还在加快释放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行业能够在产品创新方面多考虑这些因素,在人才储备、市场深度调研、商誉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对行业健康持续发展非常有意义。

而走上这样的道路,困难至少来自两个方面:,要彻底改变“以规模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其难点在于,对于公司发展来看,其业务质量关乎公司的长期稳健,而业务规模关系到公司的短期业绩和现金流的充沛性,这二者的平衡很难实现。第二,如何建立科学的营销体制并实现平衡过渡。其难点在于,如何既保持经济激励杠杆的效能,又给营销员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如何提高营销员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同时又不会对这支队伍带来过于剧烈的冲击。比如,曾有人提出要提高营销员队伍的学历准入门槛,但考虑到营销员队伍的规模、成员结构和发展历史,这种“一刀切”的政策可行性很低。

就这个问题,还想说的一点是,目前寿险业遭遇“寒流”,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年来,国内寿险业产品创新的视角仍然比较狭窄,过度强调寿险产品的投资储蓄功能,客观将自身和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置于同一竞争平台上,保险服务“异化”为对投资收益率的追求,这不仅限制了保险业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也弱化了保险业的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要改变这一局面,还在发展方式转变上。

6,坛友雪落成雨:
怎样建立行之有效的,并被普遍大众所接受的保险营销模式?
A:对这个问题,我思考不多。但个人认为,保险营销模式首先必须是多元化的。比如,对于一些简单的、较易理解的、期限较短、往往会重复购买的产品,比如短期意外险,可以大力发展新型营销渠道,比如网络销售;而对于一些复杂的产品,还需重视个人营销渠道,未来可能需要我们的营销人员具备这样一种能力,即可以为客户实现其生活、财务目标进行专业咨询,并通过规范的个人理财服务流程提供保险建议。另外,考虑到中国特殊的保险消费环境和文化背景,积极争取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推进企业雇员福利一揽子计划,为企业员工提供团体保险服务,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7,坛友斯人:
当前我国社会保险体制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个人账户的“空帐”问题。“空帐”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是当初的制度设计本身存在问题还是制度的执行出现了问题?
A: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完全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变革。对“新人”而言,问题不大。但是,已退休职工(“老人”)和在改革前较早参加工作的职工(“中人”),在过去的工作年限中没有直接为自己进行积累,而且对上一代退休职工做出了贡献,还有一部分劳动贡献,因为过去“低工资”的分配制度,转化为当前ZF收入凝固在国有资产中。如果不改革,他们可以通过下一代人的缴费获得养老收入。但制度转型后,如何在支付已退休人员应得养老待遇的同时、为在职职工建立起个人账户以积累日后给付所需资金,成为新旧制度转轨过程中最为严峻的问题。

由于过去的现收现付体制并没有形成养老保险积累,又要保证“老人”、“中人”的前后待遇水平基本衔接,同时还要建立个人账户,制度“转轨”成本集中凸显。在养老保险资金供给短缺的情况下,的出路似乎就是让个人账户成为“名义账户”,将应用于积累的资金拿来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暂且只是空壳一个,留待日后逐渐填补做实。事实上基本养老保险的运行也的确如此。因此,“空账”问题,实际是旧体制的历史遗留责任问题,只是长期以来,这一成本并没有形成妥善的处理机制,制度一直“空账运行。

8,坛友yeting2000:
锁老师:
    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解答问题,我的问题是:目前,我国虽然经过多次的政策调整,但是社会统筹主要实行省级统筹调剂基金,残暴任运虽然逐步扩大,但是城市人群仍然是参保的主体,尚未在农村全面展开。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参保比例较高,而集体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参保比例较低。这给培育现代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壁垒,拽市场对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发挥。想请教您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谢谢!
A:谢谢提问。就你不同单位属性,参保率不同的这个问题,我个人理解,一个重要原因还是目前社会养老保险费率水平相对较高。由于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效率低,加上之前在制度设计时,有借助高费率来消化转轨成本的考虑,所以中国社会养老保险费率的和相对水平在国际范围内都属于中上游。近年来,伴随社会保险福利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增速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有数据显示,从2000到2010年间,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到2010年,分别达到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和墨西哥的19.4%、29.5%、25.5%和65.6%,而同一时期制造业劳动力直接工资成本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4.8%,加上日益上升的社会保险等福利待遇成本,劳动力成本的相对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水平之间的差距迅速缩小。这显然不利于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长期来看,如果因缴费水平过高危害到企业竞争力,这不仅会进一步造成征缴困难、危害筹资能力,而且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9,坛友2012doing:
问题限定在这两个大方向。想请教锁老师一个社会保障改革的问题。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中的新农合,采用的是现收现付制度,也即不考虑农村的疾病死亡率,同时也不考虑保费的投资收益率,那么,很显然,如果遇到大赔付的年景,这种现收现付的制度如何持续呢?换言之,社保是否该采用商业保险的精算制度?同时,新农合如何在不考虑投资收益的情况下解决巨额赔付即偿付能力危机?谢谢
A:因为医疗保险的特性,其资金筹集一般考虑当期收支的平衡关系,对投资收益的倚重不大。而社会保险也是保险,要确定合理科学的费率,应该引入精算制度,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但是,由于经验数据的缺乏,凭过往经验、用专家法定费率的做法也是有的。你说的巨额赔付问题,我想有ZF作为“再保险人”,这是一个主要的风险管控方法。


10,坛友zmmoscar:
锁老师,您好
刚才您说:“近年来,国内寿险业产品创新的视角仍然比较狭窄,过度强调寿险产品的投资储蓄功能,客观将自身和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行业置于同一竞争平台上,保险服务“异化”为对投资收益率的追求,这不仅限制了保险业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也弱化了保险业的市场影响力和话语权。要改变这一局面,还在发展方式转变上。”
那么,保险在理财功能上,与银行、证券相关,是否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有哪些?
特别是保险公司的银保业务,是否能提供一些银行、证券,所不能提供的价值呢,有哪些?
保险公司可以在银保业务上,在哪些方面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创新的)?
A:保险业在资金保值增值方面,相对于其他行业,因为投资渠道受限,明显处于劣势。其核心优势在于提供风险管理服务。例如,为了养老,银行储蓄也可以,但只有保险才具有长寿风险管理功能。


11,坛友石头加油:
锁老师,您好!我想请教您下面一个问题:
现在保险市场的主体是在不断增多的,如果外资保险公司的狼性依然存在,国内保险巨头发展依然非常健康,未来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环境会不会恶化,或者说未来生存空间有多大?
A:谢谢提问。我想,外资公司的“狼性”从未消退。只不过,入世十多年来,我们之前担心的“狼来了”,中国保险公司将不堪一击的局面并没有出现,相反,我们的研究还表明,仅以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来衡量,财产险业务部分,市场份额长期维持在1%的水平;人身险部分,2005年,外资公司市场份额从上年度的2.64%一跃提升到8.9%(主要归功于中意人寿签下的团险大单),之后,除2007年市占率达到8%以外,在其余年份,都不超过6%。还有一些外资股东“急流勇退”。不过我们也发现,外资在中国的参与形式也在日益多元化。如果把外资在中资保险公司中所持股份对应的市场份额考虑进来,同时剔除掉中资机构在合资公司中所持股份对应的市场份额,2010年,外资对应的市场份额约为22.1%,其中产险市场份额和人身险市场份额分别为20.5%和22.7%,均超过五分之一。

对于中小公司而言,作为后进入者,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但我今天想说,其生存空间取决于自身的战略定位是否得当。无论是笼罩着什么样的光环,各类新进入资本都难以在短期内撼动既有公司的营销网络、客户基础和品牌认同度;而在此同时,中国保险业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竞争更多地是停留在较为低级的产品竞争和营销渠道竞争层面,新兴公司的劣势十分明显,经营风险较大,对资本支持的依赖性很高。要想分享行业未来利润并保持成长性,新入资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但是,现在很多新进入的中小公司,其股东往往都有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较快的反应速度,他们渴望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扩展、实现从实体产业向金融产业的跨越,同时也多少是受了保险企业有较大规模现金流的吸引的,但这种动机与保险业对资本的长期性要求不符。因此,股东中草草撤退者、想藉壳资源“赚一把”者不乏其人,显露出很强的短期化行为特征。这样的公司,生存空间自然是有限的。


12,坛友septown:
浙江省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在职人员没有缴纳养老保险,但视为缴纳。这种情况未来会改吗?如是,会怎样改?
A:目前,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未完成,很多地区仍然延续传统体制,即不缴纳养老保险费,ZF支付“退休工资”。这种情况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制度不公平,而且已经成为改革对象。未来一个可能的改革方向是,这部分人参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了解决待遇差,同时建立职业年金作为补充(类似于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具体模式还在探讨中)。

锁老师结语:
各位:非常感谢踊跃提问。但时间关系,我必须离开去参加一个会议。也许回头我再继续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大家对保险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关注!通过近年的观察和研究,我发现,中国保险市场具有显著的“中国式”特色,这决定了商业保险的发展,不能直接套用国外成熟市场经济体的经验。欢迎大家继续关注这个新兴的领域。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保险业 中国保险 制度改革 在线访谈 发展战略 保障 中国保险业 在线



沙发
success2011 发表于 2012-10-20 22:39: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锁老师辛苦了,感谢您的答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