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九天剑
1166 1

[政策热点] 一个退伍兵的空前绝后的农村城镇化发展设想(四)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小学生

6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3 点
帖子
5
精华
0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30
最后登录
2012-1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七)
        什么叫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改革就是改换一些旧的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落后的体制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为了发展、为了社会长久的和谐稳定。
作为对现行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也是这样的道理!家庭作坊化生产已经与现代集团化规模化经济体系格格不入!为了乡村经济突破化发展,为了八万万乡亲父老的前途命运和长久利益。不对家庭承包制予以彻底改变是不行的!前面我讲了,农村社会城镇化改造是谋求发展进步的总基调。在总基调之下必然要有一系列具体而实际的改革步骤。所谓农业经营体制亦即家庭承包制的改革就是系列改革环节的步骤之一!
      下面要需讲到“农业富余劳力”的概念,也有必要予以提前澄清。前面已反复强调:农业经济是产业经济,所代表的只是多样社会消费品中的某一单项产品。单项产品受需求限制,在生产工具改善过程中出现主观劳动力剩余是正常的必然的现象!但是乡村经济是区域经济,所代表的是人类生存生活所必然建立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人类对消费品多样化需求是无限的,所以多元化发展下的区域经济是不存在劳动力剩余问题的。有人提出并使用“乡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还是由于把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混为一谈所导致的,应该予以澄清!
       通过改革要实现农业富余劳力的集中转移,实现农业自身经济的集约整合,实现乡村新产业经济的人力资源储备。可以把原来十个人的承包地集中到一个人手中,另外九个人在保留土地分红权利的原则下退出经营领域。这样一来,原本分散的土地可以集中起来。既便于大型机械的有效作业,又降低了单位土地的投入成本。这样一来,不仅农业自身生产不会丝毫弱化,反而拓展空间更大了!而且,部分体力日渐不支的老农民也从此获得了身心的解放,不必再为一亩三分地而忧心操劳,只是坐领分红!更为重要的是,乡村社会的巨大生产力资源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也就是将原来农业领域的人口包袱转变为了新经济产业的人力资源。先谋求解放,再谋求发展,这些从农业领域剥离出来的劳动力就是乡村经济多元化;长久化;协调化发展的基础动力!以上内容具体实施的话,是必须要以突破原本家庭承包权的限制的,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使一些既得利益者受损,比如由于人口变动形成的个别家庭土地偏多现象!一旦改革,会将他多出的部分给削去。就是说当村民把承包权交会后,换取的是分红权。这种分红权不考虑你之前承包土地面积的多少,而只俺户口计算。按人头计算。每人算一股!人多股多,人少股少!每年依据人口变动。对股权予以相应调整,人口死亡的,户口注销,次年自然取消分红资格。人口出生的,建立户口,次年获得分红资格!这是新体制下的农业收益分配方式。
       新体制下的土地是要把一定区域内土地予以集中的(如以一个行政村)。集中起来的土地其经营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既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或集体经济组织自行组织一直专业精干农业生产队伍,也可以将土地整体外包给企业收取租金!至此,农业自身体制改革应该已交代清楚!接下来还要具体交代从农业领域剥离出的剩余劳动力的去向问题。这个问题以往都是农业体制改革难的症结所在。比如有人说,让农民脱离土地容易,让土地规模集中容易,可把这些人剥离出来以后又该如何安排?中国社会本来就劳动力过剩,再一下子放出这么多人岂不是要乱套?言下之意,是害怕农民离开土地会给社会稳定造成威胁,所以明知其现状也要默然维持。
       针对此种言论,我首先要说:明知农业劳动力过于臃肿就不能以任何莫须有的借口予以遮掩和保留!否则就是对农民生存的不负责任,还谈什么维护其利益?再者,新体制下的“农民”虽然身子脱离土地,但并未失去基本收益。在保留收益的情况让多余劳动力退出来。既可以免除其沉重的劳动负担,又可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所需。更关键在于没有了土地的牵绊,人们可以全身心投入新的产业领域,谋求新产业领域的广泛增收渠道!这丝毫不是侵害农民利益,恰恰是为了维护和发展农民长久利益而必须进行的动作!如果说我亲自参与百般辛苦每年亩收入达千元的话,我宁可不参加农业劳动而坐享每亩五百元的分红收入。何况实际会更多!只要农业效益好的话,我们每个人的分红额度甚至可能超越自我经营时的水平。如此一来,我种地也是收入这些,不种也是收入这些,我宁可选择坐享分红!
       仅此而言,农业自身体制改革就可以算成功!农业体制改革成功,只是系列改革环节的步骤之一。我们的总基调是城镇化。所以围绕此总基调,还要继续我们的论述.
        什么是城镇?首先,我认为城镇是相对于村庄而产生的一种发展进步了的概念和社会形式。因此人居社会城镇化幅度是人类生产生活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必须注意的是:城镇化发展必然要依据现实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需求而合理推进,而不能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所谓城镇化只是配合人们生产生活方式调整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是社会发展到适合城镇化的程度以后,才可以布局城镇化!
所以做好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调整工作,才是实现城镇化目标的基础工作!作为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就是这一基础工作的内容之一。取消家庭承包土地制度,让农业生产有一个专业场所。改变以往生产生活一体化的传统农家模式,实现人们生活场所与生产场所的空间分离。从而满足人们转入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基本条件!(很显然你要种粮收粮的话,是不适合城镇生活的)
因为我们的工业发达了;因为我们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了,所以农业土地可以少部分人大规模经营了;所以大批农业劳动力可以退出了!所以城镇化改造旧村落的时机也就成熟了!
                     (八)
       前面提到,任何一项产业的产品,人们在对它有所需的同时,还有一个需求量的限制。农业产品当然不会例外。所以农业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绝不在于单纯提升农业自身的生产效益并以期实现乡村经济的突破发展!而是要在维持并尽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的前提下,实现乡村潜在劳动和生产力资源的空前解放,从而把乡村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希望寄托在这些资源身上!
       需指出的是,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既是社会价值的主观生产要素,又是社会物质资源的消费主体!鉴于社会物质资源有限性,控制人口增长没有错。但是在既定的人口格局下,如果不主动开发其自身资源属性,那么就会使其单纯消费社会资源。那么所谓的人力资源反过来就成为了社会的人口包袱!所以农业体制改革还是一项主动开发人力资源解决人口包袱问题的积极政策!
那么接下来究竟该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呢?
我们知道,人.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是社会生产力构成的三个要素!其中人是生产力主观要素,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客观要素。我们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也只是拥有了生产力的主观要素。真正形成有效生产力,没有相配套的客观要素是不行的!所以开发人力资源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有没有足可以配套的客观生产要素。只有具备与主观人力资源要素相配套的充足客观产业要素。才能实现生产力要素的平衡和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而实现地区经济的纵深全面发展!所谓的客观生产要素其实就是指劳动力所可以从事的相关产业行业。 所谓生产力要素平衡就是指劳动力与客观产业的合理搭配!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 要想保持生产力的持久平衡就要有持续吸收多余人力资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需建立在综合多元化并有持续延伸能力的完善的产业格局基础之上!为什么要具备持续吸收人力资源的能力呢?因为这代表了地区产业规模的拓展进程。而人力资源又如何会不断出现呢?这就要说到人力与产业的配备关系问题。用一个专业词语形容叫做“有机构成”。这种有机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传统产业或落后产业对人力需求性偏高。意味着它的有机构成就偏低。自动化程度高的产业对人力需求偏低,意味着它的有机构成就偏高。而无论何种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会谋求提升有机构成,也就是加强设备自动化水平,减少对传统人力的依赖!所以即使在人口数量不增长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也会不断出现!之所以农业涌现出那么多富余劳动力,就在于农业产业的有机构成比以前有了很大提升。不进行体制改革这种提升就不明显。经过体制改革将大量多余劳力剥离出来,就把农业产业有机构成的提升水平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可以这么说,农业体制改革完成的是人力资源的转移配置。乡村区域经济能否突破发展就看能否有效利用这转移出来的人力资源!能否开辟出与之相配套的综合多元化产业格局!如何进行多元化产业的开辟呢?需要土地,需要资本,需要项目!这三样对于当前政府而言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个时候就要充分体现村落城镇化改造的功能了。
       我们知道国家前两年出台一项保护耕地的政策。就是农耕用地 要维持十八亿亩最低红线。就是现在的农业土地基本上不得再进行压缩了!那么我们进行多元产业创建发展所需的土地何来? 就我们安国乡村而言,每户家庭连房带院至少三四百平方米。在家家务农的情况下,家家要留有院落是必要的。是便于粮食等农产品的收储加工不可或缺的。但是在农业体制改革后,农业收储有专业场所。村民只分红利,而不参与经营。再占这么大院子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可以以“移村并镇”的方式来腾退土地。 通过移村并镇,将一定区域内的村庄合并一处。由行政机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按照标准城镇规划要求,在特定区域内圈定框架。用二十年以内时间将本区范围内的村庄一步步搬迁入内!在框架里划分出生活区,产业区,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的所占位置。每一个村庄设为一个小区,统一规划建设六层以上的居民住房。本区居民按居住所需,以建筑成本价取得住房。不能再私自占地建房。 居民不得私自交易变卖房屋。如有搬迁等缘故,可以按折旧价到村委或特定房管部门办理退房退款。居民有新住房需求也需到村委或特定房管部门拿房。
       进行“移村并镇”一方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完善了人文生活的相关配套设施。另一方面腾退出大片土地。之所以能腾退出土地是因为立足于既定村落占地面积,经过移村并镇,由平铺居住改为立体居住,大大压缩了居房建设占地面积,从而有了布局多元综合化产业的丰富地皮。而绝不是某些人所谓的城镇化要以挤占农用地为代价!只要有丰富的地皮就可以采取招商引资,引进开发项目建立多元化区域产业格局!当然,新产业的开发还是以农业深加工项目为优先选择对象。
       通过一系列新产业的开发,来吸收消化农业领域剥离出的富余劳力,创造产值回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消耗。真正实现了本区域生产力要素的平衡,为本区域经济长足发展和居民持久增收创造出无限的动力!
      ======================================
      俗话说民富则国强,这个民在中国社会百分之七十都是处于村庄部落的以农业为主要生计的边缘化民众。所以此民若富则国无难事。
  几十年家庭承包制的约束已经让乡村远远脱离正常社会的发展轨迹。
  壮劳力逃往城市流浪。苍颜老朽在田间喘息,真不知其还能支撑几何?
  作为有战略眼光的投资家,怎会看不到此间端倪。怎会识不出期间蕴藏的巨大施展空间。救民富国,建著功勋的历史时机怎可错过?
  当大多数人还在沉醉迷茫之际,谁先跳出迷雾来谁就是未来时代的领航人。
  鄙人一介草野纵是有心却是无力,诚愿天下有识之士齐心参与,图谋中华于迷醉间惊醒,与沉沦间奋起。届时岂是美帝欧蛮所能企及!
     我目前想在乡下建一个规模化养殖场,希望找一个有共同志向的朋友予资本相助,共谋大计!共同发展。只需百万元内!百万资本在大城市不过买一套一般的房子而已,而房子除了特定时代能给自己带来一份增值收入外,就纯粹是一种终极消费品。而如果一百万到乡下投资,你可以建设一座规模化养殖场。做一个很气派的老板。只需稍加用心,你将可以获取丰厚的回报。并逐步拓展经营范畴。不断壮大自身实力。直到有能力协同政府进行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与村庄城镇化改造的宏伟工程!目前而言这已经不是什么全新创意了,已经有不少资本主体把目光转向了这片曾被遗忘的土地。如果稍加迟疑,即便你进入这片区域又会成为随波逐流的落后分子。所以千万要把握时机,珍惜时机。为自己的人生挥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新浪博客专版http://blog.sina.com.cn/huoyahu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空前绝后 退伍兵 城镇化 基础设施建设 集体经济组织 退伍兵 劳动力 消费品

沙发
dsk2012 发表于 2012-12-4 13:18: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犀利的观点啊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