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lue_wind777
3801 11

[原创] 拿学术开开心-锚定效应(7) 完 [推广有奖]

教授

6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8772 个
通用积分
13.9702
学术水平
560 点
热心指数
514 点
信用等级
418 点
经验
20034 点
帖子
286
精华
10
在线时间
97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2
最后登录
2021-12-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拿学术开开心-锚定效应(7) (作者博客)


东一句西一句地写了这么多,一查字数又过万了。有朋友劝说让我把这文章再修改修改语言改成一篇论文说不定还能发表,何苦花时间写一篇博文呢?正如我之前提到的,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为了对那些苦于读英文论文却充满好知欲的人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心理学和经济学在研究什么而已,因此论文少一篇也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读论文的心情。再说锚定效应的综述早有社会科学家下手了[34],虽然那篇综述写的也有不是很全面的地方,(比如综述中最新的文献只截止到了2010年,但这跟写作的年份有关) 但是笔者个人觉得综述的两位作者写的也算是相当不错,重复的工作还是不要做的好。

我经常开玩笑说科学家发表论文是为了当教授赚钱然后娶漂亮媳妇儿,在这篇文章里面也偶尔拿科学家们开开涮。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明白,在一些地方一个系的教授工资加起来可能也没有个当红的歌星或是影星赚得多。搞学术有时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有无数的天才科学家可能终其一生都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徘徊,也有很多人努力了很长时间距成功一步之遥却转身离开。有人把这些失败的现象简单的归结为勤奋和毅力不够,这显然是不对的。说这些话的人们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大浪淘少后留下来的精华,知道什么是对是错。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当一切对错都还是未知数时,很多科学家其实自己也搞不清是应该坚持还是应该放弃,当这些情况到来的时候,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灵感了。搞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尽管科学家们做了这么多的工作,却依旧有些费力不讨好。科学家,专家学者的名声和地位在中国似乎是不怎么样的。

可能很多没什么独立思考能力的愤青们觉得喷一喷科学家能够彰显一下自己本来就不多的学问和见识,因此逮着一个科学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迫不及待上去就喷对方一脸吐沫星子,什么研究物理的都是戴1000度眼镜片子头发像鸟窝的书呆子,研究心理的都是上综艺节目胡说八道的大忽悠,研究经济的做出来的模型都不好用全都是骗子......哪里出了问题以后,你要正经问他点儿解决问题的办法吧,他要么信口开河净整些用脚思考才会想出的办法,要么白眼儿一翻说这不是你们科学家的事儿吗,问我干什么?......这些人说白了就是无知者无畏。的确,学术界是有一批打着科学家的幌子到处坑蒙人的骗子,但您总不能见着一个就喷一个吧?要全都批判了也可以,起码你得弄明白对方说的内容再张口吧?在网上上随便翻翻帖子或者花5块钱在街边买两本关于阴谋论或是股神秘籍或是成功学神马的书看完了除了能忽悠一下无知小青年之外是不能让你伪装成为某个学术领域的行家的 (伪装二手的行家也很有可能失败!),要找出一个错误不难,难在想出怎么做才对,而学者们正是一群试着找到对的方法的人。 在这里我建议愤青们下次如果要喷整个一个领域的科学家们起码要多花些时间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知识才可以,少上上网,多看看书,有了相关知识以后可能喷的会更加专业哟~......(-_-!怎么感觉有点儿像电话直销的......)

写到这里关于锚定效应的内容也以暂时的告一段落了。其实尽管这篇文章涵盖了锚定效应的一些方面,但是距离锚定效应的全部内容还是相差甚远。比如文章中没有提到在经济学的环境下关于买家和卖家谁更容易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35],到底是锚定的数值在起作用还是锚定的单位在起作用[36][37][38],(比如"1000米"和"1千米"这两种锚的写法会对人们产生不同的影响吗? 后来为了这么点儿事几个科学家又掐起来了,而且掐了好几年。) 等等等等。其实锚定效应的每一个细节抽出来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写,但这些关于锚定定理没提到的方面在这里就不一一提及了,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相关文献里面找到,(文章中的参考文献格式不是论文的格式,这么写文献的原因是为了让想要了解某一方面的人们快速找到相关的文章。),最后要祝读了这篇文章的朋友们能把学到的锚定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比如以一颗淡定的心面对打折,或者在菜市场讲价的时候别被卖菜大娘忽悠了才好。 :D

[34] Furnham,A., & Boo, H. C. (2011).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anchoring effect.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40(1), 35-42.

[35]Fudenberg, Drew, David K. Levine, and Zacharias Maniadis. (2012). On therobustness of anchoring effects in WTP and WTA experiments. American EconomicJournal – Microeconomics 4(2): 131–145.

[36]Mussweiler, T, & Strack, Fritz. (1999). Hypothesis-Consistent testing andsemantic priming in the anchoring paradigm: a selective accessibility mode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35(2), 136-164.

[37]Wong, K. F. E., & Kwong, J. Y. Y. (2000). Is 7300 m equal to 7.3 km? Samesemantics but different anchoring effect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Decision Processes, 82(2), 314-333.

[38]Mussweiler, Thomas. (2002). The malleability of anchoring effects. ExperimentalPsychology, 49(1), 67-72.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Experimental Organization Experiments experiment Psychology 英文论文 心理学 经济学 科学家 文章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remlus 发表于 2013-3-23 20:41: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多谢,我认为写得很好。

使用道具

藤椅
blue_wind777 发表于 2013-3-24 23:56: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remlus 发表于 2013-3-23 20:41
多谢,我认为写得很好。
Thanks!

使用道具

板凳
haffer 发表于 2013-3-26 13:18: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看!!!

使用道具

报纸
loveante 发表于 2013-4-7 17:11: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写的很好!!顶一个!

使用道具

地板
wu254914416 发表于 2013-5-16 09:35:0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艹,你太有才了

使用道具

7
ygqfq100 发表于 2013-8-7 10:10: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NB,感觉perfect!

使用道具

8
wanslzwh1991 在职认证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3-8-19 19:53: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佩服……

使用道具

9
任重 发表于 2013-10-19 11:39: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ounds interesting, thanks

使用道具

10
LLLocker 发表于 2014-11-27 16:12:03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写得很棒!说得也很好!
无知者无畏,无知者可笑。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