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hnir
2419 0

[咨询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茶饮料行业发展分析(摘自中国投资研究网)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大专生

1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45 点
帖子
23
精华
0
在线时间
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2-4
最后登录
2016-4-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一节 中国茶饮料行业的发展概况  一、 茶饮料行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目前,茶饮料行业的大发展,推动了茶饮料上中下游产业链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包装制造业、零售业等等无不在饮料发展中共同受益。中国国际茶饮料工业科技展创办七年来为促进整个行业及上下游产业链的融合和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得到了全行业企业的盛赞和支持。  茶饮料行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由农产品深加工、设备制造行业、包装行业、服务行业等组成的全产业链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1、饮料行业与农产品深加工  饮料行业是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加工原料的行业,关系到的农产品主要有水果、茶叶、蔬菜、豆类、核果、草本植物、粮食等等,饮料工业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有的西部省份已将果蔬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据统计,2009年全国产苹果3200万吨,用于果汁加工的苹果有560万吨,占18%,收购价格约35亿元,使三百万果农受益。根据协会对全国饮料企业的抽样调查统计,2009年生产茶饮料832万吨,使用茶叶约7万吨,合计33亿元;生产植物蛋白饮料111万吨,使近140万农户受益。白砂糖是饮料的主要原料之一,除包装饮用水及少数无糖饮料之外的各种产品都离不开白砂糖,2009年饮料业用糖约300万吨,占全国糖产量的25%以上,可以使上千万糖农增加收入。此外橙汁饮料、含乳饮料、谷物饮料等的发展,对带动柑橘、牛奶和粮食深加工都有深远的影响。例如每生产100万吨谷物饮料,需要4万吨粮食产品,对拉动一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2、饮料行业与装备制造业  饮料是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自然离不开机械设备,饮料机械将随饮料市场火热走俏市场。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对先进机械及设备的要求,促使国内的饮料机械制造业采用新技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加市场占有率,从而打开更大的市场。近年来,我国的饮料机械制造业在技术进步、产品开发、用户服务等方面已经达到新的高度。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已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我国饮料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不仅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的产品已出口到日本、东南亚、非洲的市场,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得到良好的评价,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饮料自主装备能力不断加强,获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技术。如20000瓶/小时(500毫升)PET瓶冲瓶、灌装、双拧盖的四位一体机,含果肉饮料二次灌装机,24000瓶/时PET高速无菌冷灌装机组,超净灌装机,流量计控制型混合机,回转式全伺服驱动热熔胶贴标机,33000瓶/时(500毫升)制瓶设备,“吹灌旋一体机”以及全自动摇摆式杀菌釜,都代表了当前饮料装备业的先进水平。中国制造的饮料机械核心竞争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正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新台阶。  3、饮料行业与包装印刷行业  伴随着饮料新品研发,产品种类日渐丰富,饮料包装工业得到发展较快。近年来,饮料消费市场越发成熟,消费者不仅对于饮料口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求新、求异的个性化需要越来越明显,饮料产品如何在众多竞争中首先抓住消费者眼球,最快速地获得消费者好感,成为饮料行业给包装行业及包装容器设计、标签设计提出的要求,正所谓“更多样的需求,要求有更多样的产品,更多样的产品,则要求更有差异化的包装”。  此外,人们对于健康、环保的更高追求,推动了饮料包装向着绿色环保、压缩成本、优质高能的方向迈进。  4、饮料行业与就业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城镇下岗人员,每年新增劳动力构成了一个数量庞大的就业大军。  而饮料行业历来就是人们眼中的“就业大户”,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2009年该公司饮料产量为940万吨,直接吸纳4万人就业,间接带动了原材料、包装材料、水电、运输等相关行业40万人就业。按此推算,全国饮料行业带动了相关行业400万人就业。  5、饮料行业与消费者  中国饮料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2008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饮料生产国。在产品创新方面,饮料新品层出不穷。在饮料品种设计上应用“混搭五互补,功能四清晰”理念(“五互补”即成分互补、口味互补、颜色互补、概念互补和成本互补;“四清晰”即“补水解渴、营养补餐、健康诉求和功能诉求”)成为新产品的开发方向。  在果蔬汁饮料方面有果肉饮料、果粒饮料、各种复合果蔬汁饮料、维生素矿物质饮料;蛋白饮料方面有含有各种果汁、果肉的乳酸菌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复合蛋白饮料、各种植物蛋白饮料等;在茶饮料方面有各种奶茶饮料、冰红茶、冰绿茶、纯茶等;植物饮料方面有各种谷物饮料(如燕麦、红豆、南瓜、玉米浓浆等)、草本饮料(如凉茶);包装水方面有矿物质水、冰川水等。在碳酸饮料方面也有突破,含果汁和茶的碳酸饮料相继问市。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的选择机会。  饮料行业在提供了多样产品的同时,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2008年6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对碳酸饮料产品质量抽检报告显示,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企业产品全部合格;2008年6月5日发布的果(蔬)汁饮料产品合格率为99.9%。2009年初发布的固体饮料合格率为96.9%;2009年底发布的碳酸饮料合格率为91.7%。饮料企业坚持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有保障的产品。  6、饮料行业与社会责任  饮料行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教育、节能环保、救灾赈助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有突出表现。重大自然灾害面前,饮料企业总能挺身而出走在前。冰雪灾害、汶川地震、西南旱灾……总能看到广大饮料企业的慷慨解囊和现场救助。饮料企业大力开展节水节能减排,为社会节约资源,并取得优异的成绩;饮料企业为国家贡献税收逐年增加。  饮料行业的发展系着整个产业链的未来,中国国际饮料工业科技展将以产业链的发展为目标和动力。  二、 2011年中国茶饮料行业政策环境综述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一份茶饮料国家标准内部征求意见稿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年底有望出台。日后茶多酚的含量将是判别茶饮料的一个重要指标,每千克的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等茶饮料所含茶多酚都需大于300毫克。此外,主打健康的低糖、无糖茶饮料也将明确规定其糖含量。综合众多媒体消息可知,随着茶饮料政策的出台,茶饮料行业标准实施将意味着茶饮料行业更加规范,生产企业的集中度提高。  1、针对市场上“茶饮料”大多不含茶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一些在售的茶饮料其实不含茶。对此,茶叶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广大消费者,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必须达到300mg/kg才称得上是茶饮料,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看清饮料包装上的成分表。  真正的茶饮料是以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保持原茶汁应有的风味的液体饮料。而目前市场上有些生产厂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就拿“茶”作秀,在生产茶饮料时仅仅是靠香精、糖精和水来勾兑,导致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含量不合格,并且使得茶饮料产品的降胆固醇、利尿、解毒等功效有所削弱。相关人士透露,针对目前茶饮料市场的混乱,国家相关部门特制订此标准以规范市场。  2、新国标促国内茶饮料市场规范化  茶饮料有望年底实施,这也意味着茶饮料行业的进入门槛将大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的成本负担。比如,企业将改进先前的茶饮料的生产方式以符合新的茶饮料指标,这将要求企业加大技术的提升,增加技术等相关成本。  茶饮料企业为了要达到新国标要求,必须对以往的制作技术进行了升级改造,同时加大茶饮料相关成分的含量监测与控制关键技术应用研究的资金投入,还有对技术设备的改造,这些举措不可避免地增加企业技术和经济压力。  对于企业来说,改造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国家标准的出台将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集中度,不符合标准的小企业将遭淘汰。  由此,茶饮料国标的出台必将给茶饮料巨头带来大幅收益。  3、标准保障纯正性  为规范市场上的茶饮料,2008年11月1日,《茶饮料》(GB/T21733-2008)国家标准正式施行,明确了茶饮料的概念,并严格规定了产品中茶多酚与咖啡因的含量、茶饮料的定义和分类等做了明确介绍。  在《茶饮料》国家标准中,对茶多酚含量作出了严格规定:要求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应≥300mg/kg,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应≥500mg/kg;调味茶饮料如碳酸类茶饮料,仅要求茶多酚≥100mg/kg;茶多酚含量低于这个标准,则只能被归为茶味饮料类。  而根据标准要求,红茶、花茶、乌龙茶和其他茶饮料里,咖啡因含量应≥40mg/kg,其中对绿茶茶饮料规定更高,要求含量≥60mg/kg。若茶饮料中咖啡因含量≥300mg/kg,应在产品标签上标示咖啡因含量。  标准还规定,茶饮料如果用茶多酚调配,要进行明示。原因在于茶叶中除了茶多酚外还有茶氨酸、多糖等多种成分,如果只用茶多酚调配,必然会缺失茶叶中的其他营养成分。  此外,标准还具体细化了对产品的成分含量及添加剂使用的要求,比如,“低糖”产品的糖含量每100毫升不能大于4.5克,“无糖”产品的糖含量则应小于0.5%。专家表示,标准使茶饮料市场从相对无序走向有序,明确了茶饮料的概念,从而会让消费者能喝到更优质、更纯正的茶饮料。  第二节 2006-2011年中国茶饮料行业的发展  一、 2008-2011年中国茶饮料行业的运行分析  “茶饮料”作为健康饮品的代表,已经迅速崛起成为饮用水之外消费者购买最多的饮料,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认同,大大超过碳酸或含乳饮料,成为新的饮料市场主力军。 从行业发展势头和前景来看,近年来茶饮料市场规模正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且,由于看好茶饮料的未来发展前景,可口可乐等知名品牌也纷纷进军茶饮料市场。从市场格局来看,国内茶饮料市场呈品牌集中化的趋势,销售排名前十位的茶饮料品牌,市场份额超过96%。其中,统一、康师傅、王老吉、三得利等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九成左右。从行业管理上,《茶饮料》国家标准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发布,于2008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将推动茶饮料行业的发展。新的国家标准根据茶饮料新国家标准意见稿,茶饮料包括茶饮料、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三类,具体细化产品的成分含量及添加剂的使用。有关部门对茶饮料的抽查表明,一些打着茶饮料名号的饮品,实质上根本不含茶叶的健康成分茶多酚,而只是添加了茶味香料。有些所谓“茶饮料”实质上不是我们传统理解上的“茶”,其包装上也明确标示是添加了金银花、菊花、荷叶、大麦等配料的混合饮料。茶饮料市场的不规范与标准缺失有关。  二、 2010年茶饮料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即开型茶饮料的消费者占居民总体的35%,已成饮料业的主流品种。即开型茶饮料与其他饮料之间存在着极大数量的交叉消费者。在即开型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中,分别有49.6%和34.5%为可乐和碳酸饮料的重度消费者;而可乐和碳酸饮料的重度消费者中,分别只有19.5%和23%为茶饮料的重度消费者,表明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茶饮料从其他类饮料消费者中争取市场份额的机会非常大。  茶类饮料消费市场巨大,利润较高,目前行业中的企业众多且分散,大企业、小企业同时存在。2009年茶饮料消费量占整个饮料市场的10%,最近几年的消费量则以30%的高速增长。  余下内容:http://www.chnir.com/scfx/chayinliao-9663.html  
更多行业分析:http://www.chnir.com/tys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行业发展 饮料行业 中国投资 投资研究 中国茶 中国投资 中国茶 行业 产业链 加工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