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荆轲⊙龙
1536 4

[营销类] 七个问题,厘清“微信收费”始末 [推广有奖]

  • 1关注
  • 1粉丝

大专生

7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61 个
通用积分
7.1200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3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3205 点
帖子
20
精华
0
在线时间
6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4-5
最后登录
2022-2-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唯一的重要悬念,是此次事件对于网间结算、民资进电信等政策将带来多大推动



文 / 《财经国家周刊》科技工作室 王云辉


剧情提要:


向谁收费?这个关键问题被混淆了
中国移动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用户交了流量费,运营商为什么还要“重复收费”?
中国移动挖了个坑,结果把自己给坑了?
如果腾讯“被收费”,用户会不会也“被收费”?
腾讯给监管者出了道两难命题
政府不出手,事态将如何演变?





最开始,必须说一句话,本文是尽可能不带任何偏向,站在绝对中立的角度来解剖问题的,拒绝各种黑。


近期沸沸扬扬的微信收费事件,如果抛开争论,在一滩浑水下寻找矛盾的根源,或许,正是因为当事各方或有意或无意地混淆了事情的因果,才让事情在错位与混乱中被越炒越凶。


第一、向谁收费?这个关键问题被混淆了

微信收费这件事,从一个产业内部的讨论问题,升级为一个公众热点事件,也就是最近一周的事情。

最关键的原因,是几位政府、运营商的领导,以及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都就在公开场合,就微信的矛盾表态发言。他们的观点各自不同,但都提到了一个敏感的词“收费”。

最重要的问题,其实不是收费,而是向谁收费,然而,这个问题却诡异地被混淆了。

一开始,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工信部部长苗圩的透露的信息,是“运营商希望向微信收费”,但在随后的网络上,这个说法被大量地解读为了“运营商正要求,让微信以后进入收费模式”。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一消息被广泛传播的几天,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铺天盖地出现了一条“明天下午6点以后开微信要付$25”,并要求“看到就转发,不让这几个坑人企业继续挣坑人的钱,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消息。

这显然是一件犯众怒的事情,更何况,微信用户已经超过3亿!毫无悬念地,骂声铺天盖地,运营商灰头土脸。

但真正的情况是,此前相关各方争论的,只是运营商要不要向腾讯收费,并未有丝毫涉及用户。

这是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在中国目前的网络环境中,没有谁会傻到向所有用户直接收费,就像腾讯QQ,这么多年没有直接收费,一样能够赢利。只要有了用户,有的是赚钱的办法。更不用说,傻到去逼腾讯向用户收费。

但无论如何,当3亿用户的权益被裹胁进入这个漩涡时,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第二、中国移动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中国移动自己说,是网络越来越堵了。

好吧,这个坑爹的说法我们可以忽略,下面再来谈它。

有人说,这是运营商想通过收费遏制腾讯的发展。

这个说法其实很扯蛋。以腾讯目前的体量、收入结构、产业链布局以及银贷关系,如果不是一个天文数字级别的收费规模,已经不可能让企鹅帝国伤筋动骨。流量费这个坑太小,绊不了大象的脚。

有人说,这是坑人的企业,想赚更多坑人的钱。

这个说法显然过于情绪化。任何企业都想赚钱,但运营商如果只是想赚钱,有的是办法,不用这样鱼死网破。

要解答这个问题,必须先搞清楚,运营商如果收了这笔钱,要花在什么地方?

答案是,填窟窿。填微信为运营商带来的收入窟窿和成本窟窿,尤其是成本窟窿。

收入的问题重要,OTT厂商对运营商的威胁趋势不可阻挡,运营商也在准备应对,但这并不紧急。

而在成本问题上,牵扯到一个关键的问题:网间结算。

2010年,我曾在一篇报道中写过一句话,“自中国互联网普及至今,接入市场大多数的恩怨、沉浮与矛盾,背后都与网间结算有关。围绕这一核心命题的争议之多,矛盾之烈,讨论者之众,远超其他产业问题。”

在微信事件上,这个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症结。

如同前面故事所讲,中国的网间结算制度,是不论用户如何行为,只要在不同的运营商之间产生流量,都是中国移动要向联通或电信结算费用。这个制度最早是为了用移动业务的高利润补贴固定网络基础建设,后来结算价格有过多次调整,但大的补贴政策一直没变。

微信3亿用户产生的流量,不但给中国移动产生负担,而且因为中国超过90%的服务器和骨干网都掌握在中国联通和电信手中,所以中国移动还要为微信的免费再买一次单。

这是一个大坑,而且随着微信的用户增长,正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比较靠谱的办法,就是向腾讯收费,用这笔钱来填这个坑。

这也是运营商为什么收费的最合理逻辑。


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件事上,最着急的还是中国移动,另外两家运营商要悠闲得多的原因。

第三、用户交了流量费,运营商为什么还要“重复收费”?

好吧,这是我最近听到最多的一个问题。

但这个问题本身,也是有问题的。

如同前面所说,运营商与微信争执的矛盾焦点,不是用户要不要向腾讯交费,而是腾讯要不要向运营商交费。

如果是前者,那是一个涉及面巨大的社会问题,而且因为运营商已经向用户收取过流量费,再重复收费是不合理的。

但如果是后者,就纯粹只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问题,和用户没有直接关系。最关键的是,运营商向腾讯收费,也是有原因的。

最核心的逻辑是,以前,只有运营商能向用户提供打电话、发短信的业务,而且用户要购买移动互联网应用,只能通过运营商交费,所以运营商掌握了客户的付费渠道,所以在流量费之外,运营商可以从移动互联网公司手中拿到一定比例的业务分成。

这也就是说,运营商修的路上,只有一家自己的汽车公司在拉客人,所以可以通过交叉补贴,实现总体收入的平衡。

为了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所以向用户收取的流量费其实是相对较低的,因为运营商可以在话音业务、短信业务、以及合作伙伴分成中获得弥补。

就像报纸和杂志,零售价其实经常比印刷成本还便宜,因为还可以靠广告来补贴。

但现在,与其他的互联网产品不同,微信这样的即时通讯业务,不再是运营商的业务补充,而是逐渐能替代彩信、替代短信、甚至未来替代电话,直到成为运营商传统业务的“掘墓人”。

过去,运营商制定话音业务、短信业务等价格的时候,是把自己的建网成本、牌照成本与频率成本(这个成本主要是国外运营商)、运营成本等等全部打包在内的,但现在,由于微信不用承担网络、牌照、频率等巨大的成本,可以以更便宜的“伪免费”方式来发展用户,这对运营商将造成致命的打击。

与此同时,网银和第三方支付的发展,也让移动互联网公司不再被运营商卡住脖子。比如一个手机QQ用户要买个Q币,可以直接用财付通付款,而不用给中国移动结算分成。

这意味着,运营商原来的“交叉补贴”来源都被掏空了。

那就不补贴吧。反正中国移动又没有入股腾讯。

但这下问题出来了。微信3亿用户产生了巨大的流量,如果没有补贴,只收取用户的流量费,运营商是赚不到钱的,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靠着中国移动的网间结算还好一些,中国移动甚至可能越亏越多。

所以,运营商傻了。

所以,中国移动向腾讯收的“流量费”,真正的理解,应该是用户交的流量费,与运营商成本之间的剪刀差。


从道理上来讲,只要费用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是说得通的。因为毕竟微信使用了运营商的网络与资源,也不是运营商自己的公司,运营商没有义务为它也提供补贴。

第四、中国移动挖了个坑,结果把自己给坑了?

问题在于,中国移动没有直接跟腾讯说,你让我亏钱了,你来帮我填吧,而是遮遮掩掩找借口,结果把自己给坑了。

大家都知道,中国移动说法是,微信带来的“信令风暴”,正让中国的移动网络越来越堵,甚至有可能网络崩溃。

这是实话。事实上,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或许比中国移动所说的更加严重。

这个问题过于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已经有很多报道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网上一搜便知究竟。

但问题是,这跟向腾讯收费有什么关系呢?

显然没有关系。即使运营商向腾讯收费,也不能阻止用户继续使用微信,“信令风暴”依然还会存在。

这个逻辑错误,是很多人质疑中国移动的重要理由。

一些运营商内部的朋友的理解是:可能是过去的习惯,让中国移动认为,突出强调网络的风险问题,更容易引起政府及公众的重视与担忧,从而获得更多支持。但它忽略的问题是,当这个手段被附加在一个商业目的上的时候,反而会被外界视作给腾讯“扣帽子”,从而起到了与预期截然相反的效果。


惯性思维害死人啊。

第五、如果腾讯“被收费”,用户会不会也“被收费”?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从经济学上来讲,企业的成本增加后,必然会转嫁给用户,才能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所以从总量来看,如果被收费,腾讯要么降低自己的利润率,要么只能增加向用户的收费。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逻辑。

不过,绝大多数的微信用户,是不可能感受到这个变化的。

中国当前恶劣的互联网竞争环境,决定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必然处于“伪免费模式”横行天下的局面。

所谓“伪免费模式”,即向用户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同时销售各种增值服务包,并以用户资源为商品,在其他的环节赚钱,比如广告、流量倒入等。在QQ时代的腾讯即是如此,未来微信也不会例外。


说句半真半假的玩笑话,不用管其他任何理由,也不用看任何国内国外的案例,只要有一个周鸿祎在那虎视眈眈看着,马化腾哪还敢提收费?

第六、腾讯给监管者出了道两难命题

腾讯是怎么应对这件事的?

中移动下错棋,让腾讯获得了3亿用户的舆论支持,但这并不是治本之道。

因为只要腾讯的服务器还在运营商的机房里,还使用着运营商的网络,它就始终不能真正脱离运营商而生存。即使变成再强大的鲨鱼,依然离不开基础网络这片海水。

所以,在今年两会上,马化腾提出,开放网络建设。

这是直击底线的一着,但也给监管层出了难题。如果开放网络建设,整个国家的信息通信产业结构就可能受到冲击,国防、安全等领域也会面临更大风险,但如果不开放,移动互联网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越过运营商,以“免费的午餐”一寸一寸摧毁运营商的防线


那么,监管者应该怎么办?

第七、政府不出手,事态将如何演变?

在过去的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几家大企业争吵不休时,坐小板凳上喝茶看戏,坐等政府最后出手拍板定调。

但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政府的出手正越来越少——至少在通信和互联网领域是如此。因为政府已经越来越准确地把握到了自身的权力边界:除了对市场关键秩序的确立,以及对越过法律边界者的治裁,政府对市场干预越少,产业反而越健康。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在被所有网民痛骂的垄断行业中,两桶油、水、电等,提供给民众的产品都在涨价,只有通信是在逐年降价,而在互联网行业,免费为王更是一直没有任何改变。

而在微信事件上,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两句话值得咀嚼。

一句话是,工信部正在“协调”各方,而不是我们已经熟悉的“正在研究如何处理”。

另一句话是,“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解决”。

显然,政府不准备“出手”。归根结底,这就是一个人要钱,一个人不给钱的商业问题,而且为双方都有自己的道理,都有自己的委屈,也没有谁越过了法律与道德底线。既然这样,你们就自己商量去吧,我不管了。

值得庆幸。至少我没有想到比这更好的政府处理方式。

当然,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就是政府不出手的情况下,事态会如何演变?

1、腾讯向运营商交费或许难以避免,差别只在于多少。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被放大的外部舆论走向,也将会成为双方讨价还价的砝码。

2、天底下没有真正免费的蛋糕。微信商业化是必然趋势,运营商收不收费,微信都一样会商业化,区别只在于,在不同的成本情况下,它的价格方案可能会进行一些细微的调整,仅此而已。

3、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用户来说,微信基础的服务肯定还是会免费的,马化腾不会傻到收费,运营商更不会傻到逼马化腾收费。那些鼓噪“免费时代将结束”的人,要么不懂,要么就是黑。

至于其他的变化,大抵都已无关大局。

唯一的重要悬念,在于此次事件对于政策将带来多大的推动。

比如网间结算,这个问题已经是“老大难”。

比如民资进入电信的改革力度,而这,将是今年工信部的重要工作,但其深 度与广度,仍有待时间来观察。

在最近,最有可能有新动态出现的场合,或许会在博鳌。4月7日在2013博鳌亚洲论坛的“移动互联:热点的冷思考”圆桌会议上,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与腾讯总裁刘炽平也将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上图为4月7日下午,微博上传出的刘炽平与王建宙在博螯上的会面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博鳌亚洲论坛 财经国家周刊 移动互联网 董事局主席 第三方支付 中国移动 运营商 工作室 流量费 腾讯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450847594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小⑥ 发表于 2013-4-9 22:16: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也不带偏见的问一个问题——向腾讯收费,凭什么
   
1. 短信和通话收入降低:因为腾讯发明了微信,就要收钱,So那蜡烛厂应该跟灯泡厂和爱迪生收钱。
2. 网络太堵:因为网友使用微信占了大面积的wifi和包月流量,So国家修路只跑公家的车不让跑私家车,私家车上路要跟汽车制造厂收钱!
3. 运营商怎么可能坑到自己呢,因为不是跟老百姓收钱,是跟腾讯。 你开发了不利于我的东西,我就得让你付出代价。
4. 因为你有钱,所以你必须流血。反正我跟你收的钱也不会让你破产,交点没什么。So这叫劫小富济大富,乖乖交钱吧。《道可道》里罗伊说过一句话,不是我的钱我不要,是我的钱,每一块钱都大如磨盘。
说来说去,一个“掘墓人”终于说到点子上,因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而你没我的权力大,我又不想死,所以只有让你亡。
摆在腾讯面前两条路,要么把微信买给运营商,要么,自己生的孩子为了让他不去害人,自己掐死也算为民除害了。

最后,小⑥想问的还是这个问题——向腾讯收费,到底凭什么
  
最后的最后,分享一个笑话:老虎抓到一头鹿后要把它吃掉! 鹿说:“你不能吃我!” 老虎愣了一下,问:“为什么?” 鹿:“因为我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老虎大笑道:“总不能为了二级保护动物而让一级保护动物饿死吧?!”

使用道具

藤椅
荆轲⊙龙 发表于 2013-4-10 01:21: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小⑥ 发表于 2013-4-9 22:16
我也不带偏见的问一个问题——向腾讯收费,凭什么
   
1. 短信和通话收入降低:因为腾讯发明了微信,就要 ...
我也是有想过这样的问题的。这与蜡烛厂与灯泡厂的关系不一样。灯泡的发明一种对旧有事物的创新性革命,这微信只是作为一种应用过多地占用了作为渠道的运营商的资源而剥夺了运营商的收益。

作为运营商,微信的出现压缩了其语音业务的收入,这导致了其最大收入的损失。我也尝试对这样的状况续想下去:运营商因为数据流量的剧增,带来了数据业务收入的增长,但是这弥补不了语音业务下降带来的业务损失。那么接下来可能就要提高数据流量包的费用来弥补损失,但是,又不是所有的用户都在用微信!并且数据流量的费用本来就没有那么高。这会不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的有线上网费用一直为人诟病,那么移动流量费用会不会成为人们吐槽的新对象呢?这么看来,似乎对占用我数据流量最大而又没有带来相应收入反而因其损失的应用进行收费,,应该就成为一种“自然”想法。这是不是有点儿像skype在中国的处境?

使用道具

板凳
casboryy 发表于 2013-4-11 10:31: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荆轲⊙龙 发表于 2013-4-10 01:21
我也是有想过这样的问题的。这与蜡烛厂与灯泡厂的关系不一样。灯泡的发明一种对旧有事物的创新性革命,这 ...
我继续荆轲兄的思路往下说——
灯泡厂和蜡烛相同又不同:
其一,两者平等,灯泡厂革了蜡烛的命,剥夺了蜡烛原来的市场,形成创新型替代产品,蜡烛厂想消灭灯泡厂,但没权力。
微信文字这种占流量的短信革了短信的命,微信语聊革了通话的命,但运营商想收拾腾讯,有权力。

业务损失说到底是因为你的东西落伍了,消费者不稀罕了,腾讯并没有绑架消费者非得用微信,运营商应当奋起直追想应对措施。
而不是你动了我的奶酪,我去砸了你们家饭桌。

当然,Cas没有客观中立,是因为Cas对收费这件事本身就是不抱支持态度的,“扼杀创新”是我第一个想到的内容。

多说一句,对待创新的态度,不仅要包容,还有支持,这样才能前进。
创新侵占了落后的利益就要被套上镣铐的作法,我个人是不赞成的。
Be Captain Of Your Destiny!

使用道具

报纸
荆轲⊙龙 发表于 2013-4-11 22:51: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asboryy 发表于 2013-4-11 10:31
我继续荆轲兄的思路往下说——
灯泡厂和蜡烛相同又不同:
其一,两者平等,灯泡厂革了蜡烛的命,剥夺了 ...
分享一个电信翼聊的东西:

翼信该是什么样?电信员工谈

作者 nhhrz
3月27日,网传中国电信即将推出翼信对抗微信,28日电信发言人辟谣。但在中国,谣言往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据腾讯科技4月10日后续报道,进一步确认:这款还未正式露面的产品原本不叫“翼信”,而是“易信”。起初取名“易信”主要是因为该产品互联网公司网易参与了其中的重要设计和研发。该报道称,直到现在“翼信”在微博上的官方认证帐号还一直存在,而从拿到的“翼信”安装包体验后来看,“翼信”可以看作是中国电信2011年推出的聊天软件“翼聊”的升级产品,在后者的功能上开辟了基于固话的通信服务功能。

作为电信员工,我从不讳言对翼聊的希冀。无论翼聊有多么不尽人意,无论翼聊是多么生死未卜,电信都必须坚守一个IM平台,这是“人有我不能无、人有我必须有”的战略性玩意儿!这玩意儿必须有!它可以不是翼聊,但一定是一款IM综合平台。

好吧,我们姑且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翼信。

OTT的出现,使运营商如芒在背,一旦VOIP牌照放开,则电信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说苹果应用商店的出现使得移动梦网围墙花园的倒塌还只是伤及中移动增值业务的话,那么光脚的OTT则直接革了运营商主营业务的命。这真有点资产阶级雇用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反过来成为资产阶级掘墓人的意味。

大的道理懒得再讲了,产业IP化、业务流量化、流量低值化,趋势如此,浩浩荡荡不可阻挡。电信如果抱残守缺,心存侥幸,势必被历史潮流无情淹没!

我不认为国企体制机制是电信难以转型转基因的根本原因,因为欧美运营商面临同样的难题。根本原因还是潮水还没淹到脖子,没有牺牲短期利益换取长远发展的魄力。现在的困境是要么挥刀自宫练就神功,要么坐以待毙自废武功。北电、柯达这些百年老店没有顺应产业趋势,才几年光景说倒就倒,诺基亚、黑莓几年前还如日中天,现如今日薄西山。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电信鼓起勇气自宫吗?

运营商:号码是命根子

回顾电信业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史,其实就俩字:放号!可见号码对运营商意味着一切的一切!失去了对号码的掌控,就失去了未来。但在互联网时代,以腾讯为代表的IM平台掌控了用户在即时通信上的号码注册分配权,微信的出现,又使之从桌面延伸至手机。所以,OTT架空运营商,表面上是语音短信替代,骨子里是号码更换。失去了号码,运营商除了老老实实埋管道还能干啥?老百姓不会想那么多,也不管这些,谁好用谁便宜就用谁。

如果没有移动互联网,我会认为高高在上的桌面QQ是不可战胜的帝国。但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就有了一个搭上桌面的梯子,就为运营商的反击提供了条件。为什么?答案就在通讯录上。大家想想微信号与QQ号的交集,再想想微信号与通讯录的交集,二者是不是有很大重叠?这重叠的部分就是强关系部分,就是日常打交道最多的人,你是不是经常要和这部分人打电话?发短信?运营商从此切入是不是切中肯綮?逐鹿通信,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不知道马化腾是不是早就参透微信在手机端的通信功能最终会受到运营商的猛烈反击,为保护QQ,由微信实现手机端的通信功能,从而形成护城河保护手Q和桌Q。无论如何,有了微信和手Q互为犄角的暧昧态势,进可攻退可守,这一招:高!实在是高!

唠唠叨叨这么多无非是想说,传说中的翼信不是自己革自己的命,是在救自己的命!没有翼信,一旦VOIP牌照放开,微信也会让电信一招毙命。其次,要认识到,翼信与微信在定位上的差异。翼信的目的是抢回本属于电信的通信功能,微信的长远目标是打造移动互联网入口。所以微信在公共帐号、O2O甚至支付、游戏方面不遗余力。倘若,运营商自己不争气,微信也是乐见烂泥扶不上墙。

我眼中的翼信

翼信还待字闺中,那么我眼中的翼信是什么样子?我希望它会是这样的:注册灵活、轻盈清新亲切、手机桌面两栖作战、VOIP杀手应用、聚焦通信的开放平台。以下逐一点评。

-注册灵活

翼信号可以是手机号,也可以由用户申请平台确认(如QQ号、邮箱等),注册/登录都与手机真实号码无关。因为,运营商的预付费用户不在少数,这些用户换卡换号频繁,另外,双卡双待一人多机的情况也不少,多想想为啥用户不接受一号通的原因吧。用户要的是终身携带、自己掌握、不受运营商节制、不存在漫游的号码。翼信能傍上这样的用户,那是翼信的福气。

-轻盈清新亲切

轻盈就是软件精巧不臃肿,运行快,耗电少,能适应低速率网络(CDMA 1X或中移动网络),低速网络下甚至可以自动关闭视频通话功能。除了通信功能,只保留朋友圈,其他一律砍掉。

清新就是界面清新体验酣畅。在苹果和腾讯的调教下,高富帅也好草根屌丝也罢,都被惯养成比白富美还娇滴的豌豆公主,对体验的挑剔无以复加。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就照抄腾讯吧。

亲切就是想用户所想,顺便帮用户省钱。比如,对于离线或未注册用户,消息转为短信通知,此时短信回复必须免费。避免造成另一方的不对等,钱是小事,主要是心理落差。800电话都能主叫免费,电信就不能弄个800短信吗?就算是异网彩信都好,这点网间结算,我看值!

-手机桌面两栖作战

翼信在手机端与微信作战,由于离线短信和免费回复,以及VOIP杀手应用,假以时日胜算还是不小。保留朋友圈的目的也是为了在桌面PC尽快形成对QQ的战斗力。手机端站稳了,桌面端站稳那是迟早的事。电信在手机端因为有流量收入,所以商业模式的探索会很从容,而桌面端的商业模式都是现成可参考的。无论移动互联网怎么发展,桌面PC都将与之形成不离不弃的哼哈二将。

两栖作战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跨网络跨平台,并且实现手机端与桌面端的互通。

-VOIP杀手应用

翼信用户之间的通话为免费的双向实时VOIP,微信因为没有牌照有心无力,电信则名正言顺。这是迅速扩大翼信用户群的不二法门!不要担心语音的流失,不要担心业绩的下滑,这是顺应产业潮流的不二法门,这是中国电信自我救赎的不二法门,我相信资本市场会在股价上予以积极回应。这一步跃过去了,转型就成功了一半,即便不考虑和手机支付的结合,后续的想像空间也一下子打开了。

通讯录里的强关系,如果是同事一般都会加入公司的集团网,如果是本地亲人,很多都有加入家庭网/子副卡,通话本来就免费。强关系如果不是翼信好友通话照常收费。这种鱼和熊掌都不耽搁的好事,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啦!

VOIP,梦寐以求的东西,对屌丝绝对是极具诱惑的吸引。种种迹象表明,在中国,得屌丝者得天下!VOIP,一把悬在电信头上的利剑,当它落下的时候,解放了全中国的屌丝,也最终解放了自己。

当然,对讲功能还是要保留,一来玩玩挺有意思,二来为将来引入语音助手做准备,三是为座机留言培养习惯(传说中提出这个功能的人确是高人啊,详见下节)。

-聚焦通信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可见聚焦的重要性,唯有将通信体验做到极致,才有与微信对决的本钱。聚焦通信,也是将翼信置于产业视野的战略高度,定位为中国电信转型的核心平台,由集团接管运营,打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多媒体通信新模式。突然想起虎嗅刊登的韦乐平先生《运营商必须“去电信化”!》提到:电路交换机的2000多个功能仅用了不到1%,100多种智能业务只用了主叫号码识别和呼叫转移两项。那是因为在哑终端的座机上开展增值业务必须依靠复杂的交换机和智能网才能实现,同时,座机是傻子,对于智能网的信息无法互动。想像一下,运行翼信客户端的智能手机和翼信云端智能引擎双剑合璧,那99%的通信增值业务就有挖不完的金矿!

听说广东电信IMS系统今年晚些时候就要商用了,一个很突兀的7寸平板改装的多媒体座机卖点在哪?视频通话?数码相框?还是广告推送?相反,有了以翼信为代表的多媒体通信的启蒙,经由互通方式向IMS座机平移或渗透,这才是顺理成章的事。

中国电信在互联网上屡战屡败,现在移动互联网留给电信试错的机会和时间实在不多。趁现在微信还没找到商业模式,趁用户还没有对微信帐号产生依赖。中国电信确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推出翼信放手一搏,这是电信不容错过的机会,如果翼信这个有着天然优势的产品都不能一举扭转战局的话,那么中国电信今后的转型之路会越走越坎坷。

最后,借用联想公司以前的广告词结束本文。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联想自信的诘问!我问你,中国电信,你若失去翼信,你的未来将会怎样?

(本文作者是中国电信员工,)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