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太原张建宏
1478 0

[经济学基础] ZF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干预手段 [推广有奖]

学术权威

91%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经济学资料

经济学资料集粹

经济学的理解与运用(资料集粹)

威望
1
论坛币
8221 个
通用积分
1563.3522
学术水平
628 点
热心指数
629 点
信用等级
493 点
经验
67600 点
帖子
4694
精华
3
在线时间
81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30
最后登录
2024-4-27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手段
   
  
  当代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国民产出的决定与变动,以及国民产出与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和周期、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学说。由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变量是经济社会中的宏观总量,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总量经济学。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
  宏观调控政策是指国家或ZF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和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宏观调控亦称国家干预,是ZF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ZF特别是中央ZF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②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③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
   所谓国家干预,是指由国家机构,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总体的、适度的决策、管理、调控和指导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市场经济也需要国家干预 。国家干预是以保护国家整体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国家作为具有独立意志的实体,代表市场经济整体的、长远的和根本的利益,根据经济运行状况相机抉择,通过税收、财政、货币、投资、竞争等政策矫正经济运行,以克服市场缺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条件下,发达国家也承认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同时也重视运用国家权力对市场经济进行积极干预 ,来推动和刺激经济发展。通过国家干预来调控和矫正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国家干预的客观必然性
一、从经济学角度谈国家干预的必然性--市场失灵与国家干预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一部运作精巧、成本低廉、效益最佳的机器,有效地调节着经济运行和各个经济主体的活动。[1]然而,市场本身存在着许多天然的缺陷,现实的市场经济无法满足上述严格的假设条件。
    第一,现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经常处于不完全竞争的状态。无论是在欧洲、美洲还是亚洲,完全竞争的市场体制并非现实社会的事实,市场价格常常由一个或几个决策者控制着,这就必然影响或制约价格功能的正常发挥。如果实际上的市场不完全竞争严重扭曲了市场中的价格、信息和流动性的特征,市场的作用将很难有效发挥。
    第二,规模报酬递减导致垄断的形成。市场有产生垄断的倾向,从而抑制市场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妨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率的提高。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企业在追求降低成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扩大规模或兼并的方式降低成本,最终由一个企业生产市场上所需的全部产品,实现产品成本最低,形成垄断。垄断的形成又冲击了市场发挥功能的完全竞争性假设。特别是在由于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等因素引起报酬递增的场合,市场配置资源有效性的前提更是受到强烈的冲击,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受到制约。
    第三,外部经济效应的存在。市场个体在经济活动中与其他经济主体或社会之间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相互影响,即外部效应。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建设性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破坏性的,但在市场价格中却得不到应有的反映。市场自身没有对这些外部效应进行标价的机制,不能通过价格制度对资源在有好的外部经济效果和坏的外部经济效果的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也没有促使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社会效益的机制。
第四,分配上的不公平。即使在市场作用发挥得很好的地方,分配的结果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社会所接受的公平标准来实现,单靠市场机制的作用,财富分配过分悬殊和社会成员的两极分化是不可避免的。从长期趋势看,在财富日益向少数倾斜的同时,穷人和富人在人力资本上的积累也将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形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马太效应,这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大的缺陷。任凭分配的不公平长期存在下去而不加以适当的调控,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最终也会导致经济增长的波动或停滞。这也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缺陷之一。
    第五,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市场经济的运行总是呈现出一定的经济周期性,而市场经济下的个人理性行为往往导致“合成谬误”,顺周期而动,进而加剧周期的波动。特别是在发生经济衰退时,个人会减少支出,市场需求进一步萎缩,经济更加萧条,甚至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当经济过热时,个人会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进一步为经济加温,甚至形成泡沫经济。市场经济就是在这样的个人理性导致的合成谬误下,始终摆脱不了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的阴影,而靠市场机制的力量走出危机则要花费巨大的成本,经历很长的时间。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彻底摧毁了自由主义所吹捧的微观机制自动解决宏观问题的神话。对个人是理性的行为,一旦合成了集体行为,就不见得一定是理性的行为。合成谬误的存在造成了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周而复始地经历着由繁荣到衰退、由衰退到萧条、由萧条到复苏、再由复苏到繁荣的循环。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由于市场调节只是局部调节、微观调节和以个体的眼前利益为单一目标的有限调节,其调节手段和方式具有微观性、滞后性、自发性和盲目性,所以要遏制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破坏性,市场机制无能为力的。最有效的办法只能是ZF运用财政、货币等政策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和结构的调节。这就为ZF功能在宏观经济领域的扩张提供了机会,ZF对宏观经济领域的干预也越来越成为各国ZF所面临的重大命题:一方面,经济周期波动乃至危机发生后需要ZF采取非常态、救治性的干预措施;另一方面,鉴于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也需要ZF在波动、危机发生前采用防范性的干预措施。在现代社会,ZF熨平宏观经济波动的能力大有提高,而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一体化却对ZF把握、干预宏观经济运行的时机、手段和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上可见,市场机制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必须采取市场之外的措施。于是,具有普遍性、合法强制性特点的ZF便出场了,ZF的功能因此得以合理地扩张,ZF对市场机制的干预也获得了普遍认同的正当性。     为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限制其负面作用,进行宏观调控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市场调节具有许多缺陷,如不能实现社会收入公平分配,具有盲目性等。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就成为非常必要的手段。宏观调控的内容包括:(1)计划调控。国家通过制定长、中期计划以及产业政策,引导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2)国家通过规定正确合理的投资方向,确保产业结构的合理。(3)财政税收调控。国家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实行分税制,建立和健全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化的原则,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改进和规范复式预算制度,确保财政收支基本平衡。(4)金融调控。通过强化中央银行独立的职权,建立新的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并存、互补的银行体系,推进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完善。(5)其它宏观调控关系,包括国有资产管理关系、自然资源管理、利用与开发关系,房地产管理与开发关系,环境保护关系,农业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调节与控制关系。
     国民经济是指一个现代国家范围内各社会生产部门、流通部门和其他经济部门所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总体。工业、农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对外贸易、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等,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中,包括有各不相同的产业、行业和企业,它们相互联系在一起。在国民经济中,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既有分工,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在发生作用的同时,又相互联系,达到它们应发挥作用的目的。

    国民经济管理的任务是保持经济总理的基本平衡,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均衡增长,所谓经济总量,包括总消费、总投资、总储蓄、总产出以及货币供应量、货币需求量和国际收支等,而这些指标又分别构成了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所以经济总量的平衡,最终归结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由于相对社会总供给而言主,社会总需求往往具有更大的易变性,因此,调节总需求或需求管理成为国民经济管理的最重要的形式的手段。可以说保持社会供需总量在基本平衡下可持续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而要保持社会供需总量平衡,分析社会经济结构研究与分析经济结构的组成是必要的,在经济学中我们把以社会分工为基础,把生产同类或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归集到同一产业,这样在国民经济中除了无业人员外,方了,各社会成员各自属于自己所在的产业中,对产业经济的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产业各个部门的产出总和构成了国民经济总产出,ZF需求,产业各个部门需求和公民个人消费需求构成了社会总需求,通过对产业间均衡状态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提示出社会经济总量失衡的具体原因,对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掌握其演化规律,进而采取相应政策措,以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持续发展是产业的可持续性,那么只有产业发展合理,才能使经济具有可持续性,产业经济搭起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世界的桥梁,通过对产业经济的研究才能更深入地、现实地理解宏观经济。国家对对经济活动采取必要的干预弥补市场经济缺陷,市场是没有理性的,根据市场运行机制,其方向不容易发生改变,等发现的时候,市场已经出现问题,这样就成了事后政策修正,如果在市场运行的基础上,辅以国民经济管理,这样就会避免上述问题了、的出现,使是国民经济运行中出现大的波动,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管理是指从社会经济总体的角度进行的全局性的统一管理。它的总任务是根据客观规律的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改革上层建筑,科学地组织生产力,高效率地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管理是ZF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它通常指ZF为了达到一定的预期目的,从社会经济生活的宏观层面,履行对国民经济进行全局性的规划、组织、调控、监督等职责和功能,而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和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总和。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分为: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计划.。经济手段有时是ZF制定的经济政策;法律手段有时是ZF制定的经济法规;行政手段则是ZF发布的经济命令。
   经济手段:这是指ZF在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于经济杠杠的调节作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经济杠杆是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价值形式和价值工具,主要包括价格、税收、信贷、工资等。
   法律手段:这是指ZF依*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以达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通过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保护公有财产、个人财产,维护各种所有制经济、各个经济组织和社会成员个人的合法权益;调整各种经济组织之间横向和纵向的关系,保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法律手段的内容包括经济司法和经济立法两个方面。经济立法主要是由立法机关制定各种经济法规,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经济司法主要是由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制度、程序,对经济案件进行检察和审理的活动,维护市场秩序,惩罚和制裁经济犯罪。
   行政手段:这是依*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方式来调节经济活动,以达到达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手段。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纵向性、无偿性及速效性等特点。国民经济管理不能放弃必要的行政手段。因为计划手段、经济手段的调节功能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计划手段有相对稳定性,不能灵活地调节经济活动;经济手段具有短期性、滞后性和调节后果的不确定性。当计划、经济手段的调节都无效时,就只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尤其当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或社会经济某一领域失控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将能更迅速地扭转失控,更快地恢复正常的经济秩序。当然,行政手段是短期的非常规的手段,不可滥用,必须在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加以运用。
   经济手段中的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税率政策、汇率政策、产品购销政策、价格政策、扶贫政策、产业政策等。
  说到宏观调控,很多人可能只想到经济政策,却忽略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控调控手段,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复杂性决定了调控宏观经济需要使用综合性的调控手段,作者认为只要是有益于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调控手段,包括国家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则采取的必要措施,ZF是为大多数人利益服务,在经济运行中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维护全社会经济健康运行,都是合理的。比如国家在就业方面,国家除了搞好失业保险维护失业人员的利益。还采取失业人员再就业政策,通过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减免税费等措施积极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通过定额税收减免、优惠贷款等措施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各地方ZF采取措施促进就业,通过发公益性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措施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高比例,利用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特点积极吸纳城乡劳动者就业;并将经过实践检验的积极的就业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国家于2008年正式开始实施《就业促进法》使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制度化使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法制化有利于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保障我国积极的就业政策长期实施和有效运行;国家将城市化作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战略,并辅以开放城市户籍措施。国家为了使得农民工落户城市,更是在住房保障方面,农民工子女入学方面,以及留守儿童关爱等措施。为了维护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国家对采取关闭落后产能的政策,利用行政命令限制新的投资进入产能过剩产业,在关闭过剩产能中给予财政支持,利用财政、税收政策鼓励过剩产能企业进行转产、兼并重组。为了使得国民经济信贷规模过大,国家发布行政命令,2013年金融机构不得向地方融资平台增资。
  纵上所述,国民经济是由一系列经济活动体组成,对国家经济的管理不能只依赖国家政策,而且还要利用法律、法规、财政投资计划、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调节,只有组织宏观经济中的各个经济体和谐稳定,国民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是控制总量的手段,其调节对象是组成宏观经济中的各个经济体,因此各个经济体运行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的质量,只有对各个经济体采取合理可行的政策、法律、法规、行政计划、行政命令进行调节,才能保持宏观调控效果,事实证明,采取单一的调控,只能解决宏观经济中经济问题的一个方面,所以是不可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ZF干预 必要性 国民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运行 经济周期波动 国民经济 经济学 分析法 就业 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