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的强势上涨,让贵金属投资又一次成为市场热点。然而,近期却爆出了一些客户巨额亏损的事件,一客户因在某股份制银行购买的宣称保本保息、年收益最低5%的180万元黄金理财产品亏损至1万元,而将该银行告上法庭,让人大跌眼镜。
俗话说,“枪炮一响,黄金万两。”不仅仅是高端投资者,就是平头百姓也知道黄金保值增值的属性。但为何投资黄金的理财产品能亏成这样?
据悉,造成客户巨额亏损的是一款名为黄金T+D的产品,是由上海黄金交易所统一制定的、规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标准化合约,属于金融衍生品范畴。此外,由于该产品采取了保证金交易方式,投资者只需要少量资金就可以利用杠杆效应放大投资额,但在有可能获得更大收益的同时也相应存在着巨大风险。
由于目前国内没有成熟的做市商制度,采用的是撮合成交的方式,但由于黄金价格和国际接轨,这种方式却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最大的缺点在于,可能存在价格的不连续甚至频繁的跳空,风险也就随之而来。
熟悉伦敦金的投资者都知道,国际现货黄金交易的价格是连续不断的,并且最大的行情往往出现在每个交易日的下午,而黄金T+D每天十个小时的交易时间恰恰缺失了这一宝贵时间段,而等到晚上再开盘时,市场价格通常已经产生了较大的波动。忽略了英国这一度占世界黄金交易量80%的国际黄金定价和结算中心,显然交易制度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交易系统的制定者是人,执行者也是人。黄金T+D的手续费是14%%,听起来不多,但是别忘了这是保证金交易,也就是平常说的杠杆,资金被十倍地放大后,手续费也被同样放大。手续费是不管盈利或亏损同样收取的,而收取方正是承诺高收益的理财公司,当然,银行也可能收取了一定比例的分成。
笔者相信,就是再愚蠢的交易员也不可能出现如此大的严重失误,而且国际金价从去年开始一直处于上涨行情。显而易见,巨额亏损的原因只有一个——恶意频繁操作,从而让客户账户中的资金在巨量的交易中慢慢流入自己的腰包。
案件一审,前述银行拒绝调解,称此为其理财经理个人行为,银行只是提供交易平台,客户的亏损与银行无关。虽然本案还未结案,具体责任并未认定。但此事件无疑给投资者敲墙了警钟:黄金T+D产品名称中虽然有黄金二字,但是实际属于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对于这种产品,风险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交易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轻仓进入和严格止损。在笔者看来,投资风险的存在虽然源于产品本身,而造成巨额亏损的根源却在人为。
黄金交易是目前最为关注的投资理财产品,但是,内地黄金投资者的选择性其实很受局限,导致在正规交易的内外盘外,滋生了大量的私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市场上不完备和存在缺陷的产品使得国内旺盛的投资需求无法得到释放;其次,国内对于黄金投资的政策依然不明朗,使不法之徒有空可钻;最后,不完善的投资监管环境使违法成本很低,一方面,让一些拿着大量客户资金的公司处于没人管的状态,几乎可以为所欲为,另一方面使得投资者利益很难得到真正的保护。
一些完全没有监管的机构和个人,以各种各样机构的名义或租用或盗版一套交易系统开始从事做市商角色,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黑庄”。这些人的如意算盘其实打得非常好,没有监管也就可以随时动用客户的保证金,可以随意改动平台报价,可以滑点,可以携款潜逃......就如同开了一个不需要建造酒店甚至连塑料筹码都不用制作的赌场。
这类私庄一般都是以类似传销式发展客户,绝对的业内害群之马。或者是黑庄只有1000万元的资金也敢接上亿资金的客户做完全对赌,反正赢了挺好,输了就跑,这些年来频频出事,长沙潍财贵金属交易所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到现在好多投资者爆仓后宣扬黄金交易是骗人玩意儿,不要参与等等。而大量黑庄的存在,其实并不是机制问题,而是人为原因。
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至今一百多年,无论监管体系或机制都已经非常完善了,大陆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起步较晚,还没有快速跟上步伐,甚至相关法律都没有全面制定。而美国、英国、香港等地区,从业机构和个人必须持有证监会发放的从业牌照才开始工作,每个行为都有相关的准则指引,一旦超过范围即属违法,举例来说,香港证监会是禁止从业人员致电陌生客户的,每一通与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的通话必须录音并保存数年不等,除了与客户发生纠纷时可作为证据之外证监会也会随时派人抽查各公司存档情况以及内容是否合规,一旦发现有违规情况,从业机构和个人都有可能收到证监会的公开谴责、停牌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客户在这类情况下产生的亏损也会由责任方代为赔付,如果做市商没有足够资金则会立即被宣布停止经营,然后使用做市商存放在证监会的机构保证金以及其他保险基金赔付客户来保障大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