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ophiebaw
845 1

[财经时事] “中国梦”需要超越意识危机 作者:郑永年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粉丝

讲师

1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906 个
通用积分
15.8445
学术水平
4 点
热心指数
14 点
信用等级
5 点
经验
10287 点
帖子
26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3-22
最后登录
2020-5-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国梦” 需要超越意识危机











参考消息网5月22日报道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刊登题为“‘中国梦’需要超越中国意识危机”的署名文章,作者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


文章说:“中国梦”是自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民主富强梦想。直到今天,这个梦想仍然是中国人追求变革和进步的巨大思想动力。在现实中,“中国梦”这个概念的提出,就是要解决今天中国很多人对国家的前途、对自己的前途的信心危机。

历史上,每一次“中国梦”的背后都是当时面临的信心危机,而信心危机的背后则是深刻的“中国意识危机”。很显然,要实现“中国梦”,首先就要克服“中国意识危机”。有危机,才会有梦想;有梦想,才会有进步的动力。今天中国所经历的“中国意识危机”,实际上是自近代以来的第三波。清末到五四运动是第一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是第二波。  

1992年初邓小平的视察南方时的讲话和当年中共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克服了第二波危机。不管自愿的还是被迫的,苏联及东欧共产主义的解体“淘汰”了80年代很多过于理想的主义,而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在这个主流意识的引导下,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人们的“中国梦”也是在这个主流意识下展开的。

1992年之后,中国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在短短的一段时间里,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取代了日本。但同时,中国社会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的信心,也到了一个非常低的水平。

文章称,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至少有如下几个原因。

从国际环境来看,第一次危机是国家的生存问题,第二次危机是国家的贫穷问题,但这次是国家的富强问题。对中国人来说,富强不仅仅意味着不受外国的欺负,也意味着能够得到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应有的尊重。但尽管中国崛起了,对国际社会所作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却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

文章说,和前两次一样,中国内部问题因素更为重要。其一,中国自身所面临的实践问题。中国是转型中社会,所有国家的转型都会遇到很大的问题,只是中国的问题更为深刻。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经济发展路程,在这个紧缩的时间里,很多社会问题也加速度地暴露出来,让社会不可忍受。

其二是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西方的东西解释不了中国的成功与失败。与前两次危机一样,当来自西方的过于理想化的概念泛滥的时候,尤其当这些概念走出书本和校园,来评判中国的改革实践的时候,“中国意识危机”必然加深。

如何解除“中国意识危机”呢?文章称,中国的选择并不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确立中国信心。任何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和价值,都是核心价值和普世价值的结合体。应当抛弃“西方的就是普世的”这种简单的想法,人们不能滥用外来的理念,要切实考量哪些理念和中国国情相冲突,哪些理念接近中国国情,哪些理念可以并且应当加以中国化,进而把其整合进中国本身的核心主流价值。

简单地说,“中国意识危机”能否克服,取决于以下两点:第一,能否确立这样一个为社会大多数所接受的主流意识;第二,这个主流意识能否帮助中国推进各方面的改革,确立有效的政策来消化和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从前面两次危机的经验看,前者是关键。只有有了主流意识,社会才会有共识;有了共识,社会就会具有凝聚力;有了凝聚力,才可以动员资源来克服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郑永年 中国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新加坡国立大学 国内生产总值 中国 经济 价值 发展 未来

沙发
我的梦想211 发表于 2013-5-24 00:28: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写的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7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