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ohe1983
2615 3

[宏观经济学政策] 宏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批判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小学生

5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45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4 点
帖子
9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5-29
最后登录
2014-5-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我对宏观经济学和由此派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看法如下:
1)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模式是荒谬的;
2) 宏观经济学本身对经济问题的把握是过时的;
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是错误的;
4) 由此派生的国家经济政策和策略也是错误的。

一.先从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理论谈起: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建筑于1)收入恒等式,2)消费需求,3)投资需求,4)货币需求,四条等式之上的财政货币政策模型:

1) 收入恒等式:Y=C+I+G, (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和政府开支);
2) 消费需求:C=a+b(1-t)Y, (C为消费需求,a为常数,b为边际消费倾向,t为平均税率,Y为国民收入);
3) 投资需求:I=e-dR, (I为投资,R为利率,投资和利率反向相关, d相关系数 );
4) 货币需求:M=(kY-hR)P, (M是货币需求,Y是国民收入, P是价格水平)。

综合四式就可以得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模型(IS-LM模型):

5) R=(a+e+G/d)-(1-b(1-t)/d)*Y 
6) R=kY/h-M/Ph

从表面上来看,政府手里有两个政策手段G和M,即所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这个模型中的政策的目标也是两个:利率水平R和国民收入Y。稍微有点控制论知识的人都知道(当然,大多数人是不懂控制论的),这是一个典型的控制论模型,两个目标和两个手段。要实现有效的控制,要检验的是:1)这两个手段是否独立,2)这两个手段是否完全可控,即是否在负无穷和正无穷之间有完全的自由度。

先从货币政策谈起,政府能否,或应不应该,实质性地控制货币供应量?关于货币银行学的研究世界上有两个学派,一个是通货学派,一个是银行学派。通货学派的当代代表人物是佛里德曼,银行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希克斯。通货学派的结论是政府的货币政策只能改变价格水平,银行学派的结论是一个经济的货币量取决于该经济对货币的需求,政府不应该试图主动地调整货币的供应量。而就凯恩斯模型来说,两派的结论是相似的,即政府并没有一个可以称为“货币政策”的手段。

再来看政府开支,政府开支的能力取决于政府开支的来源,来源有三个:税收,发债,和印钞票。就税收来说,它受限于国民收入和税率,并且源于税收的政府开支不可避免地产生“挤出效应”,即相应地限制个人和公司的开支。发债实现的是政府收支的跨时间平衡,但这种平衡是以税收为前提的。第三个方法就是印钞票了,在这一点上,财政政策就和货币政策不再相互独立。而货币政策本身还有上节所述的困难。

综上所述,凯恩斯模型的荒谬性在于:政府试图控制经济,但控制手段是不足的,而控制手段的强度也受到严重的限制。

二.再来看看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本身。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在该套经济学理论中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经济的潜在产出水平Y*,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问题是:当实际的经济运行严重偏离潜在经济产出水平的时候,即在经济危机和过热的时候,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同时,经济学家假设潜在的经济产出水平一般地取决于社会的资源/劳动力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熨平”经济的活动。

时代不同了。二战之后,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不是看哪一个政府在“熨平”自己国家的经济活动的水平方面有多少能耐,事实上比的是各国的经济到底有多少潜在的能力以及这样的潜质发挥到什么水平。

宏观经济学家在研究第一个经济问题之前,通过一个假设将经济问题本身放在了脑后。

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时髦的宏观经济学师生一定会对我上面的看法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认为,尽管我上面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脱离了凯恩斯的核心理论,而真正变成了一门研究“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学说了。

我在写作此贴的时候,顺便访问了几个经济学的教学网站,注意到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现在已经非常强调数学和统计学工具在研究工作中的地位。 巧合的是,我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不仅学习了经济类的研究生课程,也学习了数学类研究生的控制和运筹学相关的课程,以及数理统计类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我们所学的线性规划,最优控制,数理统计可能略有不同,我所学的可能更专业一点而已。

但是,工具本身仅仅是工具,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者要想清楚的是,自己到底在研究什么事情?自己的研究想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清楚,那么,在我看来,数理统计和运筹学在宏观经济变量方面的研究还比不上买卖证券中的技术分析方法。

四.由此派生的国家经济政策和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组织机构。

不再多说。
[Money=5][/Mone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 经济政策 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批判

沙发
stonesen 发表于 2005-6-1 22: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会科学的复杂性也就在于此,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经济的各个参数以及这些参数之间的关系,而一个经济是由大量的家庭和企业组成的,再加上政府.这个经济的参数是由这些所有构成这个经济的agent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而经济的各个agent的行为又是易变的和难以控制的.所以导致一个经济的参数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是难以琢磨的.

再加上这些总量经济的参数在统计的时候出现的问题,近似和错误,就更加导致各个参数背后关系研究的复杂性和难度.

但上述这些恰恰就是宏观经济理论存在的意义,科学的目的就是要解释这些复杂的参数背后的因果关系或者其他的关系,发现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以达到控制或者是促使这些向着人们期望的目标发展的目的.

而现在总结出来的这些理论的模型,是对现实经济高度的抽象,就如物理学中的质点,刚体的概念,匀速直线的运动,都是一个类似判断基准的研究.作为研究现实世界的基准,而由大量人的行为而组成的一个经济所表现出来的各个参数的变化,复杂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现在的宏观经济学家正在努力建立这个基准的模型.但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效果.

上面的文字只是说明,一个经济所表现出来的总体参数是可以发现其背后的规律性,也可以控制这些变量的运行,只是现在的理论和工具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楼主的观点背后的哲学思想就是不可知论,其基本的价值判断也就在于此!

I have a voice

使用道具

藤椅
咸咸的理性 发表于 2005-6-13 17: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宏观经济学产生的背景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是“熨平”经济的活动
二战之后,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不是看哪一个政府在“熨平”自己国家的经济活动的水平方面有多少能耐,事实上比的是各国的经济到底有多少潜在的能力以及这样的潜质发挥到什么水平。
说得真精辟

使用道具

板凳
niubaisui 发表于 2005-6-14 19:5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本身就有问题。在这个等式中,

收入恒等式:Y=C+I+G, (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加投资和政府开支)
,投资I可以分解为C+G。因此,收入的最基本单位应该是利润、工资和税收。任何投资(成本),最终都可分解为上述三项。把投资作为收入计算是重复计算。

  还有海曼·明斯基,他根据卡莱茨基的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恒等式推出了利润等于总投资,也就是因为那个总支出和总收入恒等式其实是不相等的。那个等式中的总支出也是重复计算了投资。

  其实,凯恩斯发现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规律是符合实际的,但他没有在如何解决这个下降问题上下功夫,而是用另一种办法来提高需求以与供给平衡——增加投资。

  他错就错在了把投资当需求而不是供给!真不知是装糊涂还是为了迎合投资者的需要而乱下药。

  我现在问问大家,投资到底是需求还是供给?(提示:投资最终生产出来的是最终消费品,要实现利润,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就要大于提供这些消费品的投资,即供给。用增加投资的办法来解决消费的不足,合适吗?)

  不过,凯恩斯的政策使政府出现财政赤字,倒也歪打正着。因为投资不足的根源在于利润不足,反过来说,只要利润足,投资自然足。而政府的财政赤字恰好为投资者提供了利润。

  这道理很简单,钱在这世上转,只要不平白无故地消失,有支出大于收入(赤字)者,就会有收入大于支出(盈余)者。那么,政府支出大于收(赤字)时,谁会是收入大于支出(盈余)者呢?所以,政府的财政赤字有利于投资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不仅如此,一切非投资者的赤字都有利于投资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如家庭贷款消费,贸易顺差等等等。

  由于看宏观时的笔记不在身边,对老凯就不多说了。

  其实,宏观和微观经济学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没有研究利润的来源。所以,它们的供需平衡都没有意义。因为私有制下,投资完全受利润的影响,而现在的投资者又完全可以根据利润情况实现合理地控制投资和生产,即实现按需生产或所谓的零库存计划,从而使供需平衡可以在任意经济规模上实现。也就是说,供需平衡可以是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也可以是零就业情况下,至于在哪种情况下,即规模的大小,则完全取决于利润量的多少(利润量除以投资者期望的利润率就是总投资量,总投资量乘以资本生产率就是经济规模,经济规模除以劳动生产率就是总就业量)。因此,我们去追求这种供需平衡根本没有意义。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