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rj302
6806 10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新见解,经济学两种范式完美统一(绝对值得一读) [推广有奖]

  • 4关注
  • 43粉丝

大师

7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41626 个
通用积分
22.1042
学术水平
867 点
热心指数
1037 点
信用等级
777 点
经验
15913 点
帖子
17503
精华
1
在线时间
938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30
最后登录
2023-9-18

初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这里是我的一篇论文(已经发表,附件里有word文档和pdf,caj文件,因为编辑弄错了一些东西所以都附上了),写的不好,有一些错误和遗漏,但完全可以看作全新的而且是天经地义的正解,文章显得很精简或是内容本身有些庞杂,该说到的却也已经都说到了,希望大家能够耐心读完,可以先读一下小标题和末尾的最后一段就能了解大体的内容。这篇文章通俗易通,切中利害,绝对不是那种捣糨糊似的千篇一律的急功近利之作。文章的确并不完善,所以我将它提交到这里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我到这里是为聆听各位同仁的不吝赐教来的,以此重新修改文稿使之不断完善,我期待着您的意见和建议。

请先认真地读一下以下的导言:

1.  就像外汇买卖,要先定好汇率和交易的方式,马克思主张管理当局进行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换算,却没有给出换算的比率或是给个算法,实际上没有市场竞争是看不出来创新劳动等于多少重复性劳动的,试问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过几笔这样换算,因为创新是一次性完成的,所以对于商品本身的生产来说是充分但非必要条件,创新劳动是不能生产商品本身的,也就没有“按劳分配?”的依据和凭证,所以理性人就合理的预期到他的创新劳动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偿,这就是中国要进行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

2.  理性人的行为都是收益与成本的权衡,如果他觉得做一件事增加的收益小于成本,他不可能去干的。无论用什么换算的方法,只要不合当事人的利益,他都是不会接受的。每次的创新都是独一无二的行为历程,以前不曾发生以后也不会再现,它所包含和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就是“企业家精神”。比如比尔·盖茨辍学回家,可以算作微软创立的必要契机吧,但我们无法知道他当时承受的压力和痛苦,也无法再去体味他初创微软时付出的艰辛的努力。这跟马克思讲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的劳动是有本质差别的(请特别注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故意混淆了这种差别,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犯的最大最致命的错误,是解决经济学百年难题的一把钥匙,也是本文写作的根本出发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的劳动是机械式的重复运行,所以用到的是平均二字,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正常的生产条件,工人每天上班都是做的同样的工作,也就是做的相同的成本收益核算,正像实验的重现性,相同的实验实验结果应该都是相同,要诱导行为人作为的的合理支付也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如可以通过增减工资求得,某样工种的工资过低就不会有人干,某样工种的工资过高就会有更多人应征。相反要让比尔·盖茨做出不继续念书的抉择,我们无从直接支付,因为以前并没有发生过,那我们都不知道为何要为一个人的辍学进行支付,他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是因为他知道依靠他的努力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下能够获得足够的报偿,有这样的预期。在市场机制下,竞争使得行为人要做出更多更大的创新性举措,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技术领先,抢占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获得更多的支付。竞争是铁打不动的自然法则。标准教科书上说,复杂劳动可以换算成简单劳动,但问题是谁给你换算,按什么标准换算,没有任何既定的客观标准能够核算创新劳动,如果要按照某种一定的标准计算薪酬,像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前的记公分,就会反推出理性人只愿意从事一些非创新性,中规中矩,重复性的劳动,因为这样才能取得必要的支付补偿。

3.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首先就开宗明义,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的研究应当是一切起始于人而最终也归结于人,物都是死的,只有人才是活的,所以资本土地对于产出看起来好像有什么贡献,只能说机制使然,如果将机制改换,情况完全改变,机制是事先默认的契约及这套契约下行为人的各种可能的理性作为,默认这套契约对于每个人来讲都应该是合理的,不然它早被推翻或更订了,资本收益和地租这套契约是指如果你的创新使得企业或是土地增值即其产生的现金流量增加,其增加的部分就是你的,平添的现金流量的增加看起来都好像是资本和土地产生的,但没有创新哪里来的企业价值的增加,会有天上掉馅饼的事吗?虽然如此,但在稀缺性发生改变时,比如城郊的土地在没人能预知的情况下规划做市中心,市场的资金暂时供给不足融资很困难的时候,先占有土地和资本就能够攫取更多的产出,这套默认的契约有着种种不足之处,但是却没有其它更好的能够将其取代。资本收益和地租的这套机制是创新者获得合理的劳动补偿的真正切实可行的途径。但是现有的收入分配机制并不完善,这才是有赖于当代人的智慧和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4.  马克思说的使用价值其实就是效用,但他没有注意到边际效用的递减,他提到劳动,但没提到劳动对于个人的成本与劳动交换获得的商品使用价值即效用成为了个人的利益权衡的客体,他把联系的概念割裂开了,把人性化的客体作了非人性化的规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规制的方法是建立在不断重复的经济内容的基础上的,他不能够立足于发展,因为发展即是变化,他并没有能给出对于创新性劳动的支付的算法,也永远不会存在这种算法。最后一点,宇宙间没有互斥的真理,殊途同归,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的人文课题是相同的,没有必要将本质上相同的概念对立起来,合流的好。

当然本文的内容远远超出了以上这些,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去研读了。另外为了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本文,我附加了一段评述:“从儒学到佛教再到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窃见中国文化自来崇尚一种安分守己,男耕女织,平淡富足,田园牧歌似的童话境界:西方传统却不同,它鼓励的是希腊罗马神话中那种个人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与理想,蹈火赴汤在所不惜,死了也要化做天上的星星的浪漫的英雄主义作为。玉米土豆可以从地里种出,火车、轮船可以由机器来制造,实在可惜得很,思想不行,因此并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题名:《关于经济学的一些设想:从劳动价值论到效用价值论》(载于《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二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8 22:56: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 值得一读 政治经济 经济学 见解 范式

沙发
crj302 发表于 2007-10-28 22: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关于经济学的一些设想:从劳动价值论到效用价值论

《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二期

摘要: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并行统一的,效用是价值的内化,效用在个人相互之间实质上是不可以比较的,劳动是价值的外化,在生产关系意义上来说,只有人的劳动才是产出的唯一的约束,但因为收入分配机制不够完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仍然是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 资本 地租 货币

一、对劳动的一种深入认识,劳动在个体的累积效应。

假设一社会只有两个劳动者甲、乙生产一种产品,两人不加任何区别。W是甲乙两人均要求的劳动的最低支付曲线,Q是产品的产量,t是劳动时间,BC是现有的劳动生产率。A是一种发明创新的突破,它是某人对现有的生产与技术的掌握与熟练达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使得生产率有显著增长。如果没有A,两人的最优支付为E,而现在最优的是,对甲支付D,对乙支付A(设CD=AB),或者二人互换,且要求完成相应的劳动时间。通过这个例子想要说明的是,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大多数发明与创新是个人的经历,知识与思维的高度凝结,绝不可能分摊给多人完成,且对于个人是具有成本的,但也是可以替代的。

再引入学习效应,假定一项事业可以分成均等的K份加以管理,管理对象只有好坏两种状态,处于好的状态的概率为x,且有很多个相同的管理项目和管理者,管理的需求与供给双方都是完全竞争的(不考虑多层级)。W=kn(k-1+1)1-n[ax+c-b(k-1+1)]  n, a,b>0, W是每个管理者在相应条件下要求的最低支付,k是本轮管理的规模(用份数表示),k-1是上一轮管理的规模(设k>k-1 ,k<或=K,当k-1=K时,W=K(ax+c-bK)),D是这项管理的需求曲线,S()是供给曲线。n, a,b的取值在一适当的区间内,可以推知的情况是,这项事业最初是交由K个人管理,最终是由一人管理,降低了。

二、社会生产的结构。

花费在生产资料上的社会劳动时间总是有一个存量,它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科技的新旧更替不断增长,所增加的部分为生产资料存量的增加量。比如一批投入生产的机器,假定生产规模一直不变,这批机器的数量由于机器的有形折旧一直不断被新投入使用的完全相同的机器弥补而保持不变,可以预见到某一天,由于科技的进步,这批机器由于精神折旧使得其价值几乎为0,不再用于生产,当这批机器全部被回炉炼回钢铁再生产出新式的机器,原来生产这批机器的社会劳动时间因此永远被固存了,而花费在新式机器上的社会劳动时间也成为了新的生产资料存量的增量。

将生产资料存量的增加量与最终产品和服务作为最终产出,而将生产过程中所有用于购买最终产出的支付视为最终支付,将生产维持社会所需的生产规模而需弥补生产资料的有形折旧的部分看作生产相关产出的上部阶段,将销售也纳入生产进程作为生产的下部阶段,可以将社会生产简单地描绘如图。

三、“立体”而非“平面”的交易支付。

假设某种最终产出的生产过程自上而下自然地分成5个阶段,每个阶段由对最终产出的增值表示,如图。可知连续的生产进程中,除第一阶段外每个阶段都必须先将上一阶段的产品以前面全部阶段的增值量买下,这种购买部分上可以是以商业信用赊购赊销的形式,完成增值后再向下传递;各阶段的产品销售的资金回流与最终支付也会存在负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各阶段还要先买下本阶段的部分增值;这样最终产出的价值就被重复核算,所以由于社会分工十分复杂,要完成这个生产进程每个阶段就必须有一笔与最终产出价格和生产规模相适应的货币沉淀下来。无论是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增量的资金和各阶段的营运资金的价值补偿,还是赊购赊销中的商业信用或直接或间接地都是以生产要素未来对各阶段部份增值的索取权为担保的,这里的生产要素一般是指资本或土地。

在货币M1框架下的一种理想情形。续上,再假设1、生产进程中的各阶段开始时在银行中刚好有足够的存款能保证各阶段相应开出的支票足额兑现;2、生产各阶段的购买完全垫支,各阶段必须将前面阶段和本阶段的所有增值买下才能生产出产品;3、最终支付全部以现金的形式流通,所有交易支付都是同步一致的;4、各阶段的自有资金、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比例相对不变,经济稳定。存在以下的循环:最初,每个阶段持有用于购买本阶段增值的现金并开出与前面所有阶段增值总额相等的支票用于购买上一阶段的产品,比如,第4阶段持有购买第4阶段增值的现金并且开出与第1、2、3阶段增值总额相等的支票,购买发生后,前一阶段收到这笔支票,将与此阶段增值额相等的部分兑换为现金持有而将剩余部分作为在银行的存款划归其账户,比如第3阶段收到第4阶段的支票后,将与第3阶段增值额相等的支票兑现而将与第1.2阶段增值总额相等的支票作为第3阶段的存款继续存在银行,同时,生产进程中最下端的阶段将最终产出售出获得总额与所有阶段的增值总额相等的现金,将与以前阶段的增值总额相等的现金存入银行,剩余现金继续持有,从而完成循环,两类货币回归平衡,比如第5阶段将最终产出售出后获得与第1、2、3、4、5阶段增值总额相等的现金,之后将与第1、2、3、4阶段的增值总额相等的现金存入银行,而继续持有与第5阶段增值额相等的现金,回到最初的情形。因此经济若要保持稳定,银行的存款准备,以最终支付形式存在的现金,生产进程中沉淀的现金和支票存款都需要同时保持一定比例,利率起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这还需要一个完善的银行金融体系。

四、萨伊分配理论的解析,资本与土地索取权背后隐含的劳动求偿。

        

          

Tx 、Ty为生产最终产出x、y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比较两式的结构可知,P与T具有相同的经济学意义,都是表示资源对产出的约束,但在生产关系的层次上来说,人的劳动(贡献)才是对产出的唯一约束。

假设存在一组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系数λ(可参鉴第五小节),由此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任何一个经济参与者从最终产出中获得的效用相互之间实际上是不能也是不用比较的,单独构成上面各自的数量方程关系,从而一般均衡可以建立在下面一个假定的基础上,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将自己的劳动投入生产并且以科技发展水平允许的最优生产率生产出需要的每种产品的数量满足自身消费,达到各自的效用最大化,社会分工和交易不过是为了实现这样一组最优的生产率而已。

实际上自然资源对产出是有限制的,这样就有了对固定量的生产要素支付问题。

如果最终产出x的生产中必须要某种生产要素M,M的数量相对于人的劳动是稀缺的,这样就使得上述系列方程组不再成立,为了配平这一系列方程组,在关于x的项的分母下面全部添加TX,M,使得所有人对x的总消费量等于总产出量,TX,M就变成了是同人的劳动贡献并列相当的对固定生产要素的按其“贡献”的索取权的支付,如地租。但实际上并非一定如此,比如,在x没有生产之前,某人发明创新了生产x所必需而且仅缺的一项技术,假定此时M的价值为0,技术的发明创新者将M的所有权以代价0买下,并将技术投入生产出x,则可以通过固定要素按其“贡献”的索取权或是以由此形成的公估价值将M(附加技术)卖出获得发明创新这项技术的劳动补偿;同样,一个生产x的生产要素M的持有者直接向发明创新者支付l买下技术投入生产或是由生产要素M的持有者借给发明创新者一笔资金以公估价值n将生产要素M买下,由他将技术投入生产,待生产要素M(附加技术)升值后,再以公估价值m卖还给原生产要素的持有者,在公平交易和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两种情况等价,可知l=m-n,实际的收入分配由市场、经济条件决定。

资本可以看作一种半固定量的生产要素,在短期资本是“稀缺”的,但在长期当资本的“贡献”所隐含的人的贡献(劳动)得以补偿,由于竞争,资本自由流入生产进程得以“充足”,生产得以充分调整,理想条件下,已投入生产进程的资本的租金TK趋向于0。但竞争过程取决于许多因素,并不是完全的约束机制,发明创新中包含的劳动决定着竞争力的大小和仿制的难易程度,但产生的收益可能是远远大于公平的劳动补偿或是说潜在的最优支付,而且发明创新的普及存在阻碍时(有时是纯粹的垄断)产生的收益是在其所有的产生要素持有者之间进行分割的。再有,如果因为经济波动等生产中的资金耗损要以一定的市场利率引入新的资金时,就会保留相当的实际利润率,同时也保证了生产中的资金不会流出。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快,需要新的理念和思维,新的商品生产者取代旧的生产者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五、统一看待所有的支付形式与多样的支付形式存在的意义。

①W1=wt

mu1、mu2、mu3、mu4为工资率w=0.5、1、1.5、2时劳动的边际效用曲线,w越大,mu递减的速度就越快,在纵轴的截距越大(几乎成正比),mc是单位劳动时间的边际成本换句话说就是消费1单位时间闲暇的边际效用(以私人劳动计,假定mc不随w变化)。可知w曲线的移动方向与mc曲线的移动方向一致,由此也可以引出成本比较项

②W2=wt+k1W2

(W2是实际支付,w是工资率,k1是一般的利息收入占实际支付的比重,如股息、债息、银行利息等(或者k1是税收负担占实际支付的比重,前面的加号变成负号), )

这样工资率就有了一定弹性,比如,在②括号中所描述的,向某人征收所得税,在一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这样认为:他所承担的税赋部分相当于按时偿付的一定量的欠款,那么不同工资率对应的劳动的边际效用曲线递减的速度降低,保持劳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工资率w0可以降低,但不能够低于w1,因为劳动的边际效用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如②式所述存在一般的利息支付时就会出现与税收类似但方向相反的影响,在一适当的条件下同样可以这样认为:当w较小时实际支付更接近于①式,当w较大时,mu递减的速度加快,从而工资率的要求提高了,实际支付更高。可知,实际支付额也取决于支付形式。

再比如③ W3=W0+k2W3

(W0是一笔资金附加利息形成的连续稳定的收入,k2W3是将这笔资金进行积极投资获得的超额收益部分,t是投资行为,W3是实际收入, )

不同的公平且可行的支付形式之间比较才具有剩余,简单而言,如果保持相同劳动的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实际支付②W2、③ W3- W0大于①W1,支付形式②、③相对于①具有剩余。

小结,社会必要劳动与发明创新劳动的重要区别。按照一般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在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由此可以得出社会必要劳动的重要特性-可重现性,对于保持其相同的劳动供给,可以通过增减支付额等不断重复的“实验”求得相对稳定并且接近于潜在最优的支付。而发明创新是“一次性”的,所处的情形与条件不可能再现,这种区别并不是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之间的区别。

参考文献:1.刘诗白主编. 政治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高鸿业主编. 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3.戴维·罗默. 高级宏观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8 22:57:02编辑过]

使用道具

藤椅
crj302 发表于 2007-10-28 22: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上一楼帖子可能没有编辑好,有所疏漏,所以下载下来看比较好

使用道具

板凳
crj302 发表于 2007-11-9 09:1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顶

使用道具

报纸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14 12: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生产关系意义上来说,只有人的劳动才是产出的唯一的约束。**************************************************************************

莫名其妙,能否说的更详细一点。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地板
fujo11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11-14 12: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特别注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故意混淆了这种差别,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犯的最大最致命的错误,是解决经济学百年难题的一把钥匙,也是本文写作的根本出发点

**************************************************************************

马克思真有这样的“最大最致命的错误”吗,我认为没有。

客观性是科学存在的前提

使用道具

7
crj302 发表于 2007-11-14 13:2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是你认为没有而已。看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人的创造力被严重压抑,生产力不但没有发展反倒倒退就知道了。

“工资表上只能列示重复性劳动,创新性劳动不在其中”

你读不懂是因为你有成见,读死书,能力差,我实在帮不了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4 13:46:53编辑过]

使用道具

8
crj302 发表于 2007-11-30 17: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定义的价值合并了效用和社会劳动两个概念,所以会发生谬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30 23:39:47编辑过]

使用道具

9
linping110110 发表于 2007-12-1 12: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什么叫众所周知,如你所说大家都是傻子就你一个人明智,对吧!

使用道具

10
crj302 发表于 2008-1-3 17: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老马是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拆解,要下面不要上面,下面照样,上面推倒重来,依下面的样子建,有什么新意?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下面是管理工人实行大工厂化的科层制,上面也用科层制来代替多方的动态制衡,这也叫创新?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2 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