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olderp
1367 1

[世界经济热点] 【独家发布】美国政治经济研究系列之四 [推广有奖]

贵宾

学术权威

92%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大数据-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经济类童书推荐

有趣演讲

威望
3
论坛币
434936 个
通用积分
84.5686
学术水平
302 点
热心指数
371 点
信用等级
304 点
经验
213065 点
帖子
5552
精华
3
在线时间
52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9
最后登录
2023-5-17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美国乡下人的文化史
美国乡下人的文化史.(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illbilly A Cultural History of an .pdf (6.83 MB)
超级美利坚合众国经济史上卷  
超级美利坚合从国美国经济史 上卷[y].pdf (21.31 MB)
超级美利坚合众国经济史下卷

超级美利坚合从国经济史 下卷[y].pdf (23.29 MB)
美国梦:形成一个国家的观念简史
美国梦形成一个国家的观念简史The American Dream A Short History of an Idea that S.pdf (3.22 MB)


在我们开始做中国梦时,请参考一下美国梦,一个影响了人类的梦

一个秉承了多年的信念——只要努力工作按规则游戏,你就能得到满意的礼物,孩子们也会有一个更殷实的未来——面临着全面的困扰。那些自由资本主义的大敌,经济的不平等是真真切切的,并且正四处蔓延。失业率高得让人垂头丧气,国家长期财政状况日益恶化,被托马斯·杰弗逊称为“世界上最有希望”的美国政治体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一筹莫展。
         历史并非一直如此。1931年5月1日,星期五。历史学家詹姆斯·图斯洛·亚当斯(James Truslow Adams),正在完成他最新著作的最后章节。那是这个国家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时代:尽管1929年的大崩溃已经预示了将持续数年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的开始,但是人们仍有一种向前的信念,一种把不可能化为可能的精神。在亚当斯在为他的著作完成点睛之笔的同一天,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 )在华盛顿按下按钮,点亮了刚开业的帝国大厦的电灯。这座位于纽约第五大道和第34街交汇处的大厦高达1250英尺,是曼哈顿区最高的建筑,直到40年后的世界贸易中心建成才被超越。
         艰难时世的不屈斗志——正是亚当斯的那本著作《美国史诗》的主题。这部著作通过讲述这个国家历史,让一个在哈定,柯立之和胡佛时代尚未流行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亚当斯这部著作的主题就是:“那种让社会每一个阶层的所有公民都能过上更美好,更富有,更幸福生活的美国梦,是迄今为止我们对世界思想和世界繁荣所做出的最大贡献”。相信明天会比今天更好,这不是一个新鲜的想法,亚当斯写道:“那种梦想或者希望,从开始就一直存在着。“
        新鲜的是亚当斯在著作中使用的那个词:美国梦。从约翰·温斯罗普(John Winthrop)带领清教徒在新世界找寻尘世间的“山上之城”,到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致富之路》中的给霍瑞修·爱尔杰的格言警句,再到一路曲折向上的丰富经历,亚当斯的这个词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已经深深扎根于美国社会。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市场资本主义,再加上杰弗逊的自由理念,这三个因素的合力让我们成为这个星球上唯一有能力创造一个新世界的民族,正如托马斯·佩恩所说“我们有力量开启一个新世界”。事实上,我们没有这种特殊的力量,没人能有这种力量,历史不是这样的。但是,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确实都在做着个人富足国家强盛的梦想。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有梦想的人物之一,在晚年经常回忆起他学生时代的校长安迪科特·皮博迪对他的教诲:“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我们会一直向上到达一个高度,然后又会向沿着相反的方向一路向下。我们要记住的就是:文明发展的趋势是永远向前的,虽然穿越峰顶和峰谷,那条曲线也总是向上的。”
        1945年冬天,罗斯福在他的最后一次就职演说中引用了这段话。又过了几十年,美国的繁盛达到史诗般的高度。罗斯福-皮博迪的传道切中要害:世界是不完美的,并且也不可能变得完美。但是,在消除疾病,飞向太空,保卫自由,创造财富等方面,美国故事成为这些人类追求完美的典范。总之,二战后美国人过上了亚当斯在大萧条时所描绘的那种“更美好,更富足,更幸福”的生活。

      2013年不管谁当选总统,他发表就职演说时所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国家:美国梦已经深陷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压力之下。这种情况在中产阶级身上得到了最适当的诠释。过去,我们经常听说,并且也经常这么说:大约90%的美国人定义自己为中产阶级(其中有2%的人自认为是“上等中产”,6%的人说自己是“下等中产”)。
    对于社会阶层的划分,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商务部代表副总统约瑟夫·拜登对美国社会所做的调查发现,美国“中产家庭的划分更多的是按照他们的愿望而不是收入来进行的。(我们假设)中产家庭都有以下这些愿望:一处住房,一部汽车,孩子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有疾病和退休保障,家庭成员经常可以外出旅游。”
      ZF对此的判断是:“对于许多想要达到中产标准的人来说,现在要比过去难得多,因为许多关键商品的物价——如医疗,教育,住房——上涨速度快于收入的上涨。”把通胀因素计算在内,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已经有10多年停滞不前,美国人的产出也要比克林顿时期少很多。总之,这就是我们时代的危机,美国梦也许正在慢慢消失,我们过去曾经遇到过现在这种情况。为了找回正在消失的美国梦,我们需要了解:美国梦从何而来,她是如何经久不衰的,她又为什么会有如此重要。爱默生曾经说,事物没有历史,她只有自传。美国梦就是这样一种信念的自传:这种信念曾经让美国强大。她的未来如何正是目前摆在美国人面前的问题。

         梦的历史
        上帝之梦与淘金之梦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弗吉尼亚第一宪章——这份1606年的法律文件授权建立了北美洲第一座城镇詹姆斯敦——共有3805个字,其中只有98个字的内容涉及把宗教带给“那些还生活在黑暗之中,对上帝愚昧无知的人”,其余97%的内容都是如何利用“所有的土地,森林,河流,矿山,沼泽,水源,鱼类,商品”去“挖掘,开采,寻找所能发现的金矿,银矿和铜矿”。
        16,17世纪的探险者来到美国是为了发财,受迫害的宗教人士来到美国是为了寻求信仰的自由。1630年,一位叫约翰·温斯罗普的教徒在祈祷词中暗指美国是“山巅之城”,把这个新世界比喻成耶稣布道之处。(几个世纪后,充满想象力的罗纳德里根为这幅景象又加上了一个形容“闪闪发光的”)
        不过,我们在一开始也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一方面,来自欧洲的定居者把大批的美国原住民赶往西部,连串的悲惨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泪水之路”(Trail of Tears)中达到高潮;另一方面,一艘荷兰军舰在1619年将第一批非洲黑奴运到弗吉尼亚州。于是,当白人在建造房屋做着美国梦的时候,有色人种却在这个自诩为自由的国家中受尽了奴役与剥削。
         到了18世纪70年代,一群同英国决裂建立了这个新国家的英裔美国人将发现和建设新世界的梦想转化为法律。1776年夏天,杰弗逊在费城把美国的立国思想定义为:“生命,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是天赋人权,对它们的追求就给这出国家大剧的中心带来希望。从哲学意义上来,对“幸福的追求”这一概念起源于苏格兰启蒙运动,只有在美国才使它从理论变成了广为接受的实践。
        这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新世界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实践。这块大陆幅员辽阔,边疆无限,物产丰富,加之美国人吃苦耐劳,这些因素合起来令对幸福的追求成为美国人一生的目标。人人信奉它,整个国家都为之痴狂。突然之间,出身不再像从前那样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贵族阶层在平民面前走向末路。如果你是一位白人并且愿意工作,那么你就有机会超越你的父亲和祖父的社会地位。到1832年,在安德鲁·杰克逊总统时期,甚至亨利·克莱都宣称“我们是一个自己创造出来的民族”。
         第二年,杰克逊总统为伊利诺依州的塞勒姆镇任命了一位邮政局长。尽管是一名与杰克逊持不同政见的辉格党人,亚伯拉罕·林肯非常乐意地接受了任命。林肯出生于一个拓荒者的家庭,这使他的故事成为美国梦的传奇和标志。林肯知道,他的成功诠释了杰弗逊式的美国理想,他的故事对于普通美国人会有怎样的影响。“我只是暂时地占用一下这座大白宫,”林肯在他死前一年说,“我希望有生之年看到你们的孩子也能够像我父亲的孩子那样来到这里。”
        这是一个关于自由,富足和稳定的梦想,同时也是一个关于挣脱和再发现的梦想。马克·吐温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没有回避当时社会的种族歧视现象和人类的贪婪之心。他认为,如果可以找到任何补偿的话,那么这种补偿肯定来自于情感的交流和仁慈之心。在小说结尾处,奴隶吉姆获得了人身自由,哈克决定“在别人之前,去探寻西部”——这是美国人心中长久以来的一种冲动,同时也是美国梦的一部分。西部的神话就是这个国家的神话:所有人都可以去那里开疆拓土,建设一个富足的新生活。不管是飘洋过海还是跋山涉水,个人有能力选择自己的道路,对这个信念的执着随着国家的发展越发强烈,导致国家的政治中心总是处在从东向西(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说,是从北向南)的变化之中。尽管1890年的人口普查宣布,在新世界已经没有未开发的领土,但是人们那种背上行囊出发寻找更美好生活的信念,从来都没有淡薄过。

        梦想与现实
        这种美国式个人主义的流行故事中另外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ZF。正是有了ZF,个人的成功才成为可能。美国人从来都不愿意承认,私营部门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公共部门支持。如果说美国独立起源于对英国ZF的殖民统治和税收的反抗,这种怀疑论调虽然缺乏基础但也可以理解。在对待种族问题上,长久以来的事实证明我们能够生活在对立状态之中,一方面采纳汉密尔顿式(中央决策制)的方法,一方面实践杰弗逊式(最好的ZF是较少管理的ZF)的理念。
         一个半世纪前,林肯签署了《太平洋铁路法案》(The Pacific Railroad Act)和《宅地法案》(The Homestead Act),这两部法案是动用ZF力量开发西部的典范。《太平洋铁路法案》授权联邦ZF建造一条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这项规模庞大的工程在链接东西部的同时,也把美国的经济与文化融合为一体。在最后一颗“金道钉”被砸下后,过去乘坐马车的既危险又耗时的旅程被蒸汽机车的动力和快速所取代——这条铁路将寻梦者带到西部,又将西部的粮食带到东部,大大缩短了东西部在地理上的距离。
      《宅地法案》授予西部拓荒者获得密西西比河以东一块自有土地的权利,以保证他们能够开始新生活; 《莫里尔法案》(Morrill Act)颁布后,许多人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可能;进入进步时代(Progressive Era) 后,妇女获得选举权为工业时代的严苛注入了人性,参议员实行直选使得权力更加民主化;经历了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20s)的短期繁荣后,迎来了罗斯福新政时期。
        从英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开始,美国人对于ZF的心情一直处于好恶摇摆不定的矛盾之中:当从ZF那里得到好处的时候就支持ZF,当从ZF那里得不到所需就反对ZF。进入罗斯福新政时期,特别是在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后,ZF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被重新定义,私营部门和社会公共部门被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度过20世纪30年代的那场大危机,ZF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愈加明显。
        我们已经忘记,那是一场对于那些经历的人来说如何极端的大衰退。当被问及还有什么事件能与大衰退相比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回答说:“是的,持续了400年之久的黑暗时代同它有的一比。”那时,民主搁浅,美国梦无人问津,其他的各种思潮纷纷而起。那是一个处于德国和意大利的极权主义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包夹中的时代。据说,罗斯福曾经把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和休伊·朗称做是美国最危险的两个人——因为他们都有可能成为极右和极左的独裁者。
        可幸的是,我们还有FDR(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他决心拯救这个由杰弗逊和杰克逊所缔造被林肯所继承了的新世界。战争令美国成为帝国,经济以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战争终结了大衰退,罗斯福新政又赋予美国梦新的内容:ZF在个人成功过程中角色越来越重要。
        在打败了希特勒帝国和日本帝国后,美国梦被重新唤醒。通过《退伍军人法案》(GI Bill)和低利率房屋抵押贷款,加上州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以及冷战时期的国防投入,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进入了中产阶层。
        即使是原来那些被排斥在外的人也开始了他们的美国梦。令人难忘的是,那场在美国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民权运动也是聚集在美国梦的信念之下。1963年8月,当小·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对人群发表演说时,他把他的那个完整美国的梦想说成是“深深扎根于美国梦”。他为美国黑人争取的权力是被白人当做是天经地义的东西:一种不被“个人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生活。
   
       梦的破碎
       故事惊人地相似:在种族隔离法案被废除的过程中,许多美国白人都认为美国梦又陷入一个极端,许多天经地义的社会价值观都遭到攻击。在越南,美国看上去无力支撑;在国内,这艘大船无所依傍。1967年下半年,专栏作家约瑟夫·克拉夫特把“美国中产阶层”这个词带进政治圈,理查德·尼克松则称他们是“沉默的多数”。
        1970年,《时代》周刊把“美国中产阶层”评为当年的风云人物,文章写道:除了丹尼尔·帕特里克·莫尼汗和亨利·基辛格两人,尼克松的内阁“就像是一幅遵照霍雷肖·阿尔杰所倡导的的美德,从社会底层爬到顶层的人物大合影”。在这些人物中,《时代》还特别提到了时任住房与城市发展部长的乔治·罗姆尼,“他是一位摩门教徒的儿子,在被潘乔·维拉赶出墨西哥领土后,靠着在厄尔帕索做木匠活来养活他的10个孩子。”
        1971年,作家约翰·厄普代克在《兔子归来》一书中,传神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思潮。书中的主人公“兔子”哈利同黑人逃犯斯基特,就社会平等问题进行过一场讨论。哈利对斯基说:“你的意思好像是在说,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看不起黑人。但是,你只说对了十分之一。事实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因为你们的所作所为而诅咒你们。这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如果你成功了,你就自由了;如果不成功,你也可以有尊严地死去。”
        激励30年代那辈人走向成功的美国梦,到了60年代那代人那里几乎不见了踪影。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越发严重,美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分化越发加大,美国梦对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吸引力。令人奇怪的是,现在就连法国人生活态度和经济动力都要比美国人更积极一些。

              译自《时代》2012年7月2日  Cover Story

  原文题目:Keeping  the Dream Alive
美国乡下人的文化史
正 在美国的农村,乡下人是怎么处理饮用水,垃圾和粪便的?报章杂志把美国的什么事都报道了,好像也没有人提及这个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大家居然都把它给疏忽了。看来,是聊聊这些小事的时候了。先说自来水。美国农村的市镇通常很小,市镇上多有自来水的统一供应,采自附近的河水或深井水,所以市镇上也就有了高高的水塔,成为市镇的一个标志。这和我们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研究 政治经济 美国政治 progressive Depression 美国 詹姆斯 资本主义 经济研究 历史学家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沙发
olderp 发表于 2013-8-6 09:50: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各位:下载时,请不要忘记高抬贵手,点击一下订阅本文库哟!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3 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