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rosysssss
1986 0

[讨论] [人物]法国总统萨科齐传奇:踩着女人的肩膀前进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2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6741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0039 点
帖子
51
精华
0
在线时间
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9-25
最后登录
2021-4-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http://www.sina.com.cn 《环球人物》杂志  2007年5月18日 09:52

  萨科齐狂人传奇

  本刊编辑部

  5月6日,法国大选尘埃落定,被称为“狂人”和“斗士”的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科齐,成功夺得总统宝座。

   萨科齐的当选,创下了法国的三项“第一”:一是29年来爱丽舍宫最年轻的主人,只有52岁;二是首位二战后出生的法国领导人;三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个子 最矮的领导人,身高只有1.65米。更有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0%的法国选民认为,萨科齐是“法国政坛自戴高乐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大选虽然落下帷幕,但法国民众的情绪似乎并未稳定。一方面,萨科齐的支持者纷纷走上街头,庆祝这一胜利。另一方面,在法国的一些城市,相继爆发了反萨科齐的大规模示威,并引发了骚乱。

  败选的法国社会党总统候选人罗雅尔此前曾警告法国选民:如果萨科齐成为总统,法国将出现分裂,社会将产生暴力冲突。这一预言似乎正在成为现实。“总统”萨科齐将如何应对可能的分裂和暴力冲突?

  萨科齐是以改革者的姿态赢得大选胜利的。很多法国人认为,他们的国家的确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那么,萨科齐将如何推动改革?他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

  法国历任总统以其特立独行和个性鲜明,在国际社会上独树一帜,并为法国赢得了国际地位。萨科齐能否不负众望,引领法国重铸辉煌?

  所有这些疑问,最终都将归一:萨科齐这个法国政坛的狂人,有何智谋和手腕?

  仕途最大法宝:斗

   本刊特约撰稿 闻新芳

  作为实力派政客,萨科齐有着让左右两派都羡慕的政治手腕和个人魅力。60%的法国选民认为,他是“自戴高乐以来法国政坛最伟大的人物”;更有人说,他是当今的“拿破仑”。

  萨科齐之所以得此殊荣,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很多人看来,身高1.65米的他生性好斗,迎合了法国选民要求改造“老迈”法国的热切冀望。

  外祖父造就好斗性格

  在讲究门第的法国政坛,萨科齐的出身显得过于低微——他的父亲只是二战后 流亡到法国的匈牙利贵族,后来与一位巴黎姑娘结婚。萨科齐4岁时,父母离异。从此,萨科齐和哥哥、弟弟3人均由母亲一人抚养。失去父爱的萨科齐,从小就受 到外祖父的深刻影响。他的外祖父是一位医生,在家中是绝对的权威,说一不二。在很大程度上,是外祖父造就了萨科齐今天的“好斗”性格。

   父母离异给萨科齐的童年留下了沉重的阴影,据说,少年时的萨科齐原本成绩平平,但有一天,他突然开始发愤图强,立志长大后“要当法国总统”。因为有人对 他说:“以你的姓氏和如此一般的成绩,你将会在法国永无出头之日!”许多年后,萨科齐坦言,正是童年遭受的歧视,激起了他最初的“战斗激情”。

  这种好斗的性格,使萨科齐的弟弟对他崇拜有加。弟弟认为,当许多同龄人还是懵懵懂懂时,哥哥就表现出了超越一般孩子的禀赋和潜质——他性格坚韧,做事有主见,且不甘于默默无闻。“如果说他不喜欢自己的童年,那是因为他很早就开始混迹于成人圈子里”。

  此外,英国首相布莱尔对萨科齐“好斗”性格的形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据萨科齐的传记作家多梅纳克介绍:“萨科齐非常崇拜布莱尔,但最让萨科齐感兴趣的是,布莱尔如何在逆境中咄咄逼人地推销他的政治理念。”

  铁腕镇压巴黎郊区骚乱

  从政之后,萨科齐从不讳言自己的“好斗”性格,并且一斗到底,让法国人看到了一个充满血性的硬汉。

  2005年10月27日,法国首都巴黎爆发骚乱。时任内政部长的萨科齐,当天就用难听的“racaille”(乌合之众)一词,来形容参与骚乱的青少年。当时有媒体报道说,萨科齐的这番话,“强硬得让人害怕”。

   骚乱发展为暴乱之后,萨科齐使出他一贯的强硬手腕。为了强调自己铁腕整顿治安的决心,一天,他叫上媒体的记者,带上一大帮警察,浩浩荡荡地赶往骚乱现场 “办公”。在巴黎郊区移民聚集的廉租房下面,萨科齐一行遭到楼上阿拉伯裔年轻人的起哄,后者还朝他们扔东西。这时,作为政府的第二号人物,愤怒的萨科齐竟 然当着全世界媒体的面,抬头对着闹事的年轻人说:“你们这些渣滓……”并威胁要用高压水枪“清洗”郊区的“乌合之众”……

   萨科齐此举立即引来了一片谴责声。许多政府官员认为,萨科齐“清洗”市郊的谈话,是一种危险的“挑衅”,将使郊区移民与警察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不少 分析人士也认为,巴黎骚乱事件之所以愈演愈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萨科齐的手腕过于强硬、性格过于好斗。但是,萨科齐根本不理会舆论对他的抨 击。在接受《巴黎人报》采访时,他仍旧“挑衅”说:“我实话实说,如果你向警察开枪,你就不是‘青少年’,而是暴徒。”

   据法国前促进机会平等部部长阿祖·贝伽格透露,为了商讨如何处理骚乱事件,法国内阁曾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在会上,“头号警察”萨科齐坚持要求严厉打击 骚乱分子。但身为阿拉伯后裔的贝伽格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萨科齐的策略将进一步激化矛盾。事后,萨科齐因不满贝伽格在公开场合批评他,竟然专门给后 者打了个电话,用非常粗俗的词句骂道:“你是个狗屁、一个不诚实的混蛋,你还嘲笑我的长相,我要打扁你的脸……”

   曾有法国政治分析家警告说,“好斗”可能会毁了萨科齐的政治前途。然而,向来善于“创造奇迹”的萨科齐,在骚乱中始终坚持“铁腕政策”,先抓人,后实施 宵禁,在两周之内就迅速平息了骚乱。事后,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萨科齐居然答说,他唯一感到遗憾的是:用“渣滓”来形容参加骚乱的青年“显然是不够的”!

   暴力骚乱平息后不久,法国媒体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铁腕政策和“粗暴言行”并没有损害萨科齐的形象,相反,他赢得了更多法国人的支持。对此, 分析人士认为,萨科齐正是通过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效率,向法国民众展示了他非凡的决心和能力,满足了法国民众呼唤英雄的心理诉求。

  与劫匪对决成就“法国英雄”

  虽然萨科齐的“好斗”常常引来非议不断,但有一次,这种“好斗”的性格帮了他的大忙,甚至让他成了英雄。

   1993年5月13日,一个生活失败、事业受挫的阿拉伯裔青年,身上绑着炸弹,冲进巴黎西郊讷伊市的一家幼儿园,劫持了园内一个班的儿童和老师。讷伊市 号称“法国第一富人区”,居住在这里的都是达官显贵或跨国公司的老板,因而,绑架案一发生,便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各家电视台纷纷派出记者,架起摄像 机,进行现场直播。据说,当时,6000万法国人都在紧盯着电视屏幕里的现场直播画面。

  全副武装的法国反恐特种部队随即包围了这家幼儿园,并与劫匪展开了对峙。其间,劫匪提出了巨额赎金、派交通工具让他携人质离开等要求。法国警方高层和巴黎市政府多数人都认为,“至少应该暂时满足”劫匪的部分要求,允许他携人质前往机场,然后伺机展开营救行动。

   时任法国预算部长兼讷伊市长的萨科齐,听说此事后,直接从内阁部长会议上赶回讷伊市的绑架现场。向来好斗的萨科齐,坚决反对向绑匪妥协,并只身一人前往 现场与劫匪谈判。直到今天,不少巴黎人还记得那一幕——身着黑色西装、没有带任何防护设备的萨科齐,只身进入教室,与劫匪“热情”地交谈起来。这与埋伏在 外、身着防弹服的反恐特种兵,以及那些面容紧张却不知如何是好的政府官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凭着出色的口才,萨科齐成功地从劫匪手里“骗”出了一个又一 个孩子。但是,当被劫持的小孩和老师仅剩下7人时,劫匪再也不同意放人了。萨科齐只好抱着一个孩子,从教室里退了出来。

   但是,萨科齐并没有放弃,他依然紧紧盯着教室里面。对峙46个小时后,劫匪体力不支,打起了盹儿。萨科齐见状,果断地命令特种部队潜入教室,把剩下的孩 子抱出来。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睡梦中的小女孩醒了,惊叫了一声。劫匪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几乎与此同时,事先得到萨科齐命令的特种部队成员,从两个方 向同时朝劫匪开枪,一举将其击毙……

  “战斗”的结局堪称完美:萨科齐像好莱坞大片里的英雄那样,抱着最后一个孩子,微笑着走出教室,然后把孩子交给了焦急等待的父母……法国一家电视台曾将这一幕称为“我们时代的历史性时刻”。

  “安心睡吧,他在守护着你!”多年以后,继续施展铁腕手法的萨科齐,被法国媒体描绘成了法国人的“守护神”。

  踩着女人的肩膀前进

  本刊特约撰稿 靳 玮

  有媒体说,萨科齐之所以能赢得总统选举的最后胜利,与他所用的“女人战术”大有关系。

   据统计,在法国4450万选民中,女性选民比男性选民人数多了近10%,女选民的立场,决定着大选的走势。对萨科齐极为不利的是,在大选的“决赛”阶 段,他的对手恰恰就是一位“能代表女选民”的女性……如何才能化不利为有利,争取尽可能多的女选民支持?这一问题时刻都在考验着萨科齐。

  最终,萨科齐经受住了考验。那么,他是如何打赢这场“女人选票争夺战”的呢?

  追回“逃妻”,征服女人心

  法国媒体曾说,从萨科齐的婚恋历程就可以看出,“他对付妇女有一套”。

  5月17日,当萨科齐成功入主爱丽舍宫时,“法国第一夫人”的光环,将套到他的妻子塞西莉亚·萨科齐头上。生于1957年11月的塞西莉亚,年轻时做过模特和公关主管,如今虽已年近半百,但风韵犹存。不少法国选民说,让她做法国第一夫人,“绝对拿得出手”。

  萨科齐与塞西莉亚的爱情故事,堪称世界政坛的一段传奇。

  1984年的一天,身为讷伊市市长的萨科齐,应邀主持法国电视明星雅克·马丁的婚礼。在一段优美的乐曲声中,身着婚纱新娘塞西莉亚款款走出。刹那间,萨科齐惊呆了——他被新娘迷住了。尽管塞西莉亚此时已怀上了马丁的孩子,尽管马丁是他的好朋友,但萨科齐仍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新娘。

   为了接近塞西莉亚,萨科齐设法使两家人成为朋友。1988年,两家人一同去滑雪。其间的一天晚上,萨科齐不知何故突然失踪了。他的妻子找遍了几乎整个度 假营区,仍不见其踪影。正当她万分焦急地想办法的时候,却意外地在塞西莉亚房间窗外的雪地上,发现了自己丈夫留下的脚印……两个家庭不可避免地破裂了。

  即便如此,萨科齐仍未真正赢得塞西莉亚的芳心。送鲜花、写情书、买钻戒……萨科齐先后苦苦追求了12年,终于在1996年抱得美人归,使塞西莉亚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

   当时,浪漫的法国媒体把萨科齐与塞西莉亚的婚姻称为“事业和爱情的结合”——在爱情上,他们经受了12年的考验;在事业上,两人互补性很强。塞西莉亚被 称为“交际专家”,在萨科齐向法国政坛最高峰攀登的过程中,她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2002年,萨科齐担任法国财政部长时,就很放心地将组织召开党务会 议的重担交给了塞西莉亚。

   萨科齐苦“追”塞西莉亚的故事,给不少法国女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法国人说,萨科齐拥有很强的韧性。但是,2005年,风云突变——就像萨科齐当年 “暗算”朋友一样,一位朋友又“抢”走了他的老婆。这年5月,萨科齐正式成为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的主席。他为此举办了一场庆祝会,邀请法国著名的活动策划 人里夏尔承办。庆祝会之后没几天,人们就发现,塞西莉亚与里夏尔双双出现在约旦首都安曼。又过了几天,塞西莉亚竟然与里夏尔一起飞到了美国,并公开住在了 一起。当时,法国《今晚报》曾在头版用大标题问道:“没有塞西莉亚,萨科齐还能当总统吗?”

   妻子的出轨,对于萨科齐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但他勇敢地公开承认了自己的婚姻危机,同时设定了“100天拯救计划”。在那段时间里,萨科齐对塞西莉亚发 动了电话攻势,几乎每个小时都会打电话、发短信,嘘寒问暖,告诉她“你离开的这段日子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时刻!”终于,7个月后,塞西莉亚招架不住萨科齐 的攻势,抛下情人,重回他的怀抱。但不知为什么,仅仅一个月后,塞西莉亚再次“出逃”。对于妻子再度“红杏出墙”,萨科齐感到异常伤心。因为他知道,法国 人一定会问他:一个连老婆都管不住的男人,能管理好国家吗?

   萨科齐冷静地思考了几天后,决定还是要把妻子拉回到自己身边。但怎样才能彻底“征服”塞西莉亚呢?萨科齐成功地抓住了塞西莉亚的最大弱点:虚荣心。 2006年底,在民意调查中一路领先的萨科齐,并没有像上次那样费尽心思地讨好塞西莉亚。他只是语气平静地给她打了个电话,告诉她:爱丽舍宫还有一个女主 人空缺。没过多久,塞西莉亚就悄悄地回到了萨科齐身边,并心甘情愿地当起了丈夫竞选活动的幕后策划者。从选择竞选总部、安排工作人员,到饮食起居,塞西莉 亚似乎成了真正的“贤内助”,全力辅佐萨科齐进行总统选举。

  5月6日,法国大选决出胜负,萨科齐当选为总统。当晚,巴黎人通过电视节目看到,塞西莉亚拉着丈夫的手,小鸟依人般出现在协和广场上,与支持者共庆胜利……

  法国分析人士说,萨科齐通过“驭妻术”,向法国人展示了他的智谋:能屈能伸,善于观察和把握时机,善于抓住他人的弱点……

  巧用计谋,战胜罗雅尔

  与苦苦“哀求”塞西莉亚不同的是,当一个女性变成他的对手的时候,萨科齐决不会手软。法国观察家发现,在整个选举过程中,萨科齐几次对女总统候选人罗雅尔发力,屡屡攻其不备,致其不断出现重大失误,并最终输掉了大选。

   法国大选投票进入第二轮后,曾有媒体分析说,在法国社会和意识明显地向右转的背景下,罗雅尔在竞选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前有萨科齐的堵截,后 有贝鲁的追兵,同时她也没有得到社会党内高层的全力支持。但她仍然闯进了“决赛”,显示出巨大的个人魅力。更何况,她此前得到了大多数法国女选民的支持。 因此,萨科齐在与罗雅尔对决时,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事实证明,萨科齐的确做足了准备,选择了正确的战术,最终一举成功。

  5月2日,2000万法国人观看了萨科齐与罗雅尔之间的电视辩论。由于这场辩论将对游离选民的选票流向产生决定性影响,因而被法国媒体称为“决战”。

   在此前的所有总统候选人辩论和竞选活动中,萨科齐总是表现得咄咄逼人。因此,很多人预测,在这场辩论中,他仍然会向对手发起“猛烈进攻”。但辩论一开 始,选民就大呼“意外”——反倒是罗雅尔向萨科齐发动了猛攻,萨科齐则悄悄收起了锋芒,一反易怒、好斗的形象,变成了一个诚恳且沉稳的绅士。当时就有选民 说,咄咄逼人的罗雅尔更像是一个急于表现自己的政治新手;而萨科齐则像个老练的政治家……辩论一开场,萨科齐就挣足了印象分。

   随着辩论的不断深入,选民们又发现,不动声色的萨科齐,正在有计划地刺激罗雅尔的神经。见罗雅尔的表情越来越愤怒,萨科齐很“恳切”地向选民们发问: “不懂得克制情绪,如何担任国家元首?”闻听此言,罗雅尔更加生气,立即回击说:“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我有权生气!”罗雅尔指责萨科齐的政见是“政治道德 败坏”,萨科齐则反唇相讥:“我可没有质疑你的诚信,所以你也不必质疑我的道德。你太容易发脾气了。”

   整场电视辩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刚开始,政治观察家们都很好奇:口才上佳的萨科齐为什么要让罗雅尔处处占上风?但后来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萨科齐要让法 国人看到优雅的罗雅尔的另一面——易怒,情绪容易失控。在辩论的最后,萨科齐“训诫”罗雅尔:“女士,当个总统是要承担非常严肃责任的。”分析人士认为, 他这句话也是说给选民听的,是要告诉那些还没有做出最后选择的选民: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堪担重任,而罗雅尔不能。

  法国电视台的统计显示,在5月2日的辩论中,萨科齐与罗雅尔共就20个问题展开了“激战”。其中,表面上一直处于攻势的罗雅尔,在16个问题上败下阵来。萨科齐靠出色的激将法、转换形象“表演”,对5月6日的选民投票产生了直接影响,直至最终赢得大选的胜利。

  与拿破仑“套近乎”,赢得印象分

  从大选一开始,罗雅尔就主打女性牌,吸引了绝大部分女性选民。对此,萨科齐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应对之策。

  人们注意到,萨科齐的高参兼发言人,是一位41岁的女性阿拉伯移民后裔。萨科齐还曾承诺,如果他当选总统,一定会用性别平等的原则组阁……他的这些做法和主张,给不少女选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在重视女性问题上,萨科齐不比罗雅尔差。

  不少法国媒体将萨科齐比为“下一个拿破仑”,他欣然受之。拿破仑是法国无数女性崇拜的偶像,萨科齐在其光环的笼罩下,吸引了不少女性选民的支持。

   此外,在选举过程中,萨科齐先是以火爆的言行,使追求标新立异的年轻女选民认为,他是一位有男子汉气概的人;而到了最后阶段,他又频频展现出温柔的一 面,拉近了他与无数成熟女性的距离。此外,在竞选的冲刺阶段,之前显得“不怎么关心女性问题”的萨科齐,开始屡屡推出“维护女性权益”、“建立更多全日制 托儿所”等主张,迅速聚敛了大量女选民的人气。他还在竞选集会上宣称,妻子是他最信任的人,她就“如同自己竞选道路上的灯塔一般”……

  50多岁的苏姗是一位女企业家。5月5日投票那天,投票站的大门一打开,她就投下了支持萨科齐的选票。她说:“我当然希望能有女性当总统,但我相信萨科齐能振兴法国。他工作很努力,很热爱法国,很爱家。”

   法国政坛的一个异数

  本刊观察家 黄 晴

  在这轮法国大选中,中右翼人民运动联盟领袖萨科齐的当选,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说在情理之中,是因为萨科齐的支持率一直领先;说在意料之外,是因为萨科齐当选总统实在是法国政坛的一个异数。

  萨科齐首先是个“移民小子”。他出生于匈牙利移民家庭,有犹太血统,不算是血统纯正的法国人。他自己承认,他是“法兰西政治的例外”,但他这个“例外”却在法国大得民心。据选前一项民意调查显示,60%的选民认为,萨科齐是“法国政坛自戴高乐以来最伟大的人物”。

   其次,萨科齐被人称为“小拿破仑”。他有拿破仑小个子的外貌,也像拿破仑一样玩命工作。他每天清晨6点即起,看报、吃早餐,随后布置一天的工作,开会、 约见,晚上还要处理文件,一天工作17小时以上。他的部下和同事都抱怨“吃不消”、“连周末都没了”。他的工作风格与前几位法国总统恰成对比。他的前辈们 以优雅、温和、从容、有教养的风格执政,他却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当法国人陷入一种困惑、郁闷、求变的情绪时,他的风格适逢其时。

   萨科齐还是个有权欲的人。但他不大掩饰自已的权欲,自称“有个空位子就想坐上去”,自称对总统选举“不只是刮胡子的时候想”。在某种程度上,他通过坦 率,使权欲具有了某种“美感”和“力度”。他知道,如何让自己的权欲化为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民族渴望。他的参选宣言是:“我感到自己有一股力量和愿望,想要 有个不一样的法国,我希望使法国社会重现活力”,最终将法国重塑为“世界典范”。近年来,法国人对法国走下坡路相当担忧,对各种社会不靖相当担忧。萨科齐 对当下法国人的心态把握是相当到位的。

   作为一个有权欲者,萨科齐也表现出了这类人物的若干特征。他有某种“霸气”,能驾驭部属,指令简明。他在政坛上为达到目的而不顾及其他,有某种“机会主 义”色彩。例如,萨科齐曾被人戏称为希拉克的“政治女婿”,有近20年的师生情谊,仕途中曾受希拉克提携。但在1995年法国总统大选中,他却倒戈支持希 拉克的对手。2002年总统大选,他又回到希拉克阵营奔走效劳,因没当上想当的总理,又与希拉克渐行渐远。这次大选中,他对希拉克也不客气,影射希拉克该 “给年轻人让路”,并最终成为希拉克时代的“终结者”。

   法国政治是选举政治,获取人心是政治人物一种必要的政治能力。萨科齐具有造势能力,在内政部长任内,他果敢行事,打击犯罪敢下辣手。他是移民后代,但处 理移民问题从不手软。他吸引了媒体的注意,媒体则唱出“安心睡吧,他在守护你们”的溢美之辞。萨科齐也善做亲民姿态,他每周要参与各阶层的数十个约会,还 要下一次基层。

  政治人物上 台,往往是“当其时也,乃有其人”。拿破仑是法国大变动时代的产物,是大革命的继承人,也是大革命的终结者。对萨科齐而言,他面对的是法国的“小乱”,不 是“大乱”。他或许具有动乱时代魅力领袖的某种特质,但他面对的不是那样的时代。从这种意义上说,他难以成为“拿破仑”,也难以赶上戴高乐。从另一种意义 上说,萨科齐也有自己的时代,一个需要更多微妙政治手段的时代,他需要化解左右分歧,弥合社会裂痕;他需要提高经济效率,又要防止社会过度分化而发生骚 乱。法国这个社会是比较难弄的,各社会阶层均有较强的诉求、较强的组织和抗争力,当政者难以面面俱到,又不得不面面俱到。萨科齐如想在法国搞撒切尔式的改 革,难度要比英国大得多。

   在个人生活中,萨科齐似乎没有什么“机会主义”色彩。他的夫人曾移情出走,在夫人出走期间,萨科齐执着地不断打电话、发短信,表爱心,终于赢得夫人“回 归”,显示了相当的“情种”色彩。但这个“情种”,又暗合了法兰西人激情与浪漫的性格特征,所以让他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对一个法国的政治家来 说,也许不是一件坏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法国总统 萨科齐 总统候选人 好莱坞大片 塞西莉亚 女人 传奇 法国总统 肩膀 萨科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