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bhs123
1193 3

向宏观经济学的尝试挑战——基于储蓄过剩的新危机理论 [推广有奖]

  • 6关注
  • 9粉丝

讲师

9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227 个
通用积分
9.2832
学术水平
94 点
热心指数
81 点
信用等级
65 点
经验
15844 点
帖子
566
精华
1
在线时间
5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2-27
最后登录
2023-2-6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 论文标题:向宏观经济学的尝试挑战——基于储蓄过剩的新危机理论

           ——兼论日本失去20年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


                                                           前言:

本文通过对储蓄过剩的论证,提出一种有别于新古典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说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与严重依赖投资的根源。

要理解储蓄过剩首先要了解货币投资需求与实物投资需求之间的根本区别,古典理论与凯恩斯理论都没能分清这种区别,这是一个严重缺陷。对于货币投资需求,通过利率调节能使货币市场出清;但对于实物经济来说,利率只是影响实物投资需求的其中一个因素,实物经济存在投资临界点,这使得实物经济的储蓄不能被全部转化为投资。因此,古典经济学认为利率变动能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观点是错误的,市场经济存在储蓄过剩可能。古典理论认为在价格弹性、完全信息条件下社会总能实现充分就业。但本文认为,即使价格弹性、完全信息,在储蓄过剩条件下劳动市场仍然不能出清。劳动市场不能出清的原因是储蓄过剩,而非凯恩斯所提出的价格黏性。

在储蓄过剩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关于经济周期的新解释:经济周期的内在机理是储蓄过剩的出现与消化,经济围绕储蓄过剩出现周期性波动。

本文同时认为,日本失去20年与中国当前的经济困境其根源都是相同,那就是储蓄过剩。对于储蓄过剩导致的停滞,刺激政策只能暂时起效,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论

1、储蓄过剩是导致失业、经济周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由于储蓄过剩的存在,使得劳动市场不能出清,新古典经济学所坚持的市场出清观点是错误的。

2、凯恩斯虽然认识到有效需求不足,但他将需求不足归因于经济的短期波动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得出的政策建议就是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刺激投资与消费,以摆脱危机。然而,储蓄过剩是一种不变的趋势,而不是凯恩斯所说的短期波动,刺激政策虽然能暂时弥补需求缺口,但一旦政策结束,又将重新回到储蓄过剩状态。因此,用刺激政策应对失业与经济衰退只会导致对财政的依赖,最终酿成债务危机,而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储蓄过剩问题。

3、化解储蓄过剩需要收入分配政策而不是财政与货币政策。二战后西方各国的收入分配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各国普遍实施了“提高社会福利、加强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的新分配政策,一改以往不干预主义。这一政策极大地扩张了消费,从根本上化解了储蓄过剩,这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自大萧条以来不再频繁爆发经济危机、以及危机的烈度显著减弱的根源。

4、中国经济困境的根源是储蓄过剩,扩张性财政政策只能短期维持增长,这一点从日本失去二十年就能得出教训。靠经济转型、ZF放权也无法化解,因为这没有触及由消费不足造成的储蓄过剩。中国经济的真正出路在于收入分配改革,那就是实施“提高社会福利、加强社会保障、缩小贫富差距”的新分配政策,同时,要对国企进行根本性改革,让国企收入变成民众收入,从而增加社会总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 经济学 有效需求不足 资本主义社会 信息 中国经济 经济学 凯恩斯 日本

向宏观经济学的尝试挑战.pdf

262.88 KB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w08241081 + 100 + 30 + 5 + 5 + 5 原创奖励 敬请相关专家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30  学术水平 + 5  热心指数 + 5  信用等级 + 5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kxm0804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3-12-1 13:04: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精神可嘉,学习下。

使用道具

藤椅
luisluan 发表于 2013-12-1 14:25:0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些道理,就是zf惯性太大,转弯很难

使用道具

板凳
w08241081 发表于 2013-12-7 23:26: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对宏观不懂 敬请相关领域专家不吝讨论
并祝楼主顺利……
[url=https://bbs.pinggu.org/forum-229-1.html]流通经济学版欢迎您![/col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4 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