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3545 0

连载:价值的两个互相背反的属性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5粉丝

泰斗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52217 个
通用积分
100.2197
学术水平
1397 点
热心指数
1359 点
信用等级
948 点
经验
212206 点
帖子
27197
精华
3
在线时间
2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9-1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二价值既越大越好,也越小越好;两个背反属性互为依存

由此使我们清楚认识到,价值包含着两个互相背离又密切相关的因素:使用价值与代价耗费,[1]其中,作为使用价值,它越大越好,作为代价耗费,则越小越好。关于价值的这种性质,有位经济学家形象地说:“财物如果就其用处说是人的朋友,就其必需包含的成本说,却是人的敌人”,[2]在此,无论是人的“朋友”还是人的“敌人”,都包含在“价值”这个理念中了。我们看到,人们在价值问题上的种种混乱大多是由于混淆了价值这两个方面的意义而引起的,比如,当说价值的使用价值意义时他又混淆为代价耗费的意义,当说价值的代价耗费意义时他又混淆为使用价值的意义。比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创造价值”这个概念,就是一个相当含糊不清的概念。因为,如果其中的价值是指使用价值,那“创造价值”还说得通;但当其中的价值是指代价耗费时,我们又怎能说“创造价值”呢?众所周知,马克思把价值严格介定为“人类劳动代价的耗费”,他说:“劳动产品作为价值,是生产它们时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的表现”,并且接着说:“这一发现在人类发展史上划了一个时代”。[3]按马克思对价值的这个介定,我们又怎能说“创造价值”呢?难道我们要将人类劳动的耗费“创造”得越大越好吗?因此就价值的代价耗费属性来说,说“创造价值”不妥,只能说“形成价值”,即“劳动形成价值”,而不能说“劳动创造价值”。[4]但有的学者根据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思想,对“劳动创造价值”提出了新的含义,“由于劳动二重性的提出,使‘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古老的命题从此有了崭新的含义。‘劳动创造价值’已经被精确为抽象劳动创造价值,而且在社会商品生产过程中,已经被进一步精确为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和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并转移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这样的二重性。”[5]实际上,“劳动创造价值”在威廉·配第那里的原始意义,应该是指通过劳动创造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财富,这显然是指劳动的有用性,因为只有有用劳动才可以创造对人有用的物质财富。可到马克思及后来者里,“劳动创造价值”却完全抛开了劳动的有用性,只剩下单纯耗费意义的“抽象劳动”了。[6]人们难以明白,作为单纯耗费意义的抽象劳动,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因为作为“耗费”性质的抽象劳动,应该趋向最小化,而不能被“创造”得尽可能大。有用的具体劳动是越大越好,但耗费性质的抽象劳动则必须越小越好。

亚当·斯密(1723--1790)曾揭示过一种被保罗·萨缪尔森称之为“价值悖论”的价值现象:“应当注意,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7]萨缪尔森依此而论:“这样一种悖论:许多生活必需品(如小麦)的‘市场价值’很低,而许多奢侈品(如钻石)‘使用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很高”。[8]对价值概念之意义比较贯彻如一的李嘉图曾批评过萨伊(1767--1832)在这个问题上将价值与财富相等同的观念,他说:“在我看来,他对于财富和价值所下的定义还是非常不适当的。他认为这两个名词是同义语。他认为,一个人愈是增加其所有物的价值、并因而能支配大量商品,就愈是富有……萨伊先生把价值、财富和效用视为同义语是不正确的。的确,我可以有把握地指出萨伊先生的著作中有许多地方是支持我的关于价值和财富的根本区别的理论的,尽管我们必须承认他的著作中也有许多其他段落所主张的理论却与此背道而驰”。[9]

这说明,价值本质上确实存在着两种互相背道而驰的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大另一个因素则小,相反,一个因素小则另一个因素大。所以,当我们运用“价值”这个概念时,应特别明确自己要在什么意义上运用它。比如在本书中,绝大多数都以“代价耗费”的意义来运用价值,这能从文章的上下文叙述的含意中可以看出,当然也有从“使用价值”的意义上运用它的时候,因为这两个意义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耗费而获得最大的效用,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关于价值意义在历史上的这两种属性的争论(李嘉图对萨伊),及包含这两种背反属性的价值本质,恩格斯曾这样指出:“让我们设法来澄清这种混乱状态吧。物品的价值包含两个要素,争论的双方都硬要把这两个要素分开,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双方都毫无结果。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然而目前的情况怎样呢?我们看到,价值这个概念被强行分割开了,它的每一方面都在叫嚷着说自己是这一概念的整体。”[10]在此,恩格斯强调要将“费用”与“效用”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不能截然分开。如何将它们结合起来呢?他说:“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从这个关系里我们很容易得出进一步的结论:价值是以最小的费用而获得最大的效用;这完全体现了孙冶方的价值“红线说”。但直至今天,还有许多学者不能、不善于将这两个互相背反的要素结合起来,从而洞察到价值的深刻本质。

因此,有时候我们希望物品的价值越大越好,那是指价值的使用价值属性,可在经济学的许多时候,我们却希望(也必须要做到)价值越来越小,价值低到近于零,才是最好的。这对于怀抱混乱的“创造价值”观念的人来说,这种“价值趋向于零”的新理念是根本不可理解的。但是,价值作为代价耗费,我们却必须使它尽可能最小。[11]比如,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人类劳动的物化,它只凝结“必要的”人类劳动的代价耗费,没有凝结这个人类劳动以外的其它“生产要素”的代价耗费;因为那样的话,这个代价耗费就变大了,价值变大了;可价值变大并不是好事,而是坏事,因为这等于是生产成本增大了。所以在马克思看来,非劳动的其它生产要素(如不变资本、科技因素、管理因素和土地)并不能形成新的价值,否则价值太大对于资本家并没有好处,只能增加资本家自己产品的相应成本;实际上市场自己也会将这些生产要素所“创造”的假价值清除掉,因为,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我们就会知道,到底是什么因素才有资格形成一个最小的价值---这个因素就是“必要的人类活劳动”。其实,其它非人类活劳动的因素如资本、科技、管理等等,同样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够使这个“最小的价值”更加降低---表现为单位产量所耗成本更小。因此,价值表征的是:不得不耗费的最小代价。自古至今,必要的人类劳动都是“不得不耗费”的一个基础因素,人类自己也乐于见到“不需再耗费任何人类劳动而获得效用物品”的文明发达时代的尽快来临,使人类劳动由“必要”转化为“不再必要”。“劳动使用的节约必然会使商品的相对价值下降”。[12]


[1] 许多经济学经典著作上都说是“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而不是这里所说的“使用价值”与“代价耗费”。“代价耗费”是本书作者为了说明价值的两种属性之一而发明的一个概念。在此书后面我们将会看到,所谓“交换价值”实际上是由代价耗费决定和构成的。

[2] 弗·冯·维塞尔:《自然价值》,商务印书馆,1982年6月,第52页。

[3]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月,第54页。

[4] 另外,在可以实现交换价值的前提下,以更大的劳动创造更多的劳动产品也是“劳动创造价值”的一个意义。这实际上是要劳动保持一定的生产率(一定的生产率能够保证劳动产品具有市场认可的价格,而不至于因成本价格过高卖不出去)下,尽可能投入更多劳动以创造出更多产品,从而获得更多的交换价值。在此,所谓“创造更大价值”的意义实际上是“创造更大交换价值”。

[5] 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与现实》,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第67页。

[6] 在此要说明:马克思建立“劳动二重性”的思想意图,就是要在各种各样的有用劳动中揭示出劳动的耗费性,即“抽象劳动”。因此,劳动二重性的思想重点,不在于劳动的有用性,而在于劳动的耗费性。由于这样,由于在各种各样的有用劳动中揭示出劳动耗费性的存在,因此马克思的这个“劳动二重性”具有重大的思想意义。

[7]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第25页。

[8] 萨缪尔森:《萨缪尔森辞典》,京华出版社,2001年1月,第53页。

[9] 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62年9月,第238-239页。

[10]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1956年北京,第605页。

[11] 人类经济在市场经济下的种种波动与磨难,人在其中的雇佣劳动的种种磨难,其目的都是要使人类能够以最低的代价耗费创制生产出一切优良品质的物品。否则,我们又怎样理解一方面物品大量过剩另一方面行业又大量裁员的奇怪现象呢?物品过剩说明物品所耗成本仍然过高,大量裁员正是使所产物品的成本得以下降最无可奈何的方式。

[12] 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第20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保罗·萨缪尔森 经济学经典著作 价值 连载 属性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