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开乐
3331 13

[学术哲学] 《大自然寻真》倒挂金钟(哲学根本观念的钟声提前敲响) [推广有奖]

  • 0关注
  • 4粉丝

教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20 个
通用积分
0.0328
学术水平
34 点
热心指数
28 点
信用等级
13 点
经验
13020 点
帖子
652
精华
0
在线时间
3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3-17
最后登录
2017-9-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注明:《大自然寻真》全文可到“跨学科版块”下载或参加逐章讨论)
                                      倒挂金钟
                         (哲学根本观念的钟声提前敲响)
                                           李 开 乐
       倒挂金钟:是多年生灌木,所开的花如悬挂的彩色灯笼,很漂亮,除观赏价值外,还是一种传统中药材。此处借用这种植物名作为题目,“倒挂”寓意把尾巴倒挂到前头来;“金钟”指敲得响的金属钟。笔者经过几年来充分体验了争取《大自然寻真》出版的艰辛历程之后,顿然醒悟,感到若不先将一两个最重要的哲学关系拨弄清楚,如果人们对这些哲学概念都迷糊不清,那就什么正话也难以开讲。“物质与能量”和“唯物与唯心”这两对重要的哲学概念,原来只是作为简单表述而藏在本书最后的哲学篇章里,考虑它们犹如两座金质宝钟,其声音可以响彻云霄,于是笔者毅然决定将它们倒挂到书的前面并辅以更加详尽的阐述而作为“开场篇”,在正文开讲,正戏上演之前就先敲响它。笔者希望能像植物的倒挂金钟那样既漂亮又“活血行滞,凉血祛风”,宝钟的敲响定能使某些人清醒,使普天清明。
       物质与能量  对于物质与能量的看法问题是划清宏观和微观领域分界线的关键问题,也是最容易使哲学观念混乱的问题。或许正因为本书所讲的都只是直接与物质有关而不是直接讲能量的如何与怎样,看来似有背离“科学前沿”之嫌,才使笔者在出书前为了寻求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指教、评估和支持都跑断了老腿而一无所获。难怪到后来有一位既懂自然科学又懂哲学的,笔者原来极大希望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支持的,“擅长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综合和交叉研究”的现代顶尖专家批评笔者说:“你的主题观点仍然停留在经典阶段”、“物质概念是一个经典概念而非现代概念”、“我认为你的宇宙观基本是100多年前的(近代的)观点而非现代的观点”。这位博士十分爽直地对我如此当头一棒,使我猛然清醒了许多。虽然最终我未能得到他的支持,但我要特别感谢他能把我从梦中敲醒,不像其他的很多人那样把一个迷糊不醒的人当成大傻瓜而只会暗中取笑。原来,现代专家们似乎都已经将物质全部化成了能量来看待,认为物质不过是以粒子和反粒子对的形式是从能量中产生的作为物质最小单位的点粒子被分解或被认知的最后,也是能量形式,即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是当前最小的粒子;粒子是构成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基础;没有粒子也就没有所谓的物质世界!而最小的粒子也是一种能量形式和能量衰变的产物”。

       唉!原来如此。看来如果不能先从基本哲学观点的认识上赢得头筹,笔者书中的一连串新观点是无法摆出台面来了。愚不敢随意去胡乱否定上面这些属于大专家的“科学前沿”观点,下面只将自己的粗浅认识先摆出来,相信众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秤,必定可以称出轻和重,也只有众人才有资格去做出肯定或否定。

    将宇宙中的物质都随意化成了能量来看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虽然现代科学家已经认为物质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笔者也认为这种认识可能欠妥。从表面看似乎是物质转化为能量,但笔者认为实际上是物质将能量大量释放出来。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是,如果你想将一只装满水的木桶拆开成为木板而捆绑在一起,水是不是就应该先倒掉出来呢?同样,司马光砸缸成功救人的条件是找到一块合适的石头并且出大力气地砸,缸被砸破了水当然就流了出来,至此虽然“缸”已经不是原来的缸了,但好歹它还躺在那里并没有变成水。由此笔者联想到,在本质上物质与能量也应该是两样东西,虽然两者相依为命,紧密结合,但在常态下却表现形式不同。绝大多数的物质都以人眼可见的有形方式存在着,但能量无形而不可见,却可以在宏观上作为动能依附在物质中表现为物质或物体的运动而使其间接的“可见”。无形的能量还可以作为热能依附在物质中表现为温度而令人可感,或者改变了物质的颜色或亮度也使人间接可见。这些就是依附在宏观物质中的显性能量的常态表现。不可见的能量只有通过物质的行为或状态才能表现出自己的存在。在稳定的常态下,物质和能量两者紧密结合,物质对能量的释放极其缓慢,属量变过程想要运动着的物质自动停止,或者高温物质自动把温度降下来,都是缓慢的过程。物质只有在受激发时才释放出大量的能,这时就属于能量释放的质变过程。物质达到一定温度时就会燃烧而生火,这属于宏观领域所看到的物质大量释放能量的质变过程;在超高温高压的状态下物质的原子核可以发生裂变或聚变而释放出更加巨量的能,这就属于微观领域里的物质释放能量的质变过程。当释放能量的质变过程出现时,人们特别注意的是那个最显眼的能量表演,却忽视了组成物质的元素依然存在,所以就以为是物质转化为能量了,其实不然。而且,由于现代专家认为基本粒子其实就是一种能量形式,便有人进一步认为全宇宙都只是能量而已,无所谓“物质”,这恐怕就不妥了。笔者只懂得热能就是分子或原子的动能。从微观的更深层次去看,能否不要认为“最小的粒子也是一种能量形式”,而是看成为最小的粒子(或粒子的相互关系中)隐含着更加大量的能呢?请微观专家斟酌。
       为什么说物质释放能量的质变过程并不是物质转化为能量呢?具体地说,宏观领域中的物质燃烧而生“火”,虽然是物质大量释放出能量的质变过程,但仅仅是因为元素的重新组合而使物质隐形了,全部元素在化学反应式中一个都未少,只是变成了气体形式而已。物质燃烧释放出显性热能,其本身从人眼可见的形态重新组合转化为气体。虽然气体是无形的物质,但地球大气的质量仅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因此,不管地球上发生多少燃烧现象,永远都可以说“绝大多数的物质都以人眼可见的有形方式存在着”。从宏观整体看,全宇宙的各档级的核球和天体都以物质的形式呈现着,也都绝大多数是人眼可见的,否则地球人就无法开展天文观测了。当然,宇宙中还有绝大多数的物质没能被地球人观测到而被误认为是“暗物质”和“黑洞”什么的,它们不被观测到是另有原因,并非什么“暗能量”之类,这在本书的第7章中做了详细分析。再从微观领域看,热核反应虽然释放出更加巨量的,物质储藏得很深的隐性能量,也是仅仅使物质的原子核重新组合而已。“裂变时靠原子核分裂而释出能量。聚变时则由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而释出能量”;“核聚变是指由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互联网常识性资料)。上列资料说明了东西都还在,不能说物质被“转化”掉了。分离出来的中子、光子等粒子,也依然是物质嘛!它们是有特殊任务负责承载能量并将能量带走呢,还是被能量冲走的?见仁见智,这就要请微观专家再做深入研究了。从宏观情况看,司马光砸破缸的碎屑显然是被水的很大压力冲走的;物质被燃烧后元素重新组合成的气体也是被“火”所造成的上升气流携带升天的。实际上也正是由于有了气体微粒和不完全燃烧的高温碳粒相互混合在不可见的上升能量之中,才使我们这些肉眼凡胎能见到“火”。由于天然气燃烧后所生成的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这些不可见气体,其它尘粒太少,火焰就没那么醒目壮观了。微观领域里释放出来的激光之类是否道理相同呢?愚不敢乱说。总之,如果在微观里能说明“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完全不见了”,既没有粒子随着能量散逸进太空,也没有核反应废料存留,那才能令人信服地说是“物质转化成能量”了。
       笔者认为,不能因为在激发状态下发现物质变成了基本粒子就认为全宇宙都只有粒子,而且觉得既然基本粒子就是一种能量形式,那么又进一步认为全宇宙都只是能量而已了。不要忘记目前所认识的基本粒子只能在激发状态下才能瞬间地存在,而在-273℃到几千度以上的广阔温域内的常态下都只能是一般的物质,能量只能是程度深浅不同地依附在物质之中。在此,笔者倒不是要与微观专家争论应该如何去看待微观粒子的问题,一点点粗浅的看法也仅仅是提供给微观专家参考而已。笔者真正的本意是,应该划清宏观领域与微观领域之间的分界线,宏观领域的专家不应该照搬微观领域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大自然物质世界的存在状况和运动变化。不宜由于微观领域有了粒子物理和能量物理等知识就随意用到宏观领域中,认为全宇宙都只有粒子和能量。领域不同,研究对象的呈现姿态就不同,研究的工具和方法也应该不同。在宏观领域里,哪怕是宇宙中心核球下属的各档级天体系统的诞生过程,虽然核球的球心附近由于热核反应而物质释放出了巨量的能,但当能量传送到了核球表面发生大爆发时也还是以物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时的物质通过高温和高速带走了巨量的能,离开了母体之后才会组成了热熔状态的球体而成为母体所诞生出来的远离平衡态的小型开放性系统。这时核球所诞生出来的是带着能量的物质,而不是诞生出能量,更不是物质转化为能量或者能量转化为物质。生命过程虽然更加复杂,笔者也认为其中没有质量与能量的转化过程,主要都是物质元素的重新组合而释放出显能的过程。人吃进去的是物质,排出来的还是物质;送进细胞去的是营养和氧气等物质,细胞排泄出来的也是汗、尿、二氧化碳等物质。哪怕属于生命界质变过程的诞生和死亡、分解过程也同样没有质量与能量的转化过程。在诞生过程中,是物质带着能量离开了母体,不是物质释放出能量,所以高度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所诞生出来的初诞生小系统依然是开放系统,并没有降低物质组合的等级。燃烧或者生命体的消化过程,由于原来的物质释放出了能量,就使新组合成的物质降低了一个等级,把“静态物质集合”变成了“离散性物质”。但是,燃烧过程、消化过程与诞生过程一样都没有发生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过程
       其实,在稳定的常态下,也就是物质释放能量的量变过程情况下,物质也包含了很多显性的能量,仅仅当物质≤-273℃时才不包含显性能量,否则就不会有“运动”和“温度”的概念。但是,对于物质和显能相依为命紧密结合的大量常态下,研究对象就当然应该是能看得见的物质,而不是把物质反倒过来当成不可见的能量来研究。在宏观领域里的研究对象虽然表面上是物质,但都通过物质的温度和运动而展开,因此实际上也是在研究能量,不过出发点是宏观的。研究物质温度(热能)的变化就能了解物质在距离平衡态的远近不同情况下所形成的各种呈现状态和功能表现,开放性天体系统就是自然界中远离平衡态的物质所组成的,宇宙星云则只是一些接近于平衡态的离散性物质;研究物质运动(动能)的变化又可以了解天体内外的环流与自转和公转的形成及变化规律。如果在宏观领域里硬要将物质变成能量看待而用粒子物理、能量物理、量子力学、弦论之类的微观方法进行研究,就不仅得不到物质的温度和运动变化所产生的各种规律,还会得出像大爆炸理论和星云说等错误的结论。
       分清宏观和微观领域,从而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非常重要。人进到房子里,当然就见到了房里的家具和电器、设备,甚至可以见到厨师在忙碌和摆了出来的各种菜色,却见不到高低楼房错落有致和绿树红花的悦目妙景,以及人行车流的生动画面。所以,我们绝不能坐在房子里关着门窗和闭着眼睛就在猜想着外面的世界都跟房子里一样,只是一些家具电器和鱼肉、蔬菜,以及厨师在忙碌着而已,并没有任何高楼、矮房、绿树、鲜花,以及人行车流等景象。当然你可以回答说,你哪怕是“坐在房子里关着门窗和闭着眼睛”,也一样可以想得到外面的世界有“高楼、矮房、绿树、鲜花,以及人行车流等景象”。可是,如果你一出娘胎就一直被关在密闭的房子里生活至今,而不是在房子的里里外外已经生活了几十年,你能想象得出来吗? 微观领域的科学家们能深入到微观的深层里去,不仅发现了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还不断进步,发现了原子可以越来越细地再分,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还可以释放出巨量的能,这当然已经很了不起,是可喜可贺的。但是,笔者认为,宏观领域里的专家绝不能因此就将微观观点套用到宏观领域中,把大自然的宇宙说成都只是能量而不是物质,否则就犯了类似于把房子外面的世界都说成是家具、电器等的同样错误了。
       笔者认为,与房子的内外有别一样,同一个宇宙不仅有不同的侧面,更有不同的表里,处在不同的位置就要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才能真正认识它。这也像人的正面有眉目嘴鼻,背面有脑壳、脊背、屁股,体内更有五脏六腑远不同于外表,若不从实际出发地瞎子摸象,则不乱了套才怪哩!
       从下面的分析便可以更全面地看出划清宏观领域与微观领域分界线的重要性:
       1.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物质可以被越分越细,到目前还肯定没得到最后结果;从宏观角度看物质,物质集合可以因相互吸力而越聚越多,所以我们这个宇宙肯定有一个巨大的中心核球,但也还未知道宇宙更大的外面又是什么。目前的天文学家都因借用了微观的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宏观的宇宙,所以认为宇宙没有中心,这就很难去正确地认识各种天体的存在和运动规律。显然,人类对于宏观和微观的分别向外的两头都还同样摸不到边,所以宏观领域也没必要老是缠住“宇宙是怎么诞生”的问题不放,应该从实际出发,先认真认识好已经存在的宇宙才更重要。
       2. 从微观角度看,目前的专家似乎认为物质可以“转化”为能量,有人又以此反过来看宇宙就认为宇宙都只是一些能量而已,这就没有划清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的分界线,最终就必定要得出错误结论;从宏观的正面角度看,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个宇宙中有大量的显能依附在物质中,才使物质有了不同温度和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这也才使宇宙有了空间和时间。如果这个宇宙中的物质都≤-273℃,因此而丝毫不动地凝固在那里,相信“时间”和“空间”概念在此种情况下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3. 从微观角度看,虽然微观世界里尽是些基本粒子,但绝不能就此随意扩大到宏观领域认为宇宙里也尽是大爆炸遗留下来的一些星云,恒星和行星等都由星云凝聚而成(“恒星起源于星云。星云起源于星际物质。星际物质主要是氢、氦气体的分子和离子,以及尘埃微粒”[28]);真正从宏观的角度看,宇宙里本来就尽是物质而非基本粒子,它们绝大多数都携带着显性的热能和动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并运用相应的力学理论才能摸透它们在热能和动能作用下的分布情况和运动规律,用相对论、量子力学、粒子物理等工具是研究不到热能和动能呈现在宏观物质系统中的作用原理和过程以及所遵循的各种规律性的。
       4. 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分子或原子里面依然海阔天空,其世界大得很,但是反过头来从微观角度看宇宙,就会有如坐井观天,对宇宙中的各种现象都无从解释;从宏观角度看微观世界当然也是无门可进,无缝可观,但从宏观角度看宇宙,就可以发现在引力和斥力的相互作用下,物质因各自所包含的显能的数量不同就会自动组成了不同档级的天体系统(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静态物质集合、离散性物质),物质所含显能的热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又会使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出现诞生现象,也有了天体的公转、自转等现象,于是整个宇宙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运行有序。
       总之,只有划清宏观和微观领域的分界线,在宏观领域中真正用恰当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才可能真正认识宇宙中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分布情况,以及它们的运动变化规律。
                                                            ────本文未完,紧接下面的附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大自然寻真 倒挂金钟 大自然 静态物质集合 物质与能量 大自然寻真 哲学概念 宏观与微观 物质与能量 唯物与唯心

沙发
李开乐 发表于 2014-4-10 16:37: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紧接前面

    虽然对于物质的微观领域还有必要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但从地球人类当前的认识水平看,在目前对于浩瀚的宇宙大自然依然还很茫然的情况下,更大量和更重要的是应该对于物质和显能这两者相依为命地紧密结合在一起时的量变过程状况(即天体及其运动)进行更多的研究。同时,虽然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知识在微观领域里对于那种物质巨量地释放能量过程的研究有大用,可以大展身手,但在天体及其运动的这个大宏观领域里就未必适用了。本书虽然主要是定性分析且只用了万有引力等经典概念,却合情合理地解释了从宇宙到地球的几乎所有的重要现象(对各个具体问题解释得不好之处大家当然可以进一步修正和深化);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很现代,也使近代的光、电等科学迅猛发展,于是宇宙和天文学家们便迫不及待地引用到大自然宏观领域中促成了大爆炸宇宙论、暴胀宇宙论、星云说等理论的产生,但这些理论都无法解答宇宙中各种重要的疑难问题。这就很值得我们深思了,是不是杀牛用错阉鸡刀了呢?

       不端正对于物质和能量的认识,就无法分清宏观与微观领域;不分清宏观与微观领域则无法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开展对于大自然宏观领域的继续研究,也使哲学认识陷入混乱状态;哲学认识的混乱状态就将使整个科学界失去方向,失去引导,失去标准。因此,端正对于物质和能量的看法问题是极端重要的最基本的哲学问题。笔者将“物质与能量”的认识问题作为“倒挂金钟”提到书的前头先进行讨论,诚望读者们接下去就比较有心情阅读书的正文了。

       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是划清宏观与微观领域的分界线,以令宏观领域中能真正使用恰当的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但讨论过程又必须涉及对于物质和能量的认识。本书本来不涉及微观领域,在此对于微观领域的一些具体看法如有错误,请批评指正。


       唯物与唯心  笔者非哲学行内人,原不想介入唯物、唯心的争论,但从实际看来无从回避。若不把道理讲明,《大自然寻真》的出版就不仅是得不到自然科学家的支持,也难以找到哲学家支持了。历史上不同哲学观点的争论或对立的根源是由于对物质与意识的认识不同。凡被称为唯物论或唯物主义的,就主张物质是宇宙的本原,世上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凡被称为唯心论或唯心主义的,就认为意识是宇宙的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笔者认为这种争论是无谓的,这与“先鸡还是先蛋”的争论一样没多大意义,也跟宇宙是怎么来的在当前没多大研究价值同样的不值得研究。笔者觉得应该撇开“本原”问题,在实用上从实际出发,碰到具体问题看一看哪一个更有用才是首要的。在进行道德教育,努力追求,要求自己等方面,必须偏重意识,要有精神变物质的决心和信心;在定计划,搞研究,做决断,帮助别人等具体事情上,则应该务实,重视事实和数据,重物质和实效。其实,物质和意识两者既差异又同一。在方法上对一件事情因出发点不同就可能造成结果不同,但要达到目标一般都需要两者互为补充。本书的“天蛋”宇宙模型就是“唯物”与“唯心”的综合产品,不过出发点是“唯物”的,但不经过深层次的“唯心”是不会有结果的,在笔者漫长的研究过程中,唯心比唯物还要多得多。在本书的1.6中有这么一段话:“由于地球人类还观测不到更远的地方,所以我们认识宇宙的模样也只能暂时靠想象。但是,这与毫无根据凭空乱想的空想意识的宇宙观不同,我们是从已有的观测事实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去想,构想出来的宇宙模型又必须能够很好解释各种自然现象,这才是科学思维”。由于笔者注意从已有的观测事实出发,在“唯心”的过程又遵循了哲学和物理、力学这些自然规律,顺其自然地产生出了“天蛋”宇宙模型,最后又更特别重于应用,才合情合理地几乎解释了宇宙间所有的重要现象。

    因为以往有关“本原”问题的争论已经使“唯物”和“唯心”的词性发生了变味,要撇开“本原”问题,在实用上看来有必要改用其它词了。在实际中,笔者觉得出发点很重要,无论干什么事情,本来应该往东却往西走,就大多要坏事。不过,把出发点问题中从实际出发的思路说成“唯物”就很容易被误解,不如说成“从实际出发”更准确,虽然字多了些;在对目标的追溯而绞尽脑汁的过程中,如果再说成“唯心”同样是很不贴切的,此处是遵循自然规律去思维而不是“空想”,所以应该将“唯心”分开为“空想”和“思维”两种不同情况。

    笔者觉得目前各界对哲学的认识已经很混乱,这包括了哲学界内。其实,哲学认识的混乱源于现代科学“认识前沿”的错乱。由于近代发现了基本粒子其实就是一种能量形式(笔者认为应该做更多地研究才下结论),既然“作为物质最小单位的点粒子被分解或被认知的最后,也是能量形式”,便有人进一步认为全宇宙都只是能量而已无所谓“物质”,以为这样子才是本质看问题。既然物质可以变成能量,可以从有形变为无形,于是就生出了个宇宙大爆炸理论来,或许以为这是能量变回了物质,无形再变归有形吧!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论,主要是由于不分清微观、宏观领域差异的错误思路所造成的。同样道理,人由细胞组成,人死掉后细胞又逐渐变成元素的重新组合而让多数飘走了,难道就必须把人都改名叫“细胞”或“元素”了吗?作为宏观的完整的人能干各种人活,作为微观的“细胞”或“元素”又怎么能干得了人活呢?笔者认为,在微观里是应该将人作为细胞和元素去进行细致分析研究才能真正找到有效的治病方法(此外当然还有其它属于经验性方法的保健和长寿之道),但在宏观里则应该是把人当真正的人看,才能真正了解人的相互关系以及有关人的一切活动。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不仅对于非生命界的宇宙大自然必须划清宏观领域与微观领域的分界线,对于生命界的研究同样必须划清宏观领域与微观领域的分界线。

    由于真理与谬论相混乱,连哲学家们也被弄得昏头转向,不知所从,再不敢去分说什么“物质”“意识”“唯物”“唯心”之类了。“唯心与唯物都是哲学,都反映了人类认识过程中的智慧,但不能够说唯心主义就不好,就是错的,佛教讲禅,儒家讲良心,都是唯心主义的东西,但在道德上都是很好的思想。追求金钱的基础却是很唯物主义的,但是造成的弊端也很大”。上述是来自于哲学界内的看法,根据这种不从实际出发去分清“唯物”“唯心”在不同场合的性质差异的糊涂认识,便可略见哲学的混乱状况。之所以会认识混乱的原因,一是由于专业的人不分领域地乱用了自然规律和方法而得出了鱼龙混杂的“成果”,二是哲学的人既缺乏牢固的辩证思维又没有尽到职责。这所有的一切都因缺乏“特殊矛盾特殊分析”的辩证思维所引起,没有认识到宏观领域与微观领域各自内含事物的不同,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不同矛盾这一铁定的哲学法则。由于哲学家的失职,原本正确的唯物辩证思维也面临了被否定的局面。“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它代表一个时代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智慧,从而成为哲学经典。但是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状况下,是否还能够用这种一百年多前的语言、思维方法来描述呢?”这种问题又是来自于哲学专家本身,可见目前对于哲学的认识已经混乱到了何种地步。难道哲学家们对于自己的辩证哲学阵地都不守了吗?

    一种理论或假说的对错,哲学家可以不去管它是如何复杂或简单地弄出来,其实只须看其头和看其尾,主要用两条标准去判断就行了。一是看从实际出发还是从空想出发,二是看效果如何。对于“看其头”来说,虽然一开始就从实际出发,并且一直到最后得出研究结果的漫长过程中都遵循着自然规律去努力思维,也不一定能得到会抓老鼠的猫,但如果是一开头就空想,那就几乎完全得不到好猫,所以才说哲学家可以不去管它那个中间过程。对于“看其尾”而言,粗俗的道理是,总不能将不会抓老鼠的猫说成是好猫吧!由于当前的哲学家没能掌握好这两条标准,在杂乱的自然科学面前就无所适从,真假不分,居然也去附和认为宇宙大爆炸等理论是正确的“科学前沿”,凡是最新出现的“科学观点”就稀里糊涂的一概都被当成是“科学前沿”。有一位中科院院士发表了《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的演讲,竟然把科学家与上帝和佛学大师等同起来,认为“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样子说就太不应该了吧!这是彼此不分,是在给科学家和科学的继续发展泼冷水。对此,哲学家们也都无动于衷。“辩证”的阵地不守了!难道“唯物”的观念也不要了吗?且不说全世界有多少哲学家,就是单纯中国的哲学家也不少嘛!都没见到有些什么反应。如果地球上的全部人都不动手,也不联系实际去动脑而是坐在山顶上空想,大家都肚子空空,那就当然是个个都很快真的会与上帝殊途同归了。

    还有,哲学家竟然认为“哲学不是超乎具体学科之外的东西,也不是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工具,更不能够去主持公平或公道如同花蜜一样,蜜蜂从百花中采来花蜜。哲学也是如此,哲学也只是在各门学科已有的成果中作一些总结和归纳,仅此而已哲学实质上是来源于各门具体科学的,而不是各门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引领’”。这样子说又未免让哲学太无作为了吧!辛辛苦苦去总结出各门具体学科的统一认识规律却无所用,为哲学而哲学,究竟意义何在呢?总结各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经验以及历史经验,不正是为了本国的社会和经济能发展得更快更好吗?同样,总结对自然界各领域的认识经验和研究规律,掌握好各领域规律的共性和特性,不也是为了自然科学的更好发展吗?

    笔者认为:佛学是学不是佛,是要学习佛的慈悲心,只坐在山上空想就不会自动饱肚子,因此佛学不能脱离人间,科学家也不能只凭空想不去从实际出发做艰苦钻研;哲学同样不应该只是为了哲学而存在,从性质和职责而言,哲学既应该是来源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结,又应该是各门学科的指挥高台,能引领各门学科继续前行并当好交通警察,能令各门学科都有序的发展。诚望哲学家们能负起自己的重任,尽忠职守。

    (因为是“倒挂金钟”,所以有很多概念都在书中才逐渐出现,这肯定会给众人阅读本篇造成不方便,笔者表示抱歉,请谅解!)

使用道具

藤椅
李开乐 发表于 2014-5-20 01:08: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今天有华南师大的陈晓平哲学教授给我邮箱来信,尊照吩咐,现在代将其来信全文贴在下面:
      (来信时间:20140519 12:04

李开乐先生:你好!
  根据你提供的网址,看了你的两篇文章,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首先,你的文风很好,言之有物,观点明晰。其次,你的观点是有一定根据和言之有理的,值得讨论。我本来想在你的文章后面直接发表简短评论,我用QQ号登陆后还不行,所以给你写封短信,表示道义上和观点上的支持。由于近期忙于研究生的论文评阅和答辩,所以只是略加评论。
  你说“将宇宙中的物质都随意化成了能量来看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虽然现代科学家已经认为物质和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笔者也认为这种认识是欠妥的”。我同意你的前半句,但不太同意后半句。因为现代科学所说的质能互换并没有说能量可以脱离质量而存在,而是处于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就是微观客体的最为基本的特征,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人们可以着重从波这一侧面描述微观客体如薛定谔方程,也可以着重从粒子这一侧面描述微观客体如量子矩阵力学;但二者在理论上是等价的,没有理由说波动比粒子或能量比质量更为基本。把这一点澄清之后,你不必与现代科学家争论,说他们的话不妥,只需与哲学家们争论即可。对哲学家而言,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都把“实体”看作最基本的范畴,用康德话说,没有这些范畴人就不能思维。我是赞同康德这一观点的,你的观点也是与康德所说吻合的;所以,你只需与一部分哲学家争论即可,而另一些哲学家是你的盟友。至于唯物论和唯心论之争就更容易讨论了,康德的名言是“人为自然立法”,说自然规律独立于人的思维而存在,只是一种浅层的说法,是经不起深究的。
  先谈这些。如果愿意的话,你可替我把以上所谈放进你的文章之后,作为一种评论。
           陈晓平(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所 教授)

使用道具

板凳
李开乐 发表于 2014-5-20 10:11: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李开乐 发表于 2014-5-20 01:08
今天有华师大的陈晓平哲学教授给我邮箱来信,尊照吩咐,现代将其来信全文贴在下面:
      (来信时间:20 ...
       5月10日我贴出了“挑战书”。随后的一个星期里,我遍找了全国有关部门的电子邮箱,向大陆和港台三地共1450个相关的各方面专家的邮箱发去了邀请信(附上“挑战书”以便容易找到相关帖子),希望能逐渐形成争论气氛。昨天,陈教授终于开了先河,敲响了金钟,发出第一份评论了。几年来我东奔西跑,看过了“戏前独白”者就肯定知道我这把老骨头的艰辛历程。除了给我写序言的梁必骐老教授和我的两位大学同班同学之外,还真的未曾有过第四位在书稿观点上支持过我的专家。所以,当我见到陈教授的信,尽管还是初步的支持,我也眼眶湿润,心跳加速,犹如久旱逢甘霖,绝处遇贵人。万分感谢您,陈晓平教授,我将对您感恩不尽!
       这金钟的第一响,必定敲醒了一些还在睡梦的专家和众人;这金钟的第一响,它昭示着宏观大自然科学不久将迎来春天;这金钟的第一响,或许象征着哲学领域会发生一场重大的学术革命;这金钟的第一响,中国可能会迎来科学智慧和哲学思想的腾飞;这金钟的第一响,将使人大经济论坛更加热闹,使学术活动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为此,我万分高兴,高声呐喊:好!

使用道具

报纸
李开乐 发表于 2014-5-21 21:49:0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虽然《大自然寻真》主要属于自然科学,但本人认为全书最后的哲学篇章以及倒挂到书前页来的“开场篇-倒挂金钟”,才是全书稿中的重中之重。有些自然科学的学者自命清高,总把哲学视为魔鬼、邪恶,以为离得越远越好。认为哲学是搞政治和行政管理者专用的,与自然科学毫无关系。诸不知自然科学工作者缺乏了正确的哲学观念就会有如失去了灵魂,这在书稿的第26章都做了分析。如果你真的想一辈子都远离哲学的话,那就虽然已经读完博士,并当上了教授,恐怕也只能一辈子反复地耕着那块老田地,料定难有大的开拓和创新。可能有些人认为我说的是官话、政治话,实际上我没沾过官边,一辈子都干着具体的技术业务值班工作。还可能因生不逢时,既无高学历,也升不了高的技术职称就退休了。可是,所有的一切都不影响我对哲学的认识和敬畏,而且,我这张越来越老的七十多岁老脸皮也敢于在此对着比我学历高得多的某些学者说了点大话。

       有一位自然科学博士给我的邮箱来信说:“自然科学最可悲的事情就是被人打回了“哲学”的娘胎里了,而很多自诩为“科学家”的人正在做这件可悲的事情。”
       我也已经在当晚就不客气地给了回复:“某某某博士:请您到论坛上去评论吧!要批要骂到那里人多不是更好吗?你在此只对我老头一个就不够“风光”了吧!”


       看来这位博士可能不再来论坛了。考虑了有这种思想的人并不会只是个别,所以我才觉得应该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并将这轮邮件的来往搬上论坛来,希望有更多人来进行争论。


使用道具

地板
李开乐 发表于 2014-5-21 21:55: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虽然《大自然寻真》主要属于自然科学,…………操作有误,重发了。抱歉!现在删去)

使用道具

7
maozedong 发表于 2014-6-3 02:42: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8
李开乐 发表于 2014-6-4 00:14: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maozedong 发表于 2014-6-3 02:42
先生的大作尚未拜读,仅看了先生的“物质与能量”、“唯物与唯心”两篇导言性质的文章,深为先生老骥伏枥的 ...
       maozedong先生:很高兴见到您的帖子,不过,短短的一小段,却提出了18个问题,不知道您是想善意讨论问题,还是有意想难倒我。如果是善意的,就请一个一个问题地进行,这样也可以讨论得深入一些。而且,最好是结合我书稿中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既然您已经贴出了帖子,我也不能让您白贴,就先简单回复几个问题吧!
       ①物质大多是可见的:地球就代表了宇宙中的一个星球,您的脚底下全部都是物质,您吃的、住的、用的也都是物质。虽然地球上的气体(当然也是物质)多数看不见,但地球大气的质量仅占地球总质量的百万分之0.86,这就足以证明物质大多是可见的。
       ②燃烧:请参见书稿25.8便可知,宇宙中的物质因所含显能的数量多少,就分别组成了五种天体:1.高温纯熔融状态星球的物质都是远离平衡态的物质,这种星球属于开放系统;2.像地球这样的大行星一般都是封闭系统;3.有了全封闭的隔热硬壳层的天体就是孤立系统;4.像小行星那样整个球体都凝固了的天体只能称为静态物质集合;5.像宇宙星云那样应该被称为离散性物质。地球上的物质与此相类似,例如木头,它如果被加工成为某种机器设备的某一部分,那么它就成为人工系统的一部分,显示了它更大的作用,隐含着它具有更大能量的意思。如果只把木头作为燃料使用,因其隐含的热能较多,那就是一种静态物质集合。木头燃烧后释放出大量热能之后,物质的元素重新组合成为气体散逸到空中,成了离散性物质,显然降低了物质组合的等级。
       ③空想: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空想(见25.2和第3章),“星云说”也是空想(见25.17)

使用道具

9
maozedong 发表于 2014-6-4 01:11: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签名被屏蔽

使用道具

10
李开乐 发表于 2014-6-4 17:55: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maozedong 发表于 2014-6-4 01:11
李先生好,我之所以发问,是因为我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跟先生的有点出入,不是用来难为你。先生探索求真,令晚 ...
      maozedong先生好:您很关注我的书稿,我的回复帖子刚贴出,您很快又再跟上,这使我很感动,谢谢您!只要多人关注就好了,这是我最期盼的。您在“文本附件”那边的帖子我也已经回复了,不过只提了点建议供参考,请谅解。您所看到的“倒挂金钟”的内容可能是在“文本附件”所下载的,那是我在刚上论坛来时急忙完成的初稿,思路没有表达完善,现在想重新换上新版本又不懂操作,所以请您再重新浏览一下这里修改过的版本。改后的内容主要有这么一段话:“在此,笔者倒不是要与微观专家争论应该如何去看待微观粒子的问题,一点点粗浅的看法也仅仅是提供给微观专家参考而已。笔者真正的本意是,应该划清宏观领域与微观领域之间的分界线,宏观领域的专家不应该照搬微观领域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大自然物质世界的存在状况和运动变化。不宜由于微观领域有了粒子物理和能量物理等知识就随意用到宏观领域中,认为全宇宙都只有粒子和能量。领域不同,研究对象的呈现姿态就不同,研究的工具和方法也应该不同。” 笔者不懂微观领域的具体东西,质能方程E=MC2,是怎样推出来的我不知道,只知道是相对论方面的知识。我总觉得,目前的宏观领域最大的问题就是看到了微观领域的飞速发展就迫不及待地照搬了微观领域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宇宙大自然的物质世界。由于既找不到大自然领域的专家支持我,又找不到哲学家支持,我才十分郁闷。如果您看过“戏前独白”就知道我这几年所走过的出版路是如何艰辛。在邮件来往中经过与一些自然哲学家的争论,才明白了原来是我对“物质与能量”和“唯物与唯心”的认识竟然已经与“科学前沿”有了太大距离,才急忙写成“倒挂金钟”,目的仅仅为了专家和众人有心情和兴趣来读我的《大自然寻真》。如果“倒挂金钟”有大的错点,当然欢迎指出,我会尽量改好它,但我最根本的希望是对我书稿的具体内容,能有人提出反驳和评论,让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书稿内容锤炼得更加纯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