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JDWII
35012 231

[其他探讨] 《道德经·第一章》全新注译   [推广有奖]

71
mashujuan08 发表于 2014-5-12 22:16:35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先学习 自己没有发言权

使用道具

72
YJDWII 发表于 2014-5-14 16:17: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mashujuan08 发表于 2014-5-12 22:16
先学习 自己没有发言权
道德经千人千解,至今并没有最权威的看法,所以谁都可以有看法,也许你的看法会成为权威看法。

使用道具

73
YJDWII 发表于 2014-5-22 19:01: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alexas 发表于 2014-5-5 20:12
持保留意见
期待你保留的宝贵意见

使用道具

74
alexas 发表于 2014-5-23 23:54: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JDWII 发表于 2014-5-22 19:01
期待你保留的宝贵意见
你既然点了我好多次,我就抽空来挤点牙膏吧
第一句就同你说的,每个人的解释都不一样。我个人觉得无需从字面上求解它,而是从含义上入手。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在我看来,‘大道是不可道的,实名也是不可名的’,或者说,‘事物的形(现象)只可意会,事物的神(本质)无法言传’。言下之意,对道(现象和本质)的执意追求/理解不会让你领悟它。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存在和湮灭共同定义了万物的形与神。因此,湮灭中有存在,存在中有湮灭。两者相生相灭(的过程)是'无''形'的,而注定相生相灭则是两者俱'有'的'神'。结合第一句就能得出,‘有和无不限形式互相成就对方的道’。
“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要站在‘无’的角度上理解‘有’,要站在‘有’的角度上理解‘无’。
还请各位批判一下在下的拙见。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YJDWII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5
YJDWII 发表于 2014-5-24 07:37:4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alexas 发表于 2014-5-23 23:54
你既然点了我好多次,我就抽空来挤点牙膏吧
第一句就同你说的,每个人的解释都不一样。我个人觉 ...
谢谢参与,不过我得仔细考虑一下才能回你。

使用道具

76
alexas 发表于 2014-5-24 09:55: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JDWII 发表于 2014-5-24 07:37
谢谢参与,不过我得仔细考虑一下才能回你。
嗯,你看看我有啥考虑不对的地方

使用道具

77
YJDWII 发表于 2014-5-24 10:51: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alexas 发表于 2014-5-24 09:55
嗯,你看看我有啥考虑不对的地方
如果将其中的某一句、某一字单独拿出来解释理解,是很难判断的。
我认为第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第二字义要尽量使用本义,慎用引申义,也就是要尽量符合老子时代的文字含义;第三整章考虑理解。只可意会,无法言传。但是毕竟几千年来,人类实现了言传,尽管言传未必正确,但毕竟在这种言传中,人类实现了发展进步。如果只讲无法言传,则会陷入谈玄。谨此请教。

使用道具

78
alexas 发表于 2014-6-7 00:33:0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JDWII 发表于 2014-5-24 10:51
如果将其中的某一句、某一字单独拿出来解释理解,是很难判断的。
我认为第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第二 ...
你说的对,我确实考虑过这几点,觉得暂时学识不足以去解答这几个问题。但是后来又想了想,作为一门哲学(或者宗教)把话说得模棱两可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我国古代法家之外的学说。释家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经典;儒家的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分化了内部;墨家”不可两不可也“的论述也能搬弄是非。说不定老子只是希望学生们能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自己也没有想得复杂到哪里去,同时也没有要求学生能够想得很深(毕竟当年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高度还是和现代有很大差距的)。这样一来,我们这群人反倒在牵强附会了。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YJDWII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9
YJDWII 发表于 2014-6-7 11:46:5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alexas 发表于 2014-6-7 00:33
你说的对,我确实考虑过这几点,觉得暂时学识不足以去解答这几个问题。但是后来又想了想,作为一门哲学( ...
后人注老子,多少都有点牵强附会,这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我们找到每个文字的本意,可能也未必能够完全正确理解。
百家讲坛有人讲中国文字的秘密这样一个讲座,虽然篇幅很小,只有两讲,但还是很有启发的。
据他讲,道之本意,乃“面之所向,行之所达”。也就是说,道是有方向的,有起点的,有目的的。如果这样理解,我认为,道就是为达到一定目的(入众眇之门)的方式、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无生有、无有相生,因此,无有相生 ,玄之又玄也,即为入门之道。

使用道具

80
liyhai99 发表于 2014-6-7 20:16:1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JDWII 发表于 2014-6-7 11:46
后人注老子,多少都有点牵强附会,这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我们找到每个文字的本意,可能也未必能够完全正确 ...
一、文革导致传承断了;
二、文字由繁化简,基无根源;
三、古经无标点符号,断句不同,意义不同。
而且老子是先秦的人,那时用的也不是汉字,我们读的都是译文,意思肯定有差,这误中有误,争来何用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