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asboryy
4864 8

[学科前沿] 【思想碰撞】林毅夫VS张维迎:市场没有ZF行不行! [推广有奖]

学术权威

55%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精华汇总

论坛简报

威望
3
论坛币
414973 个
通用积分
4011.1905
学术水平
1142 点
热心指数
838 点
信用等级
982 点
经验
3002 点
帖子
1586
精华
37
在线时间
424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12
最后登录
2024-4-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本文来源:凤凰财经

   

7月5日-6日,林毅夫、张维迎、黄有光等国内外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及几十位教授学者齐聚上海,纪念经济学家杨小凯逝世十周年,探讨经济学专业领域的市场、产业与分工,同时,分析中国改革历程与经济前景。

   

讨论会上,林毅夫、张维迎这两位中国经济学界的顶级高手再次论战,观点激烈碰撞、交锋。林毅夫认为中国过去35年经济高速增长,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说明政府做的大部分是正确的;而张维迎缺表示对此越来越悲观,他认为现在还很难判断经济改革成功与否,我们随时可能倒退,甚至可能摧毁原来取得的成就。

   

论战一:亚当·斯密对政府作用的阐述今天是否适用


      

林毅夫:维迎谈得挺好,但是他最后的结论引用了亚当·斯密的一句话,认为政府只要保护产权,建设法律制度就够了。亚当·斯密《国富论》是1768年开始写,花了8年时间,1776年出版。在1768年之前,亚当斯密大概花了二三十年时间研究文献,这些文献大概也就是五十年、一百年以前的文献,是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所以整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其实技术是给定的,然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分工细化。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纺织工业的机械化生产,最早是在曼彻斯特。我们知道,工业革命以后,技术变迁的速度加快,新产业不断涌现,就像刚才维迎讲的,两百年前亚当·斯密的时代,产品只有十的两次方,不到三次方,现在是十的7次方、8次方。这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没有讨论的。维迎谈企业家精神,我认为企业家精神也非常重要。但是企业家怎么出现?除了他天生的对市场发现的敏感度以及风险判断外,还需要什么?

   

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经济加快发展,有所谓R&D说法。“D”,就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这确实是企业家做的。但是企业家在做“D”之前的“R”,就是科学的、对自然的认识的加深。由于科学的对自然认识的加深,投入非常大,风险也非常大,而且成果出现以后是个公共产品,所以企业家自己是不会做的。实际上在美国,所有重要的新产业、新产品的出现,背后都有国家的支撑,是国家在“R”方面的支持。比如Google,他的计算方法是NSF的一个项目。再比如互联网、生物技术等等都有很多国家的支持。美国最主要有两个机构对“R”支持,一个是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一个是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可是支持“basic research”的钱是有限的,因此他们支持“basic research”的时候,已经想了对新技术、新产品,会有什么影响,然后决定哪些“basic research”需要国家做。所以如果美国对前沿的、与技术有关的“basic research”是有选择的,那就代表他有产业政策。

   

第二,政府部门购买新产品,也对企业家发明技术、实现市场化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我要补充一下,维迎对企业家精神的重视,我是承认的。然后企业研发新产品,同时政府给予充分的自由和产权保护,我也承认。但是,最重要就是企业家要发展新产品,此前的那些公共知识,要是没有国家的投入,实际上也不会出现。所以应该是企业跟政府的合作。


张维迎:亚当·斯密研究的是两百多年前,工业革命发生之前,这没错。但是科学并不总是在进步的,我不认为今天的思想一定比上个世纪先进。无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都有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是免不了犯错误的。比如说日心说,其实古希腊人就提出来了,后来被否认,一直到哥白尼才得到认同。经济学更是这样。所以我认为不能说因为亚当斯密那时候不具有现代的技术,他的理论就比现在的更差。我们看美国,在产业革命时候,大量新产品的出现,没有什么国家支持;我们看英国,包括科学的出现,很多没有什么国家支持;然后我们看很多基础的研究,美国最好的大学都是私立大学。如果我们研究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中国,所有事情都离不开国家,但不能证明没有国家参与这个就不会有,反而没有国家参与,我们有可能更好。那时候我们说没有国家,没有政府,你能用铅笔吗?铅笔是国有企业生产的。但我们看现在国家不生产铅笔,我们铅笔多好啊。我不认为没有政府参与,这个事情就没有。我想没有国家和政府参与,这个事情可能变得更好。

   

黄有光:我坐在两个人的中间,我的观点也是他们两个中间的,我认为市场和政府肯定都非常重要。我同意企业家、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但政府也必须做一些事情。但是否应该或者能够成功的做这些事情,林毅夫讲的潜在的比较优势有可能成功。我认为更加重要的是要让政府去做这些市场不能做的,像环保、食品安全这些东西更加重要。

   

张维迎:我刚才强调的是政府要做的最重要的是,创造自由的环境、法治、包括产权制度的保证。

   

论战二:科研与创新需不需要政府支持

林毅夫:谈到政府和企业家,大家说我强调政府的作用,这是一个误解。好比大家说我是乐观主义,其实我不是乐观主义,我是客观主义,大家都悲观,我就变成乐观主义。现在我一直强调的是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有效的市场当然是靠竞争、靠企业家。但因为现在大家不讲有为的政府,所以好像说我强调政府。其实你看我所有的文章,我两个方面都看,因为有效的市场要竞争和企业家的精神。国内现在大部分人反对政府,所以我就变得比较突出。

   

再者,我们现在是否可以取消对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的补贴?过去当我们资本非常短缺,是一个低收入国家的时候,那些大型国有企业资本很密集,不给补贴就死了,所以当时给补贴是雪中送炭。现在大型的国有企业实际上是符合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可以竞争,再补贴就是锦上添花,所以补贴应该取消掉。国企是不是一定要私有化?过去我们总是把国有企业失败认为是国有的,我认为这个看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前苏联东欧国家很多大型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后,给的补贴更多。私有化以后,寻租的积极性更高,这不仅在苏联东欧这样,在拉丁美洲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但如果说已经符合比较优势的时候,产权重要吗?如果是小企业,中型企业我认为私有化很有效,因为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同一个人。但对于大型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一定是分离的,经营者一定是带领人,在那个情况下竞争的市场更重要。

   

最后提一下,有一个教授提到一个经济体在赶超的时候一定要政府参与,因为靠市场发展不起来。但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是否需要政府?这是需要讨论的。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企业必须要政府,因为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也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必须改善人力资本,也必须改善金融和法治,这些都不是单个企业家可以做的,需要很多企业家做,需要协调。或者协调很难,必须政府供给。我所看到的少数几个成功的经济体,都是政府跟市场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新结构经济学,一方面是强调有为的政府,但必须提出一个框架,政府哪种方面的干预是错误的?更重要的,这个问题不是讨论政府要不要干预,而是哪一种干预能够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哪一种干预会失败。同样的情形,成功的国家都有产业政策,当然大部分产业政策是失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不是不要产业政策,而是哪种类型的产业政策可以成功,这样的研究更有积极的意义。

   

张维迎:首先,我认为发现比较优势,利用比较优势,恰恰是企业家最擅长的。没有一个企业家会傻得在北方种水稻、南方种小麦,一定是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企业家是最清楚比较优势的。而我们国家恰恰是政府经常乱点鸳鸯谱。如果论比较优势,政府和市场相比,市场更擅长解决比较优势。

   

林毅夫:但种水稻也要灌溉啊,农民自己没法大规模灌溉。

  

黄有光:科研也是重要的。

   

林毅夫:科研也很重要。如果要政府去协调,当然有可能失败,但是没有政府协调更失败。

   

张维迎:不是这样,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不是政府资助的。创造思想不一定需要政府资助。第二,关于“并不是每一个企业家都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问题,我认为,在市场中,没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是没有办法存在的。即使现在有企业家精神,以后衰老了,企业很快就会倒闭。没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还能持续存在的,只有那些政府管理的企业才能做到。在市场中,所有大企业都是小企业发展来的,没有哪一个大企业一出来就是大企业。所以我们不能说小企业适合市场,大企业适合政府管理,按照这种说法,任何企业发展成大企业后,都可以由政府收归了,这就意味着没有企业会变成大企业。

   

林毅夫:这个误解我。

   

张维迎:你说大企业需要政府。

   

林毅夫:又误解我了。

   

张维迎: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经常用“发展阶段”说事,认为中国目前所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很多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是不是就应该更多的发挥政府的作用。这有一定道理。但是为什么现在不具备条件?因为现在没有自由。很多的条件暂时还不具备,是因为我们消灭了这些条件。最后,我们现在很多经济学分析政策的标准是功利主义的。我认为我们不能只从经济发展、效率的角度评价所有的政策,人有一些基本的权利不能以任何的理由去剥夺它。比如政府拆迁,即便有利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利于GDP的增长,也不能违反基本人权,这是在毁灭很多人最善良的本性。

   

论战三:政府干预能不能更有效


张维迎:毅夫讲到他和杨小凯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我理解小凯讲的后发劣势,落后国家国家由于借助了后发优势发展的很快,这个国家就自以为这就是自己的优势,这就是自己的成功,自己的体制没有问题,然后就不再进行体制改革,最后导致了后发优势变成了后发劣势。现在说中国模式不仅仅适用于中国,而且还要推展到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我觉得这就是典型的后发劣势显示出来了。

   

我在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是比较乐观的,但这几年我变的相对不乐观。现在,不能说中国的改革就是成功了,我们随时可能倒退,甚至可能摧毁原来所有取得的成就。这就涉及到法治、体制的改革,也就是杨小凯讲过的。如果没有法治的改革,我觉得制度总是不稳定的,从2009年的刺激政策开始,我们一直在否定市场。

   

很多经济学家经常把保护市场当做一种提高效率的工具,其实,市场并不是一个效率工具,认为市场有效率就支持,没有效率就反对。市场实际是一种基本的人的权利的保障。我们只有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就是自由,人权,财产权,市场经济才有一个稳定的基础。

   

刚才林毅夫讲了政府的干预,我们过去总是说理想的状况就是市场出问题了,政府就能解决问题。毅夫认为我们应该研究政府怎么做的更好,但有大量的理论和事实证明,政府怎么做都不可能做的更好。

   

谈到思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科学家只是一人之见,而且经常带有自己狭隘的、领域的偏见。包括我自己也可能有偏见,你也有可能有。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公平、公开的争论,然后让每个人去思考问题,任何情况下政府都不应该运用政权的力量来强加某一种思想,这也是我一直反对的。所以我说无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对市场极大的破坏,这个今天仍然没有解决。

   

林毅夫:首先来讲,中国过去35年我们必须承认政府绝大多数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绝大多数正确,不可能连续35年每年9.8%的增长,也不可能是现在唯一的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并且没有危机跟经济危机。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过去35年政府做的事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认为95%以上都是正确的,可能有5%改进的空间,这个我们必须承认。第二点谈中国模式并不是说固定不变化,包括美国、英国,包括有完美宪政的国家,也必须要不断的改革。我们说中国的经验对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有没有借鉴意义?这么多国家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思想碰撞 林毅夫 张维迎 Research Researc 林毅夫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snxl + 1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  论坛币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Be Captain Of Your Destiny!
沙发
j_w_x9299 发表于 2014-7-7 11:54:3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张、林二人争论的焦点是ZF与市场的关系,简论制度与法制。
在现代经济中,ZF和市场都有好的一面和恶的一面,只不过根据当时情景(技术、资源和人们创新愿望)而有所差别。
当技术前景明确、人们创新愿望强烈的时候,ZF应该退居二线,明晰资源产权,促进市场发育,企业在竞争中日臻完善技术和创新出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从企业利润中征税,维持ZF存在和保障市场的公正。此时,ZF决不能有贪腐之手,垄断资源,与民争利。
当技术情景黯淡,企业家创新火花渐息的时候,ZF应利用手中权力和过去从税收中积累的财富,寻找有潜力的企业家,赋予其创新的初始动力或者改善基础条件(制度设计),从企业分工效率提升中寻找经济发展的动力。甚至,长远的做法是支持原始的科学研究。
所以说,企业、市场与ZF的关系是动态的。林毅夫所言不虚,同样张维迎的也正确,但都不完全正确。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nxl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  论坛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藤椅
牛军星 发表于 2014-7-7 23:01:19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认为,文中林、张二人的观点,都是建立在相对理想的层面……即完全的市场和理性的ZF。然而,现实生活中,情况恰恰相反,如果放任其中任何一方肆意发展,结果肯定是其将劣性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但是,纵观近现代史不难发现,每当二者当中放任了哪一方,总会在当问题(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双方中自然出现一方来化解矛盾(问题)。因此,市场和ZF之间无所谓谁更依赖谁、谁离不开谁,当二者出现矛盾严重分化,自然会有其中的一方来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不见得肯定就是ZF。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nxl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  论坛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板凳
liuqi413 发表于 2014-7-8 14:24:43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casboryy 发表于 2014-7-7 10:51
本文来源:凤凰财经   
7月5日-6日,林毅夫、张维迎、黄有光等国内外多位著名经济学家及几十位教授学者齐聚 ...
中国还是需要强权维持稳定的,毕竟国情不同

使用道具

报纸
zcoldhui 发表于 2014-7-8 17:09: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争论才有经济学

使用道具

地板
思想常青 发表于 2014-7-12 11:24: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哥俩都有问题,他们最大的问题是不懂什么是大工业,什么是工业体系。
张维迎说“没有企业家会在北方种水稻”,这是信口开河,从这句话就看得出他的学术态度。他不知道东北是中国最大的商品水稻基地之一,就开口说企业家不会到北方种水稻。
张维迎对工业的理解跟他个人的经历有关,他和林毅夫都没有大工业的经历,他对大工业的认识是他在老家种地的经验。企业家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现代工业体系下企业家只能是用资金来整合这个体系的资源做产业。而这个体系是怎么来的?他和林毅夫都没有涉及,甚至他们都不懂这个体系。
政府跟市场的关系,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都标榜是自己影响了改革的方向。但是实际上,基辛格对政策走向的影响超过所有的中国经济学家。陈锦华的回忆录中有,中国ZF曾经向基辛格咨询经济体制,基辛格回答:世界各国的情况都是混合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相互渗透的,但是市场的作用更大。这才有了邓小平的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的说法。
在经济活动中这个工业体系是政府的工作,也是政府的价值和责任。这个工作企业家是做不了的,企业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资源,如果有的话,这个企业也就成了政府了。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nxl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  论坛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
Alfred_Xiao 发表于 2014-8-19 06:39: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觉林毅夫是同时站在了市场和ZF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认为相比没有ZF的市场,有ZF的市场能够做的更好;张维迎第一反对ZF的帮助,第二又进一步反对了有ZF会变得更好。核心问题更多集中在ZF存在的基础上是否市场做的更好,然而究竟在ZF存在的基础上是否市场做的更好是一个没法完全证明的事情了,因为没有一个国家和中国一样,也就没有了强有力的对照了。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snxl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  论坛币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8
snxl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10-4 15:48: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场辩论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林、张两人的风格。问题并不是多新颖的问题,可贵的,正如张维颖所说“我们只能通过公平、公开的争论,然后让每个人去思考问题......“

但从技巧来看,张不及林了。举例以立论,力量不足。莫如以反例破对方立足点。

使用道具

9
heroman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23-4-3 10:49: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The Accounting Review的论文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