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yu107
1538 0

[数据] 数据,并非越多越好 [推广有奖]

  • 4关注
  • 4粉丝

副教授

1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4652 个
通用积分
11.6801
学术水平
52 点
热心指数
55 点
信用等级
46 点
经验
11563 点
帖子
245
精华
1
在线时间
6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4
最后登录
2024-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数据,并非越多越好

曾经有一家英文杂志的中文版编辑发给了我一篇关于中国汽车业的文章,他竟然是希望我帮助——删去一些文章里不时出现的专业数据。

“数据多不是显得更加客观而且专业吗?”我自己这些年在文章里引用的数据也越来越多,所以自然会有这样的反应。

“但数据太多就影响了文章的可读性。一些重要的数据当然要突出,而次要的数据可以用生动的语句来代替。虽然我们是权威综合性杂志,但还是要考虑方便读者迅速理解的问题,如果有人需要看到深入的数据分析,这些零碎的东西又远远不够,他们肯定会去看相关的论文。”

  最后,我删了大约2/3的术语,十分勉强地满足了这位编辑朋友的重托。

仔细考虑一下,这些年在经济与汽车领域里中国的专业媒体增加了许多,激烈的同行竞争中大家也确实纷纷通过引用一些权威数据来增加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但从读者的角度看,那些数据往往说明不了什么,反而常常把人搞糊涂。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每月“权威”发布的销售数据,以及围绕着这些数据在中国媒体上大量出现的解读与评论。本来这样的数据或许只有行内人士感兴趣,如今则在不同的媒体人那里表述出了完全不同的意义——让人奇怪的是这一数据依照发布者的不同往往有两种甚至更多差别明显的统计结果,于是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统计的方式不同——终端销售数、批销数、上牌数等各不相同,往往使得读者到头来还是不知道究竟某个品牌的车销售了多少。

更进一步分析,到底有多少读者真的需要在第一时间知道本月各个品牌在中国的销售的数量,以及谁卖了最多的车呢?恐怕这样专业的需求只有为数极少的专业人员才可能有,但正如前面我的编辑同行所说的,真正的专家又往往会质疑其权威性,或者觉得它不够详实,转而求助更加专业的资料来源。

其实,就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来说,突出几个简单的重要数据或许会让人印象深刻。如某品牌年报公布在中国销售了多少辆汽车——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已成为了该品牌最大的海外市场——简单地一句解释就会给人以充分准确的信息。对于报纸、网络这样的大众传媒来说,专业数据以如此通俗化与简单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应该是引用权威数据的真正用意。但如今不少传媒上充斥着数据就有点像是专业的调查报告或者像在写论文了,难免有人会觉得难以卒读甚至完全看不懂,于是“不得不”接着对于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解读,其中隐约可以看出某个品牌在众多不同数据里被不断地强调。显然,在这些数据的背后多少可以发现隐藏着一些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够宣传自己、兼激励士气的汽车公司,而根据同样的数据却能够得出完全不同结论的讲述人甚至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来是一贯受到哪一家车厂的影响,至于这些数据是不是人们想知道的,或许作者与编辑就没有太多地考虑过了。

这里,无意过于深入地去探讨该怎样去引用权威数据这样具体的技术问题,只是想借此提醒一下自己不要为了数据而引用数据,尤其是来自某些汽车公司经过大幅度剪裁的数据更加应该做仔细的分析,不要稀里糊涂地成为了某些人的传声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数据分析 中国汽车 英文杂志 销售数据 第一时间 数据 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cda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8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