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与区域发展
清华大学第九届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南宁举行
清华新闻网8月22日电 8月16-17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南宁市委政研室、市ZF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以“城市治理与区域发展”为主题的清华大学第九届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南宁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学术界代表和公共管理领导者200多人出席论坛,就南宁市及国内城市推动城市治理和区域发展方面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深入探讨。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广西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韩景阳表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围绕着全社会关注的公共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本届论坛在南宁举办,让她亲身感受到南宁市这些年来在城市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以及南宁对促进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大西南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发挥南宁在西部大开发城市中城市治理与区域发展的标杆作用,为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余远辉指出,当前,南宁正面临着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由“黄金十年”迈向“钻石十年”、广西加快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为南宁发展传经送宝、出谋划策,尤其是从城市治理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多为南宁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帮助南宁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快建设一个充满生机、便捷安全、文明有序、生态宜居的南国新城。
图为论坛现场。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辜胜阻、南宁市市长周红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殷存毅教授先后作了主旨演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教授在三大专题研讨后进行了专门总结,并就“国家治理现代化之路”做了专题演讲。广西桂林市市长唐琮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邓国胜、于永达、俞樵等24位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就推动“城市治理创新”、“ 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创新”、“ 地方治理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对话交流和精彩点评。
图为论坛现场。
论坛上,与会者认为近年来,为提高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可持续发展,南宁市在推动城市治理创新、促进区域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进城市治理创新,有利于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协同联动发展和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会者指出,推进城市治理创新与区域发展,要紧紧围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现代治理理念,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大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治理经验,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制机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创办于2006年,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成功举办九届,主要目的是通过研讨、交流公共管理领域中的前沿理论、政策动态和实践趋势,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ZF职能、创新社会治理和提升地方治理现代化水平提供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搭建一个交流研讨和对话互动平台,总结国内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最新理论与实践经验,交流地方治理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共同分享“城市治理与区域发展”为主题的思想盛宴,积极探索促进城市治理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实现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提升献计献策。
清华大学第九届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嘉宾精彩发言回顾(摘要) 8月16日,清华大学第九届公共管理高层论坛在绿城南宁召开,论坛共3个专题分4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公共管理实践者汇聚一堂,共商城市治理与区域发展之道。 专题一 城市治理创新 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彭宗超教授、邓国胜教授、于安教授、曹峰助理教授和桂林市市长唐琮沅、厦门市发改委主任孟芊、重庆市ZF研究室政法处处长余淳珍等专家学者及实践领导就“城市治理的创新”专题展开了深刻的讨论。 彭宗超教授首先以要不要城市治理的创新,要什么样的创新,以及怎样去创新,涉及的主体关系如何定位,治理创新中有关领导者如何发挥作用和整个治理的目标如何定位等一系列问题引出了“城市治理创新”专题的话题。 邓国胜教授围绕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的困境与创新问题,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主要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城市化进程中“新市民”的快速增长;二是单位制度逐步瓦解。在双重大背景下,国家提出社区建设,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治理机制,把各方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组织资源,特别是社区的社会组织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 唐琮沅市长聚焦ZF管理体制创新中的柔性领导力问题,在演讲中指出,ZF文化是ZF的灵魂,也是驱动ZF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基石。 孟芊主任在演讲中主要围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这一主题,全面系统介绍了厦门发展规划中的“三规合一”、流程再造,公众参与等实践经验。 于安教授在点评中提出要重点解决城市治理当中的主体定位问题,特别是解决ZF职能定位和提升城市治理发展中的ZF法治能力;曹峰助理教授则围绕城市化的利弊和城市治理中的法制框架等问题探讨了现代城市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能力提升问题;余淳珍处长的点评则主要涉及现实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的变化、市场化改革和公众参与等社区治理创新等问题。 专题二 区域创新发展 本专题分为两个分论坛。分论坛一“战略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吴宇雄主持。来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于永达教授,米雨中心首席研究员、总规划师俞来雷,浙江省ZF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刘亭和中共湛江市委常委、奋勇高新区党委书记陈岸明从4个截然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于永达教授指出城镇化已经到了集聚优势、淘汰劣势的新时代。城镇化集聚优势的关键是领导力的提升。城镇化集聚优势要与制度、法律体系建设同步进行。 俞来雷研究员从一个新的视角——水导向城市发展规划——来诠释城市规划理念。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水导向规划改善城市整体布局与结构。 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该如何选择?刘亭副主任认为,新常态和微刺激是认识当前经济运行的“两把钥匙”。 陈岸明书记则通过“两广一体化”,阐述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北部湾经济带的规划建设。 巫永平教授、殷存毅教授对4位发言嘉宾的精彩演讲分别作了点评。 分论坛二“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创新”由中共南宁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雷永达主持,华东理工大学空间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吴玉鸣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李钢教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袁岳董事长、厦门市知识产权局卢俊豪局长、清华大学王亚华教授、李应博副教授等共同探讨了这个话题。 吴玉鸣教授对长三角16个地级市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和可持续的状态做了评价分析,主要运用熵值法和象限图法对长三角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评。 李钢教授对教育、信息化在城镇化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卢俊豪局长探讨了知识产权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对于中国如何在世界科技经济竞争中突出重围、迅速崛起这一问题,卢俊豪局长表示,强化知识产权意识与知识产权战略是重中之重。 袁岳董事长发表了网络经济推动城市新发展的演讲。 王亚华教授、李应博副教授对4位发言嘉宾的精彩演讲分别作了点评。 专题三 地方治理现代化 在福建省总工会陈震副主席的主持下,4位嘉宾发表演讲,讨论了公共财政、医疗改革与信息技术,主体多元化与治理创新,以信息化推动社会服务治理现代化,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治理结构4个方面的问题。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俞樵教授认为,医保改革目标要解决两个问题,即看病难和看病贵。医改核心不是解决医疗问题,而是支付问题,实质不是卫生事业,而是金融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李银霞展示了4个案例:农工党南宁市委会、广西农业产业商会、南宁市西乡塘区中华中路社区、南宁市伊斯兰教协会,进而说明民主党派、非公经济、行业商会、社区、宗教团体等多元主体在社会治理领域可发挥各自优势,成为ZF不可缺少的助手,而且在协同过程中与ZF形成合作互动的关系,可弥补ZF在社会治理中的不足,共同承担责任。 芜湖市委雍成瀚副书记介绍了芜湖市针对现在社会服务管理方面存在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等问题,推行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经验。 江西省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王金平副主任从分析食品安全监管治理结构及其治理效能入手,详细阐述了体制性问题的根源:地方ZF管理职责关系失衡、缺乏法制统一性和系统性、缺乏整体功能为导向的组织目标、监管体制中的行政权力“碎片化”、监管力量薄弱与专业素质不高、传统执法方式严重制约监管效能、社会共治体系尚未建立。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楠助理教授强调,治理现代化可能会采用很多新的技术,但是让创新与管理有机融合才会给ZF管理或者社会管理带来新的变化,能不能让相关部门的工作实现数据共享,是信息化工作机制真正能够长效的重要保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严冰助理教授提出,治理现代化最核心的东西是人的现代化。